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by胡六月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姜凌对刘浩然的理论补充表示认可:“浩然说得对,这就引出了我们画像的核心特征。良子,我说,你来记重点。”
李振良“嗯”了一声,拿起黑色马克笔,认真聆听着姜凌所说的话,并摘取重点记录在白板上。
姜凌开始给这名纵火犯进行心理画像。
“第一,内心极度压抑、自卑。一般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欺凌或极度缺乏成就感的境地,现实世界中,他可能是一个隐形人,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充满无力感。”
“第二,缺乏掌控力。通常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掌控局面,无法有效表达愤怒或反抗。”
刘浩然摇头叹息:“唉!纵火,其实是一种无能者的宣泄。”
犯罪心理学对纵火犯有过详细的心理分析,这类人通常习惯通过纵火获取“力量感”与“存在感”。因为火焰有着巨大破坏力,能够瞬间改变环境,这会给他带来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掌控感和影响力。看着火焰升腾,他感受到一种扭曲的“强大”和“宣泄”,这是他证明自己“存在”甚至“重要”的唯一方式。
姜凌看向李振良:“定了性质,接下来可以定范围了。”
李振良深吸一口气,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慢慢将心中所想清晰地说出来:“第一,重点排查仓库所有内部员工,注意组长你刚才所提到的内心极度压抑、自卑,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受过欺负的人,还有那些近期工作或生活遭遇重大挫折,比如被克扣工资、受到不公正对待、失恋、家庭变故等,情绪明显低落或异常的。”
姜凌补充了一句:“尤其注意有纵火前科或对火表现出异常兴趣的,像喜欢玩火、谈论火灾、看相关电影的人。”
“好,我知道了。”李振良应了一声,继续顺着自己思路往下说,“第二,排查近期,尤其是近三个月离职的员工,重点是被开除、与工头、老板有矛盾、或与范国平有过不愉快的。了解他们离职的原因、近期动向和情绪状态。”
说到这里,李振良停了下来。
他刚才分析的两点,从报复泄愤这两个犯罪动机出发,应该已经比较全面了吧?
姜凌等了一会,询问道:“良子,你说完了吗?”
李振良道:“组长,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
姜凌看向刘浩然、周伟:“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
如果她明年能够顺利考上研究生,至少第一年需要脱产学习,到时候心理画像小组只剩下李振良他们三个人,得抓紧时间让他们摆脱对自己的依赖,快速成长起来。
刘浩然沉思片刻,敏锐地抓住了一个漏洞:“我补充一点,现场不是说起火时范国平正在吃饭,或者刚吃完不久吗?范国平那么晚还在吃饭,这不合常理。可以深入调查一下谁在案发前与范国平有过接触,尤其是可能导致他延迟吃饭或放松警惕的人。”
“非常好。”姜凌示意李振良记下这一点。
周伟也站了起来:“我也补充一点,我们应该查清助燃剂的领取、使用和保管情况。是谁负责?最近是否有异常丢失?谁有机会接触到?另外,也要对案发当晚所有仓库员工及附近人员的行踪进行详细核实,寻找不在场证明的漏洞。”
虽然是常规性的排查重点,但对于组员们能够开动脑筋、积极回应,姜凌还是很开心的。
“大家说得很好。那么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对凶手进行画像。”这一点,是目前组员们并不擅长的领域,姜凌特地放慢了语速。
李振良飞快地在白板上画出表格,表格栏中标注出性别、年龄、身高、体型……等一系列生理特征。
姜凌问:“第一,纵火犯的性别。”
刘浩然反应最快:“我觉得是男性,但不知道依据是什么。”
姜凌微笑:“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纵火行为往往与攻击性、破坏欲、对力量感的追求等特质关联,这些特质在犯罪统计中,男性表现更为突出。”
“嘻,我猜对了!”刘浩然咧嘴一笑,看向李振良、周伟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自豪感。
姜凌道:“本案选择在深夜、暴雨环境下实施,涉及搬运助燃剂、设置多个起火点、破坏门锁等行为,需要一定的体能、胆量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更符合男性角色的行为特征。”
李振良恍然,连连点头:“对对对,到底是组长,一说就透!”
刘浩然不懂就问:“那请问,女性遇到欺凌,采取的报复方式大多是什么?这样我们在以后进行嫌疑人画像时可以更为准确一些。”
姜凌恨不得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一口气都灌进组员们的脑子里去:“从犯罪学角度看,女性报复行为确实与男性有显著差异。男性倾向直接暴力,比如肢体冲突、纵火、破坏财物,而女性更倾向非直接对抗方式。”
“女性更擅长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如散布谣言、社交孤立、曝光隐私。或者通过第三方实施报复,教唆犯罪、利用制度手段进行诬告、恶意投诉等。”
想到前世自己在女子监狱接触过的案例,姜凌的心情不自觉地变得沉重,同样身为女性,对女性被伤害、女性犯罪总会多一分感同身受的痛苦。
“另外,女性可能会采取自我毁灭式报复,当长期压抑爆发时,她们会通过伤害子女或自残式报复。她们以为伤害自己、伤害子女,就是对欺凌者核心利益的损伤,其实……”
想到那些遭遇出轨、家暴的女性,因为力量悬殊不敢反抗丈夫,转向虐待子女、自残,甚至自杀的案例,姜凌心中一酸,不愿意再继续说下去。
李振良赶紧转移话题:“那个,我听说,女性投毒的比例比较高。”
毕竟,“大郎,喝药”这个故事经典流传。
姜凌点了点头:“没错,相比男性直接的打砸,女性可能采取更隐蔽的方式。如偷偷损坏对方珍视的物品,包括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以及在食物中做手脚,加大量盐、泻药,极端情况甚至投毒。”
李振良感觉自己收获很大。
果然,组长就是组长,听君一席话,如读十年书啊。
李振良在表格中“性别”那一栏中郑重填下一个字——“男”,再看向姜凌:“那年龄呢?”
姜凌反问他:“你觉得呢?”
李振良尝试用姜凌的思考方式进行分析:“三个起火点,燃烧时间接近,还要搬运助燃剂,实施过程需要一定的体力,因此我推测他是名青壮年,年龄范围可能在18-35岁之间,如果再缩小一点范围的话,我倾向于20-30岁。”
姜凌提醒他:“还可以从作案手法来推测凶手的心理成熟度。”
刘浩然整个人都融入到这种“边学边练”的状态中,头脑转得飞快,迅速接过话来:“纵火犯能够多点放火,还知道使用助燃剂,明显行事很有计划性。这说明他年龄不会太小,青少年一般行事更冲动、手法更简单。年龄太大的人,体力、冒险精神下降,不会轻易纵火。所以,我支持良子的分析结论。”
周伟补充道:“心理画像指向被忽视、被欺凌的社会地位,这更常见于刚进入社会的打工者,他们处于职场底层,通常为青壮年群体。另外,在仓库环境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也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力。”
姜凌肯定了大家的分析结论:“青壮年群体,没错。”前世犯罪档案的模糊记忆在提醒着姜凌,这场大火的凶手,还只是初犯,应该年龄不算太大。20-30岁之间的推断,是合理的。
李振良来了精神,在年龄档填下三个字“青壮年”之后,指着身高与体型这一栏说:“现场来看,门锁破坏痕迹由消防员造成,还有凶手选择纵火这种不需要正面冲突、却能造成巨大破坏的方式,因此……”
停顿片刻之后,李振良道:“我推测凶手个子不高、体格不强壮。以前我们抓过的樊虎,大家还记得不?他力气大、体格壮硕,他报复的方式就是暴力,而不是纵火。一个习惯于躲避直接的肢体冲突、倾向于使用纵火方式泄愤的人,绝不可能是樊虎那样的人。”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点头。
刘浩然:“对,良子分析得很对。”
周伟:“没错,在体力劳动环境中,个子矮小、体格不强壮,往往会导致被欺凌。”
姜凌:“挺好,继续。”
李振良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填写完身高与体型特征之后,他看着外貌这一栏发起了呆,半天之后苦笑道:“这个,就有点难了。洛云琛那凭空画像的本事,我真没有。”
姜凌鼓励他:“虽然难以精确推断具体五官,但可以根据心理特点推测整体气质和状态特征嘛。你想一想,长期压抑、自卑、缺乏存在感的人,其外貌气质通常会是什么样的?”
刘浩然试探着说:“佝偻、含胸、低头?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显得有些畏畏缩缩?”
姜凌“嗯”了一声,“挺好,继续。”
李振良也来了灵感:“表情比较木讷,不敢与人对视,在非工作必要情况下,可能显得沉默寡言、面无表情?”
周伟也加入了讨论:“作为仓库工人或类似体力劳动者,外貌上可能带有职业痕迹。皮肤因户外或灰尘环境略显粗糙黝黑,手部有老茧,穿着工作服或廉价的便服。”
李振良一拍巴掌,总结道:“那我们就提醒侦查员,在走访排查时注意青壮年群体中,是否有身材特别矮小或瘦弱、平时沉默寡言、存在感低、甚至被大家开玩笑或忽视的对象。另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询问近期有没有情绪低落、突然请假、行为怪异等,是否与人结怨,是否在工作中被批评、被克扣工资。”
周伟偏好地理空间分析,对李振良说:“考虑纵火犯小个子、瘦弱体型的行动特点,我等下再根据起火点位置、细化一下仓库内部路径,看看他们更熟悉或倾向于利用哪些隐蔽、狭窄的通道。这样勘查范围也可以缩小一点,便于发现其他证据。”
心理画像小组的任务,更多是技术支持,而非现场侦查。
刘浩然也开始给自己下任务:“那我继续分析纵火犯的心理痕迹,比如案发前是否异常关注火灾新闻?是否对火焰表现出异样兴趣?案发后是否异常沉默或反而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轻松?是否可能返回现场附近观察?毕竟,观火癖是纵火者常见特征。了解这些之后,我来制定审讯策略,争取突破此类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见组员们都这么积极,李振良也不甘示弱:“行,那我来写心理画像报告,把我们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的过程总结成文,交给范队,这样他们进行排查时能够更快锁定嫌疑人。”
姜凌全程保持微笑。
心理画像的价值,正在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动机,转化为清晰明了的侦查路径。
伙伴们在快速成长,真好。

市局刑侦支队一大队的办公室,气氛比窗外的天空更加沉郁。
兴隆建材仓库恶性纵火致人死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限期破案的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 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雷骁现在是刑侦支队队长, 空出来的一大队队长位置顺理成章地由经验丰富的老刑警范威担任。
此刻的范威刚从局里的紧急会议回来, 眉头紧锁,带着一股急于找到突破口的焦灼。他大步走到办公室中央的白板前,拿起笔,没有过多铺垫,直接写下一个名字:赵奎。
在这个名字后面, 范威重重地画上了一个问号,转而看向众人:“这个赵奎, 嫌疑非常大!”
范威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种紧迫感:“他是兴隆建材仓库的前搬运工,一个月前因为偷东西被老范举报开除,怀恨在心, 当众放话要报复。案发当晚,他和老婆吵完架就失踪了, 直到后半夜才回家, 说不清去向。时间、动机都卡得死死的,先把他给我盯紧了!”
办公室里的年轻干警们精神一振。
范队的经验是队里的定海神针, 他直接点出的嫌疑人,立刻让大家觉得侦查方向明确了。
李振良却皱起了眉头。
杀人动机明确、案发时间去向不明, 听起来好像是有重大嫌疑。可是这个赵奎性格暴躁、扬言报复,还敢和老婆吵架、离家出走——和小组完成的心理画像不一致啊。
姜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发言。
她理解范威的压力和基于经验的判断, 赵奎确实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摆在明面上的“靶子”。
直到范威布置完对赵奎的初步调查任务后,姜凌才站起身,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赵奎的嫌疑确实需要重点核查。不过,在集中力量查他之前,我们小组刚完成纵火犯的画像工作,要不要先听一下?”
范威看了姜凌一眼,点了点头。他对姜凌的专业能力是认可的,她的三定侦查法对指导侦查方向有着极大的优势。
姜凌示意李振良上前。
李振良起身将完成的心理画像报告交给范威,并做简要汇报:“范队,我们认为凶手的犯罪动机是纵火报复,范国平的死并非谋杀,而是意外。画像指向一个20-30岁、男性、个子矮小或体格瘦弱、气质畏缩阴郁、在仓库环境中处于底层或边缘地位的嫌疑人。”
范威拿过报告,并没有打开,而是盯着李振良,目光威严:“赵奎高大健壮,与你们的画像不符。你们认为他不是嫌疑人?”
李振良没有姜凌那么强大的内核,被范威的气势逼得低下了头。虽然小组内部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要他直接否认范威提出的嫌疑人,他不敢。
姜凌作为组长,当仁不让顶上:“是,我们认为赵奎的嫌疑不大。”
兴隆建材仓库纵火案影响恶劣,连媒体也来凑热闹,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都是大火的报道,限期破案给了范威很大的压力,好不容易揪出一个嫌疑人却被姜凌否了,任谁都没办法有个好态度。
他沉下脸,看向姜凌:“你最好能够说服我。”
姜凌指了指报告:“上面有我们小组的详细分析,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最终锁定的嫌疑人……”
范威举手打断了姜凌的话:“时间紧,我没时间看你的心理分析报告。这里有一份范国平的尸检报告,你们先看一下吧。”
说完,一份尸检报告呈送到了姜凌面前。
翻开来,看到范国平扭曲炭化的尸体照片,姜凌瞳孔微缩。跳过中间分析过程,姜凌直接看结论。
——尸体呈高度炭化“斗拳状”姿态,符合生前烧死合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结合火灾发生时间以及胃中食物残存状态,推断其死亡时间应在1994年11月22日夜间22:00至23日凌晨01:00之间。
范威语气沉重:“看到了没?人为纵火致死,这不是谋杀,是什么?另外,赵奎不仅对范国平不满,对开除他的工头、没有给遣散费的仓库都极度不满,纵火既除了眼中钉范国平,又报复了仓库,动机很明确。人,我已经带回来了,马上就送审讯室,咱们就别在这里浪费口舌,盯紧赵奎准没错。”
范威倒不是对姜凌有意见,他现在主要是破案压力太大、着急出成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范队。”姜凌看着范威,态度沉静而笃定。
范威看了姜凌几秒,终于败下阵来,叹了一口气:“行,那你们小组和大家说说吧。”
姜凌有条不紊地拿出现场勘查报告、消防简报、范国平的基础资料,以及周伟手绘的仓库平面图。
姜凌看向自己的组员们。
心理画像小组四人配合默契,立刻进入分析状态。
周伟指着平面图:“仓库东区放置木材保温材料,西区油漆稀释剂等危险品,中间为通道。值班室在东外墙,砖石结构,有扇小窗对着内部堆放的废旧包装区。”
简单介绍完仓库的大致平面布局之后,周伟指着图中标注出来的起火点:“三个起火点分别位于西区油漆桶旁、东区木材堆深处、还有这里,”他指向一个靠近值班室后窗的位置,“废旧包装材料堆。这个点离值班室近,隐蔽,点燃后浓烟火苗会直接灌进小窗。”
李振良紧接着说:“凶手很熟悉环境,精准选择了易燃点和隐蔽点,从行为看,纵火是核心目的。多点同时或快速相继点火,追求火势迅猛失控,使用大量助燃剂。凶手享受的是火焰本身的力量和破坏过程带来的强烈心理满足。杀人只是附带结果或他潜意识里漠视的代价。这更符合报复性纵火的特征,而非直接谋杀。”
听到这里,范威依旧坚持:“没错,赵奎就是报复性纵火嘛。”
李振良向姜凌投去求助的目光,但姜凌却只是冲他眨了眨眼,示意他继续。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李振良努力让自己挺直腰杆,大声道:“没错,赵奎的确有犯罪动机,但从犯罪行为学角度分析,像他这样性格暴躁、冲动易怒的人,报复的手段通常比较直接,用拳头或棍棒,而不是需要复杂操作的纵火。”
范威沉默了。
他的搭档魏阳在旁边插了一句:“老范,好像有点道理。今天我把赵奎带回警局的时候,他情绪挺激动,吼了一句:‘老子要报复那老东西,用得着偷偷摸摸放火?直接揍他丫的才解气!烧了仓库对我有个屁好处?’”
是啊,纵火烧仓库、顺便把范国平烧死,这个作案手法不太符合赵奎的行为逻辑。一个崇尚直接武力、脾气一点就爆的人,他的屈辱需要用看得见的、即刻的、能彰显他“力量”的方式去洗刷——当众打范国平一顿。
深夜放火?烧掉的是老板的财产,范国平的死他可能都“看”不到,这种隐秘的、延迟的、甚至无法精准指向仇人的破坏方式,像赵奎这样的人会觉得不够痛快。
范威不得不承认姜凌他们的分析是正确的,认真翻看着李振良交给他的报告之后,有些不情愿地说:“那你们的意思,赵奎不是纵火犯,真正的凶手是20多岁,矮小瘦弱、内心压抑自卑、长期被欺凌、极度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的仓库员工?”
姜凌点了点头:“从作案手法分析,凶手也不可能是个体格健壮的大汉。周伟,你来说说你的现场还原过程。”
“是!”周伟将放大版仓库布局平面图固定在白板上,指着那三个纵火点开始讲述。
“起火点1,西区油漆、稀释剂桶堆放处旁边,直接利用现成的高效助燃剂点火。起火点2,东区木材堆深处。位置隐蔽,需确保木材堆从内部开始燃烧,不易被早期发现扑灭。起火点3,值班室后窗外废旧包装材料堆。位置极其关键且隐蔽,紧贴值班室外墙,点燃后产生的浓烟和火焰将直接灌入值班室小窗。”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凶手的目标是制造一场迅速失控、破坏力巨大的火灾。多个起火点的设置,起火点1为危险品区,起火点3针对值班室,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时间差。”
周伟看向众人,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凶手先点燃1号点,火势和浓烟会迅速蔓延并引起注意,即使深夜,也可能会有巡逻或附近居民发现,这样一来,留给他在仓库其他区域活动的时间窗口极短。”
“如果先点燃2号或3号点,火势初期可能较小、较隐蔽,但一旦1号点被点燃,整个仓库将迅速陷入火海,凶手可能无法安全撤离。”
会议室一片寂静,都专注地看着周伟的手在平面图上指点。
这一刻,周伟感觉成为了人群中的主角,一种从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来,让他头脑愈发清晰、态度更加冷静。
“因此,最有效且符合凶手追求‘壮观效果’心理的方式,是尽可能缩短三个点火点之间的时间差,理想状态是同时、或在极短时间内相继点燃。这才能确保火势在多个关键位置同时爆发,迅速联动,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周伟看向众人:“那,怎样才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呢?浩然,你来扮演一下凶手。良子,你帮忙布置一下现场。”
刘浩然立刻站起身,李振良也跟着站起,指挥着众人一起利用桌椅板凳,大致模拟出仓库现场。
在周伟的话语中,刘浩然开始了鬼鬼祟祟的行动。
“假设凶手进入仓库,他需要高效完成以下动作。抵达西区1号起火点,携带少量点火工具,迅速找到预定位置,利用现场稀释剂作为助燃剂点火。”
“快速穿越仓库至东区2号起火点,从西区出发需快速通过中间通道,这里有堆放货物阻碍,然后进入东区,深入货堆,找到预定的隐蔽点火点。”
“1点起火点到2号起火点的直线距离超过50米,实际路径因货堆阻挡会更长,大约60-80米。通道被货物部分堵塞,需要绕行或攀爬。东区木材堆本身结构复杂,深入内部需要钻过或绕过层层堆叠的木材。”
刘浩然开始艰难而快速地穿行。时而从假装障碍物的椅子上翻过去,时而从桌子底下爬过去,他的行动显得有些笨拙。
“然后,他要从2号起火点快速移动到3号起火点,也就是值班室后窗的废料堆,两点距离相对较近,大约20-30米,但空间极其受限。”
“大家请看,3号起火点位于值班室后墙与仓库主体外墙之间,那里形成一个狭窄的夹缝,只有不到1米的宽度,某些地方需要侧身挤过,再加上上方有管道、货架延伸部分以及堆积的废料,需要弯腰甚至匍匐才能接近最里面的点火位置,行动并不方便。”
众人看着刘浩然那高大的身形,再看到他那笨拙、艰难的动作,内心不由得泛起了嘀咕:这么大的个子,在那个狭小的仓库空间里穿行,也真是难为他了。
周伟的话还在继续:“火势即将全面爆发,浓烟弥漫,凶手需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安全路径逃离现场,可能是原路返回,也可能利用其他预留出口。”
刘浩然也狼狈地完成了最后的动作,身上沾了不少灰尘。
周伟的目光扫视全场,态度沉稳而笃定,带着一种强烈的自信:“要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完成上述复杂、长距离、且包含高难度障碍的路线,并成功点燃三个关键点,对凶手的体型和行动能力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第一,必须行动迅捷,体能较好,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奔跑、攀爬、转向。”
“第二,低矮空间的通过能力。这是最关键的一点。3号起火点所在的狭窄夹缝和废料堆环境,要求凶手必须具备较小的身体横截面,能轻松挤过狭窄缝隙,避免被卡住或发出巨大声响。”
“第三,较低的重心与灵活性。能在堆满杂物、高低不平的狭窄空间内快速、稳定地移动,需要熟练地弯腰、低头、侧身、甚至短暂匍匐才能到达最佳点火位置。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在这种环境中会行动笨拙、极易碰撞物品发出声响、耗费更多时间,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有效到达预定点火点。”
刘浩然擦了把脸上不存在的“汗水”,做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姿势,以显示自己的体型根本不符合周伟所提出的那三点。
“第四,对复杂环境的熟悉与适应性。凶手非常熟悉仓库的犄角旮旯,知道哪里可以快速穿行,哪里需要钻爬。这种熟悉往往源于长期在此工作,且可能因为体型原因,经常需要或习惯于利用这些狭窄通道,比如小个子搬运工抄近路、或者负责清理这些角落等。”
“最后一点,时间压力下的精准执行。整个过程必须在高度紧张和紧迫感下精准完成,容错率极低。瘦小的体型在钻越障碍时具有天然的速度和灵活性优势。”
最后,周伟给出分析结论。
“从空间地理和作案过程的严苛要求来看,特别是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穿越长距离、克服障碍完成多点精准点火,凶手具备熟悉现场、个子瘦小、体型灵活的特点。这与我们组的心理画像结论是一致的。”
现场一片寂静。
一分钟之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分析得好!”
“听大伟这么一说,我好像能看到凶手的动作和模样了。”
“高大强壮的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复杂的、精准的纵火行为,赵奎肯定不是凶手。”
周伟的空间地理画像不仅还原了作案过程,更从行动可行性的物理层面,强有力地支撑了凶手个子瘦小的核心画像特征,这比单纯的心理推断更具说服力,尤其是在反驳像赵奎这样明显不符合空间行动要求的嫌疑人时,有奇效。
范威看向姜凌,竖起了大拇指:“姜凌,你的团队成员都很优秀啊。”
姜凌微微一笑:“那接下来?”
范威大手一挥:“先不慌着放赵奎,让他在看守所待两天,麻痹一下真正的凶手。魏阳!你带队,按照姜凌他们给出的画像结论进行排查,一定要快!”
“是!”魏阳站了起来,响亮回应。

魏阳带队的摸排工作成果显著, 厚厚几摞走访笔录堆在办公桌上。
经过细致筛选,三名最符合犯罪心理画像特征的嫌疑人已被依法传唤至局里:油漆工孙小海、保管助理葛明、搬运工王顺。他们此刻正分别坐在不同的询问室里,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心理画像小组办公室的白板上, 画像的核心特征:男性、20-30岁青壮年、矮小、瘦弱、压抑、自卑……依旧醒目。
表格旁边, 新贴上了三张嫌疑人基本信息表, 以及摸排组整理出的关键点摘要。
范威去处理其他紧急事务,将审讯前的策略制定交给了姜凌团队。
姜凌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三名嫌疑人的资料,最后落在围坐桌边的李振良、周伟和刘浩然身上。
雨停了,但窗外天色依旧阴沉。
“人带回来了, 画像锁定的目标就在眼前。”姜凌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画像只是指引方向,找到纵火的动机和证据才是关键。现在,结合摸排信息,队里给了我们任务, 要对这三个人的心理进行深层次分析,找出他们的软肋, 制定针对性的审讯方案。”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将门千金通古  大唐诡案录b  嫡媳by李尔尔  假千金归家,  娇软美人穿七  抬外室休发妻  发疯后,我在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