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侯门—— by希昀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14

“言之有理,东亭看得通透。”只消他出面,此事十拿九稳,端看他行哪一策而已。
一阵沉默过后,王显略含笑意看向裴越,“东亭,说来我很好奇,你们裴家从不参与党争,这回,你如何敢替我出主意,为七皇子掠阵?”
裴越似乎不意外他这么问,眸光微动,露出一个深笑,“王公,我非为七殿下,亦非为王家,实则为裴氏一族筹谋耳。”
“哦?”王显神情十分意外,双目霍然睁大,“可这里头我实在看不出对裴家有何好处?”
“当然有。”只见那年轻的阁老,一张轮廓分明的俊脸,几乎绽放出缝锐般的神采,指着茶台一簇竹林当中高的那枝,赫声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倘若王家就此衰败,往后整个京城能与我裴家齐名的就无人了,上位者那双眼岂不就盯着我?”
“世家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各家长盛久安,我裴氏方能屹立不倒。”
“比起堆出于岸,我更愿和光同尘。”
“哈哈哈!”王显听了他这席话,目露激色,大为赞赏,“东亭呐,难怪裴家屹立数百年而不衰,与掌门人之眼界格局大有关联,我比起你,看得还是不够长远,你能有这等胸怀气魄,实属裴家之幸。”
“今日得东亭点拨,老朽感怀在心,不过我尚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东亭应下。”不等说完,王显已扶案起身,裴越见他步伐略有踉跄,抬手搀了一把,
“王公尽管吩咐。”
王显立定后,郑重朝他长长揖下,裴越不解其意,“王公这是作甚,晚辈岂能受您大礼。”
王显抬眸,看他一眼,肃然道,“东亭,我府上尚有一玄孙,名唤朝哥儿,自少聪颖,甚有天赋,乃我王家之麒麟儿,我恳求东亭收他为徒,让他于你麾下听训受益。”
如此两家互为掎角,哪怕自个儿出了事,裴越也能对王家照拂一二。
面对老阁老的托付,裴越无拒绝余地,回了一揖,“越领命。”
如此,王显心中好似去了一块大石头,神情也和缓不少,缓缓直起腰身,依如遒劲的老松,目露烁光,“东亭,事不宜迟,我此刻便回去准备,明日文昭殿,我当场给七皇子正名。”
裴越朝他郑重一拜,“辛苦王阁老。”
“何来辛苦一说,不过险象求生罢了。”王显用力握了握他手腕,转身疾步离开。
窗外风声飒飒,月色如水。
裴越立在窗下,望了他许久,方起身回府。
只有劳动王显,七皇子这场翻身仗方打得漂亮,也不牵扯裴家零星半点。
老首辅这厢回到府中,立即开始布局,他率先着人将怀王给他递请帖一事给散播出去,一夜之间,此事传遍大街小巷,更是被锦衣卫耳目探得,怀王天蒙蒙亮起床,蓦地收到这个消息,险些气吐血。
“不对,王显不对。”他为何敢去请帖,便是料定王显即便不买他的账,也不敢声张出去,因为王显不敢得罪他。
王显骤然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只有一个可能,他找到了退路。
怀王顿时有了不妙的预感,这股不妙一直持续到上朝,方落在了实处。
三月二十这一日,也叫小朝,虽不用去奉天殿参拜,三品以上朝官均要在文昭殿点卯。
皇帝照常过问完政务,打算退朝时,忽见王显打席位列出,来到大殿正中,缓缓跪下,先将笏板搁在跟前,旋即取下那顶展角乌纱帽,搁在一侧,深深伏拜在地,
“臣老迈昏聩,犯下死罪,请陛下治罪。”
这话一落,满殿皆惊,好几十双视线齐齐扫向他,殿内顿时嗡嗡声一片。
皇帝脸色一变,有些措手不及,“王相三朝元老,便是当年,也是朕老师之一,怎地今日突然发此振聋之词,叫朕好生不适。”
王显闻言当即抬起眸,眉目带着几分怎么都挥退不去的风霜,含泪道,
“臣万死之身,岂敢当陛下一句‘老师’,臣受之有愧,惶惶不安。”应着这话,深深吸了一气,颇有些老泪纵横。
皇帝见他失态如此,实在不知何故,便道,“到底何事,速速说来。”
王显眼眶沁着泪花,一五一十道来,
“自恒王出事,臣夜不能寐,每每思及过去做下那等滔天恶事,深愧圣恩,五内俱焚,辗转数月,臣终是下定决心,与陛下呈明。”
“当初七皇子自比李世民一事,实则是子虚乌有,是恒王逼迫臣,着人在坊间放的传言,再暗中收买宁王府一小厮,故意嫁祸七皇子,七皇子被圈禁,臣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话若石破天惊,惊得大家伙呼吸屏住,连眼皮都不敢抬。
王显可是恒王的外祖父,他出面指认此事,即便不是真相也是真相了,而王显这么做,无疑是要将中宫嫡子给救出来,目的便是牵制怀王,给王府将来谋一条出路。
真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愧是首辅。
众人无不佩服。
可裴越眼底却迭起几缕惊色,这话与昨夜商议的两策明显有出入,王显显然是将罪名往自个儿身上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选了下下之策,诚然换裴越身处此局,亦是不做二想,选第三策,可当出主意的那个人是他时,王显的抉择便让他深感负罪。
怀王何等敏锐,一眼勘破王显之局,立即拱袖而出,“父皇,王阁老品行高洁,深明大义,他不可能做出谋害七皇弟之事,此事很有蹊跷,望父皇定要明察,莫要冤枉了好人。”
皇帝深瞥了一眼王显,脸上没有明显的情绪,继而将视线移向怀王,悠悠问道,“怀王,朕听说,你给王阁老去了请帖,让他登门贺你生子之喜。”
怀王心里早有了准备,从容不迫回道,“回父皇,是有此事,不仅是王阁老,其余几位阁老儿子也均去了请帖,就是裴阁老,儿子遇见时,还当面邀请了他,只是口头客气,并无他意。”
他说的坦然,皇帝反而不好苛责他。
复又看向王显,神色一凛,“王阁老,诬陷皇子是何等罪名,你很清楚,可要谨慎。”
王显近乎带着哭腔,“陛下,臣当时一时糊涂,为了外孙前程,受其蛊惑,猪油蒙了心,害七殿下身陷囹圄达三年之久,每每想起,懊悔不及,臣再这般隐瞒下去,实在是对不住陛下的信任,对不上身上这身朝服,陛下,您就成全了老臣,还七殿下一个清白吧。”
王显言辞凿凿,顿首痛哭,大有皇帝不将他下狱,便要哭死在殿上的架势。
他主动投案,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事已至此,不将王显下狱已是不能。
皇帝也没坚持多久,着侍卫将王显带下去,问裴越该由何人主审,裴越道,
“恒王一案,本是臣主审,柳如明和巢遇协理,观王阁老此事,案情当不复杂,陛下可在柳巢二人当中择一人审讯。”
裴家不参与党争,不想沾边,大家并不意外。
皇帝最终点了巢遇来查。
这个人选一出来,殿中氛围就很微妙了,尤其是怀王心跳如鼓,已是大叫不妙。
为何,柳如明八面玲珑,他来审,案情尚有余地,巢遇忠贞不屈,素来眼里揉不得沙子,皇帝择了巢遇,可见他对此案的态度。
正如裴越所料,皇帝显然也动了牵制怀王之心。
王显既然敢揽下此事,必定做了周全准备,故而巢遇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审明白了。
仅仅两日功夫,七皇子便沉冤昭雪。

第83章 以身证道
三月二十三日午后, 巢遇将所有卷宗奉至奉天殿,交与皇帝过目。依律,王显当赐死, 王家诸人均被罢官,贬斥出京, 可案头的皇帝, 捏着这份卷宗,看了又看,撂下, 迟迟未能下达诏令,摆手命巢遇退出。
这一日,天格外的阴沉, 隐约有一丝阴冷的风跟蛇似的在四下盘桓, 一点也不像和煦的盛春, 冷得有些反常。
巢遇前脚离开,以兵部尚书、阁老康季为首的几位重臣,锺迹而至, 齐齐跪在御书房替王显求情,就连一向万事不粘锅的吏部尚书崔序也一把鼻涕一把泪, 率先开口,
“陛下, 王阁老历经三朝, 海内名望,主持朝务多年,功勋卓著,为人更是慷慨善厚,还请陛下看在他年迈劳苦的份上, 饶了他一命。”
“是啊陛下!”兵部尚书康季双目早已涨得通红,现出几分龟裂之色,痛心道,“真相如何,想必陛下心里自有论断,还请您无论如何留他一条性命。”
都察院首座谢礼亦是跪下磕了几个响头,拼命求情。
唯独裴越面色沉静,没有吱声。
王显一心赴死,谁也拦不住。
皇帝目光往他身上罩了罩,裴越感应到,也适时下跪,只是俯首在地,缄默不言。
可惜国法如山,王显当庭翻案岂有生路,构陷嫡皇子可不是一般的罪名,皇帝最终还是依照巢遇所拟定了罪行。
消息一经传出,满朝如死寂。
裴越收到司礼监发来的批红,心间如有潮涌,沉默了许久,他交待人将文书发出去,起身出承天门,来到长安左门附近,这里停了一辆乌木马车,马车里坐着一人,正是明怡。
今个七公主,谢茹韵和长孙陵等人均去宁王府接七皇子去了。
明怡没去,她一直候在承天门外,等候官署区关于王显的判定,帘纱掀开,裴越弯腰进来,从他掀帘时那明显消沉的动作,明怡便知王显必死无疑。
二人相视一眼,无言对坐。
都是见惯大风大浪之人,旁的废话也没多说,明怡沉声道,“你带我去见他一面,我去送他一程。”
裴越颔首。
话落,便见明怡已将外衫退下,露出一身雪白的中衣来,这身中衣略显宽大,却也隐约勾出她秀逸的身段,裴越立即移开视线,目视前方,余光发觉她抬手取来一条素色绸缎,利索地将衣襟前隆起的轮廓给束缚住,套上一件玄黑素纹长袍,将脚口和袖口均给系好,最后抽出发簪,束上玉冠,便是一玉树临风的少公子。
见微知著,裴越目光在她高挑的身影掠过,幽幽一笑,“观夫人动作轻车熟路,可见女扮男装也不是一回两回。”
“这是自然。”明怡很坦然地回,“行走江湖,女子身份多有不便,我与青禾常以男装示人。”旋即眉峰一敛,神色肃整,“带我去见王显。”
裴越将沈奇的令牌给她,明怡也拎起早备好的食盒,二人一前一后出车,往左进官署区,往都察院那间牢狱去,明怡上回夜探萧镇便在此处,故而路线她也熟悉,穿过前面三进院落,最后来到地牢入口,迎面一股阴湿冰凉的气息冲来,拂动衣袂。
二人定了定神,这才沿着台阶往下去。
今日天色本不好,地牢光线越加黯淡,原先恒王一案的人犯均转移至刑部服刑,整座地牢只剩王显一人,二人沉默地穿过冗长的甬道,来到最里面一间,
这间牢狱不大不小,靠墙摆着一张木榻,木榻顶端的墙壁破开一扇天窗,灰白的光线渗透进牢狱,照亮这一隅,而王显负手望着那束光,神情岿然。
他身穿洗旧的白囚衣,窄腿黑裤,灰白的发丝由一乌木簪子挽住,经历了两日两夜的牢狱之灾,些许乱发蓬松出,覆在面颊周遭,形容落拓,与养尊处优的内阁首辅自然无可比拟,好在神情却是极为放松,无半丝惧色,反而一身万死如归的从容与坦然。
裴越和明怡望着这样的他,眉目间不由升起几分肃敬。
只是下一瞬,王显察觉脚步声,视线转过来时,裴越却是三步当两步,排闼而入,对着他便是一声痛喝,“王公真真可恼,摆了我一道,陷我于不义之地。”
话说的毫不客气,进门来却还是恭恭敬敬朝他行了晚辈礼。
王显目色无半分愧疚,反是一脸无畏的笑,朝裴越还了一揖,“东亭助我,予我三策,可实则上策乃下下策,下策方是上上策,老朽少年轻狂,以状元之身跻身朝廷,风头无两,而后步步高升,叱咤风云数十载,至暮登高位,摄宰相之尊,门生故吏遍天下,活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遗憾呢?”
“人,固有一死。”
“以老二之死,可换来王家太平与荣华富贵,可以老夫之死,换来的是中宫正朔,纲正伦清,老夫就是要以这身血肉之躯告诉百官,告诉天下人,扶保中宫嫡子方是正道。”
王显以内阁首辅之尊,用性命换七皇子归朝,将会撼动诸多国子监太学生并年轻士子,以及翰林院那帮墨守成规的老臣,号召大家伙为中宫嫡子保驾护航。
王二之死能达到这个效果,显然不能。
一家之贵,与社稷之重,只隔着他王显一条命。
死亦何憾?
故而用他之鲜血为朱成毓劈开一条康庄大道。
哪怕从私而论,这么做在七皇子那里的分量也不是其余两策可比。
所以于王显而言,下策方是上上策。
“此乃礼部尚书之正途,老夫责无旁贷,”说完他不无喟叹地朝裴越再揖,“还请东亭原谅我这番私心。”
裴越听完十分动容,喉咙滚过一丝酸楚,“老首辅何来的私心,不过是罪在今时,功在千秋。”
明眼人皆知,比起满脸伪饰,野心勃勃的怀王,心存浩然正气的七皇子方有明君气象。
那被肃州三万儿郎的鲜血浇灌出来的嫡皇子,当不会叫人失望吧。
“功在千秋不敢……老首辅说到此处,不知想起什么,眼底漫上一抹湿润,“只是每每想起三万肃州儿郎,间接死在自家人的刀刃下,我便满脸愧容,”
“那少将军李蔺昭我是见过的,何等惊才艳艳风采绝伦之人物,他每每离京,总是不拘礼节地往我肩头一拍,嘱咐我给他备粮草,制冬衣,老夫曾许他,下一回凯旋定给他备上一壶家酿的私酒,可惜他再也没能回来,”他撩手往地下一指,略带哽咽,“此去九泉,我有何脸面面见少将军?”
应着这句话,只见裴越身侧跟着的那修长的人儿,忽的提起一食盒迈进了屋,别看她是裴家的随侍,却生得一副极好的气度,一手负后,一手拎盒,眉目间的炽艳风采好似要将这间昏暗的牢室给逼亮堂。
“老首辅,在下奉家主之命,给您备好了一壶酒,三碟小菜,请您享用。”
王显目色顺着白皙修长的手指,渐渐往上挪至她那张脸,只觉面前这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熟悉感,“老夫是不是在何处见过你?”
裴越与明怡相视一眼,裴越上前靠近王显身侧,压低嗓音道,“这是内子,顽皮,非要随我入宫玩玩,您在上林苑见过她的。”
那回与使臣冰禧比试,王显在场。
“原来如此。”王显含笑,定定看了明怡少许,“多谢少夫人。”
旋即二人将酒菜摆于榻上的小案,明怡亲自替他斟了一杯酒,递给他,也给自己盛了一杯,朝王显示意,“王公,在下代天下苍生,敬王公一杯。”
“不敢当。”
王显拦住她,将她手中的杯盏抽出,倒入自己那盏,低眸看着那一盏晃荡不息的酒液,怔道,“这是断头酒,少夫人不能与我共饮。”
旋即毫不犹豫一口饮尽。
明怡看着空空的掌心,想起他方才那席话,嘴角余一抹遗憾。
王显说完,坐下用膳。
裴越夫妇候在一旁,缄默不语。
风徐徐从那扇天窗漫进来,天色好似更沉了,隐约一道巨雷从当空劈过,急雨应声而至,雨沫子飘进来,洒在他发白的鬓角,王显浑然不觉,越吃越上瘾,嚼着口中珍馐,与裴越道,
“都说裴家厨子精细,我今个算是见识到了,东亭,你才是真正会享福。”
裴越眉间笼着一抹凝色,薄唇紧抿,没有搭腔。
大约这几日牢狱的膳食不太合王显的意,他饿着了,今日很快将裴府这三菜一汤给用完,取出食盒里的帕子,细细抹了一把嘴脸,王显起身望向他们夫妇,眼底有一种湍流归于深静的平和,
“时辰不早了,东亭快送夫人出去,此乃污秽之地,不可久待。”
裴越心想,此间牢狱,他身旁这位可是来去自如,不讲究得很,待一会儿又算得什么。
不过还是应了一声好。
夫妇二人最后双双凝望王显,长长鞠了一躬,方步履沉重地退出。
正迈出门槛,前方甬道处走来数人,当先一人正是都察院首座谢礼,在他身侧有佥都御史巢遇与一名公监,并两名侍卫。
裴越目光落在宫监手中捧着的漆盘,便知他们这是来做什么。
他与谢礼无声交换了个眼神,均看到彼此眼底克制的伤悲。
两路人马,交错而过。
气氛异常凝重。
待他们迈进王显的牢狱,裴越和明怡的步子不约而同缓下来。
只听见谢礼一进屋,便大哭一声,“王公舍生取义,奈江山社稷何?”
王显目色幽幽看着内监捧着的那盏酒,缓缓一笑,“谢大人何出此言,王某罪孽在身,死不足惜,只是此一去,后会无期,免不了有几句话要交待谢大人,望谢大人笑纳。”
谢礼拂了一把泪,“您说。”
王显临终在即,也不再遮遮掩掩,语重心长与他道,“过去事事我顶在你和崔序跟前,现如今我走了,东亭还年轻,万事得仰仗你和崔序,咱们穿上了这身朝服,也该对得起江山,对得起百姓,勿要再骑墙观望,工于谋身,疏于谋国了。”
谢礼闻言大为惭愧,失声跪下道,“谢某谢老首辅教诲,往后一定尽心竭力,不让天下有冤案。”
“好!”王显勠力扶起他,应着这冤案二字,目光矍铄望他,殷殷嘱咐,“谢礼,你既忝任都察院首座一职,当知正纲肃纪,明辨是非,还政清明是都察院首要职责,如今李襄一案,疑窦重重,老朽临终有一言,必须嘱托你。”
谢礼含泪拱袖,“请老首辅吩咐。”
王显握住他手腕,一字一顿道,“请你协助东亭,务必将李襄叛国一案查个水落石出,还三万肃州军和镇守边关数十载的北定侯父子一个清白!”
“让天下再无冤案。”
再无冤案……
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压在谢礼面门及心头,谢礼泪水洗面,既涌出无比的惭愧来,更觉出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王显临终遗言谢礼,实则大有深意,深知裴家不涉党争,裴越冒然为李襄出头,会引起皇帝怀疑乃至忌惮,而他便要以遗言的方式,给裴越罩上一层护身符,让他理所当然介入此案。
故而借谢礼之嘴,将此话带去奉天殿,带去整个官署区。
隔着一道长长的甬道,王显浑厚的嗓音清晰无错的传至裴越二人耳中。
裴越脚步顿住。
那日奉天殿外,他请求王显给他掠阵,助他接手李襄一案,临终,老首辅做到了。
谢礼也无拒绝的余地,含泪应道,“谢礼领命。”
风如地蛇一般从入口窜下来,阴嗖嗖地叫人犯寒,裴越和明怡缓缓拾阶而上,眼神落在前方,耳廓却细听牢狱尽头的动静,终于身后传来谢礼震天动地的哭音,二人步子皆是一晃,抬过眸。
急雨过境,乌云层层洞开,一线明光从洞开的口子倾斜而下,将官署区那片洗净的琉璃瓦,映出一层熠熠晖光来。
瞧,一行大雁往北飞来,紫禁城的上空渐渐露出一片青天,两侧旌旗猎猎,风光正好。
可惜,王公瞧不见了。

裴越亲自送明怡回府, 路上问她,要不要去接朱成毓。
明怡拒绝了,理由是她与朱成毓并不相熟, 去了只会叫人疑惑,且以她现在的身份, 出现在宁王府实在不适合。
当然, 更怕朱成毓认出她。
每每收到她回京的消息,那孩子总总要奔出京城几十里,高高兴兴迎她回来, 待回肃州,又死皮赖脸跟着送至燕山外,依依不舍, 他比成庆更黏她。只消她在京城, 他便赖在李家, 拉着她说长道短,若非祖母拦着,他还能爬上她的榻, 扬言要与她抵足夜谈。
在外人跟前,摆出嫡皇子的架势, 派头十足, 在她这儿, 嘴碎的很, 明明相隔上千里,他能隔三差五给她写信,时不时捎一车京城的土仪来,她那时多忙,有什么功夫听他絮絮叨叨, 一年半载也回不了他几封,即便回也如皇帝批阅奏章似的回了个“已阅”、“已知”,他却乐此不疲。
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裴越这边离开不久,谢礼便迈出牢狱,回奉天殿复命,眼眶哭得红肿,声线也带着沙哑,却还是尽量克制情绪告诉皇帝,一切已妥。
有人的死轻如鸿毛。
有人的死重于泰山。
诸如王显。
便是一贯冷血无情的帝王,对着王显坦然赴死,神情也终于有一丝撼动,问谢礼道,“他临终可说什么了?”
谢礼抬眸看着帝王,据实以告,“老首辅祈望陛下能准臣与裴阁老接手李襄一案,伸律法,张正义。”
皇帝微微愣了下,侧眸看向随行的内监,内监缓慢点头,皇帝便知此话属实。
旋即沉默了。
他承认,他对李襄一案是迟疑的。
身为帝王,他习惯一切在握,习惯独自立在权力巅峰,拿捏人心。
在有些人眼里,正义比性命重要,可在他眼里,江山大于一切,一切可能危害江山稳固的隐忧,他均要扼杀在摇篮里,李襄一案便是如此。
坐实李襄叛国,只会动摇军心,更勾动北燕的狼子野心。
同样,若李襄是被冤枉的,后果更是不可估量,整个肃州军,整个边关均会深受震动,一个保家卫国的边关主帅被钉在耻辱钉上整整三年还多,定会让民间沸反盈天,届时会出现何等局面,便是他自个也难以预料。
不是他心狠不想查,而是站在一国之君的立场,不能查,也不敢查。
冤枉一两个臣子算得了什么,这世上被冤枉的人还少么?
在社稷稳固面前,一切皆得让路。
可有一样东西,他左右不了。
有一样东西,他摆布不了。
那便是民心。
王显以死,撼动民心,感化民心,鼓动民心。
并用民心压他。
史笔千秋,谁也不愿留下一个骂名。
皇帝权衡半晌,长长吁了一口气,吩咐刘珍,
“传旨,命裴越为主审,谢礼为陪审,共理李襄一案,着高旭将三年前此案一应档案移交都察院,待李襄病愈,准二人随时出入锦衣卫,提审人犯。”
谢礼闻言面色澎湃,高高举起双臂,长拜而下,“臣领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刘珍当场研墨拟旨,盖了印玺,着小内使陪同谢礼去内阁并都察院宣旨。
这份圣旨发去内阁后,满朝轰动。
有人喜,有人忧。
喜的是七皇子终于沉冤昭雪,其舅的案子也有望重审,中宫一党重回朝局。
忧的是好不容易夺嫡有望,又被人摁回原处。
过去数十载,怀王蛰伏于暗处,看着恒王将七皇子斗下去,又暗中推波助澜将恒王也给推下台,好不容易熬出头,可惜被王显摆了一道,大好局面一朝倾覆,他如何甘心?
换作数年前,他尚且还能退,眼下退不得了。
有王显这一条命横亘在前,他与七皇子之间便是你死我活。
既然退不得,那就勇往直前。
鹿死谁手,尚且两说。
再说回刘珍这边,送走谢礼后,立即返回御书房,甫一抬眸,却奇怪地发现那位素来镇定的帝王,躬着修长的脊背扶在罗汉床前,要坐不坐,要立不立,好似远归的游人带着几分近乡情怯的忐忑,叫人摸不着头脑。
稍一思忖,刘珍又明悟过来。
七皇子要回来了。
父子生离三年,心里难免有隔阂。
毕竟是打小捧在掌心长大的嫡子,当年有多爱重,离心时的场面便有多惨烈,而今重逢……便有多尴尬。
他深深记得,当年锦衣卫将人带走时,那十五岁的高挑少年,被四名锦衣卫摁在奉天殿前的丹墀跪着,脸色惨白,猩红着一双眸子失望地盯着奉天殿的方向,骄傲到连一滴眼泪也不曾落,一个字也不曾辩驳,如被迫归鞘的宝剑,生生折了一身锋芒。
折辱三年归来,会是何等模样,谁也料不到。
但刘珍极是聪慧,猜到皇帝担心什么,很快上前搀住他,不着痕迹开导,
“陛下,方才后宫传话过来,娘娘喜极而泣,七公主也兴高采烈往宁王府接人去了,待公主将七殿下带回,您一家四口便团聚了。”
一家四口团聚?
皇帝被他说得微一怔愣,过去很长一段时日,他着实只视皇后生的一双儿女为孩子,其余子嗣在他眼里便是臣,他的大位也该由自家的孩子继承,只是后来不知不觉就变了,相濡以沫的亲情终究抵不过一颗帝王之心。
皇帝就着他胳膊,坐下来,煞有介事问刘珍,
“你说,他心里怨不怨朕?”
“嘿哟,瞧您问的,”刘珍替他斟了一杯茶,笑道,“这是多虑了,寻常人家,老子打儿子几顿,那是家常便饭,儿子就算不满,顶多埋怨几句,正儿八经遇着事了,血浓于水,自个亲爹还是亲爹。”
皇帝嗤了一声没再多问。
天家无父子。
他移目至窗外,雨过天晴,西边天已露出一片火红的霞光,他望着那片霞光催道,“人呢,怎么还未到?”
刘珍也踮起脚,往窗棂外瞅了一眼,“算算时辰,该到了吧。”
宁王府外,潇潇雨歇。
小内使将皇帝赦免诏书交给门口驻守的锦衣卫,这位千户核验无误,便将宁王府朱漆大门缓缓拉开。
两名小内使捧着王服快步入内,大约等了小半个时辰,七公主与谢茹韵等人,便见王府前厅处有了动静,洞开的门庭内走来一道昂扬的身影。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华夏先祖来助  天然黑养成手  年代文大佬的  戴珍珠耳环的  团扇家族使命  在荒岛开了家  吞没by泡泡藻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