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签到改变普通人生by晴枫微笑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26

李苏和吴玮坐在安静的店里,面对着刚刚送来的厂房设计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意识到,光有美好的愿景和商业的规划远远不够,如何安抚好“家人”的情绪,凝聚共识,比搞定任何一个外部难题都更加重要。
吴玮揉了揉眉心:“没想到最难的一关在这里。”
李苏轻轻靠在他肩上,签到系统悄然无声,这一次,似乎需要他们自己先去理解和抚平内心的波澜,才能找到破局的关键。
“我们需要换个方法,让他们理解,这不是背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守护和扩展。”她轻声说,目光落在墙上那张“家滋味”全家福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面对元老员工们,尤其是程奶奶和邱奶奶的担忧,李苏和吴玮没有强行推进,而是按下了暂停键。
他们知道,信任和共识,远比速度更重要。
晚上,李苏没有像往常一样盘点数据或规划未来,而是泡了一壶安神茶,和吴玮静静地坐在后院。
月光洒在那些熟悉的工具上,静谧而安详。
“是我们太心急了,”李苏轻声说,“只看到了市场的可能性和系统的助力,却忽略了大家心里的感受。‘家滋味’之所以是‘家滋味’,不是因为产品有多独特,而是因为这里面的人,这份心。”
吴玮握住她的手,点头道:“没错。工厂只是工具,但如果使用工具的人心不安,再好的工具也做不出有灵魂的味道。我们得先让大家安心。”
就在这时,李苏的签到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不同于往常直接给予知识或能力,这次获得的奖励颇为特殊:【心桥絮语(一次性)】。
说明很简单:在一次坦诚的交流中,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参与者未说出口的深层担忧与期望,并微妙地引导话语流向理解与共情。
李苏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
她不是要说服,而是要真正地倾听和理解。
第二天,李苏和吴玮没有召开正式会议,而是邀请程奶奶、邱奶奶、容意、林小小、周彦,还有那位表示担忧的老师傅,一起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茶话会,地点就选在充满回忆的后院。
李苏没有先谈工厂计划,而是笑着让林小小播放她早期拍摄的一些花絮片段。
有程奶奶第一次面对镜头时的紧张和可爱,有邱奶奶反复调整芝麻糖片厚度的执着,有大家熬夜准备节令点心的忙碌与欢笑。
温馨的画面让气氛柔和下来。
李苏这才缓缓开口,语气真诚:“程阿姨,邱阿姨,各位老师傅,还有妈,小小,小彦。昨天我和小玮想了很久。我们提出办厂的想法,绝不是觉得咱们现在的手艺不够好,或者想丢掉咱们的根。”
她看向两位奶奶:“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觉得,您二位和老师们守护的这份‘用心’和‘规矩’,太宝贵了。
它不仅值得我们本地人知道,也值得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
我们尝过那些外地特产,很多味道真好,但有些也因为没人关注、赚不到钱,快要失传了。
我们就想,能不能用我们‘家滋味’学到的这点本事。
就是怎么既守住老味道,又能让年轻人喜欢,去帮帮它们?
就像当初小小帮程阿姨拍视频,小彦帮邱奶奶优化磨盘一样。”
吴玮接着说:“而且,这个厂,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替代咱们现在的店和后厨。
店里的每一块定胜糕、每一片芝麻糖片,还会是大家亲手做出来的老味道,一点都不会变。
工厂,是想去做‘增量’,是做那些我们本地没有、但又好吃的东西。
它的标准,还得请程阿姨、邱阿姨您们这样的老师傅来把关,您们说不行,那就绝对不能出厂。”
【心桥絮语】的效果悄然发挥着作用。
李苏和吴玮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温和的穿透力,直达老人们的心底。
程奶奶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我……我就是怕。
怕你们年轻人步子迈太大,忘了根本。
也怕那些外地东西,咱们做不好,坏了名声。”
她终于说出了最核心的担忧。
邱奶奶也点头:“是啊,隔行如隔山。做芝麻糖片我在行,可那什么鲜花饼、朥饼,我没做过,心里没底。”
李苏立刻回应:“您的担心太对了!所以,这个厂前期,我们绝对不贪多。
我们就先精心挑选一两样最有把握、我们也最了解的特产,甚至可以先请那边的老师傅过来,或者我们过去学,完全摸透了,再用我们的方式慢慢试生产。
每一步,都离不开您们的眼睛和舌头。
这不是我们年轻人自己去闯,而是咱们‘家滋味’整个团队,一起去探索一个新的领域,但大本营永远在这里,根永远不变。”
这时,容意也温和地开口:“老姐姐们,孩子们有这份心是好的。
想想当初,小小要拍视频,小彦要改机器,咱们一开始不也担心?
后来不也挺好?
这次的事确实更大,但道理有点像。
只要咱们把住了核心,看着他们,帮他们兜着底,或许真能成一番好事。
咱们这手艺,不也是这么一代代传下来,慢慢变的吗?”
林小小赶紧说:“奶奶,到时候每一款新产品,它的故事、来历、规矩,我都去挖得清清楚楚,讲给客人听,绝不让它们没了魂!”
周彦也保证:“生产数据全程透明可查,任何一道工序不合标准,系统都会自动报警暂停。”
那位之前嘀咕的老师傅也忍不住问:“那……厂里要是需要人,是不是先从咱们这里调?标准真是咱们定?”
吴玮肯定地回答:“当然!核心品控岗位,必须是我们自己信得过、懂行的人。
厂里的老师傅,待遇从优,而且还能接触到不同地方的手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一步步的解释、保证和描绘,逐渐消融了老人们心中的坚冰。
他们最怕的是被取代、是标准失守、是根被动摇。
但当他们发现,自己不仅不会被边缘化,反而可能成为新事业的核心裁判和守护者时,态度悄然转变。
程奶奶最终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唉,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我们也不能总拦着。但话说在前头,东西不过关,我第一个不答应!”
邱奶奶也嘟囔道:“先弄一两样试试吧,我得亲眼看着。”
这几乎等于默许了!
李苏和吴玮长舒一口气。
虽然知道后续还有无数困难,但最难的“人心关”,总算看到了通过的曙光。
接下来的日子,“家滋味·风物集”的计划得以再次启动,但步伐更加稳健。
李苏和吴玮将首款产品锁定在云南的鲜花饼上,理由是其工艺与糕点有相通之处,且认知度较高。
他们亲自带着程奶奶和邱奶奶,以“品鉴顾问”的身份,去了一趟云南,实地考察、品尝、与当地老师傅交流。
这趟旅程让两位奶奶大开眼界,也真切地感受到其他地方手艺的魅力与困境。
回来后,她们甚至比年轻人更积极地投入到对鲜花饼工艺的本地化适配研究中,反复调试烤箱温度、饼皮酥度、鲜花馅料的甜度,力求在保留精髓的同时,符合“家滋味”的标准。
工厂不再是冷冰冰的扩张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连接更多传统、传递更多“家”味的温暖平台。
李苏知道,签到系统提供的【心桥絮语】在那次关键的茶话会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它只是搭建了桥,真正走过这座桥,让彼此理解的,还是日积月累的信任与真诚。
“家滋味”的故事,再次证明了,无论梦想多远,都要从照顾好身边人的心开始。

第103章 令人心动的旅程
“家滋味”总店、分店以及“风物集”食品厂的初步成功,将李苏和吴玮的时间撕成了更细碎的片段。
尤其是李苏,作为整个事业的核心纽带与灵魂人物,她需要协调传统与创新、平衡各方关系、把握大方向。
她还要时不时依赖签到系统获取关键决策信息,精力透支日益严重。
强身健体液喝了不少,可修复精神力方面的药物她还真没有签到过,加上焦虑,脑力多少有点亏损。
一天傍晚,容意在厨房忙活,李明德陪着三个外孙看绘本。
吴玮看着妻子眼下淡淡的青色,心疼地给她按摩着肩膀。
他提出了思虑已久的建议:“苏苏,咱们的摊子越来越大了,虽然各方面都初步走上了正轨,但管理起来太耗费心神。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正式成立一个公司了?
把‘家滋味’品牌、总店、分店、食品厂的业务都整合起来,建立更规范的管理架构和财务制度,这样也能更高效地运作,长远来看也更利于发展。”
李苏闭着眼享受丈夫的按摩,闻言却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疲惫:
“成立公司……道理我都懂,阿玮。
可是你看,现在光是协调程阿姨、邱阿姨和年轻孩子们的想法,盯着食品厂新品的品控,还有总店分店的日常,我就已经快分身乏术了。
成立公司意味着更多的事务、更多的会议、更多的规章流程……
我最近甚至忘了小雨班级亲子活动的日子,她的手工作业我都没时间陪她做,老二老三都快只认保姆不认我了。”
她睁开眼,看向吴玮,眼神里有愧疚也有无奈:“钱是赚得比以前多了,事业也好像做大了,但我总觉得,最该好好经营的这个‘家’,我有点顾不上了。
我真的没有更多精力去牵头成立和管理一个公司了。”
吴玮沉默了,他知道妻子说的是实话。
事业的扩张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清晰。
他的本职设计工作本来就忙,但好在还能拿回家里、或者店里来做,能兼顾一二。
他也不想看到妻子被彻底绑在事业上,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滋味。
这时,刚好过来吃饭的李唐,听到了姐姐姐夫的对话。
他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眼界和思维愈发开阔。
他坐到两人旁边,插话道:“姐,姐夫,我觉得你们陷入思维定式了。
为什么成立公司就一定要你们自己事必躬亲去管理呢?”
李苏和吴玮都看向他。
李唐条理清晰地说:
“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姐你对‘传承’和‘人’的理解和把握,是姐夫你对产品和生产的精益求精,是程奶奶她们无可替代的手艺,是小小的传播力,是周彦的技术支持。
而不是你们处理财务报表、人事招聘、法务合同这些琐碎行政事务的能力。”
他顿了顿,抛出核心建议:
“既然精力有限,为什么不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呢?
成立公司,聘请一位专业的CEO或者运营总监,来负责日常的规范化运营管理、市场拓展、人力资源这些你们不擅长或者没时间做的事情。
而姐姐你和姐夫,就退到董事会层面,专注于战略方向、品牌文化、产品核心和传承精神的把握,以及……
嗯,多陪陪我那小外甥们。
这样既能让事业更规范地发展,又能解放你们自己。”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李苏和吴玮都愣住了,随即陷入深思。
是啊,他们一直想着如何自己扛起所有,却忘了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的道理。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执行他们理念、弥补他们短板的专业管理者,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无所不能的超人。
吴玮率先点头:“李唐说得有道理!这样或许真能两全其美。”
李苏也心动了,但仍有顾虑:“职业经理人……能找到既理解我们‘家滋味’文化,又具备专业管理能力的人吗?万一理念不合怎么办?”
这时,李苏的签到系统似乎响应了她的需求。
一次例行签到后,她获得了【精准猎聘洞察(一次性)】的奖励,效果是:能隐约感知到某位潜在候选人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及能力短板。
有了这个底气,李苏下了决心:“好!我们就按李唐说的试试。成立公司,然后着手寻找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但我们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人选,绝不能为了省事而丢了‘家滋味’的魂。”
接下来的日子,李苏和吴玮在周彦的帮助下,初步搭建了公司的法律架构。
同时,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物色CEO人选。
最终,在【精准猎聘洞察】的微妙指引下,他们注意到了一位有在知名食品品牌工作经历、但本人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和认同感的候选人。
一位三十多岁、干练却不失温婉的女性,陈霞。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经过几轮深入沟通,李苏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感受因系统的存在而格外强烈,陈霞不仅拥有他们所需的专业管理能力。
而且陈霞能深刻理解“家滋味”“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对如何平衡商业效益与文化价值提出了不少令程奶奶等人都点头称赞的见解。
于是,“家滋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李苏和吴玮作为创始人控股,程奶奶、邱奶奶、容意、林小小、周彦、吴强夫妇等元老和核心成员也以不同形式获得了股权激励。
陈霞被聘任为首任CEO,全面负责日常运营。
陈霞上任后,果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她迅速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人事、供应链管理体系,将李苏和吴玮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
同时,她极其尊重“家滋味”的传统文化内核,所有重大决策都会与李苏、吴玮以及几位老师傅充分沟通。
李苏终于松了一口气,她能更专注地思考品牌长远发展、新品文化内涵挖掘,以及最重要的——陪伴家人。
周末,她能和吴玮带着三个孩子去郊游,而不是永远守在店里或办公室。
看着公司运转井井有条,孩子们的笑脸也多了,李苏深深感到,弟弟李唐的建议和那次关键的签到奖励,真是来得太及时了。
这关键的一步棋,让“家滋味”在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上没有迷失自我,反而获得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也让这份“甜蜜的事业”真正滋养了每一个为之付出的人。
————
夏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家滋味”办公室的白板上,上面还残留着上周讨论新品上市的战略草图。
但此刻,李苏的心思早已飞向了别处。
她看着日历上那两个被红圈标记的日期——八岁的大女儿吴小雨的暑假正式开始的日子,以及紧接着的外婆八十八岁米寿的生日。
“阿玮,”李苏转过头,对正在核对工厂生产报告的丈夫说,“我们好久没有全家一起出去走走了。”
吴玮从报告中抬起头,揉了揉眉心,眼中也流露出向往:“是啊,上次长途旅行还是小雨六岁的时候。现在安安和呦呦都两岁多了,能跑能跳,也该带他们出去看看。”
“回姜省老家吧?”李苏忽然提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思念。
她望向窗外,仿佛能透过林立的高楼看见远方那片熟悉的土地。
“外婆马上就要过八十八大寿了,她看到我们一定特别高兴。”
她转过身来,眼里闪着期待的光,“正好也让我爸我妈回老家看看亲戚朋友。李唐最近项目刚结项,能休个假;林薇学校也放暑假了,时间正合适。”
吴玮闻言立刻表示赞同:“这个主意好!之前我们还说每年都要陪爸妈回去一趟,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
他笑着摇头,“你怀孕生娃,又开了‘家滋味’,我又接连接手了几个大项目,一拖就是两三年,确实好久没回去了。”
想到老家漫山遍野的绿意、夏夜璀璨的星空和外婆慈祥的笑容,连日来工作的疲惫似乎都一扫而空。
吴玮已经开始期待这次旅行:“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好好安排一下。”
计划很快就在热烈的讨论中确定下来。
这次不再是以往简单的自驾行程,为了能让一大家子人坐得舒适自在,他们决定启动那辆闲置许久的房车。
“这样一路上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累了也有地方休息。”李苏开心地说,“爸妈年纪大了,房车也能让他们更惬意些。”
吴玮点头补充道:“就像是带着一个移动的小家,既方便又温馨。”
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闻到了故乡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亲情与温暖。
李苏立刻行动起来,她迅速唤出系统背包,熟练地调出通讯面板,开始在联系人列表中仔细搜寻。
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她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选择,便是那位技术精湛、为人永远令人安心的陈师傅。
对于系统推荐的人选,李苏在技术层面是百分百放心的,她唯一的顾虑,是陈师傅这样的老师傅档期太紧,恐怕排不上。
她带着一丝忐忑拨通了电话,当陈师傅那温和沉稳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时,她的心就先安定了一半。
真是赶巧了!
陈师傅说那段时间他刚好空出一个档期。
更让李苏感动的是,他一听是为了回乡给家中高寿的外婆庆生,语气立刻变得更加热情。
他不仅一口应承下来,还反复叮嘱让她放心,承诺会亲自把整车所有系统都调试到完美状态,把这趟团圆之旅当作头等大事来办。
李苏放下电话,心里暖融融的。
她将这个消息宣布后,期待已久的全家人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八岁的吴小雨兴奋地跳起来,已经开始列自己的旅行心愿清单和要带给外曾祖母看的奖状。
两岁多的龙凤胎安安和呦呦虽然还不完全明白,但听到“出去玩”、“坐大车车”,也跟着哥哥姐姐咯咯笑,手舞足蹈。
容意和李明德老两口脸上笑开了花,既能回老家给老母亲(岳母)祝寿,又能和儿女孙辈一起长途旅行,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事。
李唐和林薇也高兴地调整了假期计划,期待着这次难得的家庭旅行。
出发前一天,那辆体型庞大的房车终于被从车库中缓缓驶出,稳稳停在了楼下的空地上。
在晨光映照下,流畅的车身线条和宽大的车窗显得格外醒目。
陈师傅一早就到了,他带着工具,同吴玮和李苏一起,从头到尾仔细检查车辆的各项功能。
从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到水电系统的正常使用,从轮胎气压到车内生活设备的调试,陈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向两人讲解注意事项。
吴玮认真记录着关键细节,李苏则不时点头,询问一些长途旅行中的实用问题。
幸好这辆房车是当初系统签到获得的奖励,尽管闲置了一段时间,但整体保养得非常好,各项性能指标依旧出色,几乎不需要额外维修。
陈师傅也忍不住称赞:“这车质量确实好,你们放心开!”
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围着这个“移动城堡”好奇地转来转去。
小女儿伸出手指轻轻触碰轮胎上深深的花纹,儿子则踮起脚透过车窗朝里望,叽叽喳喳讨论着哪张床会是自己的。
整个场面忙碌却充满期待,一家人的回乡之旅,已然拉开了温暖的序幕。
第二天清晨,天光微亮,一大家子人带着欢声笑语和满满的行李,登上了房车。
陈师傅稳健地握着方向盘,车辆平稳地驶出城市,奔向高速公路。
车内,气氛温馨而热闹。
李明德和容意看着窗外的风景,感慨着这些年道路的变化。
李唐和林薇陪着三个孩子,一会儿看绘本,一会儿做游戏。
李苏和吴玮则忙着给大家准备水果点心,偶尔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对家人团聚的满足。
李苏看着这热闹的一幕,心中格外宁静。
签到系统日常提示音响起,她心中默念,这次获得的奖励是【旅途平安顺遂(微弱增益)】。
她微微一笑,并不指望真的有什么神奇作用,但这份冥冥中的祝福感,让她觉得更加安心。
房车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车外是不断变换的风景,车内是恒定不变的家的温暖与喧闹。
吴小雨指着窗外的牛群大声告诉弟弟妹妹,安安和呦呦学着小牛叫,逗得全车人哈哈大笑。
漫长的旅途因为家人的陪伴而变得短暂有趣。
庞大的房车如同一座移动的堡垒,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驶离了喧嚣的云市。
陈师傅驾驶技术娴熟,车辆行驶得异常平稳,很快便将城市的高楼大厦甩在身后,视野逐渐被连绵的绿色和开阔的天空所取代。
最初的兴奋过后,车内的节奏变得悠然自得。
第一程:高速飞驰与田野之歌
上了高速公路,窗外的风景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八岁的吴小雨是观察最仔细的那个,她的小脸几乎贴在窗玻璃上,不时发出惊呼:
“妈妈快看!好多大风车!”——远处山脊上,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缓缓旋转。
“爸爸,那片田里的方格是什么?好像巧克力棋盘!”
吴玮很有耐心的回答:“那是不同作物形成的整齐田垄。”
“哇!火车!好长的火车!”
一列货运火车在平行的铁轨上轰鸣驶过,引得安安和呦呦也把脸凑过去,挤在窗玻璃上,学着发出“呜——哐哧哐哧”的声音。
李苏和吴玮笑着回应孩子们的问题,趁机给他们讲风力发电、讲农作物、讲交通运输。
容意和李明德看着孙辈们好奇的模样,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偶尔会补充一些他们那个年代关于这些事物的记忆。
第二程:服务区的短暂烟火
中午时分,房车驶入一个高速服务区。
这本身就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他们并没有去餐厅,而是从房车自带的小冰箱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物。
自然是“家滋味”的各式点心和容意一早起来做的可口家常菜。
大家围坐在服务区宽敞的休息区桌旁,享用着“移动厨房”带来的美味,看着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色匆匆的旅人,感觉既在旅途之中,又带着一份自家的惬意与安稳。
安安和呦呦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吃饭,兴奋地手舞足蹈,比平时多吃了不少。
第三程:省道乡途与慢节奏生活
下午,为了更贴近地气,陈师傅按照计划驶离了高速公路,转入了国道甚至省道。
车速慢了下来,风景却变得更加鲜活和细腻。
路两旁开始出现卖水果的当地农户。
李唐喊停了车,大家下去买了一大袋刚摘下来的、还带着绒毛的水蜜桃,香气扑鼻。
车子继续前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甜香。
他们会经过宁静的小镇,看到路边老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看到孩子们追逐打闹,生活节奏瞬间慢了下来。
还会遇到慢悠悠过马路的羊群,司机们都不急不躁地等待着。
吴小雨和弟弟妹妹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憨态可掬的绵羊,兴奋不已。
第四程:山峦叠嶂与夕阳熔金
旅程的后半段,地势开始起伏。
房车盘旋在青山之间,窗外是深谷溪流,远处是层峦叠嶂。
阳光透过山坳,形成一道道光束,景色壮丽。
就算有三维无人摄影机随时跟拍,李苏还是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傍晚时分,天边泛起绚烂的晚霞,如同打翻了调色盘,熔金般的色彩渲染了整片天空。
房车仿佛正驶向那片辉煌。
车内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被这自然之美所震撼。
玩了一天的安安和呦呦也靠在外婆怀里,迷迷糊糊地打着盹。
终程:夜色中的归心似箭
夜幕降临后,房车打开了温暖的灯光。
窗外是闪烁的零星村镇灯火,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星星。
大人们轻声聊着天,回忆着老家的点点滴滴,猜测着外婆见到这么多人的惊喜表情。
李苏的签到系统悄然无声,但那【旅途平安顺遂】的微弱增益,似乎化作了窗外顺畅的道路、适宜的气候和车内始终融洽的氛围。
当导航提示距离目的地只剩最后半小时车程时,一种混合着疲惫、兴奋和浓浓乡情的情绪在车内弥漫开来。
就连睡着的孩子也仿佛感应到了什么,揉着眼睛醒了过来。
当房车终于缓缓驶入熟悉的姜省老家地界,看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和近处熟悉的田野,李苏和容意的眼眶都有些湿润。
“快到了。”李苏轻声对孩子们说。
吴小雨扒着窗户,努力寻找记忆中的痕迹。
安安和呦呦也似乎感受到了大人情绪的变化,变得安静下来,眨着大眼睛好奇地张望。
他们即将抵达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老家,更是情感深处的归宿。
一场温馨的米寿庆典和一段珍贵的家庭回忆,正在老家等待着他们。
而这条通往团聚的路,因为选择了房车旅行,本身就已成为一段充满欢笑的幸福记忆。

第104章 旅游能抚凡人心
“快到了,很快就能看到外曾祖母了。”李苏轻声对孩子们说,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这条从云市到姜省的路,不仅是由沥青和里程铺就的,更是由田野的风、服务区的烟火、山间的夕阳和家人的笑语编织而成的。
它承载的不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情感的归巢。
而这辆小小的房车,就是他们临时的、却无比温暖的家,一路载着他们,驶向团聚的温暖港湾。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裴家有女捕(  假千金回山村  浸春潮by花上  幼驯染模拟器  千风赴by叁拾  谁拉她进来的  你不知道的猫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