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签到改变普通人生by晴枫微笑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26

李苏和吴玮也升级为叔叔婶婶,呦呦更是兴奋地当上了姐姐。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外婆去大伯家,跑去婴儿床边,踮着脚尖看小弟弟,用稚嫩的声音说:“弟弟好小哦,你好呀,我是姐姐。”
那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的模样,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小恬恬虽然还不懂事,但也似乎知道家里多了个“小宝贝”,偶尔跟着奶奶容意过来这里,会指着婴儿床咿咿呀呀。
满月酒办得温馨而热闹。
没有大摆筵席,就在“家滋味”的后院,请了最亲近的几家朋友和邻居。
小念安被打扮得像个福娃娃,戴着虎头帽,穿着红肚兜,在众人充满爱意的目光中酣睡。
吴强和肖楚妍抱着孩子,一一向长辈和亲友敬酒,脸上洋溢着初为父母的幸福和感激。
然而,甜蜜的负担也是负担。
小念安是个精力旺盛的宝宝,夜里时常啼哭,需要频繁起夜喂养。
连续的睡眠不足让肖楚妍和吴强都挂上了黑眼圈。
产后初期的肖楚妍,因体内激素的剧烈变化和长时间照看宝宝的疲惫,情绪偶尔会像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会悄悄落下几滴眼泪。
每当这时,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就成了她最坚实的依靠。
细心的婆婆钱女士察觉到了儿媳的低落与倦意,便主动提出:“晚上上半夜我来带宝宝,你好好睡一觉。”
就这样,钱女士接过了夜间最初几个小时的看护任务,让肖楚妍能够连续睡上几个珍贵的整觉,这对她精力的恢复至关重要。
吴强也主动地分担了家庭的重担,他默默包揽了洗衣、打扫等所有家务杂事,尽力为妻子创造一个清爽、安宁的休养环境。
与此同时,肖楚妍的娘家母亲在得知情况后,也立刻动身赶来帮忙。
虽然家中还有几个孙辈需要照料,她没能长住,但短短几日的陪伴和亲手做的家常菜,已然为女儿注入了温暖踏实的力量。
李苏敏锐地察觉到嫂子的情绪波动,时常在她喂奶时陪她聊天,分享自己当初带小雨的经验。
告诉她“这都是暂时的,每个妈妈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给予她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一天晚上,肖楚妍抱着哭闹不止的儿子,自己也因为困倦和无力而默默流泪。
吴强搂着她的肩膀,笨拙却真诚地说:“楚妍,辛苦你了。别怕,有我在,有妈在,有弟弟弟妹在,我们是一起的。”
这话让肖楚妍的眼泪流得更凶,但不再是委屈,而是感动。
她深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全家人的接力守护下,最手忙脚乱的时期终于过去。
小念安一天天长大,表情越来越丰富,会笑了,会咿咿呀呀地发声了,胖乎乎的小手小腿像莲藕节一样。
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能引发全家的欢呼。
吴强用手机记录了海量的照片和视频,家族群里每天都充斥着“念安今日动态”。
看着婴儿床上安然入睡的儿子,又看看身边因为照顾孩子而依偎着浅眠的妻子,再想到外屋随时准备搭把手的母亲和岳母,隔壁小区同样给予支持的弟弟一家,吴强心里充满了感恩。
他更加理解了“家”的含义——它不仅是避风港,更是一个需要共同付出、相互体谅才能维系好的温暖巢穴。
小念安的到来,仿佛一种粘合剂,让这个联合大家庭的纽带更加紧密。
每个人都在这份新的责任和喜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彼此的重要性。
生活的河流,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加入,流淌得更加生动而充满希望。
小念安的到来带来的喜悦尚未完全沉淀,生活的考验便已悄然而至。
首先出现问题的是“家滋味”的运营。
吴玮加入后,虽然优化了管理系统,线上业务也有起色,但家族式管理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
李苏负责产品和大方向,吴玮负责技术和后勤,容意和钱女士更多精力放在照顾小恬恬和小念安上,原先店里的老员工们难免有了些松懈。
一天下午,一位老主顾带着半只没吃完的酱鸭来到店里,语气不满地对当班店长说:“老妹,这味道不对啊!咸得发苦,是不是换师傅了?还是料放差了?”
店长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立刻堆起热情又带着歉意的笑容:“张叔,您是我们的老顾客了,舌头最灵!您先坐,喝口茶,我马上让后厨看看是怎么回事。”
她一边安抚着顾客,一边心里飞快地思索。
这酱鸭非但不是偷工减料,恰恰是老板李苏呕心沥血、严格按照寻来的古方谱子,反复试验才复刻出的“镇店新宝”,正是目前主推的产品。
口感追求的就是一种更醇厚、层次更丰富的咸香,难道是老顾客们吃惯了原来的味道,一时不适应?
她正要转身去后厨请李苏,李苏却已经闻声走了出来。
她刚才在厨房隐约听到了外面的对话,手上还沾着些许酱料。
她微笑着走到张叔面前,没有一丝不悦,反而眼神里带着探询的光:“张叔,您说味道不对,咸得发苦?具体是怎么个苦法,能跟我仔细说说吗?”
李苏没有急着解释这是新品,而是先虚心请教。
她深知,老主顾的直觉往往最直接,也最宝贵。
张叔见老板亲自过来,语气缓和了些,但还是皱着眉头:“小李啊,不是我说,这鸭肉进口是香,但咸味太重,嚼到后头,舌根那里真的有点涩苦味,跟以前那个鲜甜回甘的劲儿完全不一样了!”
李苏认真听着,若有所思。
她转身对店长轻声说:“去把咱们今天和第二批次腌制的酱鸭各切一小碟来,再泡壶浓点的普洱。”
片刻后,两小碟酱鸭和热茶上桌。
李苏请张叔分别品尝,然后解释道:
“张叔,不瞒您说,这确实是新做的版本。我最近淘到一张老方子,想试试老底子的味道。
您觉得苦,可能是因为古法里用了更多的老酱,并且增加了某种香料的比例,追求一种更沉着的风味。
看来,这个调整可能有点‘过头’,或者说,不太符合现在大家的味蕾习惯了。”
张叔尝了尝第二批次的,点点头:“嗯,这个虽然也咸,但那个苦味淡多了,顺口些。”
他咂咂嘴,喝口茶,看着眼前这个为了一口老味道如此用心的年轻老板,不满早已变成了感慨:
“小李,你有这份复原古法的心是好的。但我们这些老家伙吃了大半辈子酱鸭,习惯那个味儿了。
你们原来淘到的那酱鸭,味道就很地道,我们都特别喜欢。
你这新方子,好是好,但对我们来说,劲儿可能确实太大了点。”
李苏听完,诚恳地点点头:“张叔,您这意见太重要了!这就像试药得找老药引子,试味道还得靠您这样的老食客。
今天这鸭子算我的,我再调整调整方子,争取既留住古法的神韵,又符合咱们现在的口味。
改天新版本出来了,第一个请您来品鉴!”
一场潜在的投诉,就这样在李苏的诚恳和智慧下,变成了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
张叔非但没了火气,反而觉得自己成了美食创造的“参与者”,提着店长额外包好的传统口味酱鸭,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而李苏,则转身回到了厨房,对着那张古方,开始了新的思索与微调。
这看似是个偶然的失误,却像一根刺,扎在了李苏和吴玮心里。
品质,是“家滋味”立足的根本。
紧接着,物流也出了问题。
陈师傅伤愈后主要负责品控和指导,干线运输交给了合作物流公司。
一次送往临市分店的特色干货,因为物流公司调度失误,在仓库耽搁了好几天。
等送到时,部分山珍已经受了潮气,口感大打折扣,只能忍痛报废,损失不小。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天深夜,吴玮接到临市分店店长的紧急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吴总,不好了!店里……店里进贼了!”
吴玮和李苏连夜赶去临市。
现场一片狼藉,收银台被撬,虽然现金损失不大,但存放贵重食材的小仓库被翻得乱七八糟,一些名贵菌菇、腊味被偷走不少。
更糟糕的是,贼人是破坏后窗入内的,维修和清点损失,加上对店铺声誉的潜在影响,让夫妻俩心力交瘁。
家庭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波澜。
最大的压力,落在了新手妈妈肖楚妍身上。
小念安过了百天后,似乎进入了“睡眠倒退期”,夜里频繁惊醒哭闹,必须抱着才能勉强入睡。
肖楚妍几乎整夜无法安眠,白天还要强打精神。
长期的睡眠剥夺和产后激素的影响,让她的情绪跌至谷底。
她开始变得异常敏感。
容意好心提醒一句“孩子是不是穿少了”,在她听来像是指责她不会照顾孩子。
钱女士按照老规矩说要“绑腿”、“睡平头”,她虽然知道不科学,但疲惫和烦躁之下,也无力像之前那样耐心沟通,只能生硬地拒绝,导致气氛尴尬。
一天晚上,小念安不知何故嚎啕大哭,怎么都哄不好。
肖楚妍抱着孩子来回走动,精疲力尽,感觉自己快要崩溃。
吴强第二天有个重要会议,本想早点休息,也被吵得无法入睡,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怎么又哭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你没发现?”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肖楚妍积压的委屈、疲惫和孤独瞬间爆发,她朝着吴强哭喊:“是我不发现吗?我天天晚上不睡觉抱着他!你除了会说风凉话还会干什么?你试试一晚上醒七八次看看!”
她把孩子往吴强怀里一塞,冲进卧室锁上门,蒙着被子失声痛哭。
吴强抱着哭得撕心裂肺的儿子,站在原地手足无措,内心充满了懊悔和无力。
他知道妻子辛苦,却直到此刻才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濒临极限的疲惫。
外面的动静惊动了钱女士。
钱女士披衣起来,看到这一幕,又是心疼孙子,又是心疼儿媳。
她从吴强手里接过孩子,轻轻拍哄,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去敲肖楚妍的门,柔声安慰。
吴强不知所措的打电话给吴玮,李苏和吴玮被这通电话吵醒了。
虽然两个小区距离不到一百米,两夫妻还是开着小电驴到了他们楼下。
一到吴强家,李苏没有先去劝嫂子,而是把满脸自责的吴强拉到一边,严肃地说:“大哥,大嫂现在需要的是理解和分担,不是质疑。带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你再累,能有她累吗?”
吴玮也拍拍哥哥的肩膀:“你们分店里的事我们会多照看一下,你这段时间多顾着家里。要不,请个育儿嫂帮帮忙?”
这一夜,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事业的挫折和家庭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家庭港湾,在内外交困中,显露出了其脆弱的一面。
然而,真正的家人,不是在顺境中共享喜悦,而是在裂痕出现时,有能力去修补它。
第二天,吴强郑重地向肖楚妍道了歉,并安排好分店的事情,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让肖楚妍能补个觉,出去散散心。
吴强和钱女士两母子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决定明确分工,一个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照料(遵循科学育儿观),一个负责家务和膳食,避免观念冲突。
李苏和吴玮则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议题是“家滋味”的危机与转型。
李苏坦诚了目前管理上的问题,吴玮提出了引入更规范的后厨操作流程和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案。
甚至,他考虑动用之前的赔偿金,为店铺升级安防系统,并寻找更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
“困难是暂时的,”李苏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家人,语气坚定,“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过不去的坎。店是这样,家,更是这样。”
挫折,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考验着这个大家庭。
但正是在应对寒冷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更深刻地审视自身,寻找更紧密的拥抱方式,来共同积蓄温暖,等待春回大地。
生活的真相,或许就是如此——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路上,让“家”这个词,变得更加结实、更有分量。
那次深夜的冲突之后,吴强的道歉和短暂的休假像一剂止痛药,暂时缓解了表面的疼痛,却并未触及深层的伤口。
肖楚妍的情绪并未如大家期望的那样好转,反而像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她依然疲惫,但这种疲惫超越了身体层面,是一种从骨髓里透出来的倦怠。
白天,她可以机械地喂奶、换尿布,对着逗弄孩子的容意和钱女士勉强挤出微笑,但内心一片麻木,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世界,所有的声音和色彩都变得模糊而遥远。
她失去了食欲,钱女士精心炖煮的汤水在她嘴里味同嚼蜡,体重悄无声息地下降。
最让她害怕的是,她发现自己对曾经视若珍宝的儿子,也失去了那种炽热的爱意。
当小念安哭闹时,她不再心急如焚,反而会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和想要逃离的冲动。
有时,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睡颜,她内心会充满愧疚和自我厌恶:“我不是个好妈妈,我居然不爱我的孩子……”
这种念头让她感到恐惧和绝望,却无法向任何人诉说。
她害怕看到家人失望的眼神,更怕坐实自己“不合格”的罪名。
她开始回避与家人的交流,常常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在房间里,一坐就是半天,眼神空洞。
吴强下班回来,试图和她聊天,她总是用“累了”、“没事”敷衍过去。
夜晚变得更加难熬,失眠和早醒纠缠着她,即使孩子安然入睡,她也睁着眼睛直到天亮,脑海里充斥着各种消极、悲观的念头,觉得未来一片灰暗,自己是个累赘。
细心的李苏最先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发现嫂子眼神里失去了光彩,笑容勉强而短暂,和她聊起孩子或者店里的事,她也总是心不在焉。
李苏私下里对吴玮说:“我觉得楚妍姐状态很不好,可能不只是累的,有点像……产后抑郁。”

吴玮闻言一惊,他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不会吧?嫂子平时挺开朗的。”
“这种病不看性格,”李苏忧心忡忡,“你看她,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瘦了那么多,眼神也不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两人决定先和吴强沟通。
当李苏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担忧时,吴强愣住了。
他最近忙于工作,虽然觉得妻子情绪不高,但只以为是带孩子太辛苦,从未往抑郁症方面想。
经过提醒,他回想起妻子近期的种种表现:回避、麻木、消瘦、莫名的流泪……心猛地沉了下去。
家庭会议再次召开,这次的主题是肖楚妍。
李苏尽可能平静地分享了关于产后抑郁的信息,强调这不是矫情,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需要正视和治疗的疾病。
容意和钱女士起初难以理解。
“坐月子吃好喝好,有什么好抑郁的?”钱女士嘀咕道。
但当李苏解释这是激素剧烈变化和极度疲劳共同导致的结果,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生病了,两位母亲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了心疼和担忧。
“那……那怎么办?”吴强声音沙哑,充满了自责,“都怪我,没早点发现……”
“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李苏果断地说,“当务之急是带楚妍姐去看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同时,我们全家要一起支持她。”
这一次,家庭展现了惊人的团结和学习能力。
吴强立刻预约了最好的妇产科医院的心理门诊。
钱女士不再用“想开点”之类的话安慰,而是默默地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带孩子的工作,确保肖楚妍能有真正的休息时间。
李苏则负责查找相关资料,向家人科普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多倾听,少说教;
给予陪伴,但不过度追问;
肯定她的付出,告诉她“生病不是你的错”。
去看医生的那天,肖楚妍是抗拒的,她害怕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但在吴强坚定而温柔的陪伴下,她还是去了。
医生的诊断证实了李苏的判断:中度产后抑郁。
医生开了些安全的药物,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
回家的路上,肖楚妍靠在车窗上默默流泪。
吴强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楚妍,没事的,医生说了,这很常见,能治好。我和宝宝,还有妈和弟弟、弟妹,我们都在,陪你一起走过去。”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专业诊断带来的“正常化”感觉,像一道微光,照进了肖楚妍黑暗的内心世界。
她开始按时服药,吴强定期陪她去进行心理咨询。
家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大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是会刻意找些轻松的话题和肖楚妍聊,鼓励她天气好时下楼散散步。
李苏甚至把一些“家滋味”产品设计的简单工作交给她,让她能有点成就感,又不至于太累。
一天下午,阳光很好,肖楚妍抱着孩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容意端着一碗温好的燕窝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逗孩子,而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楚妍,辛苦了。我知道你心里苦,别憋着,有啥想说的,就跟我们说,啊?”
那一刻,肖楚妍的眼泪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
这一次,不是出于委屈或绝望,而是因为被理解、被接纳的感动。
她靠在容意肩上,哽咽着说:“亲家母……我好像……好像不爱念安了……我是不是很坏……”
容意搂住她,声音哽咽却坚定:“傻孩子,胡说什么!你这是病了,累了!哪个当妈的不爱自己的孩子?等你好了,你就知道了!念安有我们这么多人疼,不缺这一时半会儿,你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身子养好,心养好!”
这场针对产后抑郁的“家庭总动员”,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科学的应对和毫无保留的爱。
它让这个家意识到,风雨不仅来自外部,也可能从内部滋生。
而家的力量,就在于当某个成员在黑暗中独行时,其他人都愿意点亮自己,成为引路的灯,陪伴她一起,等待黎明到来。
肖楚妍的康复之路还很长,但至少,她不再是一个人孤独前行。
家的意义,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诠释。
肖楚妍的康复之路,如同春寒料峭后的缓慢升温,并非一帆风顺,但确凿无疑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药物的调节作用渐渐显现,像一层柔软的缓冲垫,减弱了那些尖锐的负面情绪和无法控制的焦虑。
定期的心理咨询则为她提供了一个安全出口,让她能够卸下“坚强妈妈”的面具。
她坦诚地倾诉内心的恐惧、愧疚和无力感,并在专业的引导下,学习如何与这些情绪共处,如何重新构建与自我、与孩子、与家人的连接。
家人的支持方式也变得更加科学和细腻。
吴强不再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辛苦了”,而是将体贴落到实处。
他认真学习了婴儿护理知识,每晚负责给孩子洗澡、做抚触,让肖楚妍能有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
周末,他会强行“勒令”妻子放下孩子,开车带她去郊外短途散心,哪怕只是在湖边安静地坐一会儿,看看风景,聊些与孩子无关的轻松话题。
钱女士也调整了策略。
她不再事无巨细地围绕孩子转,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肖楚妍和儿子进行高质量的独处。
比如,在肖楚妍情绪平稳、精力尚可的时候,把喂完奶、换好尿布的念安交到她怀里,然后借口去买菜或散步,留出安静的母子空间。
没有旁人的目光,肖楚妍最初的紧张和压力小了很多。
她开始能更放松地观察怀里这个软软的小人儿,看他无意识的微笑,听他满足的咿呀声,那种作为母亲的本能联结,在悄然复苏。
李苏和吴玮则是这个家庭坚实的后盾。
李苏巧妙地将“家滋味”一些需要审美和创意、但压力不大的工作,比如新包装设计的选择、节日礼盒的搭配建议等,交给肖楚妍,让她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吴玮则默默承担了更多家庭采购、电器维修等杂务,确保大后方稳定。
一天傍晚,肖楚妍抱着念安在阳台看夕阳。
小家伙似乎被天边绚丽的色彩吸引,挥舞着小手,发出“啊……哦……”的声音。
肖楚妍看着他被霞光映红的小脸,心中第一次没有涌起烦躁和逃离感,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平静。
她轻轻哼起一首模糊记忆里的摇篮曲,念安安静下来,睁着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她。
那一刻,一种微弱却真实的暖流,悄然滑过她冰封已久的心田。
她把这个细微的变化告诉了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微笑着肯定:“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爱的感受会回来的,给它一点时间,就像等待一朵花开放。”
另一方面,“家滋味”的危机也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化解。
吴玮引入的标准化后厨流程开始严格执行,李苏加强了对原材料验收和成品出品的抽查,品质稳定性得以恢复。
针对物流问题,他们重新评估了合作方,签订更严格的协议,并建立了到货即时反馈机制。
被盗的损失通过保险获得部分赔偿,店铺安防系统也全面升级。
更重要的是,这次挫折促使李苏和吴玮开始认真思考“家滋味”的未来。
他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家庭的凝聚力和口碑传播,抗风险能力依然有限。
在一个晚上,孩子们都睡下后,夫妻俩进行了一次长谈。
“我们需要更清晰的规划,”李苏指着账本说,“不能只满足于守成。临市分店模式是成功的,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更稳健的扩张,比如在周边合适的城市再开一两家,形成小规模连锁,增强品牌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吴玮表示赞同:“信息化管理也要跟上。我设想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数据打通,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也能更好地控制质量和成本。”
他顿了顿,看着妻子,“不过,扩张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和风险,你的压力会更大。”
李苏笑了笑,眼神却坚定:“有你在,有爸妈们支持,我不怕。‘家滋味’是我们的根,只有根扎得更深更广,上面的枝叶才能更茂盛,更能经得起风雨。”
家庭的疗愈与事业的重整,如同两条并行的溪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静静流淌。
肖楚妍的脸上渐渐恢复了血色,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虽然偶尔仍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身边有可以依靠的臂膀。
而“家滋味”也在经历阵痛后,方向愈发清晰。
生活就是这样,在看似平淡的日常里暗藏礁石,又在携手共渡后展现新的开阔水域。
这个大家庭,在共同应对内外挑战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被冲散,反而锤炼出更深的默契、更强的韧性和更理性的爱。
傍晚的院子里,孩子的啼哭、大人的交谈、厨房飘出的饭菜香……
这些最寻常的烟火气,此刻显得如此珍贵,因为它们凝聚着所有人共同努力守护的平静与温暖。
未来的路还长,但一起走下去的信念,已然根深蒂固。
时光悄然流转,小念安已经会跌跌撞撞地满院子探索,咿呀学语地叫“爸爸”、“妈妈”了。
肖楚妍在家人和专业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产后抑郁的阴霾,重新找回了与孩子相处的乐趣和作为母亲的自信。
家庭内部的节奏,在经过一番调整后,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温暖。
而就在大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小宝宝和店铺发展上时,李苏和吴玮的大女儿,吴小雨,正悄然经历着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蜕变。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六下午,小雨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
突然,她感到小腹一阵熟悉的坠胀感,但这次似乎有些不同,伴随着一股暖流。
她心里咯噔一下,隐约意识到了什么。
跑进卫生间一看,内裤上果然见到了预料之中又让她瞬间慌神的鲜红。
虽然妈妈李苏早已用温和的方式给她做过科普,告诉她这是女孩子长大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是成为“小女神”的标志。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十一岁的小雨心里还是充满了不知所措的羞怯和慌乱。
她手忙脚乱地处理好,小脸涨得通红,在卫生间里磨蹭了好久,不知道该怎么出去面对妈妈,尤其是家里还有姥姥、奶奶和叔叔婶婶。
细心的李苏察觉到了女儿的异常。
平时写完作业,小雨总会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跑出来找吃的或者逗弟弟玩,今天却迟迟没动静。
她走到小雨房门口,轻轻敲门:“小雨,作业写完了吗?出来吃水果了。”
里面传来女儿带着鼻音、细若蚊蚋的回应:“马……马上就好。”
李苏心下明了,她没有离开,而是又敲了敲门,柔声说:“小雨,是妈妈,能进来吗?”
过了一会儿,门锁轻轻一响,李苏推门进去,只见女儿坐在床沿,低着头,耳朵尖都是红的,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
李苏心里一软,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没有立刻点破,只是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温和地问:“怎么了?我的大姑娘,看起来有点不开心?”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裴家有女捕(  假千金回山村  浸春潮by花上  幼驯染模拟器  千风赴by叁拾  谁拉她进来的  你不知道的猫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