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胡县丞出自寒门,从吏员提拔上来,一直窝在穷乡僻壤,跌跌撞撞摸索着,见识、能力无法比肩卢照时。
“大人请讲!”胡县丞像学生一样虚怀若谷。
“你做的很好!但是漏了一个重要环节!你若是把这个做好了,你的见识、能力才算是真正提升!才算是真正合格的县令!”卢照时定定看着胡县丞。
胡县丞惊讶抬起头,大人这话是何意?县令?难不成大人在暗示自己做好了,转正做县令?
一旁苏步成眉头抬了一下,欣赏的看着卢照时。
卢照时见苏步成看向自己,也看了一眼苏步成,彼此竟明白对方眼中含义,都流露出欣赏的目光,想到一块儿了。
有种惺惺相惜的心意相通。
“这里不光是我们汉人,还有俚人,他们是原住民,人数占比比汉人多。
不能光想着带着汉人往前发展,也要带上俚人,我大唐版图内的,皆是我大唐子民!
若光是汉人富裕,俚人过不下去,到时来烧杀抢掠汉人村庄,治安不稳,前面的所有努力付出都白费!
别看俚人凶悍。其实他们也很简单,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吃饱饭,谁愿意闹腾?”
卢照时欣赏胡县丞的实干,一心为民,不自觉把他当做学生、朋友提点教诲。
这些也是昨晚卢照时悟出来的,之前抱怨自己在这蛮荒之地,九年不动弹,晋升、左迁无望,摆烂、划水混日子。
可亲眼看到荒沟村的村民积极向上、对未来前景的规划,让他重拾信心,认识到这里其实大有可为。
于是他想了很多,不单是建设发展,还有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所有的建设、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需要人去实现。
这里地广人稀,人力资源稀缺。
若再忽略掉俚人,光靠汉人建设、改变岭南,力量太薄弱。
而且总是把俚人隔绝在外,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容易造成矛盾冲突。
千辛万苦才有一点儿发展,一场争斗能轻而易举毁掉。
“大人所言甚至,下官回去就落实!”胡县丞真诚道,“上次苏先生也给下官建议,下官一直有顾虑,俚人不好打交道。”
“不好打交道?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所做一切是为他们好,让他们看到变化,想来他们是能理解的。”
卢照时理解胡县丞顾虑,因为自己也是这么划水的,只要俚人不闹,就万事大吉。
如今他们不但要带着汉人百姓发展,还要在与俚人的交往上破冰,进而进行深入交往,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此举相当大胆,做好了政通人和,大大的政绩!
做不好,就会激化民族矛盾,丢官事儿小,弄好不好还得丢命。
“是!”胡县丞恭顺道。
“苏县令,可否愿意助力梧县?”卢照时看向苏步成。
堂堂长安县令,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太过大胆、超前才被褫夺官身流放,如今在治理俚人政策上,与自己不谋而合。
这样的能人闲置太可惜,不如充分利用起来。
岭南道每年向朝廷哭穷,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员治理,现有的官吏,能力也有限,故而岭南发展缓慢。
苏步成虽是流犯,一个刺史还有权限用起来的,只不过不是官身,只能做吏员、幕僚。
有他帮着胡县丞出谋划策,梧县何愁发展不起来?
“蒙大人不嫌弃,犯官愿为梧县发展尽绵薄之力。”苏步成躬身道。
士为知己者死,卢大人的赏识,对苏步成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霖,让他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如此,荒沟村这里的所有事宜就由你总管、把控,另外还要协助胡县丞与俚人交往,推动与俚人融合,促进发展。”卢照时安排道。
“是,大人!苏某定不负大人托付!尽全力协助胡大人发展梧县!”苏步成面色肃穆,郑重承诺。
“苏先生!”胡县丞冲苏步成一揖,“请多多关照!”
“大人,折煞苏某!协助大人,乃某本分!”苏步成忙托住胡县丞。
剩余的路程,卢照时、胡县丞、苏步成侃侃而谈,畅想未来的梧县,山清水秀、物产富饶、人人安居乐业,与俚人互通有无,共同富裕。
不久后的梧州也飞速发展,不单是岭南道第一州,更是岭南道的小江南!
来到官道上,牛二带着一队衙役,两辆马车来迎接。
“苏先生!”牛二主动向苏步成打招呼,态度谦卑,脸上的笑发自内心的真诚。
如今已学会制作粉条,联合几家邻居一起,挖来蕨根、葛根,已制出粉条。
家中妻儿好久没吃过饱饭,昨晚每人一大碗粉条,尽管只有一点点咸味儿,可那是许久以来难得的美味。
而这些是苏先生他们带来的,牛二真心感谢。
“牛捕头气色如此好,可是遇到喜事儿?”苏步成笑道。
“我等已学会制作粉条,昨晚一家人都吃的饱饱的!”牛二说着,冲苏步成一揖,“多谢苏先生仁义!”
“牛捕头客气!”苏步成忙托起,“能吃饱饭,甚好!”
再抬头,牛高马大的汉子眼眶已泛红。
仓廪实而知礼节,不是生活所迫,他们也不想当坏人、恶人,除非是天性坏得流脓的。
但凡还有点儿良心,还有其他出路,谁不想正大光明挣钱养家?
苏家的到来,牛二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日子有盼头。
这粉条不单能充饥,还能售卖换钱,家中妻儿也能自食其力,以后家里光景会越来越好。
油坊终于添置好设备,榨油机、石碾子、碾沟安上,就是没有炒制的大铁锅。
今日特意停下煮粉条,把大铁锅搬过来。
苏樱将自家晾晒许久的油茶籽带来,锅烧热,转成小火,苏樱倒入油茶籽,慢慢翻炒。
很快空气中散发出焦香味儿。
王三郎、郑四郎一众木匠守在油坊,既打下手,也是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调整的地方。
炒制好的油茶籽晾凉,摊在碾沟里,耕牛拉着碾子慢慢转圈,将油茶籽碾碎。
然后再将碾碎的油茶籽上蒸笼蒸一遍。
摆好竹子编成的油箍,铺上稻草,将蒸过的油茶籽装入油箍中,稻草包裹好,一个一个油箍放入榨油机中整齐摞好。
固定住,上面盖上盖板,压杠压下,压杠尾部用棕绳与机器底座绑牢实,中间用石块加码重力,利用杠杆原理压榨油箍。
慢慢的油箍里有油渗入,顺着油槽流入下面的缸子里。
“成了、成了!”看到透亮的茶油从一点点渗出到后面的汩汩而流,在场的人无不欢呼雀跃。
“我看看、我看看!”候在油坊外的村民挤不进去,着急坏了,“里面的出来,让我等也进去瞧瞧!”
王三郎等出来,各个脸上带着欢喜的笑容,“去吧!要想榨油的,赶紧!”
“村长,走吧!”苏步成邀请道。
“郎君清!”一众村老相互谦让一番,进了油坊。
那熟悉的油香味儿,恍惚间回到过去。
“嗯,是这个味儿!”郑老儿激动道。
挤到缸子前,茶油滴滴答答滴入缸子,已有不少。
终于能吃上油了,只要有原材料,就能自给自足,富裕的还能换钱!多好!
“阿樱,你家油茶籽就这些?”杨老汉看着摞的十个油箍。
“是啊!捡了两大背篓,晒干去掉内外壳,榨油的籽就剩这点儿。”苏樱笑道,“估计能榨十来斤油。”
“那我家的不会比你家的多!”杨老汉记得自家捡的不到两背篓。
看到清亮的茶油,有些后悔捡少了。
“无妨,待挣了钱,咱们把大铁锅添置上,芝麻油、莱菔子油、芸薹籽油、大豆油咱们都榨上,年前狠狠挣一笔!”苏樱笑道。
只要油坊设备添置齐全,得空就榨油,不管何种油,都是好东西,能卖不少钱。
“今晚用茶油做几个菜,大家尝尝鲜!”苏樱道。
“啊?这…”村老们有些惶恐,这么贵重的东西,也就苏樱舍得。
“无妨,做几个菜用不了多少,品尝一下,看看这油品如何。”苏樱不在意道,“明日五百斤粉条交货,顺便把茶油带一点儿去。”
上次卖粉条的钱已经分了,因为大家都需要钱添置日用品,至于买猪仔的钱,刺史大人给了三个月的时间,粉条卖几次就够了。
去镇上采购,大家不再抠抠搜搜,该添置的添置,甚至难得带上孩子,大方的买个胡饼给孩子当零嘴。
其实这些钱大多都回流到祝掌柜的杂货铺、冯掌柜的粮铺,少部分才是街上的吃食。
大家第一次花钱花的大大方方,豪气十足。
“都听阿樱的,都听阿樱的!”村老们异口同声。
“阿翁,我们也瞧瞧!”油坊外一帮孩童嚷嚷着。
炒制油茶籽的香味儿很香,孩子们馋的不行,他们还从未尝过茶油呢,听阿翁、阿耶们说,茶油清淡、炒出来的菜特别好吃。
这是他们生平头一次见榨油,在外面等得心焦。
“看吧、看吧!学会了也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村老们笑呵呵出来,让这帮孩子进去看。
“哇!真的出油了耶!”虎子蹲在缸子前,觉得好神奇。
那茶油果看着板栗差不多啊,怎么它就能出油呢?还有芝麻、莱菔子、芸薹籽,大豆、核桃。
“女娘,为何有的东西能榨出油,有的不能?”虎子提出疑问。
“呃,因为有的植物含油量高,有的含油量低,所以有的能榨油,有的不能榨油。”苏樱简单介绍道。
“大豆看着没油啊!”虎子记得大豆泡发后磨成浆是奶白色的,根本看不出油脂。
“嗯,这个就是咱们祖先的智慧,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的,这大豆啊,用处多着呢!”苏樱挼了挼虎子圆乎乎的脑袋。
“女娘,你何时授课?”不单虎子,其他孩童都眼巴巴的。
黑板、粉笔都备好了,上次交了货后开课,苏伯彦几兄弟排好时间表,不同时段授课。
孩童们听得很认真,可是也很想听苏樱授课,苏樱的课业更具实用性、趣味性。
偏偏苏樱一天到晚瞎忙,几次排课都调换。
杨春华、郑娘子几位曾经的大家闺秀来教女孩子们礼仪,跟男孩子们是分开的。
“呃,再等几日,待水塘、石灰窑的方案定了,我就可轻松一下。”苏樱挠挠头,一次又一次毁约,实非君子所为。
“女娘,你能跟我们讲讲水塘、石灰窑的建造原理吗?”虎子认真道。
“我们读书不光是明理,也要学实用的,将来有机会才能造福百姓,而不是只会诗词歌赋。”
“是啊,女娘,教教我们!”一帮孩童闹哄哄道。
“女娘,我不如虎子聪明,我就想学榨油、石灰窑、建水塘,以后、以后在乡里当个土财主!”阿木鼓足勇气道。
苏樱经常出入他家,可是他不似虎子脑瓜子聪明,读书厉害,嘴又甜会说话,将来肯定科考。
他知道自己笨拙,很崇拜苏樱,想跟苏樱学实用的,可是又跟苏樱不熟,每次跟在苏樱后面转,从不敢靠近说话。
一心想跟苏樱学本领,可是苏樱就是不来授课,今日看到茶油出来,更让他着急。
“嗯,你们也喜欢学这些?”苏樱问其他孩童。
“想!”孩童们齐声道。
“那,好吧!待明日县衙、州府的人来了,我们后日开课。”苏樱想了想道。
穷人首要的基本原则是生存下来,不管虎子他们以后能不能走出岭南,至少目前他们需要这些实用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让穷人很好的生存下来、慢慢发展,苏樱愿意帮大家。
之所以要等县衙、州府的一起,是因为那些人也是来学习这些的,干脆全都一起教。
以星星之火,将现代的先进知识、技能反哺给古人。
第128章 日子清贫而美好
傍晚在粉条坊里用大铁锅做菜,村老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珍藏的好东西,有鸡蛋、有上次没吃完腌制的野猪肉、镇上买的面粉、时鲜蔬菜。
几个能干妇人上灶,苏樱只管动动嘴皮子,全程都不用她动手。
孩子们想来添灶火,顺便蹭吃的,被妇人们撵出去。
全村喜气洋洋,比过年还热闹。
铁锅真的比瓦罐做菜顺手多了,传热快,菜熟的快,大铁锅一起锅就是一大盆。
乡下人一大家子用太适合不过,妇人们都很心动,想
盘算着待有钱了,家里也添置一口铁锅。
妇人们在苏樱指挥下,从生疏到熟练不过几分钟。
搓成团的丸子丢进油锅,很快漂浮起来,然后变成一个个金黄的圆滚滚,香气四溢。
酸菜炖肉,那酸菜一下油锅,吃了油的酸菜,香的叫人流口水,自己做了许久的粉条下锅,终于能尝尝肉味粉条啥味儿。
还有蛋炒蛋,鸡蛋下油锅里,妈呀!这辈子都没闻过这么香的东西!
下了米饭不断翻炒,起锅时撒一把葱花,不贪嘴的郑娘子都忍不住咕咚一声。
旁人都听到,郑娘子呵呵直笑。
杨春华的脸也不自觉的红了。
夫人们嘻嘻哈哈笑着打趣对方是馋猫。
忙碌好一阵,做了一大盆蛋炒饭、一大盆素丸子、一大盆猪肉炖酸菜粉条、一大盆红烧魔芋。
茶油没用多少,先炸丸子,然后再分别炒肉炖酸菜粉条、红烧魔芋和蛋炒饭,就这样,榨丸子的油还剩下一大碗。
每家一碗蛋炒饭、一碗炖粉条、一碗魔芋和数着人头分的素丸子。
因为用了茶油,又是铁锅炒菜,那香味儿,简直要人命!
三十二户人家,排着队从粉条厂领取,家家有份,分量不多,但人人都尝鲜。
每个人都有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付出辛劳这么些时日,一点点的回报来了,怎能不开心、怎能不激动?
几位木匠单独多给一个素丸子,是对他们的奖励,这些时日他们最辛苦。
“好啦,分完了!”灶台上的几个大盆子空了,苏樱笑道。
“这盆里有不少油水,用水洗一洗,汇起来煮粥,可香呢!”杨春华舀一瓢热水挨个将盆子涮一遍。
“阿姐,真是个过日子的!”苏樱无奈笑笑,没有阻拦。
看着盆底的油汤,别说杨春华,就连许久不沾油荤的苏樱都馋,也舍不得倒掉。
将涮过的油汤水装碗里,把盆子摞起,妇人们端着盆子出来。
屋外村民们没有散去,端着碗静静看着苏樱。
“怎么啦?”苏樱不解,以为大家嫌少,“这次油不多,只能做这么些,剩下的油还要送一些给胡二郎君,让他拿去给客商推荐。”
“阿樱,谢谢你!”村民们齐声道,冲苏樱鞠一躬,眼中有些湿润。
“大家客气了,快回去吃吧,孩子们盼了一天,待会儿凉了就不香了!”村民们突然煽情,把苏樱整不会了,忙撵人,“快回去吧,以后天天都能吃上油!”
苏樱做这些,帮忙只是顺手,主要还是想自己过得不那么苦。
这些是自己心里真实想法,她并没有村民们想象中的高尚、伟大,故而不好意思受村民们的感恩戴德。
“阿姐!”人群散去,小桃、苏绿等着。
苏兆彦、苏柄彦亦步亦趋,没有如往常守着好吃的。
“兆彦、柄彦,你们怎么也在这里?不想吃蛋炒饭?不想吃炸丸子?”苏樱逗道。
“想,我们等阿姐回去一起吃!”俩小家伙难得这么懂事。
“哟,咱们兆彦、柄彦今儿怎么这么乖啊?”苏樱摸了摸两个堂弟的脑袋。
“嗯嗯,我们读书上学,是学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顽童!”苏柄彦挺了挺小胸膛,像在学堂回答先生的问题一样。
“不错嘛!读了书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好好学习,以后阿姐给你们做好多好吃的!”苏樱鼓励道。
“真的,阿姐!”苏兆彦欢喜道。
“当然啦!咱们兆彦想吃啥?”苏樱问。
“嗯,红烧肉!”苏兆彦听了苏樱介绍的红烧肉,馋的不行,做梦都想。
那种肥嘟嘟、油汪汪,一口咬下,肥肥糯糯,满嘴流油是什么滋味儿?
“阿姐,我想吃红烧大肘子!”苏柄彦心更大。
红烧肉一块儿一块儿太小,红烧大肘子,一口下去,那才爽!
“哈哈哈,好,好,待以后咱们养猪,过年杀一头大肥猪,做红烧肉、红烧大肘子!一次吃个够!”苏樱都盼望那一天呢!
家里早已摆上饭菜,如今有竹饭桌,几根小竹凳,再也不用随地蹲。
村里分发的肉菜不多,杜氏、韦氏分到每个人的碗里,老太太的比旁人多一点儿。
如今日子好了些,又买了些粮食,都吃干饭,老太太每天一碗蜂蜜水。
老太太端着碗,吃到久违的油荤,突然鼻子泛酸。
来这里不过一月,一家人就从一无所有变得有了几分模样,虽然清苦,总归日子在慢慢好转。
可惜了那没头脑的母女俩,要是能熬住,不闹腾,如今也能蹭吃蹭喝,吃香喝辣。
不知那母女俩在冯猎户那里过得咋样?
是否还是作天作地?冯猎户会不会暴揍?
抬眼看看苏老二,正将自己碗中的丸子夹给苏兆彦,满眼慈爱,并没有鳏夫的颓丧和失落。
苏家三兄弟现在很忙的,苏步成被刺史大人委以重任。
荒沟村如何一步步将规划落到实处,改善荒地土壤,变成沃土,挖水塘养水田、修石灰窑、修路,每一件都需要他精心筹谋,组织人手实施。
三兄弟斗志满满,每天不断探讨、改进方案,预算人手。
没了小秦氏、苏荷的哔哔哔,苏老二专心致志做实事,根本没空去想这母女过得好不好。
苏时彦、苏辰彦每天除了自己的功课,还要给孩子们备课,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劳力时全都下地干活。
每天过得忙碌又充实,没有母亲和妹妹的瞎搅和,他们不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日子清贫而美好!
第129章 俚人
大清早,一帮青壮挑着箩筐出发,这次不止五百斤粉条,还多了几十斤魔芋粉条、魔芋粉和几斤茶油。
路上村民们大声说笑着,这些是大家的收入来源,都指着它过上好日子呢!
走到官道口时,有好几个人早已候在路口。
是旁边岔路口的另一个山寨的俚人村民,见到荒沟村的人来这么多,挑着的箩筐满满当当,都目露羡慕之色。
村民们在路边停下,喝水休息,等着祝掌柜来收货。
与俚人默默隔开距离,暗中戒备。
这几个俚人也很奇怪,没有往镇上去,也在路边坐下,背篓不知背了啥好东西。
苏樱默了默日期,今日不是赶集日,这些俚人大清早跑到路边来做啥?
难不成荒沟村卖粉条的事儿惊动了他们?
正想着,俚人中有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走过来,杨大郎他们立马站起来,抽出箩筐上的扁担,握在手中。
俚人壮汉见状,停在路中,眼中有不满和迟疑。
另几个俚人亦上前,围在壮汉身后,瞪着荒沟村村民。
这个山寨离荒沟村最近,当年就是他们来抢荒沟村,还打伤了好些人。
要不是大家联合起来抵抗,东西都要被抢光,连女人都要被抢走。
那时真把杨大郎他们给逼急了,不要命的拿着锄头、砍刀同俚人拼命,砍伤好几个俚人,才镇住。
见荒沟村的人很齐心,捞不到便宜,那些俚人才没再来。
不过梁子结下,每次赶集碰到,都防备着对方。
看样子这几个俚人是特意等在这里,难不成眼热荒沟村富裕,又动起歪心思?
杨大郎几人将扁担横在身前,把想要上前招呼的苏樱拽到身后,形成一道防御线。
后面的村民赶忙把箩筐往后挪,待会儿开战时,别把东西糟蹋了。
“诸位勿要冲动!”在后面看地形的苏家三兄弟听到动静,急忙挤到前面。
“把扁担放下!”苏步成按下杨大郎的扁担,沉声道。
“郎君,他们想抢我们的东西!”杨大郎恨声道。
“误会、误会!”苏步成冲村民们解释,“他们是我们邀请的客人!”
“客人?”荒沟村的村民惊愕,纷纷激动道,“他们是强盗、坏人!”
“各位,听我说完!”苏步成耐心道。
“今日有不少县衙、州府派来的官吏到咱荒沟村学习,也有不少俚人村寨的来观摩,不是来抢咱们的。”
“凭什么?他们坏透了!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东西要让他们学去?”有村民纷纷道,身上还有被俚人砍的刀伤。
“各位冷静!当年的事儿我们不再追究,谁也没讨到好!友邻友邻,今后两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守望相助才是道理,切莫再打打杀杀。
让他们学,是因为他们也需要帮助,他们也有妻儿老小,这漫山遍野的原料,我们一个村做不完,帮了他们也是帮我们自己,他们丰衣足食,还会觊觎旁人的东西吗?”苏步成劝解道。
村民们听了,觉得苏村老说的有道理,只是多年的积怨哪会因为一句话就消除?
扁担放下了,脸色并没多好,静静盯着对面俚人。
苏步成走过去,冲为首的俚人抬手一揖,“郎君!”
那壮汉目睹苏步成劝住众人,虽不是完全听明白说的话,但意思看懂了,知道苏步成无恶意。
友善冲苏步成笑笑,说着蹩脚的汉话,“我们看看!”
第一次县丞大人派人来通知他们去县城有事,没说为啥,官差丢下话就匆匆走了,留下俚人们胡乱猜测一番,没理会。
后来听到传闻,各村去县衙是学新技术,用草根、树根做粉条,寨子里的人根本不信。
可是去赶集时,明显感觉荒沟村的汉人都变得有钱了,买东西很豪爽。
而且其他汉人都在说自己吃上粉条,多的还拿到杂货铺售卖呢。
俚人们到杂货铺看,挤了不少汉人,拿着粉条售卖。
俚人们心事重重回去,在头领家商议,要不要去荒沟村抢一些,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争论不休之际,县衙又来人,让派几个会汉话的,过几日到官道口集合,去荒沟村观摩学习技术。
这回官差没有撂下话就走,而是坐下慢慢讲解清楚,也说了其他村子学会后的变化,让他们一定要派人去学。
这些天各寨之间往来频繁,对这个消息持谨慎态度,各寨的俚人惊疑不定。
既想学,又怕是陷阱,诓了俚人去杀掉。
纠结好些天,终究挡不住粉条的诱惑,决定派几个人去看看。
“请!”苏步成秒懂,做出邀请姿势,带着几位俚人看。
看到一长队盛满的箩筐,俚人们眼神中全是不可置信,小心翼翼伸手摸了摸粉条。
“这是蕨根做的。”苏步成掰掉一截褐色粉条,递给为首的俚人。
那人拿在手中,发现并不易断,有韧性,觉得太不可思议,真是野草蕨根做出来的?
“这个葛根做的!”苏步成又递过一截浅白色的。
那人接过,俚人们围上来,在每个人手中传递,感受粉条。
“这是蒟蒻粉和蒟蒻粉做的粉条。”苏步成又指着白色的粉条介绍道。
俚人眼神有些迷惑,蒟蒻?那不是有毒之物吗?莫不是自己耳朵听岔了?
“没错,就是那个有毒的蒟蒻,洗净切片晒干磨成粉就无毒,成这种白色粉状,这粉末加入草木灰水或石灰水熬煮,成膏状,可做菜吃,这种粉条也是它制成。”苏步成知道俚人在想什么。
“我们向你们学!”那人诚恳道,相信县衙说的话是真的。
“欢迎!”苏步成微笑道,“待我们交完货,一同随我们回村便是。”
一个俚人姑娘走到苏樱跟前,“阿姐!”
苏樱定睛一看,这不是那天卖给她野鸡野兔的俚人小姑娘么?
“阿妹!你也来了!”苏樱笑笑,伸手拉住小姑娘。
“嗯!”俚人小姑娘会的汉话不多,笑吟吟对苏樱道,“蝶秀!”
“你叫蝶秀?”苏樱眼睛一转就明白过来。
“嗯!”蝶秀点点头。
“我叫苏樱,他们都叫我阿樱!”苏樱回道。
俩人简单的聊了几句,原来隔壁寨子叫金风寨。
为首的俚人壮汉叫阿黑,二十出头,是俚人寨里有名的帅小伙,身强力壮、能干又有胆量,多少俚人姑娘梦寐以求嫁给他。
蝶秀自幼父母双亡,与阿么相依为命,上次是阿么生病急需用钱。
幸好苏樱没有砍价,蝶秀拿着六十文钱刚好抓了两副药,阿么吃了药慢慢好起来,现在已能下地干活儿。
正聊着,远处来了一队人马,有三四十人。
待走到跟前,苏步成带着两个弟弟上前与县衙、州府官吏寒暄。
这一批官吏有点儿像现代社会七十年代的干部下乡,都带了口粮。
苏樱指挥村民们将货装上牛车,与祝掌柜结算。
“祝掌柜,这些是新出的魔芋粉和魔芋粉条,这是魔芋粉做魔芋的方法,和魔芋粉的几个简单菜式,售卖时,方便给客人介绍。”
苏樱拿出两张纸。
“女娘想的周到!”祝掌柜笑呵呵道。
“这里有几斤茶油,昨日刚榨出来的,品质不错,给胡二郎君送去。”苏樱让杨二郎单独抱过一个瓦罐。
祝掌柜小心接过,打开盖子,一股特别的清香散发出来,油质干净、清亮透明,绝对的上品。
早上苏樱将澄清后的油倒出来,只要了上面清亮的,下面浑浊的留着自用。
那些下乡的官吏看到这么多的粉条,被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