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回到村里,加工棚建在村长家不远处,已经盖好。
竹子搭的简易棚子,又宽又大,上面盖上茅草,连大铁锅的灶台都用黄泥垒好。
榨油坊也盖好,垒了一个大大的灶台,地面夯实,留了一块地准备做一个大石碾子,碾原料用。
榨油机还在制作中,简易棚子没有大梁,不能用撞击法榨油。
撞击法榨油需在梁上吊一根粗壮原木,撞击榨油机里的木楔,将油箍里的物料挤压出油。
这个简易竹棚只能用重力压榨法,方法简单,相对来说出油率也低一些。
卢照时随着苏步成他们进村,村民们正在加工制作粉条,工棚里进进出出,外面的竹竿架上挂满了粉条。
还有一些村民背着背篓回来,全是刚挖的蕨根、葛根。
见到浅绯色官袍的卢照时,俱是一愣,忙躬身行礼。
“诸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卢照时把村民们扶起,“你们继续,该做啥做啥,我来是看看、学学!”
村民们诚惶诚恐,杨老汉带着村老接待刺史大人。
“阿樱!粉条都卖了?”妇人们悄悄拉着苏樱问。
其实都看到箩筐里的钱,但还是要问一嘴,似乎这样快乐能加倍!
“嗯,卖了六千四百文!待算出来发给大家!”苏樱笑道。
辛苦这么久,谁不盼着有结果?
“太好了!”妇人们激动坏了,想要欢呼,想起有刺史大人在,忍住了,继续干活儿。
人人心中欢喜,眼中有光,脚步轻盈,欢乐在空气中传递。
“阿樱,这大铁锅可以用了吗?要不要下锅试试?”煮粉的几个妇人心急道。
“别急,铁锅先开一下才能用。”苏樱劝住,“谁家有肥肉或油脂?”
“我家有,要多少?”郑娘子道。
“呃,要一勺就够了!!”
郑娘子跑回去,装了一大勺油脂回来。
妇人们围着,看苏樱开锅。
新打的铁锅带有一些杂质,开锅主要是清除铁锅杂质,解决粘锅问题。
苏樱先将铁锅烧热,用热水将铁锅洗净擦干,然后将油脂烧热,均匀涂抹在锅内每一个地方,直到锅面油光透亮,开锅完成。
“好啦?”妇人们看着稀奇,以为很神秘,却不想这么简单。
富贵时不曾下过厨,待流放后下厨,却是用不起铁锅的穷光蛋,故而没谁知道新铁锅使用前还有这么一招。
妇人们好崇拜苏樱,啥都懂!
“好啦!这样铁锅里的杂质没了,锅面光滑有油膜,不会粘锅,才好用。”苏樱知道她们想知道为啥。
再次把铁锅洗干净,倒入清水煮粉,大铁锅敞口,水宽又深,比罐子操作方便多了,一锅煮的份量也多。
“这东西贵有贵的道理!瞧瞧,用起来轻省多了!”妇人们叽叽喳喳道。
“待把滤网用上,更轻省呢!”苏樱笑笑。
“这滤网啥时候弄好?”妇人们看着布满细眼的滤网,充满好奇。
“得问王三叔、郑四叔他们!还得做个桶,底部把这滤网装上。
然后架在铁锅上面!到时只需把面团揉好倒进桶里,盖上盖子重物一压,粉条就直接掉锅里煮。”
“哎呀,这可真是省事儿不少!”妇人们听了咋舌,速度快,人还轻省。
“我去找我家兄长!”郑娘子等不及,拿着滤网便走。
“等一下,阿姐!”苏樱叫着郑娘子,“我还有话要跟郑四叔交待!”
“瞧我,这一高兴就乱了章程!”郑娘子一拍脑袋笑道,“只想赶紧弄出来,忘了还有细节!可不是帮倒忙了!”
村里几个木匠忙得飞起,去树林中砍了一棵两三人合抱的大树,正吭哧吭哧做榨油机。
另外几个壮汉凿了几块大青石回来,打石碾子、榨油机的坠物等。
苏樱和郑娘子走进院子,木屑、石屑到处飞,每个人身上都灰蓬蓬的,发髻上蒙了一层灰。
“阿樱,何事?”见到苏樱,不待她开口,众人先问。
“王三叔、这是粉条用的滤网,你们做个桶,把滤网装上,再做一个木架,架在大铁锅上漏粉条。”苏樱比划道。
这个滤桶上中下一个尺寸,上面带盖子;木架的脚张开的尺寸刚好大过过铁锅外沿,架子不能太高,不然盛料不方便。
事情安排完,苏樱提着自己的小铁锅回家。
卢照时、胡县丞、村老们正围在苏家地里,上看下看。
苏老三侃侃而谈,每天都有观察、记录,不用刻意回想,烂熟于心中。
每天第一件事儿,便是到地里查看,每天都有惊喜,比照看自己孩子还上心。
卢照时抬眼望去,有腐土做底肥的这一片地,不论是麦苗、豆苗长势都良好。
明显比周边同期的苗出芽率高,茁壮、脆嫩。
“这腐土因为没石灰,还少了一个消杀环节,不然效果应该会更好!”苏老三说着遗憾,心里那份骄傲止都止不住。
地边扦插的桑树也成活,开始发嫩芽。
“来、来!女娘,你且过来!”卢照时见苏樱提着铁锅走来,忙叫住。
“大人!”苏樱欲行礼。
“行了,别整那些虚的,来说说,为何大豆与麦种轮种?”卢照时止住苏樱行礼。
“是,大人!”苏樱把豆类种植改善土地疏松,且豆类根部能生出其他庄稼所需养分的原理大致说了。
“原来如此!”卢照时激动的抚掌,“有腐土做底肥,再加上轮种技术,改善土地,又增加产量!这样的梧州,还很能差到哪里去?”
“是的,大人!”苏樱回道,“只要措施得当,贫瘠土地可以很快养成肥沃的熟地!到时梧州将是岭南最富裕的地方!”
“你别急着走,带我等去看看你养的蜂可成了!”卢照时看完一样还想看另一样。
“是,大人!”苏樱只得遵命,“蜜蜂会蜇人,需要做些防护措施。”
临时说起,没准备面纱护罩。
找出一些旧衣物,包裹住裸露部位,戴上斗笠,去树林里找蜂箱放置点。
杨老汉在前面带路,一行人着装怪异、跌跌撞撞在藤蔓、荆棘中艰难穿行。

“嗡嗡嗡!”树林中不时飞过忙碌的蜜蜂,朝着一个方向飞去。
“哟,难不成真的引蜂成了?”杨老汉看着三五只飞过的蜜蜂,面露喜色。
这树林以前可没有这么多蜜蜂出现,只能说明附近有蜂巢。
都不用杨老汉带路,大家寻着蜜蜂飞的方向去。
“嗡嗡嗡!”一只放在大树边的蜂箱,密密麻麻爬满蜜蜂,不时有进出的,听嗡嗡声就能猜到里面有一大蜂群。
“成了!”众人压低声音,欢喜道,生怕声音大了惊走蜜蜂。
“你们在这里等着,保护好大人,别过来,我去看看!”苏樱叮嘱道。
众人也想去看看,但都压住心中好奇,巴巴看着苏樱走过去。
苏樱慢慢靠近蜂箱,蜜蜂察觉到有外物进入领地,嗡嗡嗡叫得更大声,有些盘旋在苏樱头上。
苏樱小心抽出一块隔板,里面的蜜蜂嗡地一下飞出来。
隔板上已经有一层蜂蜜,不太黏稠,毕竟时间太短。
苏樱冲众人方向举起手中隔板,让大家看到成果。
然后将隔板插回原位,慢慢走回来。
“真成了,呵呵!”村老们呵呵傻乐着。
不可能的事儿一件件变成现实,那种激动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每个人都仿佛踩在云朵上,那么不真实,晕晕乎乎的。
卢照时、胡县丞满意点点头,这些方法在辖区其他地方复刻,就能形成一定规模,形成当地特产。
为了验证,大家把其他几个地方都走了一遍,不出意外,都引蜂成功。
从树林出来时,有不少村民眼巴巴望着他们,“怎么样?”
“成了、成了!”杨老汉欢喜道,“让王三郎他们赶紧再做些,咱们多放置几个地方!”
“诶,好的!”有村民赶紧跑了,去通知忙得要死的木匠们。
大家到苏步成家喝水。
卢照时见几间破屋,院子一角种了不少蔬菜,一头牛拴在角落,安安静静吃草,还有一辆崭新的牛车。
几个簸箕里晒着奇怪的籽,晒的很干。
“这是何物?”卢照时好奇。
“茶油籽,榨茶油的。”苏樱介绍道,“将茶油籽炒熟,磨细,再上屉蒸熟,装入油箍里就可压榨出油。”
“哦!这么简单?”卢照时以为这么精品的食用油加工一定工序繁杂。
“榨油主要工序就这些,区别在于细微处的分寸、火候把握。
以及成品油的沉淀、保存。”苏樱回道,“这个等生产后,需要大家慢慢琢磨。”
“这油茶果山上多不多?”卢照时问胡县丞,他是第一次直观感受油茶果。
“回大人,这果树山上有,但分布比较散,每年秋季果实成熟。”胡县丞也是回去查阅了不少资料,找人了解过。
“这茶油好,可行的话,可以考虑种植一些嘛!”卢照时多了些想法。
天生地养,不如人工种植,这样茶油果的量就大了,产油量也跟着起来,多好。
“大人高见!”苏樱没想到这位刺史大人很有经济头脑,想到人工种植。
现代社会里,茶油也只是近来二十几年才开始大力倡导人工种植,发展油茶经济,
之前一直处于一种野生状态。
看来古人真的很聪明,只要有一点点启发,他们也会想到很多现代的经济模式。
“哪里哪里!”卢照时谦虚道,“不过是觉得油茶树分散,不如人工种植,既好采摘,还可提高茶油产量。”
“油茶树能种植成片最好不过,以后可持续、稳定加工茶油。
只是油茶树生长周期长,移栽3-5年才能开花挂果,6-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持续20-40年。
油茶籽每百斤出油20-30斤,若真弄成油茶果园,至少三十年可产生利润。”苏樱给刺史大人算经济账。
这个项目耗时长,前期主要是投入时间、人工成本,几年后才出成果。
卢照时一听,既心动又有些遗憾。
那时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任职,要是才上任那会儿该多好,此时已经看到成果。
“可以鼓励百姓自己种植,这油茶树除了种子发芽,亦可扦插、嫁接,生长周期短于种子发芽2-3年。
官府只需将种植方法传授下去,再给予一些鼓励政策,百姓房前屋后种一些,人一多这量也不小。”
苏樱蛮希望把油茶树种植发展起来,百姓可以有一份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
“嗯,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卢照时点头。
鼓励百姓自己种植,多少会有人去做,官府不用投入专门的人力成本,顺势而为,不算怠政,甚至还能算一份政绩。
“唉,能榨油的东西还是少了!”卢照时叹息道,“你们的油坊算起来,大多时候得空闲吧?”
“可榨油的东西多了,除了芝麻、油茶果,还有莱菔子、芸薹籽、大豆等,真要是做起来,一年四季都有榨的。”
莱菔子是萝卜结的籽实。
芸薹籽就是油菜籽,古人发现长薹的白菜中有些籽实多,能榨油,特意顺化出来,培养成专门榨油用的油菜籽。
唐代主要是莱菔子、芝麻、大豆、核桃等榨油,芸薹籽榨油开始出现,宋代兴盛。
“哦,女娘倒是有成算,想来早就盘算好的。”卢照时笑道。
“有一点点,油茶、芝麻、莱菔子、芸薹籽产量不高,不能全年榨油,但是大豆不少,一年两季,产量高,用它做食用油主要原料很不错。
而且,榨过油的豆饼不仅是牲口的上好口粮,还能用来做豆腐。”苏樱笑道。
“豆饼还能制豆腐?”卢照时很惊讶。
“是啊,一百斤大豆可榨油20斤左右,剩余豆饼有80斤,全拿去喂牲口太浪费。
10斤豆饼掺70斤温水,搅拌后浸泡4个时辰,烧开后用滤布过滤,就能点豆腐。
这种豆饼点出的豆腐比大豆磨成浆点出的豆腐多,剩下的豆渣可充饥,亦可喂牲口,还可做肥料,反正一点儿不会浪费。”
“?”卢照时呆呆看着苏樱。
这是何方妖孽?竟懂得这么多,一个不起眼的大豆了解这么透彻,愣是给榨得一点儿渣都不剩,全部利用。
要是所有作物都能这么充分利用该多好!

吹着山风,喝着香甜的蜂蜜水,卢照时觉得这里很美,心情很放松。
苏樱把小铁锅清洗了,看着一小碗肥肠油有些纠结。
家里这点儿肥肠油是清理肥肠时得的,熬了这么点儿。
自家人好说,这会儿刺史、县丞大人在,用肥肠开锅,搞得臭烘烘的,太那啥。
“小桃,去找郑娘子买些油脂和几个鸡蛋来。”苏樱使唤妹妹。
小桃乐呵呵应下,拿着钱去村里找郑娘子。
“这是何物?”卢照时看到靠墙处放着的两块黑板,上面有些字没擦掉。
“黑板!授课时用。”
“黑板?授课?”卢照时打量着黑板,这个词很形象,确实是黑色的板,“又是你想的?这倒是个好法子!”
“用这个书写!”苏樱很识趣的递过一支粉笔。
卢照时看看,没再问,问了也白问。
拿着粉笔踌躇,不是毛笔,该如何使用。
“大人,这样握笔,随意书写即可。”苏樱又拿一支,在黑板上示范。
卢照时生疏的写了几个字,好神奇,还真写出字来,跟毛笔的手感不一样。
“我也试试!”胡县丞看得手痒,也写了几个字。
苏樱用布条轻轻一擦就没了。
“嗯,是个好东西!官学亦可用这个嘛,授课时方便先生讲解。”卢照时想到了它的用途,“你这粉笔如何制作的,可否传授?”
“我这粉笔制作粗糙,用石灰制成的,如果真要制作,要白垩、石膏一类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调成糊倒入模具晾干即可。”
“女娘不打算用它挣钱?”卢照时玩笑道。
“这些东西若能用于传道授业解惑,让更多人受惠,一点儿蝇头小利算不得什么。”苏樱笑笑。
黑板、粉笔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自己也是受惠者,通过自己让读书人受惠,算是功德一件吧。
这话让卢照时很是高看,这女娘不简单。
小桃回来,一碗油脂、五个鸡蛋,花了五文钱。
油脂、鸡蛋都很珍贵,郑娘子知道苏家招待贵客,没有卖高价。
苏樱开了锅,洗净后做蛋炒饭。
家里没啥可招待的,蛋炒饭经济实惠。
鸡蛋打散调入盐,油脂放锅中烧化,鸡蛋倒入锅中煎出金黄。
香喷喷的蛋香让众人感觉一阵饥饿。
苏樱将煮熟的米饭刨松散,舀出来放入铁锅中,与煎蛋一起翻炒,又倒入酱油,瞬间飘出一股酱香味儿。
“咕…”人人腹中饥鸣,全都围着苏樱看。
“咦,你这做法新奇,这叫啥?”卢照时好奇。
第一次见这么简单的两样东西混在一起,竟这么美味,叫人馋的不行。
“蛋炒饭!”苏樱麻溜地将蛋炒饭盛起。
客人们一人一碗,饭粒颗颗分明,晶莹剔透,吸足了蛋香、酱油香,混合着米饭的焦香味儿,每个人一口又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卢照时噎住,脖子伸得老长,不顾形象捶打胸口。
“大人,喝水!”苏樱递过一碗温开水。
卢照时一口气喝完,总算缓过来。
其他人也差不多,各个都大口喝水,捶打胸口。
“想不到这蛋炒饭竟如此美味!”村老们惊叹。
当年他们显赫时,吃过炒鸡蛋,是在罐子里慢慢烘干水份的所谓炒鸡蛋,哪有这铁锅、油脂炒出来的香?
“有油脂,又是铁锅炒的,当然好吃!”苏樱笑道。
铁锅一直到宋代才普及,不是古人不喜欢铁锅,实在是铁的产量太低,兵器、铠甲、装备都不够满足,哪有那么多满足民用?
宋代的冶炼技术提高,铁的产量大幅提升,才让铁锅有机会在民间普及开。
“女娘,难怪你专门要一口铁锅,原来是这妙用!”胡县丞之前的疑惑解开。
“过几天油茶籽榨出油,还能炒各种蔬菜,比蒸煮的好吃许多!大人回去可试试。”苏樱介绍道。
“那我还得回去打口锅!”胡县丞笑道,“相信女娘说的!”
别看胡县丞是官宦,还真没舍得打一口,吃的跟普通百姓差不多,蒸煮为主,区别无非就是他家的米是新米干饭,作料比百姓好一点儿。
卢照时家里有铁锅,有专门的厨子,做菜依然是蒸煮为主,大铁锅蒸煮比瓦罐方便,至于炒菜,也有,相对后世的繁琐多样化,要简单粗暴许多。
苏樱的蛋炒饭让卢照时意识到自家厨子的差距。
“哎呀,都说民以食为天!此话不假!”卢照时叹道。
“一碗蛋炒饭让人回味无穷,心情愉悦!将来致仕,某做个美食家,吃遍天下美味,当属人生一大美事!”
“大人,一个铁锅就能满足你的大部分愿望!”苏樱笑道。
“哦,这铁锅还能做啥菜?说来听听!”卢照时盘算着听仔细了,回去让厨子做。
“能做的多了!各种蔬菜就不说了,还能做各种肉食!比如红烧肉、梅菜扣肉、炸酥肉、炸丸子…”
众人听完苏樱的神吹,全沉浸在美食中,他们竟错过了这么多好吃的?
“女娘,你能做这些美食?”不贪口欲的卢照时从来没有这么馋过。
“当然,很简单!”苏樱说的都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大众菜。
“能细细说说如何制作吗?”卢照时一副求知若渴的好学态度,胡县丞也巴巴看着。
“呃,这些肉的原材料都是猪肉,你们…”苏樱想起这个时候猪肉是不入流的,是穷苦人才吃的。
“猪肉做的?”卢照时惊疑,“猪肉那么膻,做出来能吃吗?”
“呃,只要把刚出生的小猪劁了,长大后就不会有骚味儿!猪肉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肥糯软香,好吃的能让你把舌头都吞下!”
苏樱说到后面,忍不住咽口水。
习惯顿顿有肉的生活,到这里几个月不沾油荤,肚子里没油水,听不得大油大荤的,太馋了。
“劁猪?”卢照时神色怪异。
在场其他人亦是神色晦暗,苏步成不自在的咳了两声,苏老三想笑不敢笑,苏老二傻愣住。
从旁人口中说出来罢了,阿樱是女娘,居然神色自若说出口,震碎一众人的三观。

第125章 打个样
“对啊!这里大山,能喂猪的东西多了,把小猪劁了,养大的猪肉质鲜美,发展养猪业挺不错的,不用上山打猎!”苏樱没有意识到哪里不对。
虽然羊是主流肉食,但羊要耗费大量草地,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来说,承受不起。
不像猪,杂食动物,浑身是宝,猪皮、猪鬃用途广泛,甚至猪粪都是农家肥。
唐代猪之所以不是主流肉食,除了骚味儿重,出栏周期长也是重要原因。
猪要一年半到两年才出栏,却只有150斤左右,而且猪巨能吃,每天割猪草也是农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时间、人力成本上算,确实不如羊划算。
华夏本土猪品种几乎都体型不大,现代社会,也是七十年代末期引进的国外大白猪,一年出栏,能长到三百多斤,逐渐成为国内主要养殖品种。
土生土长的本土猪渐渐淘汰,只在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能看到,散养为主。
清水煮熟,切成坨打蘸水吃,肉质肥糯、鲜香,肥而不腻,贵客来时才舍得拿出来招待。
宋代开始猪肉慢慢成为主流肉食,元代又回到羊肉,明代再回到猪肉,之后一直以猪肉为主流肉食。
若规划得当,家家户户养个两三只,梧县的养猪数量很可观,售卖的话,百姓也多一份不错的收入。
听完苏樱的阐述,胡县丞很心动。
梧县穷得叮当响,唯有山到处都是,猪杂食,漫山遍野都是它能吃的。
按苏樱说的,葛叶也是极好的猪饲料,挖了葛根,那些葛叶与其烂在地里,还真不如拿来喂猪。
一头猪再不值钱,150斤至少也能卖一贯钱,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笔巨资!
“女娘,这百姓养猪,只要有人买,自然有人愿意养,只是那劁猪的,上哪儿去寻?”胡县丞搓搓手,最后那句话有些不好启齿。
“大人,军营中煽马的不是现成的?真要是推广开,不止百姓多一笔收入,还能养活一批劁猪匠呢!”苏樱笑道。
“哎哟,瞧我,还真忘了这茬儿!”胡县丞拍拍脑袋,钻牛角尖了。
兽医、劁匠本是一家,特别是军营中养马的,经手的多了。
这一聊,话题扯得老远,就听苏樱跟卢照时、胡县丞侃侃而谈,苏步成默默听着,心中甚至遗憾,没能在长安县实施,有了这些,天灾来临时,百姓也能多几样保命的。
“想不到苏县令竟生了如此厉害的女娘!可惜是个女娘,要是个小郎君,要不了多久,苏家又能站起来!”回村的路上,卢照时感叹道。
“正好便宜了咱梧县!呵呵!”胡县丞笑呵呵道。
“你倒是乐呵!”卢照时笑笑。
杨老汉几位村老各怀心思,按照苏樱说的,村里每家养个两三头猪,还真可行。
各自默默盘算着多卖几次粉条攒足钱,待赶集买一两只来养上。
“咦,这蒟蒻咋还切成片晒上了?”
回到村长家,胡县丞发现簸箕里晒了不少蒟蒻片,这又是什么新吃法?
“蒟蒻切片晒干也能去掉毒性,磨成粉,既可做魔芋吃,又能做粉条,吃法多着呢!”杨老汉介绍道。
招呼大郎做魔芋,请刺史大人品尝。
如今荒沟村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几道魔芋菜,晚饭时在杨家招待两位大人,红烧魔芋、粉条酸菜汤、以及几样时鲜蔬菜,像模像样摆了一桌。
“三思啊!这荒沟村不错!”卢照时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人人攒着一股劲儿。
“是啊,大人!要是每个村的村民都这样,咱梧县百姓何愁过不上好日子!”胡县丞心头火热。
不过十几天,荒沟村又大变,好多东西开始显现,说明是有用的、可行的。
现在他很期待再过一段时间,这里的路变成官道一样宽敞,进出方便。
“三思啊,我觉得你那里也别坐着不动。”卢照时提点道。
“大人,荒沟村的一切,下官都有复刻,让治下百姓都惠及。”胡县丞躬身道。
“我有看到,我的意思不是这个,而是说苏家那块地的试验、挖水塘养水田、建油坊、修石灰窑、修路,你县衙是不是也派几个人来学学?
各村来人现场学,更直观,到时都不用你动员,人家回去就能直接召集村民跟着干,这样可以加快进度嘛。”卢照时说的更透彻。
“大人真知灼见,下官浅薄!”胡县丞忙道。
果然,人家能做刺史,是有原因的,这高瞻远瞩,是自己没有的,胡县丞心服口服。
派人来荒沟村学,既是变相给荒沟村增加人手,同时也让那些百姓参与荒沟村的建设,直接跟苏家人接触,感受他们的新思想,学习新技术。
相当于县衙把学习、实习场地直接设在荒沟村,亲眼见证荒沟村的变迁,亲眼见到所学、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空无根据,都能在短时间内变现。
要是每个村都像荒沟村这样飞速发展,要不了三年,梧县绝对一跃成为梧州第一。
“还有那个苏樱说的养猪,待我回州府,弄些猪仔来。”
卢照时很想看看苏樱口中所说的养殖场是何等景象,更想尝尝红烧肉、梅菜扣肉、炸酥肉、炸丸子是何味道。
“多谢大人!”村老们欢喜道,“只是我等一时凑不齐这么多钱。”
“无妨!这批猪仔算州府借与梧县,梧县与荒沟村的合作,可延缓三个月结账,是对荒沟村的鼓励与扶持。
待猪出栏,县衙、州府议价收购,买卖自愿,如何?”
卢照时这一举措,意在激励荒沟村按苏樱的新方式养猪,若成功,可大力推行。
“多谢大人!”村老们激动坏了,三个月他们有足够的信心挣买猪仔的钱。
按照刺史大人的谋划,荒沟村将会增加不少人手,虽然好多东西不能成为他们村的保留项目,不过因此得到州府、县衙的大力扶持,也挺好的,相当于他们给梧州、梧县打个样。
随后又细细商议落实细节,卢照时甚至还把州府衙门的人也扒拉一些过来,复刻荒沟村、梧县,待开春可在整个梧州全面展开。
此时,考评升迁什么的,卢照时已经不在意,他更想亲自参与到这一场建设中,既能体验到全程参与的成就感,又能积累整套经验。
将来升迁到其他地方,自己能继续折腾出花样。

“三思啊,干的不错!辛苦了,你是个好官!”卢照时拍了拍胡县丞肩头。
早上,杨老汉、苏步成等护送两位大人返程。
“大人谬赞,下官惶恐!”胡县丞激动道。
多少年来,第一次得刺史大人如此器重,胡县丞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不是因为升迁有望,而是付出得到认可!而且刺史大人提点了他许多。
官场上有几个上司会这么推心置腹对下属?就是恩师也未必会全抛一片心意。
有了刺史大人的提点,胡县丞进步神速,好多以前没参透的,瞬间如醍醐灌顶。
“你呀,别急着激动,我还有话!”卢照时有些好笑的看着胡县丞。
年龄上胡县丞虚长卢照时几岁,但见识却不可同日而语。
卢照时出自世家大族,背靠大树好乘凉,消息来源多,上面的动态、意图领悟快。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娇妻随军海岛  罪犯档案管理  打排球有一车  将门千金通古  大唐诡案录b  嫡媳by李尔尔  假千金归家,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