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多谢!”几位大人欢喜接过礼物。
这东西比冰糖更金贵,全大唐除了贡品,就剩这点儿,旁人想要都不成,
拿去仅够弹一床棉被,或几身棉服。
“这里的事儿已安置妥当,过几日福隆车队到了,咱们便出发!”苏樱对各位道。
“唉,真舍不得你走!”宋玄羽虽然与苏樱接触时间最短,但很聊得来,颇为志同道合。
若能继续共事,梧县将飞速发展。
“是啊!小苏大人!你这一走,梧州大抵是再出不了新奇!”胡长史甚是惆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兴许将来某日,咱们在长安或某地重逢!”苏樱安慰道。
村学的孩子们没有离别的不舍,全是期待出发的兴奋,盼啊盼,终于要动身了。
接下来几日全是打包行李,当初一路走来,就几个破包袱、几个书箱。
这会儿离开,大小箱笼竟有上百只,其中赏赐占了不少,还有卢刺史送的那份大礼,
胡家送的礼,以及福忠送的各类舶来货,自己挣的也不少。
马、牛给了秦铁牛,猪杀了一头灌香肠、做腊肉,吹干后烟熏火燎一翻,成了油汪汪的腊制品。
其余几头猪给了村里公中,九月份的天,烟熏腊肉还早,弄多了坏了可惜。
苏宅没人去住,秦铁牛得了好,主动揽下打理宅子的事儿。
甘蔗已成熟,苏樱全部砍了,分给孩子们一人一根,剩下的打包。
金风寨的村老们闻讯赶来,牛车装了不少东西,三百斤红糖、一百斤冰糖、一百斤白糖,一千斤甘蔗,长长的车队很是壮观。
“阿公这是作甚?”苏樱头大,这么多咋弄走?还有一群老弱妇孺要照应。
“一点儿心意!今年新甘蔗现做的!”阿德知道,再多东西苏樱也能带走。
前两日福禧送棉被,顺带捎走了长安孩子们的冬衣,阿德便知苏樱即将启程。
让阿江、蝶秀他们赶制一批糖给苏樱,再多的礼也还不完苏樱的情。
苏家忙乱,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阿德他们留下东西便要离开。
“阿公!等一下!”苏樱从屋里拿了个包裹出来。
“白叠子,可御寒,所剩不多,只够做一件棉服!”
“多谢!”阿德没客气,礼轻情意重,这礼可一点儿也不轻!
勋贵们都没捞着,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苏樱的光。
“阿姐,这么多甘蔗我们咋带走?”小桃看着堆成小山的甘蔗,愁啊!
“别急,能带走!”苏樱想着正好带去长安,找块地种植,以后也能吃到甘蔗。
让管家买来油毡布,将成捆甘蔗包裹在沙土中,再用比甘蔗略长的竹条包裹外面捆扎。
保证甘蔗新鲜,几个月后再打开,依然水分足,不霉变。
“哟!小苏大人忙啊!”福旺背着手进来,幽幽道。
“哎哟!福大人,你可算来了!再不来,我这里不知又要冒出多少东西!”苏樱忙得晕头转向。
二婶有两个孩子,连同乳娘都得顾着孩子。
黄四娘纠结半天,最后决定跟着去长安,两年后再回梧县。
老太太一把年纪,吃好、喝好、玩好就成。
杜氏、韦氏和郑娘子她们没闲着,给游学的孩子们做橙色马甲。
谢清韵、裴玉真几位年长的女孩,则是女子官学先生身份带队。
原本是用岭南锦作的身份,现在女子官学挂弘文馆名下,这名头唬人。
且是先生身份,路上有谁想动手动脚,得掂量掂量清楚,脑袋会不会搬家。
岑红绵、岑红绢随着村学孩子一起游学。
养了快两个月,身上长了不少肉,不再显得脑袋奇大,大大的眼睛多了些神采,不再傻呆呆的。
“你们运气真好、能跟着大人游学!路上乖乖的,跟着小桃、阿棠!别走丢了!
不要跟陌生人搭讪,不认识的人说啥都别信,知道吗?”岑红缨像个老妈子叮嘱妹妹们。
“省的!阿姐!”课堂上专门进行防骗、防诈、如何自救等教育。
“包袱里给你们准备了些钱,路上应急用!”岑红缨又念叨。
“省的,阿姐!”俩妹妹笑眯眯的回道。
要出发的人都在苏宅门前集合,村学的孩子、苏家人都在意料中。
待看到杨老汉两口子、两个儿媳时,福旺不动声色瞥了眼苏樱。
再不来,估计一个村的人都要带走。
十几架牛车连苏家的行李都装不下,好在村里人买牛的不少,纷纷套上车来帮着装货、装人。
孩子们挤了好几辆牛车,兴奋地叽叽喳喳,吵得人头晕。
老太太、高氏、杨老汉不舍地跟村人告别。
“清韵!”郑娘子拉着女儿的手,眼眶红红的,对杨春华道,“春华,清韵就托付给你了。”
“盼儿,我省的!”杨春华知道这托付是什么意思。
既有照拂,也有帮忙给谢清韵寻个好人家的意思。
毕竟杨家本家就在华州弘农,高氏有族亲是当今圣上外戚,义兴郡公。
怎么着,寻的人家不会差。
“王家孩子就拜托你照拂!”王老汉叮嘱堂侄女王大娘子。
好歹王家也有一个成人回去,孩子们有啥能有个拿主意的人。
“省的,阿伯!”王大娘子回道,昨日几位兄长就找过自己。
“好啦!我们该出发了!”苏樱对众人道。
“阿樱啊!你啥时候再回来?”村民们不舍,随即意识到这句话不好,忙呸呸呸的
岭南是粮食专属区,但并未改变流放地属性,盼苏樱再来,这不是咒人家么?这臭嘴!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苏樱冲大家拱手道别。
长长的车队离开荒沟村,村民们望着车队消失许久,不肯散去。
村学的孩子们一走,村里顿时变得冷清,没了生气,就连日头都没了鲜活劲儿。
“回去上课!两年后你们也去长安游学!”郑娘子抹了把眼泪,笑道。
如今官学由她和另外几位妇人接手,都是曾经的贵女,授课、实作都不是问题。
第460章 恭敬不如从命
“哎呀!小苏大人!欢迎、欢迎!”卢刺史迎到府门外,热情得有些夸张。
“卢大人,好久不见!”苏樱笑吟吟看着卢照时。
“哎呀,咱们这不又见面了!我是左盼右盼,你终于来了!”卢照时感慨道。
去年十月,带着苏伯彦、苏权彦、胡大郎同行,回长安述职。
再离开长安是正月十七,升迁为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
广州是上州,刺史官居从三品,卢照时属实是一飞中天。
多少寒门官员终其一生止步于五品,世家子弟止步于四品。
这两个品阶既是分水岭,也是一道鸿沟。
卢照时觉得自己升迁到富庶州府,做个中州刺史过几日舒心日子,就心满意足。
进奏院绝大部分的官员领了调令,欢欢喜喜回家过年,自己还窝在冰冷的进奏院无人问津。
正月十六去吏部转悠,依旧没有自己的消息。
进进出出的官吏对自己爱搭不理,多问两句还被甩脸子。
讨了个没趣,失落地回到进奏院收拾行囊,却见徐直等在那儿,圣上宣召。
进奏院仅剩的十几位朝集使,眼中全是羡慕嫉妒恨。
被圣上两次宣召的仅此一人,可见圣上有多信重,此去绝对是好消息!
巳时末去的,酉时末回来。
进奏院的官员望着门外一遍又一遍,待卢照时一进来,便围上前。
见徐直的恭敬有加,卢照时容光焕发,便知一定是高升,纷纷上前恭贺。
一问,竟是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
直接从下州刺史飞升上州刺史,还兼统领五个都督府!这是岭南道军政一手抓啊!
可见这位卢大人深得帝心!
对比得其他平迁、甚至不挪窝的官员们黯然失色,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翌日启程,进奏院外来了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送行,那热情、熟络,仿佛多年故旧。
卢照时客气应酬,一个礼都没收。
公平对待每一个套近乎的官员,不过是些趋炎附势的,得罪就得罪。
出了长安城,十里长亭,苏府、卢府、王府、崔府等好几家恭候多时。
苏府乃寒门,被其他世家挤在亭外。
卢照时本不打算理会,看到苏步成带着苏家郎君们立于寒风中,忙停下马车。
苏家是自己贵人,怎么也得道个别。
“光明!恭喜、恭喜!”卢侍郎一屁股挤开苏步成,抢先挽住卢照时。
卢家与苏家撕破脸,几次三番搞事情,欲拉苏步成下马,卢侍郎不再假惺惺维持面子。
苏步成被挤开,无所谓笑笑。
“阿耶!他们卢家欺人太甚!”苏伯彦不满,要去理论。
“算了!今日给刺史大人送行,不必计较!”苏步成劝住。
卢侍郎把着卢照时手臂,轻轻拍打着,亲切道,“还是五叔公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光明前途不可限量!
广州甚好,卢家拓展海上贸易有望,难怪不肯留京,光明眼光竟如此长远!
哈哈哈,为兄惭愧、惭愧,当日多有得罪,还望海涵!海涵!”
“卢侍郎此言差矣,我等皆为朝廷效命,某不过奉命治理广州,恐负圣命,不敢有些许轻忽懈怠。”
卢照时客气、疏离道,不动声色拂开卢侍郎的手。
“卢大人!恭喜、恭喜!”王家长安话事人上前,“王家海上贸易还请卢大人多帮衬、帮衬!”
说着有家仆抬着几口大箱往卢照时的马车上塞,奈何就一辆马车,一口大箱都塞不下。
“苏大人!”卢照时懒得搭理这些虚情假意之人,撇开众人,冲苏步成拱手行礼。
这官场上,卢照时认识的官员中,能聊得来的不多,王延年是多年好友。
苏步成结识时间不长,但志同道合,引为知己、好友!
“恭喜卢大人!”苏步成拱手道。
“多谢苏大人!多谢小苏大人!”千言万语,卢照时汇成一句话。
燃着的红泥小火炉上热着浊酒,苏伯彦端来。
“请!”卢照时、苏步成两人举起酒杯对饮三杯。
“告辞!”卢照时上了马车。
“保重!”苏步成躬身送行。
“驾!”车夫一甩马鞭,马儿得得得走了。
“唉、唉!卢大人,东西还没装上!”王家话事人正指挥家仆打开箱子往马车上搬东西呢。
“多谢美意!王大人还是留着自己用吧!”马车里卢照时丢出一句话。
这礼送的忒假,真心送礼有必要弄大口大口的箱子吗?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你家送了礼!
见多识广的话事人会犯这么低级的错?很显然,这是故意的。
既然你算计我,那就休怪我拂你的面子!
卢照时闭目靠在车壁上,这一趟长安之行,真真看穿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卢大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苏樱看着长胖了几分的卢照时打趣。
“呵呵,这里海鲜多,吃多了些!该清减、清减!”卢照时打着哈哈笑道。
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整个岭南道大小政务、军务都经自己手,着实忙碌得很。
不像梧州刺史,时常到各县巡察走动。
广州刺史不可能逐一巡视各州、各都督府都,偶尔出行,多数时候在广州府处理政务、军务。
自然而然长了些肉。
“传闻此饮法出自梧县,没猜错的话,该是出自小苏大人之手吧?”卢照时端着茶盏道。
茶盏里滚水直接冲泡的茶叶,褐红、透亮的茶汤,舒展的茶叶在盏中沉浮。
茶汤微苦、微涩回甘,满口生津、暖胃。
比起添加葱姜蒜熬煮的茶汤,更能品出茶的本味儿,如今岭南盛行此饮法。
“什么都瞒不过大人!”苏樱笑笑。
“除了你,还有谁能想出来?”卢照时笑道,“广州多待几日,如何?”
“为何?大人有事?”苏樱轻咂一口茶。
“让夫人们、孩子们逛逛广州城,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卢照时话点到为止。
“好啊,恭敬不如从命!”苏樱猜着卢刺史有事相求。
广州城很繁华,港口泊着大大小小的海船、渔船。
走了一路的陆路,大家休整几日也不错。
福旺调集船只也要时日,顺手帮个忙没啥。
“还是小苏大人痛快!”卢照时欢喜道,“明日,让我娘子陪着令祖母、令堂逛广州城!”
“大人客气!”苏樱没有推辞。
第461章 想辙
“阿姐!快走啊!”小桃、阿棠穿着绯色裙衫,扎着双丫髻,粉嘟嘟、俏生生的两个小女娃。
催促苏樱上马车,去逛海市。
“你们去,阿姐有事!”苏樱捏了捏俩妹妹的小脸蛋。
“阿姐去哪儿?我们也去!”小桃见阿姐身着官袍。
“小桃乖,阿姐有重要的事儿,不能带你去!”苏樱哄着妹妹。
“可是阿姐不在,不好玩!”小桃失落,嘟着小嘴。
阿姐博学多识,懂好多好多,有她在,到哪儿都有乐趣。
“无妨,一起吧!”卢照时见小姑娘委屈的要掉金豆子。
“大人,不能惯着!”苏樱无力扶额。
“别人咱信不过,你们苏家,我是放心的!”卢照时上了马。
苏樱上马,把两个妹妹拉上来,阿棠控马。
在一队亲卫的护送下,朝着城南外某处奔去。
“走吧!”卢夫人崔氏带着老太太、杜氏、韦氏、杨春华、杨老汉两口子逛街。
杨家两妯娌与谢清韵、苏绿几人则带着孩子在不远处跟着,几名皂吏一路随行。
沿着海岸驰骋二三十里,在一个天然港湾里,有所造船厂。
几里外设了关卡,拦住闲杂人。
走进里面,这里自成一方天地,有造船工匠上千人、一支驻军、工匠、守军家属。
定期用大船送补给,家属们摆上小摊,缝补浆洗、做小吃食、代写书信、食肆、酒肆一应皆有。
颇为热闹,迷你小镇。
“大人!”守军将领急忙迎出来。
“嗯!”卢照时点点头,将缰绳扔给将领,带着苏樱径直走进造船厂。
造船厂就在海边,好几艘各式船只初具雏形,四周架满脚手架。
工匠们敲敲打打,加工木料的加工木料,安装的安装,很是忙碌。
已是十月中下旬,这些工匠们身着单衣,有的浸泡在海水里操作。
工匠们看到紫色官袍,便知刺史大人来了,默默看一眼,继续自己的活儿。
“福大人呢?”卢照时冲人群中张望,全是褐衣短衫,不见青绿色官袍。
“大人!”跟前的人转身,不是福忠是谁?
“你穿这身作甚?”卢照时唬一跳,“混在人堆中都找不见!”
“整天下海,官袍不经泡!”福忠叉着腰,举止粗鲁许多。
不似当初,冷森森坐那儿,不言不语,装神弄鬼的,挺唬人。
此刻的福忠壮实许多,晒得黑黑的,这身褐衣穿在身,活脱脱中年渔民汉子。
“小苏大人,又见面了!”福忠滋着大白牙,笑得和善。
“又见面了,福大人!”苏樱着实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福忠。
不是说升迁少府监掌冶署互市丞官,领海市监么?
苏樱以为会在泉州港见到,却不想在这里,还成了造船工匠!
“人我带来了,有啥你问!”卢照时道。
“多谢!”福忠冲卢照时拱手。
随即对苏樱大,“小苏大人,且随我来!”
来到船上,福忠带着苏樱参观,“这是我们新造的战船,海鹘船!”
这战船模仿海鸟建造,《武经总要》记载:
海鹘者,船型头低尾高,前大后小,船舷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翼翅,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无有倾侧。
唐代水师六种主力战船:楼船、艋艟、战舰、走舸、游艇及海鹘。
彼时,大运河上的转运船可载货一千石,远洋海船一般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吃水量约二千石。
以风帆为动力,以日月星辰定方向。
来到楼船前,五层楼,高百余尺,六个拍杆。
小桃、阿棠仰着脑袋看这庞然大物,连连惊呼。
“此乃最大楼船,可容纳八百人!如何?”福忠骄傲地介绍。
这些都是自己的心血,就像妇人十月怀胎,福忠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福大人厉害!”苏樱由衷赞美。
在没有铆焊技术、没有船钉的前提下,古人全靠榫卯技术把木板一块一块拼接起来,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即使在电视上见过现代的航母、远洋轮等,但此刻苏樱还是被这高大的楼船震撼。
“呵呵,过奖、过奖!”福忠嘴里谦虚着,面上是掩饰不住的傲娇。
随后发愁道,“目前有一问题,工匠们用了各种办法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这些老工匠都无法解决?那福大人找我作甚?我可不懂造船!特别是专业技术!”苏樱笑道。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点子多,帮忙参详参详!”福忠第一次见苏樱说自己有不懂的。
“说吧,我不一定能说出啥有用的!”苏樱来都来了,不好推脱。
“船只渗漏!你可有法子!”福忠不拐弯抹角。
“船只渗漏?”苏樱脑袋嗡嗡,船只渗漏还造啥船?
看着卢照时、福忠,苏樱干笑,看来是同道中人哈,别人是艺高人胆大,这两人是真虎!
“小苏大人,你快想想辙啊!”卢照时急道。
“造船不是从古至今都有?应该有相关典籍,再说老工匠不是祖业么,世代相传的秘诀应该有吧?
这么多人不可能凑不出有效的法子!”苏樱挠头。
隋唐造船技术现代先进,不可能解决不了。
“想了,想尽各种办法,这几艘小船不渗漏,但楼船还是有渗漏,不能根除。”福忠烦躁的狂挠头。
“你们用了哪些办法?”苏樱问。
“舱底加油毡布、捻缝,还有啥法?”福忠望着苏樱。
“这问题不解决,海船就只能停留在两千石吃水量,再大造不出!”
捻缝的关键是“两灰一麻”,将石灰与桐油混合成油灰,在船板缝隙间涂抹一层油灰,然后将麻丝塞入缝隙中。
直到无法再塞入麻丝,再抹上一层油灰,捻缝完成。
捻缝结束后,在船体内外多次涂抹桐油,使油渗透到木料内部。
再涂抹上防锈油,防止船体长时间浸泡儿锈蚀、虫蛀。
苏樱跟着挠头,宋代的船比唐代的大、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更大!他们是如何解决大船渗漏问题的?
“等一下!”说起郑和的宝船,苏樱脑子里有个什么一闪而过,想抓抓不住。
“啥?”卢照时、福忠盯着苏樱。
“首先船底造两层,最外层渗水,里面还有一层挡住。”苏樱道。
“咦!这主意不错!”福忠一拍大腿。
“另外里层舱底,分隔成数个槽舱,渗水只是某个点儿,分隔后,只需将渗水舱的水弄出去即可,不影响船只正常使用。
而且隔舱还有加固船体的作用,以此技术,可造更大的船只!”苏樱继续道。
卢照时、福忠惊得半天没说话,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瞧瞧人家小苏大人,说是不懂造船,但这水密隔舱好有智慧!
“还说你不懂!”福忠幽幽道,“早知该把图纸让你过一遍!”
“现在在船底加一层,增加隔舱也来得及呀!”苏樱笑笑。
“你这楼船太大,里层舱底除了隔舱,底板还需用加厚木板,每块木板中间钻通。
选韧性好的老竹条,桐油浸泡后将木板串联,两侧固定住,中间缝隙用油灰捻缝。
包括甲板,亦采用此法加固,船体不易解体。”
“就是说,咱们能造二千石以上的大船?”福忠激动的站起来,欢喜的握紧拳头。
困扰快一年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技术是纸老虎,很多突破往往就在不起眼的地方。
隔舱技术很简单,分割成小块,阻隔渗水蔓延,缩小渗水处理范围。
简单是简单,可就是没人想到。
“嗯!再给你提个建议!”苏樱趁热打铁。
“什么?”福忠虚心道。
“造一种大型战船,叫护卫舰,除了拍杆、撞锤,再配上抛石机、连发弩炮。
抛石机不但能抛石块,还能抛燃烧性、爆炸性火器-火蒺藜,击打敌船。
弩炮可连续发射巨型火箭,亦可发射可爆炸弹丸,…”苏樱越说越兴奋。
拍杆、撞锤是敌我双方船靠拢时,防御、阻止敌人跳船所用。
抛石机、连发弩炮为远距离攻击敌船所用。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配置的战船,战斗值爆表!
卢照时、福中默默看着她,眼中俱是惊骇。
他们听到了什么?火蒺藜、火箭、爆炸弹丸!这些闻所未闻!
“咳咳!”苏樱意识到自己嘴又秃噜,尴尬地咳嗽两声。
“何为火蒺藜?何为连发弩炮?爆炸弹丸如何制作?”卢照时两眼猩红,一把拽住苏樱。
“嘿嘿,我瞎说的!幻想的!你们照着这思路研究研究,一定能成!”苏樱讪讪。
火蒺藜是宋代同时期的西夏人所创,将装火药的陶罐改成铁罐。
圆球形,外观密布逆刺如蒺藜,顶部有个小孔,填装火药及引火线。
内部中心为定心药室,内装有小铁块,被点燃引爆,铁块碎刃杀伤力极强。
爆炸后散落到地上的突状物还可阻挡敌人骑兵铁蹄。
可用抛石机同时抛几颗,亦可用手扔。
“不行,你一定还藏着掖着,小苏大人,不够意思!”卢照时看苏樱表情,就知道有所隐瞒。
“呵呵,你们找炼丹师炼制一种可爆炸的药物,装入外形似蒺藜的铁球中,便是火蒺藜。
要想威力大,可在里面添加碎铁块,爆炸时飞溅,溅到人身上,比刀剑还锋利。
火蒺藜外壳上的尖刺还能刺伤马蹄,阻挡骑兵!”苏樱不得不吐露一点儿。
“炸药你既知晓!为何还要我等找炼丹师?”卢照时知道苏樱没吐完。
“炼丹师经验丰富,一般人制取很容易被炸死、炸伤!”苏樱无奈道。
“配料!”卢照时伸手。
“一硝二黄三木炭!”苏樱放弃挣扎。
“老墙上的白霜、硫磺、木炭粉按1:2:3的比例配制,混合均匀,便是黑火药。
不但可制作火蒺藜,还能制作可爆炸弹丸,用连发弩炮发射!
甚至还能再大些,做成炮弹,用火炮发射,轰的一声,可击打百丈以外的敌军、敌船!
做成小弹丸,用火铳发射,扣动扳机,轻松射杀四五十丈以外的敌人,比拉弓射箭轻松…”
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由火药衍生出的热兵器。
卢照时、福忠听得痴迷、狂热。
再看看远处守军的刀剑、弓弩,突然觉得像小儿科玩具。
“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物!”卢照时双眼放光。
五府经略,岭南道军权在握,若能研发出此物,那我大唐岂不是…
“这只是思路,你们顺着这个方向研究,很快能成!”苏樱不想被留在这里,她还要游山玩水。
虽然说了不少,火药配比给了,但其他的都很笼统。
有的是只知大概,有的是留一手。
“阿樱啊,你看能不能…”卢照时望着苏樱嘿嘿笑。
“卢大人,我知道的都说了,这只是基础数据和思路。
若你们有兴趣,自己找人研发!成了可是大功一件!”
苏樱道,“友情提醒,炼丹师炼的丹药千万别吃,有毒,长期服用会致人死亡!”
“啊?”卢照时、福忠惊到。
“炼丹师不是炼制长生不老药么?不少修士都服用,没见谁死了呀!”
“两位大人,那些药含的全是水银之类的重金属,以及砷,就是砒霜。
丹药虽有毒性,但剂量小,一次不死人。
服用多了,损害肝脏、脾胃,肌体冷热失衡,毛发脱落,狂躁易怒,最终不治而亡。”
苏樱想起古人迷恋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
卢照时、福忠对视,不太相信,炼仙丹从古至今皆有,没听谁说有毒。
“看吧,你们都不信!要是炼丹师再忽悠几句,只怕从此你们也迷恋上!倒是我的罪过!
罢了,要验证此话也简单,仙丹人吃了不死,那你们给鸡、兔吃,鸡、兔个体小,很快便能验证真伪。”
苏樱特意强调此事,是因为怕长安那位圣上误食。
历史上这位英武神明的天可汗,被一人灭一国的猛人王玄策带回的所谓天竺大师给忽悠。
服用长生不老仙丹,导致身体迅速衰败,脾气暴躁易怒,五十三岁便驾崩。
那些炼丹师惯会装神弄鬼、花言巧语,加之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很容易上当。
苏樱不想因为火药,让炼丹师钻空子,忽悠天可汗。
更希望警醒天可汗,将来不被那位大师忽悠。
岭南送来的二百斤棉花和一套被服。
圣上没舍得用,给怕冷的皇后,皇后没接,说太上皇更需要。
圣上借口被面颜色、花色不适合挡了。
重新用工具弹了一套,明黄色缎面缝制,给太上皇送去。
给太子、青雀、雉奴、长乐、豫章各缝一套棉服。
又赏赐几位重臣,便所剩无几。
用了的都说好!
刚产后不久,怕冷的长孙皇后更是赞不绝口。
正红色棉服很衬肤色,衬得长孙皇后面色水润,唇红齿白,明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