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改变普通人生by晴枫微笑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26
几位自闭症儿童共同创作的“感官色彩墙”,邀请观众触摸、感受,体验他们眼中那个更为纯粹、强烈的感官世界。
社区老人们合作绘制的“记忆长卷”,用略显稚拙的笔触,生动记录了社区近半个世纪的变迁点滴。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一位前来参观的美术学院教授在展区驻足良久,由衷感叹,“这里展示的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最真诚的碰撞。”
展览进行到第三天,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
一位在业内颇有声望的策展人原本只是顺路来访,却被这个独特展览所蕴含的理念和温暖力量深深打动。
他主动找到陆星辰和李苏,提出希望将这个展览整体搬到市美术馆展出。
“可是……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孩子和普通居民之手,并非专业艺术家创作,放在美术馆会不会……”陆星辰有些犹豫。
“正因如此才显得格外珍贵。”
策展人语气坚定地回应,“艺术不应该只存在于象牙塔尖,它更应该打破壁垒,连接人心,而不是筑起高墙。
这个展览所展现的生命力和人文关怀,是许多专业展览都缺乏的。”
展览将移师市美术馆的消息传开,整个社区都沸腾了,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开展当天,出现了更多感人的场景:
小哲竟然破天荒地站在自己设计的模型前,虽然声音仍带着生涩,却清晰地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小雅在大家鼓励的掌声中,脸上绽放出了最为灿烂、自信的笑容。
闭幕式上,社区里最年长的陈爷爷颤巍巍地被扶上台,即兴赋诗一首:“一勺糖霜一味心,五彩斑斓总是春。莫道艺术高高在,最动人处是凡尘。”
诗句质朴,却道尽了艺术源于生活、温暖人心的真谛。
夜深人静,李苏在整理略显凌乱的画廊时,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在脑海中响起:
【社区艺术生态已成熟,成功触发隐藏成就:多元共融之美。
奖励解锁:心灵共鸣力场
(在特定空间内小幅增强参与者的创造力与共情能力)。】
她抬头望向墙上那张新增加的合影,照片中,不同年龄、不同背景、有着不同故事的人们紧紧相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幸福光芒。
这时,女儿小雨悄悄走到妈妈身边,轻声而坚定地说:“妈妈,下学期我想在学校里申请成立一个艺术公益社团,想去帮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同学,就像画廊帮助小哲、小雅他们一样。”
“很好的想法,需要家里支持你什么吗?”李苏温柔地揽住女儿的肩膀。
“不用的,妈妈。”
小雨眼中闪烁着明亮而坚定的光芒,“其实,我们已经从您身上,从‘滋味画廊’这里,学到了最重要东西。
那就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善意,是看见每个人的独特,并且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的方式。
我想做的,就是去发现和点亮那些光。”
窗外,月色如水,温柔地洒满大地。
在这个充满了点心香气、斑斓色彩和温暖话语的空间里,似乎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正如容意常常念叨的那句老话:“点心要甜而不腻,恰到好处;人生嘛,也要各有各的滋味,才能活出真精彩。”
而“家滋味”和“滋味画廊”正在发生的故事,恰恰证明了:
当艺术与人的温情相遇,最平凡的日常,也能绽放出最动人、最温暖的光彩。
腊月的第一场寒霜轻轻覆盖了“家滋味”的屋檐,后院里那棵老槐树挂上了晶莹的冰凌。
就在这个寒冷的清晨,李唐和林薇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是个男孩!六斤八两!”李唐在家庭群里发的语音消息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背景里是新生儿响亮的啼哭。
消息一出,全家人都坐不住了。
容意赶紧收拾煲好的鸡汤,钱女士翻出早就准备好的婴儿衣物,肖楚妍拉着小念安就要往医院赶。
“等等,”李苏叫住大家,眼里闪着智慧的光,“我们先好好规划一下。新生儿回家后,怎么让恬恬更好地接受这个弟弟。”
六岁的恬恬此刻正坐在角落,小口小口地吃着桃花酥,看似平静,但仔细看就能发现她吃得比平时慢很多。
“恬恬要当姐姐了,开心吗?”小雨蹲下来轻声问。
恬恬点点头,又摇摇头,最后小声说:“爸爸妈妈会不会只喜欢弟弟了?”
这个问题让大人们心里一酸。
李苏摸摸侄女的头:“还记得你教小念安认字的时候吗?当姐姐意味着多一个人爱你,而不是少一份爱。”
去医院的路上,李苏特意让恬恬抱着她为弟弟准备的礼物。
一个手工制作的摇铃,里面装着“家滋味”后院收集的干桂花,摇起来会有淡淡的香气。
产房里,林薇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笑容幸福。
她小心地调整姿势,让恬恬能看到襁褓里的小婴儿:“来,恬恬,这是你的弟弟。”
新生的小家伙皱巴巴的,像只小猴子。
恬恬好奇地碰了碰他的小手,被弟弟突然抓住手指。
“他喜欢我!”恬恬惊喜地叫道。
李唐把女儿搂在怀里:“弟弟当然喜欢姐姐。你知道吗,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跟你说,以后要当个好姐姐。”
回家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第一天晚上,新生儿此起彼伏的哭闹让全家人都没睡好。
第二天,来道贺的客人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围着宝宝转,恬恬一个人坐在角落搭积木。
第三天,矛盾终于爆发了。
“我要妈妈喂我吃饭!”晚饭时,恬恬突然扔下勺子。
平时已经能自己吃饭的她,突然变得“不会用勺子”了。
林薇刚要起身,李苏轻轻按住她,对恬恬说:“可是弟弟需要妈妈喂奶啊。要不让姑姑喂你?”
“不要!我就要妈妈!”恬恬的眼泪大颗大颗掉下来。
这时,小雨灵机一动:“恬恬,弟弟还没有名字呢。你是姐姐,要不要帮弟弟起个小名?”
这个提议瞬间转移了恬恬的注意力。
她歪着头想了想:“他软软的,香香的,叫汤圆好不好?”
“汤圆弟弟!”这个可爱的名字立刻得到了全票通过。
更妙的是,小雨趁机说:“那恬恬就是小老师了,要教汤圆认识这个世界哦。”
于是,一套精密的“姐姐上岗计划”开始实施:
李苏教恬恬唱儿歌:“等汤圆醒了,姐姐唱给他听,他就不哭了。”
容意带着恬恬做抚触操:“姐姐的手最温柔,汤圆一定喜欢。”
最有趣的是李唐的创意——他准备了一个“姐姐日记本”,让恬恬每天画下弟弟的成长瞬间: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洗澡、甚至第一次打嗝。
“这是我们的秘密任务,”李唐神秘地说,“等汤圆长大了,给他看姐姐是怎么保护他的。”
渐渐地,恬恬找到了当姐姐的乐趣。
她会是第一个发现弟弟尿湿的人,会像小大人一样检查奶瓶的温度,还会在客人来看宝宝时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弟弟,小名是我起的哦!”
————
李苏和吴玮夫妇将“家滋味”楼上那套宽敞敞亮的大平层正式买了下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搬了进去,真正实现了楼下开店、楼上住家的理想生活。
那两套原先居住的房子,他们也没任其空置,而是细心改造成了员工宿舍,既解决了伙计们的住宿问题,也让老房子始终洋溢着人气,可谓一举两得。
近两百平的大平层,格局通透,光线充沛,格外适合李苏一家子喜爱热闹的性子。
每日三餐,尤其是晚饭时分,是最有烟火气的时刻。
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大的餐桌旁,欢声笑语夹杂着饭菜香,弥漫在整个厅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他们家工作了七年多的保姆赵姨,也在这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尽管她平日里做完活更习惯回自己家休息,只在偶尔加班或天气恶劣时留宿,但这个专属空间让她倍感尊重与温暖,早已将这里视作了第二个家。
除夕之夜,窗外偶有烟花绽开,屋内灯火通明。
巨大的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中央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全家老小十几口人围坐一堂,举杯互道祝福,在一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辞旧迎新,品尝着属于家的、最踏实幸福的年味儿。
汤圆睡在摇篮里,恬恬守在一旁,像个小卫士。
“我们恬恬真是最好的姐姐。”林薇亲了亲女儿。
恬恬认真地说:“因为我也是姐姐教出来的啊。”
她指的是小雨和呦呦。
这时,系统提示音在李苏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家族情感纽带强化,传承者协助完成二胎家庭过渡。
奖励:婴幼儿营养食谱(增强免疫力与情感认知能力)。】
窗外,雪花静静飘落。
屋内,新生儿的鼾声与家人的笑语交织成最温暖的乐章。
李苏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生命的延续不仅是血脉的传承,更是爱的传递。
就像恬恬从小雨那里学会如何当姐姐,现在她又将这份爱传递给了汤圆。
而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人间最珍贵的“家滋味”。
正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圆,“家滋味”后院挂满了孩子们制作的灯笼。
汤圆出生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全家决定举办一场特别的“团圆宴”。
“恬恬,来帮奶奶搓元宵馅。”容意系着围裙,把一盆香喷喷的黑芝麻馅推到孙女面前。
五岁的小念安踮着脚想看操作台:“恬恬姐姐,我也要帮忙!”
“你太小了,会弄脏衣服。”恬恬下意识地说,说完突然愣住。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
好像……好像小雨姐姐以前也这样说过她。
李苏在一旁看着,会心一笑。
她悄悄对林薇说:“看,传承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了。”
团圆宴开始前,李唐抱着三个月大的汤圆,郑重地将他介绍给每位家庭成员。
当轮到恬恬时,小姑娘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这是我给弟弟写的保证书。”
恬恬认真念道,“第一,我会教弟弟认字;第二,有人欺负弟弟我会保护他;第三……第三……”
她卡壳了,小脸憋得通红。
这时小雨轻声提示:“第三是什么来着?”
“第三!”恬恬眼睛一亮,“我会把桃花酥最好吃的部分留给弟弟!”
童稚的承诺让满堂大笑,林薇笑着擦去眼角的泪花。
宴席进行到一半,意想不到的客人来了。
陈爷爷拄着拐杖,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听说家里添了新丁,这是我给孩子的礼物。”
盒子里是一套手工雕刻的十二生肖木偶,每个都栩栩如生。
“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陈爷爷摩挲着木偶,“现在传给最小的孩子。”
这份跨越四代的礼物,让团圆宴增添了更深的意义。
饭后,全家移步“滋味画廊”。
这里正在举办“家的记忆”特别展览,最新展品是恬恬创作的《我家的新成员》系列画作:
第一张画的是医院产房,小小的婴儿被大家围在中间;
第二张画的是深夜,妈妈抱着哭闹的弟弟,爸爸在冲奶粉;
第三张最有趣——画上的恬恬变得很大很大,像超人一样保护着小小的弟弟。
“孩子的视角真奇妙。”前来参观的苏晴感慨,“在她眼里,新生命带来的不是嫉妒,而是成长的使命感。”
展览的压轴作品是李苏偷偷准备的全家福,从李明德容意老两口,到襁褓中的汤圆,三代同堂的温暖被永远定格在画框中。
“妈,您看,”李苏指着照片中每个人手上的物件,“我们都在传递着什么。”
确实,照片里容意端着点心,李苏捧着食谱,小雨拿着多语种菜单,恬恬抱着弟弟……就像一场温暖的接力。
月色渐浓,客人陆续离开。
李苏在收拾画廊时,发现墙上多了一幅稚嫩的画——显然是恬恬刚画的。
画上有一棵大树,树下大小不等的孩子们手拉着手。
最让人动容的是画旁的注解,是大人们帮恬恬写的:
“我是小雨姐姐、安安哥哥、呦呦姐姐的妹妹,是念安的姐姐,现在是汤圆的姐姐。爱就是这样越分越多。”
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家族传承进入新阶段,检测到爱意循环增强。
奖励:家族凝聚力光环
(提升全体家庭成员幸福感与安全感)。】
深夜,李苏轻轻推开儿童房的门。
恬恬搂着专门从自己床上抱来的布兔子,睡得正香。
婴儿床里,汤圆在月光下咂着嘴,仿佛在做什么美梦。
“妈妈,”不知何时小雨也来到门口,轻声说,“看着恬恬当姐姐的样子,我就想起她刚来我们家的样子。”
李苏搂住女儿的肩膀。
是啊,七年前那个躲在妈妈身后怯生生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了有模有样的小姐姐。
而这份爱的传承,还在继续。
窗外,元宵的明月静静照耀着人间团圆。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李苏忽然明白:真正的“家滋味”,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爱中学会爱,在呵护中懂得呵护。
而这份滋味,正在新一代的身上,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
时间飞快的流逝,八月中旬的一个普通周末,“家滋味”后院却格外热闹。
吴小雨的十六岁生日到了,而再过两周就是李苏的四十一岁生日。
“妈,我们虽然生日不同,但今年可以一起庆祝呢。”
小雨整理着装饰彩带,笑着说道,“从十六岁到四十岁,我们正好可以展示一个女人不同阶段的美。”
这个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第133章 系统共享传承人
容意特意准备了两款不同的生日蛋糕:给小雨的少女系彩虹蛋糕,和给李苏的典雅低糖芝士蛋糕。
“滋味画廊”里,陆星辰帮忙布置了一个特别的摄影展。
墙上并列展示着李苏十六岁时的老照片和小雨现在的青春模样,形成了奇妙的时空对话。
“妈,您十六岁时真时髦。”小雨指着照片上穿着碎花裙的少女惊叹。
李苏笑着摇头:“那会儿可没你现在这么有主见。你十六岁已经会四国语言,还帮着经营店铺了。”
生日宴上,最感人的环节是礼物交换。
小雨送给妈妈的是一条自己设计的丝巾,上面用四种语言绣着“爱”字;
而李苏送给女儿的,是一本精心整理的相册,记录了她从婴儿到少女的每一个成长瞬间。
“这两份礼物正好象征着我们母女的关系。”李苏感慨地说,“一个看向未来,一个珍藏过去。”
切蛋糕时,吴玮打趣道:“咱们家这两位寿星,一个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一个正绽放着成熟的魅力。”
在大家的起哄下,母女俩并肩吹灭了分别代表16和41的数字蜡烛。
“许了什么愿?”恬恬好奇地问。
小雨眨眨眼:“希望妈妈永远年轻快乐。”
李苏会心一笑:“希望小雨健康成长。”
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李苏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母女深度情感交流,传承进度提升至65%。
奖励:时光胶囊(可封存当前时刻的记忆与情感,在特定时刻重新体验)。】
夜幕降临,客人散去后,母女俩坐在后院品茶。
月光下,十六岁少女的朝气与四十一岁女性的温婉相映成趣。
“妈,您说等我到您这个年纪时,会是什么样子?”小雨好奇地问。
李苏望着女儿青春的脸庞,温柔地说:“你会成为比妈妈更优秀的人。不过无论你多大,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那个需要呵护的小姑娘。”
这个秋天的夜晚,虽然没有同一天的生日,但两代女性在交错的时空中,完成了一场关于成长与传承的对话。
而这份美好,将永远珍藏在彼此心中。
【系统共享进行中……】
李苏被脑海中系统突如其来的提示音惊得微微一怔,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女儿。
只见小雨也正睁大了眼睛,带着几分惊奇和探寻望向她。
“妈……您也听到了?”小雨轻声问道,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就在这时,一道柔和的光晕在小雨身边缓缓凝聚,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只有她们母女才能看见的虚拟界面。
那形态与李苏脑中的系统界面如出一辙,却又更添几分青春的灵动气息。
【系统分身已成功激活,绑定宿主:吴小雨。】
冰冷的机械音再次在两人脑海中同时响起,却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母女共享签到系统正式开启。每日同步签到,可累积情感能量,解锁特殊互动奖励。】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苏又惊又喜,心中涌起万千疑问。
她尝试在脑海中与系统沟通:“系统,是不是我的每个孩子到了十六岁,都会像小雨这样,拥有一个系统分身?”
【并非如此,宿主李苏。】系统的回答清晰而肯定。
【吴小雨是经由本系统严格评估后选中的优秀传承人。
她不仅展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智慧与责任感,更在与您的深度情感联结中,证明了传承的价值与可能性。】
李苏屏住了呼吸,等待系统继续说下去。
【因此,】系统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庄重,【她拥有继承您全部技能与能力的资格。
这包括您通过系统获得或提升的各项生活技能、经营才能、艺术鉴赏力,甚至包括……
“读心术”这类特殊技能。
传承将在日常互动与签到中逐步解锁,情感的深度与互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传承的速度与完整性。】
李苏深吸一口气,握住女儿的手,将系统告知她的一切,缓缓道来。
小雨听得眼睛发亮,那光芒里不仅有对未知力量的好奇,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动与责任。
“读心术?像妈妈您有时候那样,能隐约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吗?”小雨好奇地尝试集中精神,望向母亲。
刹那间,一股温暖、包容、充满无限爱意与些许担忧的情感暖流,轻柔地涌入了小雨的心间。
那是李苏此刻毫无保留的心绪。
小雨眼圈微微一红,轻声道:“妈,我感觉到……您很爱我,还有点担心我。”
李苏将女儿揽入怀中,抚摸着她的长发:“傻孩子,妈妈当然爱你。这份能力是一份礼物,也更是一份责任。它让你更能体察人心,但也需要你用更多的智慧和善良去运用它。”
“我明白,妈妈。”小雨靠在母亲肩头,郑重地点点头,“我会用它去更好地理解您,帮助朋友,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滥用。”
从这一天起,“滋味画廊”的日常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默契。
————
在许多常客的热心建议下,“滋味画廊”进行了一次温馨的升级。
李苏和小雨悉心听取了大家的想法,决定在艺术氛围中融入一缕咖啡香。
她们巧妙地将画廊一角改造为休闲区,摆放了几张舒适的沙发和原木桌椅,阳光透过大幅玻璃窗洒进来,正好落在铺着素雅桌布的桌面上。
新增的咖啡吧台由一位热情专业的年轻店员小陈打理。
他不仅精通各种咖啡的制作,还对艺术颇有见解,常常能与顾客相谈甚欢。
这里提供的咖啡豆是李苏母女精心挑选的,连甜品也换成了与当前画展主题相呼应的款式。
比如在山水画展期间,抹茶蛋糕上会点缀一座小小的巧克力山峰;
在抽象画展时,红丝绒蛋糕则会搭配极具现代感的淋面。
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滋味画廊”真正成了一个可以“品艺术、尝生活”的空间。
人们可以在这里驻足更久,在咖啡的香气中慢慢欣赏画作,或与朋友轻声交谈。
艺术与生活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让这个空间愈发显得温暖而迷人。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母女俩会相视一笑,在脑海中完成无声的签到。
李苏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咖啡品鉴技巧、插花艺术、甚至与人沟通的微妙心得,通过系统构建的独特联结,像输送养料一般,一点点传递给小雨。
而小雨年轻敏锐的视角、对新事物的快速学习能力,也反过来启发着李苏。
有时,小雨会调皮地对一位愁眉不展的客人使用初步掌握的“读心术”,感知到对方可能遇到的烦恼,然后贴心地送上一份特制的、能让人心情愉悦的甜点。
看到客人惊讶后露出的真诚笑容,小雨便对这份传承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母女。
她们是血脉相连的至亲,是共享一个神奇系统的特殊伙伴,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同行者与传承者。
十六岁的朝阳与四十一岁的暖晖,在这段奇妙的旅程中交织,照亮了彼此,也温暖了她们共同经营的这片充满爱与滋味的小天地。
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惊喜与成长,等待着她们一起去解锁。
日子在母女俩心照不宣的秘密中流淌,如同画廊窗外那条安静的河流,表面平静,内里却涌动着温暖的暗流。
共享系统不仅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了她们之间最有趣的游戏和最深的羁绊。
这天打烊后,小雨一边擦拭着咖啡杯,一边若有所思。
她悄悄“戳”了一下脑海中的系统分身,尝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在整理账目的母亲身上。
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应再次浮现——那是专注、平静,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对某个数字的疑惑。
“妈,”小雨放下杯子,自然地走过去,“是上个月那批进口咖啡豆的损耗率看起来有点高吗?我记得当时登记的时候,好像把运输途中受潮的那部分重量也误计入损耗了。”
李苏从账本中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惊喜。
她并没有告诉小雨账目的细节,但女儿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她刚才那一闪而过的疑虑。
“你这‘读心术’倒是越来越精进了,”她笑着摇头,语气里满是欣慰,“看来以后妈妈在你面前是半点秘密都藏不住了。”
“才不是呢,”小雨靠在操作台边,语气带着依赖,“我只能模模糊糊感觉到一点点情绪和很强烈的念头。您那些更深的想法,我可猜不透。而且……”
她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我能感觉到的最清楚的,永远是您对我的爱和关心。”
这时,系统的提示音恰到好处地在两人脑海中响起:
【每日签到完成。
情感能量累积达标。
检测到传承人吴小雨对基础技能掌握稳固,现解锁进阶技能传授:深度情绪感知(初级)。
请宿主李苏引导传承人进行初次体验。】
李苏心中一动,向小雨伸出手:“来,试试看这个‘深度情绪感知’。”
小雨将手放在母亲掌心,闭上眼,努力集中精神。
起初,依旧是那种温暖的、被爱意包裹的感觉。
但渐渐地,在那片温暖之下,她仿佛“看”到了一些更具体的画面。
是母亲看着她第一次独立做出拉花成功的咖啡时,那溢于言表的骄傲;
是深夜为她盖好踢乱的被子时,那份无声的呵护;
甚至是偶尔面对青春期女儿的小小叛逆时,那瞬间闪过的一丝无措和急于沟通的渴望……
这些情绪的画面如浮光掠影般闪过,却比单纯的感受更为具体、深刻。
小雨睁开眼,眼眶有些湿润:“妈,原来……您心里装着这么多关于我的小事。”
李苏温柔地擦过女儿的眼角:“因为你是妈妈最重要的人啊。这份能力让你能更贴近别人的心,但记住,越是贴近,越要温柔。”
接下来的日子,小雨在母亲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练习着这份新能力。
她开始能更敏锐地察觉到来画廊的客人们的真实情绪——那位总是买咖啡豆的西装男士,表面的严肃下藏着项目成功的喜悦;
那位喜欢坐在“滋味画廊”角落看书的女孩,安静的外表下掩盖着失恋的淡淡忧伤。
小雨不曾点破,却会在他咖啡豆旁悄悄放一块庆祝用的糖牌,或者给女孩的拿铁拉一个特别治愈的微笑图案。
这些细微的举动,让“滋味画廊”在咖啡香和艺术氛围之外,更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令人安心和舒适的温度。
客人们说不清为什么,但都更愿意来这里坐一坐。
一个周末的下午,陆星辰来画廊帮忙布置新画。
忙完后,他坐在吧台边喝水,看着小雨熟练地招呼客人、制作饮品,忽然对李苏感叹:“李苏姐,你有没有觉得,小雨最近……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李苏微笑着问,心里却如明镜一般。
“说不上来,”陆星辰挠挠头,“就是感觉她更……通透了?好像特别能理解人,说的话、做的事,总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贴心。简直像个小小心理学家。”
李苏和正在磨咖啡豆的小雨对视一眼,母女俩心照不宣地笑了。
阳光透过玻璃窗,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仿佛也预示着她们未来更加紧密、不可分割的人生旅程。
系统界面在李苏脑海中悄然浮现,一行新的提示缓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