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女娘,这粉条真的会有人买吗?”胡县丞有些担忧。
“卖给穷人肯定不行!粉条、茶油、蜂蜜咱们对准的是富人、贵人!
先在州府卖开,然后想办法卖到长安、江南去!”苏樱道。
“长安、江南?”胡县丞觉得牛皮吹得太大,“二郎,咱们能行?”
“试试看!只要附近几个州府站稳,就能一点点向外扩张。”胡二郎字斟句酌。
他没想过生意做那么大,最初目的只是想自家多一些不同于别家的杂货。
一个小小的岭南下下县县丞之子,能有多大能量?
这会儿让苏樱给架到高处下不来,又不好扫众人的兴。
“郎君,照你这速度,不怕旁人寻着味儿过来,抢你的生意?”苏樱摇头,这胡二郎太实诚。
“女娘有何高见?”胡二郎虚心请教。
“在座的村老们,曾经是长安城里的人物,想来长安城多少还有人在,不知各位村老…”苏樱看向众人。
“女娘这主意妙,只是我等不在长安久矣,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去信不一定有结果。”杨老汉沉吟道。
“可能大多数会石沉大海,但不会所有人的都没音讯,一封信投石问路,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念旧情搭把手,咱们的生意就能在长安城卖开。”

第94章 走一步看三步
“如此甚好!到时我等写封信,烦请小郎君捎去,看能否帮上忙!”村老们纷纷道。
“多谢各位村老!”胡二郎忙道谢。
真要是有人搭把手,不但生意能做到长安,也意味着自家人脉拓展到长安,说不定还能结识到大儒。
“客气了,小郎君,其实我们是自己帮自己!”村老们坦言。
大家族都很现实,当你落幕,不再声名显赫时,没人记得你,你就是过去式。
但如果你有新的利用价值,能为家族带来荣耀和利益,推动家族发展时,家族会集中资源、千方百计托举你!
别小看粉条、蜂蜜、茶油,粉条在当时可谓创举,蜂蜜和茶油更不用说了,上层人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稀缺且利润巨大。
别的不说,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是权贵们结交的筹码。
没有哪个大家族不心动!
流放岭南近二十年的村老们也需要一个契机与家族搭上线,为子孙重返长安做铺垫。
一封信,既帮了胡二郎也帮了自己,相得益彰。
饭桌上气氛再度热烈,每一道菜都是珍馐,就连粗糙的陈米饭也香甜可口。
这陈米确实很香,苏樱用热水洗了三遍,煮时还加了一勺油、一点儿盐提鲜。
瓦罐煮的干饭,后面转小火慢慢烘,盛饭前用饭勺刮松散热,米饭晶莹透亮,颗粒分明,吃起来弹牙。
罐里的锅巴也是特别香脆,虎子、阿木、阿桑几个孩子抢着吃锅巴饭团。
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晚宴,胡县丞几人借宿几位村老家中。
筵席一散,微弱的油灯照在屋里,灯光如豆,墙上光影跳动,明明灭灭。
“老头子,歇息啦,还在想啥?”高氏见丈夫坐那儿出神。
“我在想后续的人手安排!”杨老汉看一眼老妻。
“老了,老了!看看阿樱,不得不服老!年轻时要是有她这般见识,也不至于全家落到这境地。”
“这女娘是有些能耐!”高氏很认同,“这样的女娘不知会被谁家娶走?”
“这岭南怕是找不出一人!”杨老汉捋了捋胡须道。
“怎么,县丞家二公子…”高氏觉得胡二郎跟苏樱挺配的。
不论从外貌、教养、家庭出身,俩人都很配。
“嘘,莫要乱点鸳鸯谱!不能因为县丞大人亲民,咱就失了分寸!”杨老汉打住老妻的异想天开。
九品官再小那也是官宦,他们现在是流犯,是不同的阶级,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这老头!我是那种人吗?这不是闲聊吗?再说了,谁说女娘就配不上胡二公子?
你别忘了,苏郎君虽是流犯,跟咱不一样,他是新朝犯官,遇到大赦说不定就能回长安!”高氏不满地瞪一眼丈夫。
自己乃齐朝皇族后裔,对官员处罚、赦免那套流程不陌生。
苏步成是流犯没错,但流放官员还在朝廷吏部的名册中。
每年吏部都有对流放犯官的考核汇总,表现好的可以左迁,即往环境好一点的地方流放。
若有重大功劳或大赦,兴许就能回去,尽管可能性不大,但总归有这回事儿。
“是是是,你说的对!”杨老汉不想跟老妻拌嘴,胡乱哄道。
“你这死老头,本就是!”高氏笑骂。
老夫妻说说笑笑回屋。
“唉!小小女娘,能走一步看三步,不光着眼眼下,还有长远规划,若无意外,她应该还有想法没说出来。
不简单啊,不简单!也不知谁家小子有福,能娶到她…”
杨老汉嘀嘀咕咕念叨,语气中尽是惋惜。
“睡觉、睡觉!反正不是咱家小子!”高氏哪有不明白丈夫心思的?
可是自家孙辈几个,都比苏樱小,还拿不出手,书都没读,好意思舔着脸结这门亲?
鲜花插在牛粪上,那也得是堆有养分的牛粪啊,不然鲜花能活?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家配不上,就不去妄想!不去妄想!
迎着晚风,苏家人慢慢走着,没人说话,胸中满是豪迈。
“兄长,真要挖水塘?”苏老二问。
席间侄女提到挖水塘养水田时,兄长一点儿意外的表情都没有。
“嗯!”苏步成点头,“岭南气候温暖,稻谷可两季熟,利用得当,一亩田可当两亩地用!”
“真的!”苏老二惊呼,“竟有这等好事?”
“当然!以前曾听在岭南道任过职的同僚聊过,其实岭南是个好地方,若不是瘴气,道路险阻,这里早就兴盛起来。”苏步成笑道。
庆幸自己被流放的是岭南,要是流放北方或西域那等苦寒之地,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里虽蛮荒,只要扛过瘴气,十万大山里天生地养的吃食很多,活下来不难。
两季稻谷,想想就很期待,若是真的种出来,就不用挨饿,还有余粮。
“那,那咱们种完冬小麦,就先挖水塘!”苏老二激动的直搓双手,恨不能这会儿就动工。
“不急,按阿樱的部署来,先把粉条、油坊、养蜂弄出来!”苏步成拍拍弟弟肩头,“开春前大家有得忙!”
“忙就好!这日子才有盼头!”苏老二不怕吃苦,就怕日子没盼头。
刚来时啥都没有,现在他们有茅草房、一大片荒地、简单的生活用具、竹床、耕牛和江东犁,后面还会添置更多的。
日子总归一天比一天好!
唯一糟心的就是妻子和女儿,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
长安和路上那么艰难,都相互携持着走过来,暗自庆幸一家人齐心,夫妻俩同风雨、共患难。
却不想刚结束颠沛流离,就迎来家庭暴风雨。
苏老二以前还觉得女儿苏荷能挽救一下,可是今日当众勾搭胡二公子,他感觉一整个透心凉。
这个女儿是真的废了,底子都烂了。
好在当时他不在场,正牵着耕牛四处逛,若在场,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唉,苏荷只怕要砸手中!谁会要这种不知廉耻、没脑子又爱作的女娘?
想到这里,苏老二热血彭拜的心渐渐冷却。

苏步成、苏老三带着苏伯彦、苏仲彦在前面加快垦地,捡出地里的大石块。
苏老二赶着牛在锄过的地上细耕。
杜氏、韦氏拿锄头在苏老二后面将耕出来的泥块敲碎,里面的小石块捡出来。
小秦氏、苏荷在家门口装腐土,其余的人搬运腐土到地里,老太太监工,不许苏荷瞎蹦跶。
家家户户的地里都是人,孩子们也没闲着,都来搭把手。
“瞧瞧,这江东犁就是不一样!”架着江东犁耕地的村民欢喜的嚷嚷着。
“可不,这地比往年耕的深,又齐整!”围观的村民眼馋的不行,可惜今年排不上。
耕牛是农人的命根子,农忙时最辛苦的就是耕牛,没谁舍得把耕牛往死里折腾。
胡县丞几人慢悠悠来到地里,看到耕出模样的土地,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我来耕两把!”胡县丞忍不住,脱了麻鞋,挽起裤脚下地。
“大人,这…”正干得欢实的苏老二舍不得撒手。
“啥大人不大人的!不亲手试试,怎知江东犁到底好在哪儿?”胡县丞推开苏老二,像模像样架着犁走了。
苏老二只得跟在胡县丞身边,俩人边走边闲聊,不知不觉犁了半亩地。
“大人,我也试试!”户曹吏很有眼色,见县丞大人汗珠子大颗大颗的滴落。
“来吧!这犁真不错!”胡县丞把犁让给户曹吏,坐到田边歇气。
直辕犁他用过,自然感受得出江东犁的优势,就这样的新式犁,不过耕了半亩地,就汗如雨下,可见以前的直辕犁有多费劲儿!
“喝水、喝水!”苏樱和苏绿提着一篮子碗和一大桶凉开水过来。
见县丞大人一行下地,苏樱忙回去把早上烧好的凉白开兑上盐,抬到地头。
“大人请喝水!”苏樱先给胡县丞倒了一碗。
这位县丞大人汗流浃背,像从水里捞出来的。
“多谢!”胡县丞没客气,接过碗一口气喝完,“咦,这水咋是咸的?”
“汗流得多,需要喝点儿盐水补充体内流失的盐,不然会四肢无力、中暑晕倒。”苏樱解释道。
“哦,还有这种说法?”胡县丞觉得新奇,往常热了、渴了只知要喝水,却不想这里面还有说道。
“是啊!人流的汗是咸的,是人身体里的盐流出来,盐分流失太多,身体机制会紊乱,需要及时补充盐分。
不然倒地抽搐算轻的,严重的会要人性命!”苏樱说的浅显易懂。
“难怪了!”胡县丞恍然大悟。
每到农忙季节,田间地头总有干活的农人中暑晕倒,有的甚至抽搐。
只知中暑,却不知何因抽搐,原来是身体盐分流失严重!
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儿来喝水,看着耕出来的一大片地,满心欢喜。
“这一片也是你们家的?”胡二郎挨着苏樱坐下。
“是啊!”苏樱递给胡二郎一碗水。
“照这速度,你们顶天只耕得出这一片,另一片怕是要空上!”胡二郎算了算时间。
“嗯,剩下那片慢慢耕,待水塘弄好,放水养水田。”苏樱道。
两块地,剩下那块地势稍微低一些,做水田正好。
“你们倒是会安排!”胡二郎笑道。
“这叫因地制宜!”苏樱指着冬小麦这片旱地。
“就这片地我们还要分成两部分,同样的冬小麦、豆类,一部分铺腐土种植作对比,看能增产多少,可惜没有石灰,不然效果会更好,数据更精准。”
“你们做事真细致!”胡二郎真心夸赞。
“摸索阶段,土质不同,使用的石灰、地里铺的腐土配比、用量不同,不说全县推行,单是村里这么多人要吃饭,不细致不行啊,责任重大,一个不小心,地里庄稼就没了。”苏樱笑道。
“你们准备在哪里挖水塘?”胡二郎环顾四周,这一大片几乎都是平地。
“就在这附近即可!”苏樱看看地势道。
“这附近?水从何处引过来,挖沟渠的工程量不小吧?”胡二郎知道苏樱家旁边有条溪沟。
“挖沟渠当然好,不过村里没那么多劳力!先架竹筒引水对付着,以后空闲了再挖。”苏樱摇头道。
挖沟渠得从半山腰开始,沟渠里还要铺石块,不然水流到半路全渗入地里,根本流不到水塘。
竹筒剖开,去掉中间竹节,一根接一根,从高处引水到水塘,水流虽小,日夜不息,要不了几天就能蓄满水塘。
轻便省事,水塘满了,将溪流处的竹筒位置挪开即可断掉水流。
“还是你会想!弄了个巧宗!”胡二郎惊叹。
“这些是后话,不着急,倒是江东犁、粉条我有个主意。”苏樱想起更重要的。
“什么主意?”胡二郎洗耳恭听。
“这江东犁要不了多久会流传到县外,你可要抓住机会,你家在州府也有店铺,可送几架过去。
整架售卖,亦可来料加工,切莫分期付账!你们在那里没有势力,一旦欠债不还,讨债未必能讨回来!”苏樱建议道。
“女娘所言极是!回去立刻安排!”胡二郎很是认同。
“蕨根粉、葛根粉怕是干了,待会儿我做些粉条,你明日走,带些回去!正好拿去州府试试!”苏樱想了想道。
“啊?明日?”胡二郎愣住,早上他父亲说吃过午饭便走。
县衙里还有公事要处理,不能在外面待得太久。
“对,你父亲他们有公务,想来午膳后会离去,你且留下,明日带上粉条、酸枣糕再走!”
苏樱凑近胡二郎低声道,“你和你父亲带着江东犁、粉条、酸枣糕去拜见州府大人,只要他不傻,自然会看到江东犁的好处!”
胡二郎呆呆看着苏樱,小小女娘,官场、生意场懂的不少!
江东犁是重要农具改进,在农耕社会里属于重大举措。
不管它起源哪里,一方官员发掘它,大力推广它,绝对是可圈可点的重要政绩。
不说升迁,至少吏部考评时得上上评。
上司得了这好,自然不会忘记向他进献的下级,胡县丞也能在州府大人那里露个脸,考评也能得个上上评。
至于粉条、酸枣糕,既是请上司尝个鲜,也是借此打开州府上层圈子的敲门砖。
这些对胡家都是极大的好处。
“多谢女娘提点!”胡二郎感谢道。
“谢啥!我只是想尽快让粉条在州府卖开!”苏樱实话实说。
只有胡家好了,荒沟村的生意才能做大做强,做的长久。

第96章 走出困境
“走!做粉条去!”苏樱起身,“阿绿,你和小桃帮我拿些酸枣、栗子粉来!记得还有蜂蜜!”
“唉,好的!”苏绿拉着小桃往家跑。
苏樱带着胡二郎来到村长家,“阿婆在吗?”
“在呢,阿樱!”高氏从厨房出来,“何事?”
“阿婆,我来做粉条,晾干让郎君带回去,顺便午膳给大家品尝品尝!”
苏樱拿起簸箕里的蕨根粉、葛根粉看,这里有山风,日头大,不过一日,粉已晒干,呈颗粒状,轻轻一捏成粉末。
“好啊,正好我也偷师学艺!”高氏玩笑道。
“阿婆说的,这粉条很简单,跟面条制作一样的,揉成面团,擀成面皮切条,诀窍在揉面环节。”苏樱笑呵呵道。
“哦,有何诀窍?”高氏蛮喜欢跟苏樱聊天,通透、坦荡。
“这粉没粘性,必须先用一部分加水煮熟,再掺入生粉,揉成的面团才有粘性,才能擀面皮切条。”
苏樱装了一钵葛根粉,在案桌上用擀面杖碾碎。
取三分之一掺水调成浆,倒入瓦罐里熬煮,熬煮时不停搅拌,以防糊锅。
煮成透明羹状,撤火舀出冷却,掺入生粉揉成面团。
又取来蕨根粉如法炮制,两个面团颜色一深一浅。
然后擀面皮,擀得很薄,抹上生粉,来回重叠成厚厚一叠,用刀切成韭菜叶宽。
再抖开就是两尺来长的面条,整齐码放好。
苏绿和小桃端来半盆酸枣、一大碗栗子粉、半碗蜂蜜。
“我家不是有蜂蜜么?怎的又从你家拿?”高氏不悦道。
“没事儿,阿婆,这是给郎君做的小样,费不了多少蜂蜜。”苏樱笑笑。
待忙过这几天,有必要再去捡些酸枣,就着家里的蜂蜜多做些。
产量不多,卖是卖不成,胡二郎拿去送人不错,周边几个州府,得一个一个拜访。
“你呀,是没吃过苦头,不晓得留存一点儿…”高氏说了半截忙打住。
人家怎会不晓得留存?不都是为了村里?
再说以女娘的能耐,舍这一点儿小头,换回来的指定是大头,自己枉活一把年纪,会啥?还点评人家?
高氏想想觉得好笑。
“阿婆,你笑啥?”苏樱见高氏停住不说话,兀自发笑。
“无妨!我是高兴!咱们村有幸遇到你!”高氏笑道,眼睛有些泛红。
但凡当初他们当中有人懂这些,也不至于过得那么艰难,更不至于枉死好些青壮。
老天可怜他们,送来个能干人,带他们走出困境。
蕨根、葛根粉条分开摆放,再烧水煮酸枣,几分钟后捞出。
苏绿、小桃撕皮。
苏樱开始煮粉条,宽水煮,煮熟后捞出放凉水中冷却,蕨根、葛根的各留一碗做菜。
冷却后的粉条捞起,理好晾在竹竿上。
胡二郎全程都打下手学习,看着竹竿上的粉条,颇有成就感。
褐色的是蕨根粉条,暗白色的是葛根粉条。
“女娘,这要是量大些,你们得多少人?”胡二郎担忧这速度慢,产量低。
“等你的大铁锅到了,就不用这方法加工!面团不用揉这么干,装进带滤网的桶里,架在大铁锅上面,用力一压,从滤网漏出粉条,直接掉锅里煮,一桶煮一锅,比擀成面皮快得多。”
苏樱甩着酸软的胳膊道。
“哦,咋把它给忘了!”胡二郎觉得好笑,“估计后面还要增加几口大铁锅!”
“我们村能增加几口大锅,端看郎君的本事!”苏樱玩笑道。
“女娘说笑了!要说本事,当属女娘!”
胡二郎跟苏樱接触越多,越发觉得自己见识浅薄,心中对苏樱更加钦佩。
“要是你能走出梧县该多好!”胡二郎叹道,“比我有成算,若是你出面,一定比我更快售卖开。”
可惜苏家是刚到不久的流犯,只能在梧县内活动。
“郎君这是对自己没信心?”苏樱撕着酸枣皮,笑吟吟道。
胡二郎在现代社会里不过高中生的年纪,不但博览群书,还要打理家族生意,有一定的远见,是个不错的书生。
要是能到长安、江南游历一番,开阔眼界,将来科考入仕,想必也是位有作为的好官。
“不是,是觉得女娘比我更厉害!”胡二郎自信道。
别的地方不敢说,梧县一带胡二郎还是自信的。
这里读书人少,有见识的更少。
自己算是矬子里拔将军,州府内搏一搏,书生中还是能排得上名号。
“郎君,你上面是不是还有一位兄长?”苏樱想起好像从未听他父子俩提及胡大郎。
“是,兄长在州府官学读书。”胡二郎道,“女娘怎地问起这个?”
“你为何不去州府读书?”苏樱好奇。
“读过几年,家中生意无人打理,兄长不喜庶务,我便回来,空闲时在家看书。”胡二郎回道。
“无人打理?”苏樱觉得奇怪。
“是啊!我阿娘管了十几年,生意做一样亏一样,甩手不干了,我和兄长总得有人接。”胡二郎自己说着都觉得好笑。
胡家不是奸诈狡猾之人,生意挣不了多少,大头还拿去贴补县衙。
谁打理谁心烦,胡夫人每次都被丈夫气得要死,却又无可奈何。
干脆眼不见心不烦,谁爱管谁管,自己就当没有这些生意,不用每天呕心沥血。
最后这费力不讨好的打理生意落到胡二郎头上。
“你不后悔?”苏樱问。
“后悔啥?州府官学就那样,不如家里看书自在。”胡二郎无所谓。
没有名师,请的先生思想陈旧、迂腐,胡二郎感觉在官学学不到啥东西。
并不排斥回来打理生意,只是这梧县穷嗖嗖的,是真的刮不出油水来。
胡家人太老实,照这个发展趋势,再熬个一两年,杂货铺也该关门大吉。
不过现在嘛,有了转机。
只要江东犁、粉条售卖开,后续的蜂蜜、油茶,各种食用油陆续跟进,胡家的生意只会越做越大。
半盆酸枣,几个人一起动手,很快清理出来。
用勺子一阵大力搅拌,酸枣仁脱离出来。
将酸枣仁全部捡出,用葛根粉调了半碗汁煮熟,与栗子粉、蜂蜜一起拌入酸枣泥中拌匀。
然后在簸箕里铺上纱布,将酸枣泥倒入摊开成薄薄一层,盖上纱布晾晒。

胡县丞放入口中,软软糯糯,满口肉汁香。
今日红烧了另一只野兔,葛粉条炖里面,吸足了肉香和佐料的香味儿。
“嗯,好吃!”胡县丞不住点头。
又夹起一根黑褐色的凉拌粉条,“这应该是蕨根粉条!”
“是!”苏樱点头。
蕨根粉条做的凉拌,加入葱姜蒜、辣蓼草、盐、酱油,香辣味儿十足。
要是有醋和花椒就更完美,酸辣味儿蕨根粉,巨开胃。
胡县丞细细品尝,蕨根粉不像葛根粉软烂,有些Q弹,是另一种口感。
“粉条可做菜,凉拌、红烧、炖汤皆可,亦可做面条吃。”苏樱介绍道。
“嗯,不错不错!来,你们快尝尝!”胡县丞见大家都看着他,忙招呼众人动筷。
村老们举起筷子,朝着粉条痛下杀手。
“好!好!好!”尝了几口,村老们不住说好,手中的筷子却再落不下去,人人眼眶湿润。
“好吃就多吃点儿!”胡县丞看向众人,“光说不动筷?我可不会客气哦!”
“吃!吃!吃!”杨老汉抹了一把脸,冲村老们喊道。
终于出成果了,能够想见不久的将来,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可以放心大胆的填饱肚子。
粉条做的不多,大家见到粉条的庐山真面目,心中有了底。
席间,苏樱又将怎么做成粉条详细讲述一遍。
“你们可听明白了?”胡县丞问师爷、户曹吏。
俩人点点头,“大人,听明白了,不过回去还得试做一下。”
“无妨,给你们打包了一些,你们先试手,剩下的授课用。”苏樱拿出两大包,每包足足十多斤。
“多谢!”胡县丞也不客套,很欣赏苏樱的细致周到。
饭后,村民们把缸子里的渣水倒掉,并缸,重新倒入清水搅浑淀粉,每个人喜气洋洋的。
两根竹竿上晾晒的粉条那么真实,那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卖钱的好东西!
看着不起眼、不值钱的根茎,真能做出吃食,还是常人吃不起的。
胡县丞几人告辞。
“阿耶,我等粉条干了一并带走,你且先回,让老莫选一把江东犁备着,我有大用!”胡二郎将苏樱送的蜂蜜交给父亲。。
胡县丞随口应着接过蜂蜜,没多想。
苏步成若有所悟看一眼胡二郎,没吱声。
这里僻静偏远,苏步成和杨老汉一路送到官道。
“苏先生啊,我都不敢想象,梧县百姓会有不挨饿的一天。
你说要是粉条大卖,做成梧县特产,百姓们家家富裕,到时梧县会不会像州府那般客商云集,繁华热闹?”
胡县丞此刻踌躇满志。
“若是做的好,会比州府更好!”苏步成很淡定。
在胡县丞眼中州府繁华热闹,但看过长安繁华的苏步成却觉得州府冷清,甚至有些凋敝。
“果真?”胡县丞不过嘴嗨,随口那么一说,却不想苏步成比他更能想。
“当然!大人若是把握住机会,不但梧县变富裕,大人还能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苏步成语出惊人。
胡县丞定定看着苏步成,“苏先生莫要拿胡某玩笑,胡某自知没甚本事。
县丞做了两朝,梧县一如既往的贫穷。
此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大人宅心仁厚,难得的好官,只是苦于没有适当的契机!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大人可要抓住,莫要错失!”苏步成话中有话。
“苏先生教我!”胡县丞冲苏步成深深一揖,“既能造福梧县百姓,又能助胡某左迁!胡某不胜感激!”
飞黄腾达不敢想,迁任富庶之地做县令,此生足矣。
“大人,江东犁不但您需要,想来州府大人也需要!”苏步成话点到为止。
“啊!”胡县丞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多谢苏先生提点!”
“不敢!”苏步成谦虚道,“令郎让您准备的江东犁,想来就是为这个。”
“二郎?”胡县丞一拍脑袋,想起胡二郎的话。
唉,苏先生都看出来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见胡县丞有心请教,苏步成把压在心头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人,其实还有一件事你可尝试。”
“何事?”胡县丞态度谦卑。
“与俚人交好!”苏步成缓缓道。
“与俚人交好?”胡县丞声音有些大,这个太出乎他意料。
俚人不好打交道,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苏步成让他跟俚人打交道,这不是捅马蜂窝吗?
官差去了,三句话不到,两边就能干起来!
“对!跟俚人交好,大人可从这次的教学做粉条入手,让他们也派人来学。
以后的茶油、养蜂等,每一项新技能,都让他们来学。
相信他们学会了,多了生存本领,会慢慢放下对汉人的戒备,慢慢与汉人交往。”
苏步成娓娓道来。
胡县丞听完,静静思考,考虑这事儿的可行性。
苏步成没有再多言,如何取舍让胡县丞自己去衡量。
走了一个多时辰,来到官道,张三李四和一个衙役候在路边翘首以盼。
“苏郎君!”见到苏步成,张三热情招呼。
“生意可好?昨日赶集没碰到你!”苏步成笑着回道。
“好着呢!前儿才接了杂货铺送水缸的买卖,这不农忙,家里的地没人种,昨日早早接了活儿就回县城。”
张三见到苏步成倍感亲切,他们一同遭过难。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娇妻随军海岛  罪犯档案管理  打排球有一车  将门千金通古  大唐诡案录b  嫡媳by李尔尔  假千金归家,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