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签到改变普通人生by晴枫微笑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26

她推出的“吉祥如意”饺子馅大受欢迎,许多顾客专门为此而来;
用特制香料包腌制的腊肉、香肠,还没正式上市就被老顾客预订一空。
腊月二十八,两家店铺同时挂出“年货售罄,正月初八恢复营业”的牌子。
忙碌了整整一个腊月的全家,终于可以喘口气,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新年。
除夕清晨,李苏签到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叮!签到成功!获得“团圆饭”健康宴席配方大全:八道主菜,四道凉菜,两道汤羹,兼顾美味与养生,适合全家老小。】
这份礼物来得正是时候。
李苏仔细研究菜谱,发现每道菜都考虑了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
有适合老人的软糯易消化菜品,有适合孩子的营养均衡搭配,还有适合中年人缓解疲劳的食疗方。
“今年年夜饭,就按这个来。”李苏下定决心。
除夕的清早,当空气中还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家滋味”总店里已然灯火通明,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后院厨房里,容意和钱女士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利落地清洗着晚上团年饭要用的各色食材。
灶台前,李苏是当仁不让的总指挥,肖楚妍则心领神会地在一旁备料递送,配合得天衣无缝。
前厅那边,吴玮和吴强正踩着凳子,小心翼翼地将洋溢着墨香的红纸春联贴上门框,又挂起一串串喜庆的大红灯笼。
最欢乐的还是后院,小雨正带着安安、呦呦、小恬恬和小念安追逐嬉戏,五个孩子清脆如风铃般的笑声不时划破晨空,为这忙碌的景象注入了最活泼的生机。
如今,经过扩建的“家滋味”总店,前厅后院落宽敞明亮,早已成为一家人最依恋的居所。
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里,每一处都充满了舒适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团圆的温暖。
厨房里香气四溢。
李苏按照系统配方,精心准备着每一道菜:清蒸鱼用了特制豉油,鲜美不腻;
红烧肉里加了健脾的山药;
饺子馅按照“吉祥如意”的配方调制,香气扑鼻。
傍晚时分,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圆桌。
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中间是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
“今年可是咱们家最团圆的一个年。”李明德看着满堂儿孙,眼眶微湿,“去年这时候,念安还在他妈肚子里,今年都会满院子跑了。”
吴玮举起酒杯:“这一年,咱们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都挺过来了。来,为我们一家人的健康团圆,为‘家滋味’越来越好,干杯!”
“干杯!”清脆的碰杯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苏特意留意着家人的反应。
她发现,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大家的气色明显好转:
容意的脸色红润,不再像往年那样容易疲劳;李明德的食欲好了很多;就连最辛苦的吴玮,眼下的青黑也淡了不少。
“妈,您尝尝这个山药排骨汤,特别养胃。”李苏为容意盛了一碗。
“嫂子,这个饺子馅真香,是怎么调的?”肖楚妍好奇地问。
李苏笑着分享了一些简单的养生窍门,全家人都听得认真。
健康,已经成为这个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
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茶几上摆满了干果点心。
小念安在大人怀里睡得香甜,小雨强撑着守岁,最后还是歪在沙发上睡着了。
零点钟声敲响时,窗外烟花绚烂。
“新年快乐!”大家互相拜年,笑声不断。
李苏站在窗前,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心中充满感恩。
这一年,她的系统给了她很多帮助,但真正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的,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和彼此扶持。
【叮!新年签到成功!获得“家庭健康守护”大礼包:包含四季养生配方全集、常见病家庭护理指南、应急医疗包(升级版)。】
这个新年礼物,让李苏会心一笑。
系统似乎总能感知到她最真实的需求。
年初一清晨,阳光洒进院子。
全家人都穿着新衣,精神饱满地互相拜年。
健康,成为了这个家庭最好的新年礼物。
“新的一年,咱们‘家滋味’要继续努力。”李苏对吴玮说,“不过最重要的是,全家人都要健健康康的。”
吴玮握住她的手:“有你在,咱们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院子里,小雨正带着弟弟妹妹们放鞭炮,清脆的笑声在晨光中飘荡。
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家庭,带着健康的身心和满满的希望,迈入了新的一年。
他们的故事,还很长很长。
新春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散去,吴小雨却迎来了她升入初中后的第一个挑战。
开学第二周,学校公布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当小雨看到自己的年级排名时,整个人都愣住了——第58名。
这在小学时从未有过,她一直是班级前五名的学生。
“怎么会这样……”她捏着成绩单,手指微微发抖。
数学和语文两门主课都只是勉强擦着及格线,尤其是数学,只考了67分,鲜红的数字像根小刺,扎得心里一阵发慌。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英语,考了满分,单科排名第一,总分挤进了年级前六十——全靠这一门撑着,这才不算太难看。
她飞快地将那张捏得有些发皱的成绩单塞进书包最里层,拉链拉得又快又急,仿佛慢一秒,那个令人沮丧的数字就会跳出来被人看见。
班主任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被念到名字、受到表扬的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光彩。
当英语老师特意提到“小雨同学英语考了满分,是全年级唯一”时,周围投来些许羡慕的目光。
若是平时,小雨心里一定会开出花来,但此刻,这唯一的亮点却像一盏过于明亮的聚光灯,将她其他科目的黯淡映照得无所遁形。
她感到脸颊发烫,恨不得把头埋进课桌里。
然而,更让她心头发紧的是班主任接下来的话。
班主任在总结班级整体情况时,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她这里,那眼神复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语气温和却更有分量:“我们班这次总体有进步,但有些同学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希望这些同学能抓紧薄弱环节,迎头赶上,争取全面发展。”
那句话没有点名,但小雨觉得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自己心上。
班主任那个略显失望的眼神,比任何严厉的批评都让她感到无地自容。
她紧紧盯着桌面上的木纹,仿佛那里面藏着一条可以让她逃离此刻尴尬的缝隙。
放学铃声终于响起,她几乎是逃离了教室。
放学路上,同班同学林薇背着亮黄色的新书包,雀跃地凑过来:“我妈答应我了,只要这次能考进年级前三十,就给我换最新款的那部手机!小雨,你呢?你考得怎么样?”
小雨捏着书包带的手指紧了紧,勉强扯出一个笑:“还行吧,就……老样子。”
回到家,她一反常态地没在客厅停留,也没像往常一样先喝一碗外婆熬得香浓的芝麻糊,而是低着头,径直钻进了自己的小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在厨房忙碌的容意探出身,只看到房门合上的一条缝。
她擦了擦手,看向刚进家门的李苏,眼里带着关切和一丝担忧:“小雨怎么了?脸色看着不太对,叫她喝芝麻糊也没应声。”

李苏放下包,轻轻敲了敲女儿的房门:“小雨,妈妈可以进来吗?”
里面沉默了一会,才传来闷闷的声音:“门没锁。”
李苏推门进去,看见女儿正趴在书桌上,肩膀微微抽动。
她走过去,发现被揉成一团的成绩单露出了一角。
“是因为考试成绩吗?”李苏柔声问。
小雨猛地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妈,我是不是变笨了?数学才考了67分,语文也刚及格……”
李苏展开成绩单,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轻轻搂住女儿:“傻孩子,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初中和小学不一样,课程难度增加了,需要时间适应。”
“可是林薇考了第25名,张瑶第31名...她们小学时成绩都不如我的。”小雨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现在变成差生了……”
这时,吴玮也下班回来了。
了解情况后,他拿起成绩单看了看,出乎意料地笑了:“我当是什么大事呢。你爸我初中第一次月考,数学还不及格呢。”
小雨惊讶地睁大眼睛:“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吴玮坐在女儿身边,“初中和小学是两码事。需要新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适应。这才第一个学期,急什么?”
然而,挫折接踵而至。
一周后的班干部竞选中,小雨落选了学习委员——这个她在小学连续担任了四年的职务。
更让她难受的是,在新的班级里,她似乎很难融入。
同学们课间讨论的明星、综艺,她都不熟悉;小组活动时,她总是最后一个被选入组。
“他们可能觉得我太土了。”一天晚饭时,小雨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没什么食欲,“讨论的都是最新款的手机和鞋子,我什么都不懂。”
李苏和吴玮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
他们意识到,女儿正在经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期——从小学的“优等生”到中学的“普通一员”的心理落差。
周末,李苏特意带小雨去书店,不是买辅导书,而是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
小雨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最后选了几本散文集和一本绘画教程。
“妈,我是不是应该多买点参考书?”小雨犹豫地问。
“学习很重要,但找到自己的兴趣同样重要。”李苏笑着说,“你小时候不是特别喜欢画画吗?”
与此同时,吴玮的行动也在悄然展开。
他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拨通了小雨班主任的电话。
几句寒暄后,他诚恳地询问女儿升入初中以来的真实状态。
班主任语气温和,也带着一丝认真:
“吴小雨同学平时很文静,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
不过,从几次小测能看出来,她还在适应初中的节奏,有时候答题会显得不太自信。”
她顿了顿,继续说,“这个阶段,知识难度和量都上来了,很多孩子都会有个适应期。
小雨需要的,一方面是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是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番交流让吴玮对女儿的状况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接下来的日子,家人们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种默契,用各自的方式默默为小雨构筑起一个温暖的支持网络。
外婆容意从饮食入手,每天变着花样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鲜嫩的清蒸鱼、热气腾腾的排骨汤。
她笑着说:“学习费脑子,得把身体底子打好。”
奶奶钱女士则会在小雨写完作业后,拉着她的手,聊聊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说起她刚参加工作时的窘迫和后来如何一点点克服困难。
“孩子,谁都会遇到坎儿,迈过去就好了。”她轻拍着小雨的背,眼神里满是慈爱和鼓励。
舅妈林薇是个细心的人,她在周末特意约小雨出去散步,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心路历程。
“我以前也经历过觉得自己跟不上、很孤单的阶段,”林薇说,“后来我发现,与其追求朋友多,不如找到一两个真正能理解你、节奏一致的同路人,那种支持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伯母肖楚妍来得更“热血”一些。
她带来自己初中时的成绩单和笔记本,毫不避讳地讲起自己曾经数学不及格、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黑历史”,以及后来如何咬牙努力,最终实现逆袭。
“小雨,大伯母当年可比你差远了,”她笑着说,“所以你看,只要方法对,肯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家里最有趣的“支援小队”,还属龙凤胎安安、呦呦和年纪最小的堂弟念安。
他们用孩子特有的方式,为姐姐加油打气。
每当小雨对着作业愁眉不展,小家伙们便自发“发动总攻”。
先是“先锋”念安,抱着他寸步不离的恐龙玩偶,摇摇晃晃地过来进行“物资支援”,嘴里还念念有词:“姐姐,不哭。”
紧接着,安安和呦呦这对“左右翼”立刻跟上。
安安是个行动派,立刻挤眉弄眼地表演起“五官乱飞”,呦呦则化身小小舞蹈家,当场来一段即兴芭蕾。
这滑稽又温馨的场面,总能瞬间让小雨的烦恼烟消云散。
在弟弟妹妹们负责“情绪充电”的同时,李苏和吴玮则负责“战略指导”。
他们会凑在一起,帮小雨分析每门课的特点。
吴玮用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数学题,让抽象概念变具体;
李苏则和她一起读故事,在阅读中轻松积累好词好句,让小雨恍然大悟: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
李苏夫妻他们不再过分关注分数,而是鼓励女儿找到学习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一天晚上,李苏对女儿说,“就像不同的花,有的春天开,有的秋天开,但最终都会绽放。”
转机出现在期中考试前。
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家》的作文,小雨真情实感地写了“家滋味”的故事,没想到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朗读。
“吴小雨同学的作文很有生活气息,感情真挚。”老师的点评让小雨第一次在新班级里获得了认可。
更让她惊喜的是,课后有几个同学主动来找她聊天:“你家是开特产店的?好酷啊!”
“那个‘家滋味’的青团是不是你家的?我妈妈特别喜欢吃!”
借此机会,小雨慢慢打开了心扉。
她发现,同学们并非她想象中那样难以接近,只是需要主动去交流和了解。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时,小雨进步到了第41名。
虽然距离她心目中的“优秀”还有差距,但这份进步让她看到了希望。
“进步了17名呢!”李苏比谁都高兴,“照这个速度,期末就能回到你应有的水平了。”
周五的家庭会议上,小雨主动分享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我明白了,遇到挫折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能被打倒。谢谢大家没有给我压力,而是给了我时间和空间去适应。”
窗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院里的桃树冒出了嫩芽,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真谛。
每一次挫折,都是向上生长的养分。
李苏看着女儿重新绽放的笑容,欣慰地意识到:小雨正在经历的这些挫折,或许是她收到的最好的成长礼物。
而这个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避风港和最坚实的后盾。
期中考试的进步像一剂强心针,让吴小雨逐渐找回了自信。
然而,成长的考验总是接踵而至。
四月的一个周五,小雨放学回家时,眼眶红红的,连招呼都没打就径直钻进了房间。
“这是怎么了?”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的容意担忧地看向李苏。
李苏放下手中的菜,轻轻推开女儿的房门。
只见小雨趴在床上,肩膀微微抽动。
“能和妈妈说说吗?”李苏坐在床边,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后背。
小雨抬起头,眼泪汪汪地说:“学校要举办艺术节,每个班要出一个节目。我们班决定排一个舞蹈,可是……可是选拔的时候,没人选我加入她们的小组。”
原来,班级里女生们自发组成了几个排练小组,而小雨因为从未学过舞蹈,被所有小组拒之门外。
“她们说我肢体不协调,会拖后腿。”小雨的声音充满了委屈,“最后老师只好把我安排进合唱队,说是‘不需要什么基础’。”
李苏的心揪了一下。
她明白,这种被排斥的感觉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受。
“没关系,合唱也很好啊。”她试图安慰。
“可是我也想在舞台上跳舞……”小雨小声说,“看着她们每天放学后一起排练,有说有笑的,我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这时,吴玮也回家了。
了解情况后,他若有所思。
晚饭后,吴玮悄悄对李苏说:“我记得仓库里有个旧投影仪,或许可以帮到小雨。”
第二天是周末,吴玮从仓库里翻出那个尘封已久的投影仪,调试好后,在客厅的白墙上投射出舞蹈教学视频。
“小雨,来看爸爸发现了什么。”吴玮神秘地招手。
小雨疑惑地走过来,随即睁大了眼睛。
墙上正在播放的是时下流行的女团舞蹈教学视频。
“既然没人教,咱们就自己学。”吴玮笑着说,“爸爸陪你一起。”
就这样,父女俩开始了每晚一小时的“秘密训练”。
吴玮虽然肢体僵硬,但他的参与让小雨不再感到尴尬和孤单。
李苏则负责在旁边帮忙计数和纠正动作。
训练的过程并不顺利。
小雨确实如同学所说,肢体协调性欠佳,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要重复几十遍才能掌握。
有时她累得坐在地上不想起来,有时因为总是学不会而气得掉眼泪。
但每当这时,吴玮总会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记住,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只是为了证明你可以做到。”
与此同时,李苏也悄悄联系了小雨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
班主任很重视,特意在班会上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暗示同学们应该更加包容。
转变悄然发生。
一天放学后,小雨的同桌萧琳主动找到她:“我们组有个同学生病了,你要不要来试试?不过下周三就要彩排,时间很紧……”
小雨既惊喜又紧张:“可是我跳得不好……”
“没关系,我们可以教你。”萧琳笑着说,“其实你作文写得那么好,我们还想请教你怎么写周记呢。”
这个机会让小雨倍加珍惜。
她不仅每晚和爸爸继续练习,午休时也主动找组员们请教。
她的认真态度逐渐打动了其他组员。
“真没想到你这么刻苦。”组里舞蹈最好的刘畅惊讶地说,“其实你的节奏感不错,只是缺乏练习。”
艺术节前一天,原本生病的同学康复归队,这意味着小组人员超额。
就当小雨以为自己又要被替换时,其他组员却一致决定:“我们八个人一起上,队形调整一下就好。”
“为什么?”小雨惊讶地问。
“因为你是我们的一员啊。”刘畅搂着她的肩膀说。
艺术节当晚,台下座无虚席。
当小雨所在的小组登上舞台时,李苏和吴玮在观众席上激动得紧紧握住了手。
音乐响起,八个女孩的舞步整齐划一。
虽然小雨的动作还不是最标准的,但她脸上的自信和笑容感染了所有人。
表演结束时,掌声雷动。
“妈妈,你看到了吗?我在舞台上跳舞了!”下场后,小雨飞奔到父母身边,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看到了,你跳得非常棒!”李苏红着眼眶拥抱女儿。
这次经历让小雨明白了一个道理: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放弃的自己,和身边愿意伸出援手的人。
周一返校后,小雨发现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明显改变了。
课间有人主动找她聊天,小组活动时她也不再是最后被选中的那个。
“谢谢你没有放弃。”萧琳悄悄对她说,“其实我们之前也不是故意排斥你,只是担心节目效果……”
“我明白。”小雨微笑着说,“以后我们互相帮助。”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特意找到李苏:“吴小雨同学这学期进步很大,不仅是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她变得更加开朗和坚韧了。最近还主动竞选了班级文艺委员呢。”
回家的路上,春风吹拂着街道两旁新绿的梧桐树。
小雨牵着妈妈的手,步伐轻快。
“妈妈,我现在觉得,遇到挫折也不是什么坏事。”她忽然说,“就像学跳舞,一开始觉得特别难,但克服之后特别有成就感。”
李苏欣慰地看着女儿:“是啊,挫折是成长最好的老师。”
当晚,小雨在日记本上写道:“这个春天,我学会了跳舞,更学会了不轻言放弃。感谢没有放弃我的爸爸妈妈,感谢最终接纳我的同学们。原来,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而在另一个房间,李苏正在查看系统签到获得的新奖励。
不是丹药,也不是配方,而是一本《青少年心理疏导指南》。
她微微一笑,系统的馈赠总是这么及时。
窗外,月色如水。
在这个普通的春夜里,一个少女正在悄然成长,而她身后的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坚实的依靠。
五月的阳光透过新绿的树叶,在“家滋味”的后院洒下斑驳的光影。
吴小雨坐在石凳上,专注地看着眼前的习题册,眉间微微蹙起。
“怎么了?遇到难题了?”李苏端着一盘刚出炉的核桃酥走过来,金黄的酥饼还冒着热气,带着核桃和黄油特有的焦香。
她轻轻将白瓷盘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在小雨身旁坐了下来。
初夏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石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小雨从摊开的物理练习册上抬起头,眉头微微蹙着,叹了口气:“是物理的电路图……总是搞不明白。”
她的笔尖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点着,“明明上课听老师讲的时候觉得挺清楚的,可一轮到自己分析做题,就这里错、那里乱。”
这学期已近尾声,身边不少同学早已提前学起了初二的物理。
小雨是被好朋友拉去一起上的辅导班,本来想着多学一点总没坏处,可辅导班的进度实在紧凑。
老师讲课像赶火车,一个知识点紧接着另一个,很多同学,包括小雨,常常是听得云里雾里,下课一做题更是满脸茫然。
李苏在她身边坐下,没有直接讲解题目,而是轻声问:“记得你学跳舞的事吗?一开始也觉得特别难,后来不是也克服了?”
“那不一样……”小雨嘟囔着,“跳舞是兴趣,物理是不得不学的。”
“可是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啊。”李苏指了指院子里的晾衣绳,“比如这个,就涉及到力的平衡;厨房里烧水,有热传导;就连你每天用的手机,也离不开电路知识。”
小雨若有所思地看着晾衣绳。
这时,吴玮提着工具箱从店里回来,听到她们的对话,笑着加入:“你妈妈说得对。要不要爸爸给你做个有趣的实验?”
他找来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在石桌上简单组装了一个电路。
“看,这就是最简单的电路。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经过灯泡,再回到负极...”
小雨好奇地看着灯泡亮起,原本抽象的知识突然变得具体起来。
“学习就像这个电路,”吴玮耐心地解释,“知识点要连成回路才能真正理解。你试着把课本上的图和这个实物对应起来看。”
这个下午,全家人都参与到帮助小雨学习的过程中。
容意端着点心不时过来看看;
肖楚妍抱着念安在旁边晒太阳,偶尔插话分享自己读书时的小窍门;
就连李明德也踱步过来,用他修理家电的经验讲解电路原理。
“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小雨惊讶地发现,当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时,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
然而,学业上的困扰还未完全消散,新的挑战便不期而至。
学校下发通知,将举办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班主任语文老师亲自点了小雨的名,推荐她代表班级参赛。
理由是她在前不久的统考中,那篇关于“未来畅想”的作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份认可却成了小雨心头的重担。
对她而言,要站在礼堂的舞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全校师生讲述自己的梦想,这远比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要令人紧张得多。
“我……我不敢去。”
接到正式通知的那天晚上,小雨对着饭菜食不下咽,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到时候台下坐满了老师和同学,那么多眼睛看着,我肯定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万一忘词了怎么办……”
这般的忐忑退缩,与几年前那个落落大方的小雨判若两人。
李苏不禁想起女儿小学时,曾毫不怯场地在学校英语节上代表班级演讲,声音清脆,眼神明亮,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曾让她无比欣慰。
怎么上了初中,反而像是收起了所有锋芒,变得这般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了呢?
在李苏看来,这正是该勇敢尝试、放肆成长的年纪,不该被过多的顾虑束缚了手脚。
“试试看嘛,”李苏压下心里的感慨,换上轻松的语气。
她用上了老一辈人常说的玩笑话鼓励道,“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把台下的人都想象成一颗颗大白菜!”
“妈!”这夸张的比喻果然让小雨从焦虑里短暂地抽离出来,她哭笑不得地抗议,“台下坐着的可是校长、老师和全校同学,哪是什么白菜呀!”
一直在旁边安静吃饭的吴伟这时放下了筷子,提出了一个更切实可行的建议:
“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先不想着舞台和观众。
这个周末就在家里练习,把我和你妈当成第一拨听众,你先讲给我们听听,怎么样?”

于是,连续几个晚上,“家滋味”的二楼客厅变成了小雨的练习场。
全家人坐在沙发上当听众,从最初的磕磕巴巴,到后来的流畅自然,小雨的进步显而易见。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裴家有女捕(  假千金回山村  浸春潮by花上  幼驯染模拟器  千风赴by叁拾  谁拉她进来的  你不知道的猫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