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by星陨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15
“太白,子美,你们两个一大早的去哪了?”高适找过来道。
看到李白抱着一坛酒,高适惊讶,“怎么一大早就喝酒啊?”
“来,一起品尝品尝,这是我们从山海阁得来的酒。”李白大方道,邀请高适一起喝酒。
“好香,感觉酒好烈。”酒倒到杯中,高适感到扑面而来的一股辛辣,心里惊奇道。
“这酒,味道……”李白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等酒入腹,眸光突然一怔。
“太白兄你怎么了?”杜甫第一时间察觉到李白的异常,他看了看李白,而后惊呼,“不好,太白兄喝醉了。”
“达夫?!”杜甫转头一看,高适居然也趴下了。
杜甫顿时顾不上喝酒,赶紧把两个醉鬼送回他们的房间让他们好好休息。
直到半天以后,杜甫不得不接受他和李白两人真的有了奇遇。
李白和高适这一醉,就是大半天。
醒来后他们只感觉神清气爽,一点没有往日醉酒的头疼欲裂。
“酒还在,这么说山海阁也是真的了。”李白看到酒怔道。
“什么山海阁?”高适疑惑,“不过这酒确实不错,是我平生喝到的之最。”
不是说高适没有喝过其他更好的琼浆玉液,而是第一次喝度数这么高的酒。
“枉我喝过的酒不少,本以为自己酒量能好到细细品味,结果居然没扛过去。”
“就连中度数的酒都这么够劲,不知高度数的酒又是什么滋味?”李白失笑道。
“至于山海阁,是一处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的地方,达夫你要不要随我们去看看?”李白笑着对高适道,他悄悄给杜甫打手势,让杜甫先别告诉高适更多山海阁更多信息。
可想而知,没有一点点防备的高适跟着他们去了山海阁以后,受到了莫大惊吓。
无论是太宗、高宗、女皇还是中宗一家子,高适心里别提多拘谨,不像李白那样放得开。
直到李琩和杨玉环夫妻两人过来,知道李琩寿王的身份和知晓他们在同一时空后,高适不由一愣。
“达夫,你怎么了?”感受到高适的小动作,李白疑惑。
“太白,子美,你们两个就没想过通过寿王殿下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吗!”高适压低声音,难掩激动道。
要是寿王跟他们不在一个时空也就算了,可是他们偏偏在,这是什么,这是天降机缘啊!
“别忘了寿王殿下是当今陛下最宠爱的皇子,未来很有可能……届时我们……”想到那个可能,高适呼吸急促起来。
“哦,也是,大丈夫立于世,的确该做些什么,不过不急,寿王又跑不了,等咱们几个游玩完再去找寿王自荐不迟。”李白道。
“也是,寿王又跑不了。”高适极力让自己冷静,努力变回平常心态。
可是他努力了半天,发现自己还是不能不受影响。
李白和杜甫却说起别的,“也不知道咱们诗词包间是怎样的?”
他们去参观过科技包间和医学包间,这两个包间都各有特色,随着时间过去,里面的布置与史诗刚开始给他们弄的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更适合他们。
李白和杜甫自然也对他们今后的包间感到好奇。
“店主说我们到时候可以自己布置,太白兄,我想把咱们的书搬到山海阁来。”杜甫道。
“这主意好,把书放到山海阁,咱们就能更好的游玩了。”李白眼睛一亮道。
高适的心神慢慢被他们吸引过去,“虽然我才华比不上.你们,却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他的才华比不上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但高适相信自己也绝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就这么说定了。”几人做下决定。
“店主,能不能也给我们唐朝弄一个包间?”李世民听到他们的谈论,心里难免羡慕。
要是他们唐朝也有包间,就能像始皇、汉武帝那样也在山海阁办公了。
李世民可是留心过,在山海阁办公的速度,比他们待在自己宫殿快的多。
更别说山海阁这么热闹,喜欢热闹的李世民自然不想错过。
“好吧,也给你们唐朝弄一个包间。”史诗道。
“等等,店主,我们隋朝呢?”隋文帝不甘道,他们隋朝之后的唐朝都有包间了,隋朝自然也得有。
“额,要不你们隋朝跟唐朝一块挤挤?还有女皇的周朝包间山海阁也不建了。”史诗道。
“唉,朝代时间短就是吃亏啊。”隋文帝郁闷道。
因为隋炀帝没了,隋朝现在就他一个帝王,的确没办法跟有好几个帝王的唐朝比。
还有武曌,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们隋唐感觉还好,不像我们三国魏晋南北朝包间,不比你们杂乱。”曹操等人郁闷道。
“行,以后我们的包间就叫隋唐包间了。”一想到三国包间的情况,隋文帝心里好受点。
李世民却不满了,因为他不想跟隋文帝一个包间。
可是史诗心意已决,把他们的包间名字定为隋唐包间,今后隋文帝跟他们一个包间。
至于武曌,则去了女子包间,未来也没跟唐朝众人一块办公。
敲定好后,史诗和时修当晚就施工,于是第二天山海阁又多了两个包间:隋唐包间和诗词包间。
朝代包间大同小异,没有诗词包间来的有特色。
只见诗词包间窗户的那面,有不少书柜,可以存放书籍,书柜前方,则是一张宽大的乌木书桌,书桌上面文房四宝齐全,还有空白的字画卷轴,墙的两边更是干净整洁,刚好可以用来挂大家的诗词字画。
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见就心生喜爱,并迅速把他们的书籍搬到山海阁。
不同于科技包间和医学包间一直垂着珠帘,诗词包间的珠帘则被撩挂起来,呈半敞开式,和大堂更加连通。
除了两个包间外,山海阁今天还多出一道新菜:糖醋里脊。
出了新菜,众食客当即迫不及待的点了一份品尝。
杨玉环和李琩夫妻两个自然也没有错过,也点了一份糖醋里脊。
很快糖醋里脊送过来,只见糖醋里脊呈橙红色,浓郁鲜亮的酱汁包裹着每一块里脊肉,糖醋里脊整体呈抱团状,满满的一大盘。
杨玉环道:“这样看着有点像拔丝红薯。”
当然糖醋里脊不能像拔丝红薯一样拉出很长的糖丝,它的每块里脊都大小均匀,很方便下筷。
“玉环你快尝尝。”李琩帮杨玉环夹了一块糖醋里脊,杨玉环低头尝了一下,眼眸当即亮起。
“糖醋里脊味道酸酸甜甜的,吃起来顺滑又劲道,里面的肉都是瘦肉,口感一点也不肥腻,一口下去,我感觉胃口大开,等下次咱们把孩子们也带过来。”
糖醋里脊的美味让杨玉环非常喜欢,她第一时间就想到儿女们。
“好,等回去了我们也把他们带过来。”李琩笑道,也尝了尝糖醋里脊。
刚开始李琩还能顾着杨玉环,可是等后面,李琩速度越来越快,一口一块糖醋里脊,等李琩回神,一大盘糖醋里脊已经见底。
李琩一愣,心里对妻子升起愧疚,却见杨玉环笑道:“糖醋里脊好吃吧,我又要了一份。”
两份糖醋里脊,足够夫妻两人吃个过瘾。
其他食客又何尝不是,他们都被糖醋里脊的酸甜口感所征服。
“没想到糖和醋也有如此融洽的一天。”
李白喜欢喝酒,每次吃饭都喜欢喝两口,可是今天他却难得的没有喝酒,而且沉浸到糖醋里脊的美味当中。
等吃完一盘糖醋里脊,李白有些意犹未尽。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杜甫感慨道。
“糟糕,诗圣的诗该不会因为我们变样吧?”史诗和时修面面相觑道。
因为杜甫的原句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形容音乐的,结果现在倒好,居然用来形容食物了。
“应该、也许,问题不大吧。”
想了一下,史诗和时修就把这事放下,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不愧是诗圣,吃饭都跟咱们不一样。”司马炎有些拘谨,面对杜甫等人,他只觉得自己好没文化。
以前他们吃东西,都是直白的夸,谁能想到还能做诗啊。
李白等人的到来,让众人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其实其他食客也不是没有文化,可是文化也是分档次的,而李白和杜甫两人,他们的文字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美,明明都是一样的字,可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对此同样有才华的曹操更能体会到,他看着李白和杜甫神情复杂:“难怪他们能被后世人称之为诗仙和诗圣呢,李白的诗自带一股仙气,说不出口的洒脱飘逸,没有一丝凡俗之气,杜甫则相反,文字有一种踏实厚重的力量,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性格不同的两人,会是至交好友呢。”
“李太白,咱们一起喝一杯呗。”曹操邀请李白道。
“稍等,等我写完这首诗。”诗词包间内,李白挥墨道。
不出意外,李白的诗和糖醋里脊有关,诗里直把糖醋里脊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知道的,知道这是在说糖醋里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神仙佳肴。
史诗和时修两人有些脸红,看着李白写的诗面红耳赤,突然,他们反应过来,“等等,这首诗,咱们好像没背过吧?”
“历史上李白没有遇到山海阁,自然不可能写出这首诗,更何谈背诵了。”
说完史诗和时修互相看向对方,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一个讯息:他们改变了后世的语文课本。
就不说李白的这首诗能不能选入课本,他们肯定的是,今后的时空,李白等人的诗词,流传的绝对比他们先前的世界多。
“诗词之美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承……至于废学生这么一个小缺点,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吧。”
自我安慰完,史诗和时修心里没了愧疚,高兴的去跟李白道:“把这首诗挂起来吧。”
“等以后诗词字画多了,看能不能把大堂的墙面也用上。”才刚开始,史诗和时修就已经畅享未来了。
开元二十五年。
中级饭菜食客们带不出山海阁,可是初级饭菜可以,杨玉环和李琩顾忌儿女的同时,也没忘记孝顺武惠妃。
“母妃,儿子有事,想求见父皇。”李琩给武惠妃送饭的同时,跟自己母亲武惠妃说起这件事。
要是他父皇去了山海阁,以他母妃的受宠程度,知道山海阁只是早晚的事。
只是不等李琩跟武惠妃透露山海阁的存在,武惠妃一边吃着山海阁的美食一边道:“我儿,这段时间你最好别见你父皇。”
“为何?”李琩疑惑。
“这你就不用管了,我儿子只需要知道这段时间安分守己,等过段时间,母妃给你一个大惊喜。”武惠妃对李琩笑道。
“母妃,你是不是想让儿当太.子?”李琩皱眉道。
因为他母亲不是第一次起这种心思,李琩立马就想到什么。
“难道我儿不想当太.子和成为下任帝王?”武惠妃看着儿子李琩笑道。
“我……”李琩没办法否认自己的野心。
可是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他将和太.子和其他兄弟对上。
“母妃,父皇正当壮年,儿子怕事情有所闪失,要不然我们还是先别动作了吧。”想到什么,李琩有些心慌道。
他想到山海阁,等山海阁下次来了他们之后的食客,他们就有办法知道他们的计划有没有成功。
成功也就算了,若是没有成功,李琩哪愿意自己母妃冒险。
“晚了,箭已离弦,哪能收的回来。”武惠妃道。
李琩有些心神不宁的离去,谁知突然有一天,李琩没去山海阁。
“李琩怎么了?是不是出事了?”见李琩没来山海阁,李世民疑惑道。
再看李白和杜甫几个,虽然他们和李琩夫妻是一个时代,但是距离太远,也不知道李琩出了什么事。
直到杨玉环用金卡过来山海阁,看着众人泪流满面道:“夫君他病了,暂时过不来。”
“李琩怎么病了?正是因为病了,才更要过来啊,山海阁那么多神医呢。”众人道。
杨玉环摇头,“夫君的是心病,并非寻常病症。”
“好端端的,怎么得心病了?”众人惊讶。
要知道前几天李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有心事了?
“陛下他,他一日杀了三子,夫君他被吓病了。”杨玉环捂着嘴哽咽道。
他们谁也不知道引发的后果会那么重,他们想过李隆基可能会废太.子,却怎么也想不到李隆基身为父亲,会干脆利落的一天杀了三个儿子。
“你说谁一天杀了三个儿子?李隆基吗?”李世民震惊疑惑道,不敢置信自己听到的消息。
就是对李隆基很有意见的太平公主、韦后和李裹儿也十分错愕的看向杨玉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日杀三子,李隆基他还是人吗?”
她们身为政敌,都对李隆基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至极,一直相信李隆基的李世民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之前李隆基除掉太平、上官婉儿、韦后、李裹儿,还能说一句杀伐果断,可是一天杀三个儿子,已经超出常人想象。
“想必你也是知情.人,说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拳头猛地攥紧道。
不知为何,他心里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夫君的母妃为武惠妃,母妃想让夫君成为太.子,就指使人构陷现太.子,却没想到消息传出,陛下不加查证,就直接杀了连同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杨玉环垂眸道。
“不加查证?是真不加查证,还是你们准备的太充分,以至于把太.子等人一网打尽?”李世民忍不住冷笑道。
“是真的,这件事的后果就连母妃也没想到,母妃现在也病了。”
“若是那武惠妃真病了,这说明她也受到了惊吓,被帝王的雷霆手段弄了个措手不及。”长孙皇后道。
“确实,若那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在武惠妃的计划之内,武惠妃现在应该是得意猖狂,而不是卧病在床。”
“焉知他们是不是在给朕做戏。”李世民看着杨玉环眸光冰冷道。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李琩可是知道山海阁的。”
“妾不知如何自证清白,只是还请店主能通融,让我带点食物回去,要不然我真怕夫君和母妃两人撑不下去。”杨玉环哭道。
就连她身为儿媳都心惊胆战的不行,更何况罪魁祸首的武惠妃和既得利者的寿王李琩了,杨玉环是真怕他们会出意外。
“按理来说中级饭菜是不能外带的,不过咱们也不是不能谈条件。”史诗看向杨玉环道,面色平静,并没有因为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消息感到惊讶。
“店主,你们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对不对?”李世民看到史诗突然想道。
“既然知道,你们为什么不阻止,反而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不明白。
要知道寿王在山海阁,只要他们停.下计划,李隆基怎么可能会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们。
“太宗真不会以为这件事的根源在武惠妃和寿王等人的身上吧?他们顶多只算起因,做出恶事的可是李隆基本人。”史诗淡淡道。
这件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李隆基本人吗?要不是李隆基,武惠妃难道能杀掉三个皇子?
“店主你……”李世民瞳孔骤缩,敏锐察觉到史诗对李隆基的态度不对。
这让他疑惑,在他心里李隆基的形象一直很好,以至于他做错了事,李世民也认为是小人作祟,李隆基只是被蒙蔽。
可是现在察觉到史诗的态度,李世民心里不确定了,毕竟史诗和时修知道的比他们多的多。
杨玉环却没顾得上留意他们,她看到史诗给她的交换条件,道:“好,我答应店主。”
说着杨玉环带着几份中级饭菜离开。
除了李世民几个还在乎李隆基的事,其他人则纷纷看向史诗,“店主,你跟杨玉环交换了什么条件?”
“我们也想把中级饭菜带回去吃。”
“把中级饭菜带离山海阁,条件其实挺苛刻的。”史诗道。
大家越发来了兴趣,“怎么个苛刻法?没道理杨玉环都能答应,我们却做不到。”
史诗把条件让他们看:普及百姓们的教育程度、推行男女平等、更好的建设江山社稷……
“这些条件,都不简单啊,那看来杨玉环以后债有的还了。”众人倒吸凉气道。
就拿推行男女平等举例,隋文帝及之前的时代还好,女子们能立女户和分地,虽然没有男人们分的地多吧,可好歹有。
可是唐朝以后呢,女人连地都没有,又何谈自立和男女平等。
这个要求,李世民看了就过,丝毫不会放在心上和实施,因为这会动摇他的统治根本。
“店主,如果答应了却没有做到怎么办?”众人疑惑。
“答应了却没做到,金卡里面的钱花完,自然再也来不了山海阁了。”史诗道,她并不怕杨玉环会抵赖,反正损失惨重的不会是山海阁。
有了中级饭菜,两天后,李琩终于再次过来山海阁,只是不同于之前,现在李琩的精气神就像换了一个人般,颓靡的不像样。
“太宗,高宗,儿孙有罪。”过来以后,李琩二话不说就给李世民等人跪下。
“把这件事好好跟我们说说,让我们判断判断,这是你们母子的问题,还是李隆基的问题。”李世民揉额角道,到底比之前冷静了一些。
他尽量用中立的眼光去评判这件事。
“是,事情是这样的……”李琩不敢隐瞒,把他母妃武惠妃的计划道来。
等说完,李琩哽咽,“我母妃以为二哥他们最差不过是圈禁,因为罪不至死,谁也没想到最后会变成这样。”
“李隆基真的没有多加查证?”李世民抿唇道。
“是,父皇听信一面之词,把他们废为庶人,直接赐死。”李琩道。
“糟糕,寿王可能要不好了。”诗词包间内,高适对李白和杜甫道。
“寿王情况的确挺糟的。”李白道。
“我不是说寿王的形象,而是说寿王的地位,陛下一日杀三子,有武惠妃的挑拨离间,待陛下回过神来,怎么可能还会宠爱寿王。”高适急道。
谁能想到,短短几天,寿王这个受宠的王爷就迎来巨大危机,这只让高适傻眼,不知怎么办才好。
“也是,谁能想到英明神武的陛下,也有犯糊涂的一天呢。”李白呢喃道,心里有些受打击。
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很崇拜李隆基,可是现在,李隆基在他们心里,直接裂开了一道缝隙。
就在李世民心里判断李琩话里的真假,山海阁外传来声音。
两道身影出现在山海阁,两人皆装扮素净,互相对视一眼,颇有些一见如故。
不过其中一人较为年迈,年轻那位本着尊老爱幼的精神,问长者道:“老人家,可要搀扶?”
“不必,老朽还能走得动,老朽号香山居士,不知这位小友名讳?”老者淡笑道。
年轻点的那位气质温和道:“在下姓王,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香山居士愣了,“王摩诘,王维?!”
“摩诘!”杜甫惊讶,迅速掀帘而出。
“王维……”李白摩挲下巴,身体后仰,半躺在了沙发上。
“你不去迎摩诘吗?”高适看向李白,觉得自己真是问了一句废话。
“……子美?”看到杜甫,王维错愕,感觉自己可能眼花了,要不然怎么会看见年轻的子美。
“真是摩诘,摩诘未来可好?”杜甫看到王维高兴道。
却不想随着他的靠近,王维怔然落泪。
香山居士白居易看到他们,也无声的流下了泪水。
“你们怎么哭了?别哭啊。”杜甫有些手足无措道。
“子美,我已经许久未见过这样的你了,真好。”王维表情似苦似涩,看着杜甫怀念又眷恋。
杜甫怔住,看着王维洗尽铅华的双眸,“摩诘,我们未来是不是过的很苦?”
“是啊,何其苦也。”王维承认道,心里别提多苦涩,因为他们所受的苦,本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进里面说吧,还有不知这位是?”杜甫看向同样流泪的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不曾想我有梦见摩羯居士和杜工部的一天。”白居易悲伤又唏嘘不已。
“杜工部?是指我吗。”
“还有,你们并不是在梦中,虽然很不可思议,但我的确是真的。”杜甫道。
王维和白居易怔住,正想说什么,高适过来,“你们快进来吧,大家伙正等着呢。”
山海阁内,众食客翘首以盼,因为高适说王维是他们之后的人。
王维和李白年龄差不多大,但是架不住来山海阁的王维年纪很大,外表看着跟他们好像差了一两辈,这其中的时间差距,就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
“起来吧。”看到新的客人过来,李世民让李琩起身。
王维进来后,觉得李琩有些眼熟,直到杜甫为他介绍,“这位是寿王殿下。”
“寿王?!”王维错愕,看向李琩,还真从李琩脸上看到一些熟悉。
只是这个李琩比他认识的寿王,年轻太多。
“我们都来自不同的时空,比如我们目前所在的时空,也有一个摩诘。”杜甫对王维道。
王维忍不住轻笑,“原来如此,我就说子美你怎么突然变这么年轻。”
原来他遇见的是年轻时的子美,他世界还有一个年迈的子美。
“寿王……”白居易看向李琩,神情一时怔松。
“怎么感觉寿王神态有些不好?可是……”想到什么,白居易看着寿王,眸光流露出怜悯和同情。
“两位,不知你们那边的我未来如何?”李琩看向王维和白居易祈求道。
他可不觉得等自己父皇缓过劲来,还能对他宠爱如初。
“不知寿王你那边的时间?”想到什么,王维瞳孔骤缩道。
“我这边是开元二十五年,我父皇刚杀了三子。”李琩嘴里苦涩道。
“开元二十五年,那还有时间!”不知为何,王维和白居易突然激动起来。
“什么时间?”李世民等人疑惑。
“避免安史之乱的时间!”王维和白居易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坚定的神色。
试问他们身为安史之乱后的人,如果有机会,怎么可能不想避开安史之乱的悲剧。
纵使人力有限,无法完全避免安史之乱,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无论是王维还是白居易,都不是对世事无动于衷之人,甚至因为性格,他们反而更看不得人间悲苦。
“你们两个先别激动,冷静,慢慢说。”看到他们两个有五六十岁的身子骨,山海阁众人忍不住心惊胆战道。
“咳咳,到底老了,身体不比年轻的时候。”白居易咳嗽道,刚才差点闪了腰。
他们都已经年迈,可此时却感觉那颗早已死寂的心重新跳动了起来,眸中也有了别样的光彩。
“安史之乱发生在天宝十四年,距离开元年间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因玄宗陛下宠佞臣远贤臣,给了节度使们极大的权利,其中就有安史之乱的两个罪魁祸首:安禄山、史思明。”
“节度使们手中掌握了财政、军事大权,非但没有报效皇恩,反而叛出大唐,直接谋反,他们实力强横,给大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击,他们的叛乱长达数年之久,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在册的人口超越五千多万,可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在册的人口只剩一两千万。”
当然实际人口肯定比他们在册的多得多,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朝廷运转不.良,许多还活着的人都没有登记在册。
不过就算如此,这个锐减程度,也足够众人触目惊心。
“这,怎么感觉这个玄宗能和胡亥、隋炀帝有的一拼了?”其他朝代的人忍不住嘀咕道。
隋唐众人神色凝重,隋文帝神色凝重是因为他也有一个隋炀帝儿子,那李世民就是直接眼前一黑了。
他想起自己之前信誓旦旦,认为大唐国力一定超越隋朝,谁成想他期待的巅峰并没有一路走好,而是呈断崖式下跌。
“那个唐玄宗是谁?是谁!”李世民双眼猩红,声音仿佛从灵魂深处发出,重重击在众人的心上。
别让他知道唐玄宗是谁,要不然他绝对要扒了对方的皮!
其他人也看向王维和白居易,非常好奇。
既然是十几年以后的事,说不定已经换了帝王。
可惜让众人失望了,十几年后的大唐帝王并没有换代。
“玄宗陛下名讳……李隆基。”王维和白居易抿唇道。
“李隆基?什么,居然是李隆基,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听到玄宗的.名字,先是大怒,而后不可思议。
因为在他心里,李隆基可是明君,又怎么可能成为大唐国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不会吧,李隆基不是挺能干的吗。”众人也错愕,谁让李隆基前期干的的确不错,现在突然来这么一出,直让人猝不及防。
“李隆基……”太平几个只感觉恍恍惚惚,听到李隆基未来居然成了昏君,她们难免心生快意,可是想到毁在李隆基手中的大唐国力,哪怕她们是政敌,也幸灾乐祸不出来。
“陛下……”李白、杜甫等人也错愕不已,心里难以接受李隆基未来居然会变得如此昏庸。
“难道李琩之前说的,李隆基英明神武,都是假的不成?”李世民真切的怀疑道。
大唐五千万人口的国力,不是李隆基一个人的功劳,可是大唐国力下降,那绝对是李隆基的罪孽。
因为李隆基后期的昏庸,李世民连带怀疑起李隆基前期的水准。
别说李世民了,就连李琩这个当儿子的也觉得未来的父皇和现在简直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