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把木盆舔的干干净净,意犹未尽。
“多少天没洗澡了?头发都脏成啥样?”苏樱看着阿棠打成结的头发,摇头。
衣服被荆棘刮成布条,脚上的鞋子脏得不成样。
没大人教养,狼群也不懂,阿棠完全就是野蛮生长。
好在孩子聪慧、天性善良,不吃人,不然那次苏樱他们都得成了小黑、花花的腹中餐。
“阿姐,洗澡!”阿棠挠了挠身上。
洗完澡一身轻的感觉很舒服,她很喜欢,但山高林密,管不了多会儿。
水烧好,苏樱带着阿棠进屋洗澡。
天冷了,不适宜露天洗澡,也总不能老是露天给小女孩洗澡。
老太太屋里只有女性,挤一挤,一个木盆的位置还是有的。
阿棠进来,看到里面两个陌生人。
老太太和苏绿都醒了,好奇的盯着阿棠看。
“这是祖母,这是阿绿!”苏樱介绍道。
“祖母、阿绿!”阿棠跟着喊。
“嗯!”老太太打量着这个野丫头。
看着是人,可是又有些不同,特别是手和脚,像猛兽的。
唯有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如黑宝石般清澈透亮,透着纯粹、干净、纤尘不染。
之前远观,一直忌惮她跟猛兽打堆,现在看来不过一个懵懂纯真小娃娃,毫无攻击性。
尖酸刻薄的老太太不自觉的软了语气,难得释放少有的善意。
苏樱给小丫头脱脏衣服,解打成结的发髻,扯的小丫头龇牙咧嘴。
苏绿见状,上前帮忙。
解开发髻后,苏樱抱着阿棠仰躺,苏绿用水瓢舀温水淋,慢慢把阿棠头发打湿、泡软。
两姐妹轻轻给阿棠洗头洗澡,足足洗了三盆水,总算把这孩子洗干净。
手指甲、脚趾甲剪了,穿上上次的那套红衣,俏生生的小丫头冰雪可爱。
“嗯,这下看着才像个样子!”苏樱忍不住抱着阿棠亲一口道。
“阿姐!”阿棠第一次被人亲,呆呆傻傻好一会儿,雪白的脸蛋红了。
“傻丫头,真可爱!”苏樱抱住孩子笑道,“留下别走,跟阿姐住,好不好?”
老太太的屋里,冬天她们四个挤在一起,还暖和一些。
阿棠是人类,应该回归人类的生活,长期跟着猛兽,长大了怎么办?
“好!”阿棠笑嘻嘻点头,露出整齐的小米牙。
“真乖!过几日阿姐给你做漂亮衣裳!”苏樱把阿棠抱到床上,“躺下,睡觉!”
“小黑、花花!”阿棠没有躺下,而是跑出去。
“小黑、花花!”一出去,小黑、花花就凑过来,往阿棠脸上舔啊舔。
好一阵,阿棠等它们舔够了,才说:“我跟阿姐住,你们回去吧!”
小黑、花花面露不舍,尾巴砰砰砰摇着,咬着阿棠的裤脚,闻来闻去。
阿棠又对白狼道:“我不走了,跟阿姐住!”
“嗷呜!”白狼长啸一声,围着阿棠转了几圈,嗅了嗅,舔了舔,带着母狼、狼崽走了。
“喵呜!”小黑冲阿棠叫了一声,跳过木桩跑了。
“吼吼!”花花也紧随其后,越过木桩追小黑。
昏暗的油灯下,韦叔同奋笔疾书。
“叔同,这荒沟村还真是个有趣的地方!”李伯淹负手而立,回想今日的所见所闻。
每一样都震撼着他,是他生平从未见过、听过的。
这里的村民是前朝流犯,和前不久流放过来的长安县令。
官员都不肯就任的蛮荒之地,在他的想象中,这里充满瘴气,山路艰险,猛兽出没,苦不堪言。
作为流犯,不应该是骨瘦如柴,满脸凄苦,生不如死的死相吗?
可是这里人人似那悬崖上紧紧抓着岩石顽强生长的崖松,似那光秃秃青石缝里挤出的小草,坚强韧性。
人人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如同打了鸡血,连五六十岁的老汉、老妇亦不例外,走路带风。
李伯淹想不通,这几样东西于他们,不过吃得饱、穿得暖而已,看不到未来的最底层,有啥欢喜的?
“应该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这里没一个是简单的,都是前朝的显赫人物!”韦叔同忙着写奏折,头都没抬。
除了苏家,其余的都来自世家大族,虽被家族抛弃,但这拨人可不能当普通村民来看。
那几个村老,当年是朝堂上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权臣,可不是什么善类。
只要给他们一点儿机会,他们绝对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里穷是真的穷,连笔墨纸砚都拿不出多少,他现在用的还是苏家几个少年郎凑的。
要奏报的事儿太多,从未有如此多的心里话要向天可汗倾诉。
石灰窑、腐土肥田、豆类与稻麦轮种、脚踏打谷机、人工养蜂、粉条制作、榨茶油等,洋洋洒洒几大篇。
要不是纸张不够,他还想抒发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
最后是重中之重,俚人治理之法的真实性和效果。
在这里俚人与汉人和睦相处,一同探讨,一同劳动,连石灰窑都是在俚人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建成,如今俚人寨开始复刻荒沟村,梧县内气象更新。
若不是亲眼所见,韦叔同根本无法相信这是朝中人人谈之色变的岭南、俚人!
好多事情以讹传讹,到后面完全面目全非。
至少他今日见到的俚人跟汉人百姓一样,待之以礼,人家也以礼待之。
问过卢照时、胡县丞,俚人只要不去骚扰、压榨,他们不会跟官府作对,更不会来挑衅。
俚人也是农耕民族,有地种,就会安居乐业。
与北方突厥不同,突厥是游牧民族,流动性强,好勇善斗,不会耕种,有地也很难安稳下来。
加之北方苦寒,遇到冬天暴风雪,牛羊大批死亡,这些游牧民族就越过长城劫掠。
用惯常的安抚政策治理突厥成效不大。
韦叔同觉得此行长了不少见识,不但有农业技术,还有政治上的见解。
没有此行,他脑袋空空,人云亦云,但现在他亲身经历,亲眼见到,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思考。
韦叔同在落笔前很是纠结了一番,这里不可避免会提到苏县令,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影子。
该不该提这位苏县令,韦叔同思索后决定忽略掉,只用村民们一笔带过。
事事件件都提苏县令,不是在打天可汗的脸么?左一耳光、右一耳光的扇,有眼不识金镶玉,你放走了一位能干的官吏!
这不是报喜奏折,是变着花儿的打脸天可汗。
他发自内心的欣赏、敬佩这位苏县令,可是他已不是热血少年,现在他成熟稳重,想的更长远。
他希望苏县令在这里过得好好的,不动声色的善良才是最大的善意。
多的做不了,只能尽自己能力护苏家周全。
不止韦叔同,卢照时也没歇息。
不过离开一个多月,这里变化巨大,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他不能越级上报,但可以向岭南道朝集使冯诩汇报。
从这次特使过来,说明上次的汇报是有成效的,反馈是积极的、良好的。
那个石灰窑、脚踏打谷机很实用,肥土法、轮种法、人工养蜂等,都一一汇报。
自己不报,特使也会往朝廷报,到时朝集使啥都不知道,也没往上报,天可汗会以为岭南道官员不作为。
上司落不着好,自己能落着好?
原本想着一年报一点儿,年年考评上上,两三年后挪个窝。
特使突然造访,这些藏是藏不住了,那就全都报了吧!
“阿耶!”福旺给干爹福忠倒了一碗温开水。
福忠就着豆油灯给皇后写密信,脸上洋溢着笑容。
皇后娘娘是位贤后,一直关注百姓疾苦,今日见到的这些他要让皇后娘娘知晓。
特使跟天可汗汇报什么他管不着,他按自己看到、听到的汇报给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聪慧,得知这些,多了见闻,多了思路,能更好的辅佐天可汗。
甚至连海航贸易也提出自己的设想,想通过皇后娘娘,传到天可汗耳中。
他描绘了少年时的海航贸易,有艰辛、风险,也有暴利,更有他能看到的深远意义。
福旺在旁边默默看着干爹写信,干爹高兴他亦高兴。
他是穷人家的孩子,因战乱、灾荒全家逃难,一路上家人先后饿死。
父母眼见没了活路,为了让他活下去,只得狠心将他卖给收幼童的人贩子。
明知是被卖入宫中,只为他能多活几天。
在宫中,年幼的宦官常常被打骂、欺负,吃不饱穿不暖。
同在掖庭干苦力,看到病病歪歪、几日滴水未沾的福忠,想起自己饿得奄奄一息的父亲。
福旺将自己的口粮省下一点儿,趁着无人,偷偷塞给福忠,还倒了一碗冷水。
就是这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善举,让他找到终身依靠。
福忠阅历广,善于抓住机会。
特意在路边守到秦王妃,磕头谢恩,攀上新朝最有力的粗腿秦王府。
福忠没有丢下他,带着他一同脱离苦海,最后成了炙手可热的管事。
但干爹却教导他低调、踏实,只认准皇后娘娘,忠心为皇后娘娘做事,可保一世平安无忧。
福旺什么都不懂,干爹说什么,便是什么,乖乖听话,乖乖做事。
从不心生妄念,只想平安一生,若有机会,将来老了,求个恩典回趟家乡,看看爹娘当年可有活下来。
这一夜,好多人彻夜难眠,热血沸腾。
以至半夜山中传来猛兽的喧闹,都当成入眠曲,不觉得恐慌。
“嗯嗯,昨晚来的,小桃阿姐!”阿棠欢喜道。
屋里的人先先后后出来,看到阿棠俱是一愣,往常只在月光下躲屋里看她。
现在大白天近距离接触,大家面面相觑,然后友善笑笑。
阿棠看着冒出来的这些人,扭头看向苏樱,不知该如何相处。
“来,我来介绍一下!”苏樱拉着阿棠,“大家先停一下。”
家人们停下手里的事儿,听苏樱说话。
“这是妹妹苏棠,以后大家叫她阿棠。”苏樱介绍道。
“嘿,欢迎阿棠!”苏伯彦笑呵呵道。
这小丫头的本事他见识过,别看人畜无害,却能御百兽,天生神力,来路古怪。
但这些不能说,传出去,被猎奇的捕了去,装笼子里当怪物驯导,献给那些达官贵人,那简直是作孽。
小女娃一直跟着猛兽也不是办法,想来妹妹是想呵护、教养阿棠。
“这是大兄苏伯彦!”苏樱给阿棠介绍。
“大兄!”阿棠笑嘻嘻喊道。
在苏樱的引导下,阿棠跟家里每一个人打招呼。
“这是阿耶!这是阿娘!”最后介绍父母,“是我的爹娘,你磕个头,以后也是你爹娘!”
“阿耶、阿娘!”阿棠不再笑嘻嘻,而是恭恭敬敬跪下,冲苏步成、杜氏磕头。
“好孩子!快起来!小心膝盖跪坏了!”杜氏心软,哪里见得这么可爱的孩子下跪。
“好孩子!”苏步成伸手,慈爱的在阿棠头顶拍了拍,像父亲对孩子那样。
“哟,我瞧瞧,多可爱的孩子!”韦氏拉过阿棠打量。
夜里没敢细看,这会儿是一家人,可以细细看看。
“瞧这孩子,长得真好看!大嫂,你都两个女娘,该把阿棠让给我!我只阿绿一个。”韦氏酸酸道。
“那不行!孩子哪能让来让去!阿棠可是给我磕了头,唤我阿娘的!以后我是她阿娘,得护她周全!”杜氏笑道。
“你跟小桃、阿绿她们玩,听兄长讲课,阿姐有事出去一趟!”吃过早饭,苏樱交代阿棠。
阿棠喜欢跟在苏樱身后转,像小猫小狗一样,苏樱一不留神转身就会踩到阿棠。
“阿姐!”阿棠拉着苏樱衣襟,想要撵路。
“阿棠乖!阿姐有事,不能带你,你乖乖在家,好好学习,改天阿姐带你赶集!”苏樱好声哄道。
“阿棠乖,到阿姐这里来!”小桃小大人般,拉走阿棠,
阿棠眼巴巴看着苏樱跟着阿耶、二叔、三叔挑着箩筐走了,只得跟小桃玩。
“呀,小桃,这是谁?怎么从来没见过?”来上课的虎子看到眼生的阿棠,好奇的凑过来。
村里就一条路通往外界,昨日来那么多贵客,不记得有个女娃娃呀!
“这是我妹妹阿棠!”小桃拉着阿棠显摆的向虎子介绍,“好看吧!”
“好看!小桃,你啥时候有的妹妹,以前咋没见过?”虎子满脸疑惑。
“是啊,小桃,你们家来的时候没见着啊!”阿桑、阿木也问,
现在孩子们都混熟了,彼此间话多,阿桑、阿木变得活泼机灵许多。
“嗯,嗯,昨晚来的!”小桃支吾着不知该怎么说。
“阿棠昨晚昏倒在我家门口,也不知怎么来的。”杜氏接过话茬儿。
苏樱特意叮嘱过,村里人多嘴杂,阿棠突然冒出,除了自家人、那晚上山打猎的青壮心知肚明,其他人一概不知。
说的含糊些,反而说得通,说的越详细漏洞越多,村里人不怕,就怕传远了,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昨晚来的?呀,不会是猛兽叼来的吧?”虎子想起昨晚山里的猛兽闹腾。
“啊?”阿棠装傻充愣,眨巴着大眼睛。
“好啦,咱们上课!”苏伯彦打断孩子们的交头接耳。
“这里还有村学?”韦叔同等人见孩子都往苏家跑,跟着过来看热闹。
“是!”卢照时道。
“他们连笔墨纸砚都没有,怎么上学?”韦叔同好奇。
“去看看便知晓!”卢照时故意卖关子。
来到苏家破院,孩子们坐地上,人人端个面筛,认认真真学写字,跟着先生一字一句念。
苏伯彦在黑板上写下整篇课文,逐字逐句讲解。
“这个教学倒是新颖!”韦叔同没想到会有人用这种方式教学。
卢照时笑笑没说话,何止荒沟村,现在梧州官学都用这个办法,因为这个成本低廉,好多村里都办起村学。
村学先生不一定要多高学识,只要能教会孩子们识字、明理便可。
“咦,他这些奇怪符号是何意?”韦叔同眼尖,看到文章里掺杂着很多怪异符号,正好在断句处。
“?”卢照时再看,可不,难道是断句用?
大家没有打断苏伯彦的讲课,而是在后面默默听着,直到课间休息。
“小郎君!”卢照时叫住苏伯彦。
“大人!”苏伯彦冲卢照时躬身行礼。
“你这些奇怪符号可是断句用?”卢照时指着黑板上的标点符号问。
“是,大人!”苏伯彦声音温和。
“为何用不同符号?可是有什么说法?”卢照时点点头,又提出疑问。
既然断句,为何用不同符号?
“表示不同的意思,若是问句,便用这个问号,若是未说完的话,便用这个逗号…”苏伯彦一一解释。
这些都是苏樱讲的,最先学会的是苏家几位兄长,他们是先生,要学会使用和传授。
每个符号用意明确,卢照时听完,再看文章,有了这些符号,整篇文章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怎么想起用标点符号断句?不是有之乎者也吗?”卢照时认可,但还是问出心中疑惑。
不了解清楚,如何全面推广?
“大人,我知道!”机灵的虎子举起手。
“哦,虎子,那你来说说!”卢照时见在场的孩子的眼神,想来都学过。
“大人,您先看看这句话!”虎子在黑板上写下酿酒缸缸好、无鸡鸭的几句话,让卢照时断句。
不出意外,在场的卢照时、韦叔同争论起来。
“大人,这就是标点符号断句的意义所在!”虎子躬身道。
“善哉!果真学海无涯!今日某又学到新学识!”卢照时捋着美然笑道。
第153章 奉若神明
苏老二、杨大郎等村中壮劳力挑着茶油、蜂蜜、粉条,随胡二郎、福忠等来到路口。
好几缸子茶油、蜂蜜,得是心细、身强力壮的汉子来挑,价值不菲,谁都不敢大意。
来到路口放下挑子,大家才长舒一口气,就怕在路上撒了、缸子破了。
“嗝儿、嗝儿!”远处来了一溜车队,拉着一笼一笼的猪仔。
“来啦、来啦!”村民们听到猪仔叫声,欢喜的站起身。
“东家!”祝掌柜见到胡二郎,老远招呼道,春风得意。
“有劳祝掌柜!”胡二郎笑笑。
这些猪仔从州府通过胡家商队送来。
村民们上前帮忙把猪仔卸下,把茶油、蜂蜜、粉条装上车,捆扎好。
双方把猪仔、茶油、蜂蜜、粉条的账算好,扣除猪仔的钱,祝掌柜还要支付三千二百文。
“祝掌柜,你先走,胡郎君、福东家还有事儿!”苏樱笑嘻嘻道。
胡二郎疑惑地看一眼苏樱,冲祝掌柜点头。
“是!”祝掌柜上车。
“明日多带些车过来!”苏樱冲祝掌柜道。
“好!”祝掌柜押着货离去。
村民们两人抬一笼猪仔,三三两两往回走。
“阿耶,你们且先走,我带胡郎君、福东家去一趟金风寨!”苏樱对父亲道,“明日我回来!”
“成,路上且当心些!”苏步成点点头,知道女儿主意大,去金风寨一定是那里有好东西。
苏樱带着几人往另一个岔路口去。
“我们去俚人寨子?”胡二郎问。
“对!去金风寨!你怕不怕?”苏樱笑道。
“呃,如果是我一个人,可能会有些怕,不过有你在,不怕!”胡二郎亦笑道。
荒沟村里,俚人跟苏樱很熟,有事无事都找苏樱讨教,苏樱能熟练用俚人、汉话切换交流。
福忠心中有些担忧,但面上不显,福旺眼神中流露出紧张,路上不时东张西望。
“别怕,俚人很好相处,金风寨的人很热情。”苏樱刚看出福旺的紧张,“带你们去,是那里有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胡二郎好奇。
“甘蔗!”苏樱神秘兮兮道。
“甘蔗!”胡二郎惊喜道。
福忠亦是一愣,
“当然!现在正是甘蔗收获时节,这东西金贵,弄些去江南、京城,肯定能卖好价钱!”
昨日胡二郎带来那么多棉花、布匹,这份人情太大,荒沟村里一时拿不出好东西还这份礼,唯有俚人那里的甘蔗。
甘蔗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起源于中国,《楚辞.招魂》就有甘蔗制品‘柘浆’记载,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刘向的《杖铭》、张衡的《七辩》、曹丕的《感物赋》、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都有记载。
其二是起源于印度,其三是起源于南太平洋的新几内亚群岛。
不管是哪一种,中国都是世界上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
不过早期的甘蔗制糖并非固体红糖,而是膏状红糖,主要药用,在药房有售,是堪比灵芝的贵重药物。
天可汗听闻天竺制糖技术高,后特派遣匠人去学习制糖技术。
唐代,甘蔗已从南往北传播至江南、蜀地等。
因种植环境要求,道路阻塞的原因,甘蔗主要集中在岭南一带栽种,是俚人轻易不外传的好东西。
有商人重金运送到京城,只达官贵人能吃上甘蔗。
金风寨比较远,从岔路口进去,走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到大大小小的竹楼。
玩耍的俚人小孩最先看到有外人进来,跑到路边一看是苏樱。
“阿牛!你家阿公在吗?”苏樱问其中一个小男孩。
“在!”阿牛答完,扭头往回跑,大声喊着:“阿公、阿公!阿樱村老找你!”
阿牛一路跑一路喊,惊动了寨子里的俚人,男男女女不知从哪儿冒出来。
“阿姐!”蝶秀跑出来,亲热的拉着苏樱。
“蝶秀!怎么样?养蜂养成了吗?”苏樱问。
蝶秀学会了制粉条、养蜂等回寨子,苏樱送了些蜂蜜。
“嗯,成了!”蝶秀开心道,“阿姐怎么有空过来?”
“带客人来你们这里收购甘蔗!”苏樱回道,“先去一趟头领家。”
正说着,阿牛带着一位五十多岁的俚人老汉匆匆走来,“阿樱村老,快快有请,快快有请!”
“阿公,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县丞大人的二公子胡二郎君!这位是江南客商福东家!”苏樱为双方做介绍。
“欢迎、欢迎!”头领赶忙招呼家中儿媳烧水煮茶招待客人。
“阿公,此次带两位贵客来,除了收购你们的粉条,还想收购一些甘蔗,不知寨子里可有多余的?”
苏樱喝着爽口的俚人土茶,问头领。
刚才进寨子,看到家家户户都晾晒着不少粉条。
“甘蔗?”头领看看苏樱,又看看胡二郎、福忠父子。
“对!阿公,若是为难的话就算了,不勉强!”
苏樱是上次找高岭土、黏土等随着蝶秀、阿黑他们来寨子里,经过蝶秀、阿黑等一帮俚人的吹嘘,金风寨的俚人都知道苏樱是个聪慧、有能力的村老。
苏樱见到金风寨长了不少甘蔗,密集但很少有粗壮的,多数甘蔗长得比较潦草、随意,不太粗壮。
尽管《齐民要术》上有讲述怎么种植甘蔗,但俚人没读过这书,并不懂怎么人工种植,基本上是自然生长。
流放岭南的汉人有种植的,不过是自家房前屋后种几根解馋,没谁舍得用大片农田种甘蔗,口粮都不够保障。
故而现在的甘蔗种植产量低、品质一般。
苏樱觉得可惜,跟阿公交流,告诉他甘蔗要想长得壮,要疏密有度,且需要定期刮掉甘蔗叶子,这样甘蔗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一语惊醒梦中人,头领他们一直苦恼的原因竟在这里!
对苏樱简直奉若神明,难怪人家能把草根、树根做成吃食!
甘蔗于俚人很宝贝,轻易不售卖,没有头领允许,不得擅自卖给外人,吃不完的甘蔗,榨汁熬成糖膏售卖给药铺。
第154章 互惠互利、共同富裕
“别人来肯定是没有的,阿樱开口,咱金风寨怎么也得有!”头领逗道。
寨子里人人都会制粉条,连蒟蒻这种毒物都能制成无毒的吃食,村民们现在能吃上饱饭,还能挣钱。
阿黑他们在青石山学习烧制石灰,后面寨子里也要肥田,也要轮种,种两季稻。
就连不怎么花费力气的养蜂,寨子里也成了。
从来没想过日子可以过得这么好,这些都得益于眼前的女孩。
甘蔗很多,制成糖膏虽卖钱,制作繁琐且耗损大,既然是苏樱带来的人,头领愿意给苏樱一个面子,卖与胡二郎、福忠。
“太感谢阿公了!”苏樱忙道谢。
阿牛、蝶秀等村民砍来几根甘蔗请贵客品尝。
福忠、福旺头一次吃新鲜的甘蔗,拿着甘蔗有些无措。
倒是苏樱,毫无形象的拿起来便啃。
蒙着一层白霜的红皮甘蔗很新鲜,稍微用力就咬开皮,里面的甘蔗甘甜多汁,咀嚼完吐出渣子。
苏樱吃的畅快,胡二郎、福忠父子开始很斯文,吃到后面也放开了。
胡二郎还好,本地人每年多多少少都能吃到。
福忠、福旺是实打实的第一次吃,差点儿激动到哭,这可是宫里贵人都不曾享受过的待遇!
连天可汗、皇后娘娘都没吃过这么鲜嫩、甘甜的甘蔗!
“阿公!明年用我说的方法种甘蔗,不但长得长,节与节也长,吃起来更过瘾。”苏樱跟头领神吹。
这甘蔗几乎是野生的,节与节相距短,吃不了多少便是坚硬的节头,很费腮帮子和舌头,甘蔗也浪费不少,吃不了多会儿,舌头就起泡。
“听阿樱的、听阿樱的!”头领乐呵呵道。
寨子里已经忙碌起来,村民们把自家晒干的粉条捆扎好,统一交到头人这里过秤,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阿公,你们的大铁锅到了么?”苏樱问。
“到了!”头领指了指不远处的棚子,“前两日刚到,阿樱可要看看?”
“不用,阿公,跟你做个交易,咋样?”苏樱看着头领。
“哦,什么交易?说来听听!”头领见苏樱笑得像只偷油的耗子。
“我教你们一个制糖的新法子,制出来的糖是别人没有的。
你们金风寨送我们荒沟村一些甘蔗,我们明年也种上。
你这糖优先考虑卖与胡二郎君,咋样?”苏樱笑眯眯的问,临时起意想到的。
在这之前可没谁用铁锅熬煮红糖,都是用瓦罐之类,麻烦且制作不易,故而成品为糖膏,稀少珍贵。
这会儿有铁锅,阿樱想到制作固体红糖,一锅能熬出不少。
胡二郎要随着福忠去江南,这固体红糖拿去绝对的上品。
“当真?”头领噌地一下站起。
“制糖?”胡二郎、福忠惊呼。
单是糖膏就不得了,这东西比蜂蜜还金贵,这一趟千值万值,不虚此行。
“是,用此法制出的糖比糖膏还好,固状,便于保存运输、储存时间长。”苏樱道。
“成、成!走,咱们这就去!”头领拉着苏樱往外走。
甘蔗地里蝶秀他们正在选粗壮、卖相好的甘蔗砍。
“这一片甘蔗都砍了!”苏樱指着选剩的甘蔗道。
“啊?阿姐,这个也要?”蝶秀惊讶。
“有用,做好东西!”苏樱笑了笑。
“诶,好嘞!”蝶秀知道苏樱不会打诳语,挥着镰刀砍掉。
砍甘蔗时,蝶秀她们习惯性的将尖尖部分挥刀砍下,地里堆了不少。
苏樱捡起来,尖尖大部分是叶子,里面裹着一两尺长嫩甘蔗。
“这截不好吃,不甜!”头领以为苏樱心疼。
“都给我!拿去种正好。”苏樱语出惊人。
“这、这个能种?”头领觉得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