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的山村日常by夏天吃瓜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25
袁氏知道这个小冤家又着急上火掉眼泪了,她笑着送陶枝离开,“你这个当姐的招惹的,还得让我这个当娘的去哄,大的小的,都闹人得很。”
陶枝斜眼一笑,“这下想起我在家中的好了吧?”
“胡说什么,嫁都嫁了。”袁氏闻到邻居家炊烟的味道,催她,“快些回去,别让你男人等着吃饭。”
陶枝笑着朝她摆摆手,转身走了,身后跟着两只跑得一颠一颠的小狗崽。
才到门口,陶枝发现自家的院子院门大开,徐泽听到人声,从灶房钻出来,看到来人是她,他阴阳怪气的“哼”了一声,扭身又进了灶房。
陶枝这会儿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跟进了灶房,见他在剁兔子肉,一刀刀剁在案板上,皮开肉绽,听得人心慌。
他一出声就起了个高调,“你还知道回来啊?”
陶枝想知道,他究竟想给她安给什么罪名,又要得到什么补偿,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生出一丝好奇。
他见陶枝没有吭声,以为她心虚了,便接着说:“我一回来就找不到你的人,慌得我连水井里都看了一遍,要不是大毛二毛不在家,我还真以为你跟哪个野男人跑了呢……”
“你的两个毛孩子管教的很好,我回一趟娘家跟着我寸步不离的。”陶枝嗔道。
“那是自然。”他骄傲过后,面露委屈,“不管,你不告而别,害得我回家担心受怕,今夜怎么说也得好好补偿我……”
得了,又是这事,男人的脑袋里怎么总离不开那档子事儿。
陶枝今日在地里干了一天累得很,半点提不起兴致,只敷衍的催他快些炒菜,肚子都快饿扁了。
一盘茱萸兔肉,一盘蕨菜炒肉丁,都是重口的下饭菜。
吃罢晚饭,陶枝匆匆洗了澡,一沾床就睡了。
睡梦中她感觉有人的手在她身上摸索,醒来便对上他的眼,那双眸子在黑夜中亮得惊人,他不满道:“怎么我洗完你就睡着了,答应我的补偿呢?”
“我可没答应你……”
徐泽用吻封住她的唇,拉住她的手扣在头顶,唇齿辗转下行,温热的喘息尽数喷在她的脖颈间。
她情难自抑地闭紧双目,一次次战粟,一次次灵魂的激荡。
窗外春雨绵绵,雨丝被风搅得斜斜落下,浸透屋瓦、垣墙、田泥。
院后野塘平静的水面渐起涟漪,芦苇吐芽,香蒲拔节,沉寂一冬的新荷在惊雷声中浮出水面。铅云压昼,荒草欺地,雨势骤然变密,洋洋洒洒的淋透这片山下的村庄,天地间顿时荡起了一片朦胧的雾气。
睡梦中的人们终于盼来了,今春的第一场雨。
天亮时,雨也停了。
徐泽穿衣起来做早饭,陶枝昨夜被他折腾得不轻,这会儿睡得正香。他起身特地放轻了手脚没吵醒她,好让她多睡一会儿。
他洗漱完照例去给鸡喂水喂食,开春以来,那十几只鸡又挪到了前院灶房边的鸡圈里。
徐泽蹲在灶房门口择菜,余光一扫,发现鸡窝里多了三个白壳蛋。他心中一喜,连忙跨过竹篱笆去捡蛋,吃食的鸡群被惊得四散扑腾开,唯一的一只公鸡还气势汹汹的炸羽毛作势要啄他。
“去,去……”徐泽把鸡群赶开,伸手一掏,鸡蛋到手还带着温度,想来是刚下的。
昨天他在山上掰了点椿芽,这会儿正想着炒蛋吃。这下可巧了,正赶上这茬鸡苗的第一窝蛋。
他把择好的香椿端到井边去洗,还顺带提了一桶水过来,灌到灶房的大缸里。
点火烧灶,煮上一锅肉糜粥,用小火熬着。另一锅水也滚了,他把椿芽倒进去焯水,又投进冷水里晾凉。捞出来沥干水分后,切成细末,装进海碗里,打上三个新鲜鸡蛋,撒上盐巴,搅拌均匀,再不用什么别的调味,油热上锅一炒,香椿特殊的香味立刻就被滚油激发了出来,霸道而又浓烈。
徐泽没忍住用锅铲铲了一小块倒进嘴里,不咸不淡,味道正好,起锅装盘。
眼看着粥也煮稠了,他擦擦手去卧房叫人起床吃饭。
才推门进去,陶枝已经下榻穿好衣裳了。见他进来,她揉了揉酸胀的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徐泽心虚,摸了摸鼻子才上前,讨好道:“还难受着呢?我手劲大,要不我给你揉一揉?”
“不劳烦你了。”陶枝打掉他伸过来的手,坐到窗前梳头,“下回你再这样胡来,我再不理你。”
“不会了,再不会了……是我昏了头,没想着你身子受不住,你累了一天晚上还缠着你来了好几回……让你受累了。”他顿了顿,又想替自己辩解,小声道:“不过,我也不是故意的,那时,我看你也挺享受的,我才……”
“哐”的一声,是陶枝手中的梳子掉了。
什么?享受?
他、他……他怎么说得出口?
陶枝只觉得气血一下子涌了上来,心头猛跳,面上滚烫,手指扣住桌沿,羞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徐泽以为是她动气摔了东西,便噤了声,悄悄抬眼一望,只见她乌发边露出的一只耳朵红得像要滴血。
心下庆幸:还好,不是生气……
陶枝正想起身赶人,转念想起二堂嫂说的话,强忍住羞意,红着脸道:“下回,你一次、两次便好。”
见她开口说话声娇语软,羞答答好似一枝早樱,颤巍巍地含苞待放。
徐泽心中顿时生出一片柔软而滚烫的情意,她嗓音这样好听,姿态这样动人,他恨不能将她困在怀里再狠狠欺负一遍。
可是她才开口同他提了要求,他不能不克制住自己,年少炙热的目光就那样落在了她的脖颈间。
天人交战了片刻,他掩去眼底的情绪,像是认命了一般,叹道:“依你,都依你。”
陶枝得到回应,只轻轻“嗯”了一声。
其间多少事,不敢细说。或许等来日方长,磨得两人面皮都厚了,也就能摊开来讲了。
他捡起梳子捏了捏,走到她身侧,温声道:“我来替你梳头。"
陶枝来不及拒绝,他的手就握住了她的头发,梳头时手指无意间擦过她的耳后,那处还留着一夜荒唐的红痕,分外显眼。
她耳边一热,转移话题,“你当真会梳女子的发式?”
“见过别人梳,还没上手试过……”他闷笑一声,夸她,“你今日气色真好,我还以为是抹了胭脂膏子呢。”
陶枝闻言对着镜子一看,脸上确实一片酡红。
都怨他,什么气色好?
还不是被他臊的。
陶枝将目光落到镜子里给她梳头发的少年身上,剑眉轻拧,脸上一丝不苟,仿佛如临大敌。他的手指细长灵活,就是不够熟练,堪堪绾出一个发髻,歪歪扭扭,很是难看。
她忍笑,压了下嘴角,扭身把梳子从他手里夺了过来,“算了,我自己来吧。”
“行吧,我手艺确实不行。”徐泽痴痴笑了一声,“那你快些,菜都炒好了,我先去把粥盛起来。”
饭桌上,陶枝夸了他炒菜的手艺,还提起以前他说不擅厨的事儿。
徐泽抿了一口粥,“我原先一个人吃什么都无所谓,也就没那个心思自己下厨。其实炒菜做饭也不难,拢共就那几种调料,只要食材新鲜,去了腥气,涩味,咸了加水,淡了加盐,多做几回,难吃不到哪里去。”
“那是你舍得下油盐,还要顿顿有肉,什么菜和肉炒都难吃不了。我跟着我奶做饭做惯了,油盐上都俭省些,论味道确实还是你做的好吃。”陶枝夹了一筷子香椿炒蛋,一嚼口舌生香。
徐泽哪里经得住她这样夸,顿时就飘飘然了,大包大揽道:“那以后我天天都做给你吃,给你做一辈子。”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许食言哦。”陶枝也笑出声来。
“食什么言,我就乐意做给你吃,我疼我媳妇儿不行么?”他不满地朝她皱皱鼻子,脸上满是不可一世的自傲。
“行,怎么不行。这样会疼人的夫君世上再找不到第二个。”陶枝一番话将他夸得心里舒坦极了,他嘿嘿一笑,嘴都合不拢。
吃完饭,徐泽接过碗筷去洗,“等会儿你也别下地了,和我往小东村走一趟,再去镇上把我昨天猎的山鸡兔子卖了,得的银子都给你,你去给自己买点桂花油、胭脂膏子、香粉子什么的。”
“好,今日田里也没什么事,胭脂那些就不必了,我倒是想买些菜种和豆种回来。也不知道埠田村的大集开了没有,我正好随你去张卫家找他大嫂问问。”陶枝拿起一块抹布擦桌子。
“哎呀,你别忙活了,灶房有我收拾。你只管去打扮,别等会又让我等你。”徐泽赶她走。
陶枝也是乐得有人献殷勤,笑眯眯地洗了手出去。
等回了卧房,她换了一身体面些的衣裳,夹棉的短袄子,翠色的裙子,还都是去年入冬置办的。一个冬天过去,眼瞅着将她的腰身养得圆润了些。
两人将家里收拾齐整关好门,徐泽背上一背篓猎物,夫妻俩就肩并肩往村头走。
因着村里人都忙着春耕,这日村头反而没几个人,清溪河边倒是蹲着两个捶洗衣裳的妇人。两人一路走到小东村,到了张家还真扑了个空。
农家少闲月,到了农忙的时节,上至五六十岁的老汉,下至十来岁的小子,家里头凡是有把子力气的都下了地。家里没人照看孩子,小娃娃们也都带到了地里,做些拾草根捡土块的小事儿,只有到了饭点,女人们才会提前回来煮饭。
徐泽把肩上的背篓卸下来,放在院门边上,“你在这儿等着,我去找人问问他们家的田在哪儿。”
这时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抬着一个竹筐路过张家的小院,他们认得徐泽,兴冲冲地停下来喊他,“徐二哥!”
徐泽走过去薅了一把他们的头发,“跟你们小叔瞎喊什么,叫我得叫叔!”
两个男娃齐齐叫了一声“徐二叔”,又七嘴八舌的问他下次打猎能不能带上他们。
这两个孩子都是张卫的侄儿,徐泽只推说他不好做主,让他们求他小叔。
他弯腰看了一眼竹筐,里头放着茶壶和茶碗,像是刚送完水回来。他从袖子里摸出两个铜板,一人给了一个,“去,把你们小叔从地里喊回来,就说我找他有事,茶壶我给你们守着。”
两个孩子得了令又拿了钱,欢天喜地的跑了。没过一刻钟,张卫就领着两个孩子跑回来了。
张卫开了院门请他们进去坐,又把两个探头探脑的孩子打发走,这才擦着汗问:“可是喊我进山?”
“明日吧,我昨日进山没打着什么东西,雪一化,又晴了这么些天,山里头路也好走了。明日你叫上大仁哥,我们一齐往山里去碰碰运气。”徐泽说。
徐泽和陶枝没进屋去,三个人就在院子里说话。
他下巴向陶枝一抬,“今日是带你嫂子去一趟镇上,往你家来也就喊你一声,另外她说有事要问你大嫂。”
张卫不解的看她,“有什么事问我也一样,要不然我带嫂子你去地里?”
陶枝这才开口,“也没什么,就是想着去年到埠田村大集上卖过货,那集上卖什么的都有,我想买点种子,也不知道今年她们村里还办不办?”
“年年都办的,正月十五才办过,再办要等到高粱熟了。不过我听我大嫂说那边的漕运码头上一直有人卖货,至于有没有种子就不知道了,要不我陪你们走一趟?”张卫笑着看徐泽一眼。
陶枝摆了摆手,“你们家里人正忙着,不好让你撇下手头的活儿,去一趟也不容易,又是赶路又是坐船,我还是等十五的草市好了。”
“没事,我和家里人说一声就行了,他们现在管不了我。”张卫越说越得意,自从上次抓鹿得了一家人两年的收成以来,他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徐泽知道他的德行,踹了他一脚,“说了不用你,下地干活去吧。”
张卫失望的“啊”了一声,徐泽提上背篓,促狭道:“啊什么,不是还有明日么,你关门吧,我们也走了。”
两人出了小东村,到了辰时才走到镇上。
徐泽先去香满楼找了常掌柜,人家就要了两只山鸡,徐泽收了八十文,剩下的就提到菜市去卖了。
到底是过了饭点,菜市买菜的人不多,只等到正午才将剩下的猎物卖完,今日下来得了两百七十文钱。
陶枝惋惜,“这么多猎物还不如一头鹿值钱。”
“那是自然,这些皮毛去了也没多少肉,卖这些差不多了,再有一点,死物一向比不上活物。”徐泽收拾摆摊的油布等物塞进背篓里,把钱袋抛给她。
陶枝捧着钱袋一愣,“你自己不留点儿?”
“我这儿还有呢,没了再找我们陶东家支领。不是说好,今天卖的这些给你去买胭脂膏子嘛?”
陶枝又是推脱,说家里还有用的,不必费这个钱。
徐泽连哄带骗的还是将她带到了脂粉铺子,那掌柜一看来人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人还扭扭捏捏的,连忙迎了上来。
“要看点什么?头油,胭脂,还是口脂?”
第65章
两人从脂粉铺子出来,到底还是带了一盒胭脂,红底金漆的小盒子,巴掌大小,花了一百五十文。
陶枝还想拿回去退了,徐泽不肯,“你就留着用吧,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只要你喜欢就成。再者,这玩意儿又不是一日能用完的,摊开到每日来算,那才几个钱。”
陶枝说不过他,垂首敛目,手指在胭脂盒上打了个圈。
银子是他挣来的,胭脂是他非要买的,又好声好气地劝了她这么一阵子,她再推辞未免太过了。
陶枝这才收到袖袋里,小声嘀咕,“分明有二十几文钱一盒的……”
“那能有这个好看吗?好不容易买一回,自然要给你买好的。”徐泽絮絮叨叨的,“又不是过了今日就不挣银子了,你只管花就是了。”
“知道了,知道了。我这不是收下了。”陶枝一面与他说一面往街上走。
徐泽这才笑着跟上去,“收下就好,我们去种具行看看。”
镇上的种具行与几家粮油铺子相邻,陶枝不相多事,领着徐泽刻意绕开了潘家油铺。
到了铺子里,四扇的门面大开,里头被隔成两间,一边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具,一边是春上播的各类作物的种子,堆出箩筐的春大豆,还有几麻袋麦种、稻种和粟米。
陶枝过去问了价钱,大豆五十文一斗,五百文一石。
那掌柜问了她家的地有多少,这才拨起算盘,嘴里念叨着,“每亩地按你点播五升算,两亩就要用一斗,二十亩至少要称上一石,若是再加上一斗补种的,一共五百五十文。”
“能再便宜点吗?”陶枝问。
“姑娘,乡里收上来的价格和我这儿卖的价格大抵是差不多的,我这铺子的本钱你也看得见,真没赚您几个子儿。你家地不多,才要了一石多的豆种,我再少,可真是做亏本的买卖了。”那掌柜没松口。
陶枝思考着要不要付钱,那掌柜拿油纸包了两小包绿豆和赤豆种子过来,“这样,这些杂豆种就当是送你了,点上一些种在田埂上,夏日里收了也好熬汤解暑。”
陶枝从善如流,麻利地解下钱袋拿了一锭碎银子给他上称,又拿了五十个铜板给他。
掌柜的一面铰银子,一面吩咐伙计上秤装袋,陶枝看铺子里的柜台上还放着些菜种,一包包用油纸封好,“掌柜,你这儿都有些什么菜种?”
“黄瓜,冬瓜,还有萝卜,芥菜,扁豆,就这几样。”掌柜的埋头记账。
萝卜才吃了一个冬,春上她不想种,就要了两样瓜菜和扁豆的种子,一样拿了一包。
那掌柜见他们也没赶车来,笑着问:“一石粮食可不轻,可要我店里的伙计给你们推回去,若是远的话,收你二十五文的脚程费。”
陶枝答:“我们山塘村离镇上也就五里地……”
“你这掌柜,好会做生意。”徐泽突然插话。
徐泽看他一步步把人套牢,不悦的挑眉,问:“在你这儿花了一两多了,竟连送货都要收钱?莫非你们农具行背靠官府,就如此欺行霸市?”
掌柜的讪笑一声,下头的村民们自留种比较多,也是难得碰上过来买种子的,自然是能赚就多赚上一笔。
“这位小郎君说话也忒骇人了,我们开门做生意,只讲一个良心,要敢这样胡闹早被乡亲们闹得关门了。实在是店里支应不开,拢共就两个伙计,近的也就罢了,远了,伙计们都去送货,店里谁来忙活呢?”掌柜小心解释道。
那掌柜也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他一听他语气就知这年轻后生不好惹,忙说,“罢了,罢了,你们村也不算远,这回就让我们伙计随你们走一趟,也不另外收钱。下回家里缺了犁耙什么的,再来买,我给你们算便宜点。”
生铁价贵,又有官府把控,到了下头乡镇里多是将破损的农具翻新再卖的,里头不知道有多少油水。
徐泽没应声,只催着让他快些装车,还赶着回去吃晌午饭呢。
种具行的伙计是个与徐泽年纪相仿的小子,身量也高,只是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穿在他身上空空荡荡的,仿佛支在竹竿上,实在瘦得惊人。
他推着独轮车老实巴交的跟在他们后头,一句话也不多说。
回去的路上,徐泽好奇打听,“欸,你在这种具行里做活,一日多少工钱?”
那伙计抿了下干燥的嘴唇,“东家是按月给我们结算,月钱是八百文,包一餐饭。若是有这种送货的活计,一趟能分我们十文的赏钱。”
徐泽“咦”了一声,“你们这掌柜也太抠了,我听旁人讲,在码头上做一天活少说也有一百多文。”
那伙计沉默了片刻,“家里有好几十亩地,我老爹身体不好又下不来床,家里一大摊子得有人管,只能就近找份活干,能挣上一点是一点。还好农忙的时候,东家许我们俩轮着做半天的工,到底也是心善的。”
徐泽突然有点后悔刚才非把人家的脚程费给抹了,讪讪地闭了嘴。
一路再无他话,到了家,陶枝开门给人端茶来喝。那伙计喝了茶再三谢过就要告辞,徐泽把人拦在门口,伸进袖袋里摸了摸,掏了十枚铜板出来,“这是你应得的,你收着吧。”
那伙计愣了好一会儿,才伸手拿了,又是哆哆嗦嗦的好一通道谢。
徐泽看他的模样不免心酸,摆摆手让他走了,临了还叮嘱了一句,让他不必同他的东家报备。
吃罢午饭,陶枝摆弄起她那些菜种来。
扁豆和几样杂豆留到清明前后再点,先放在篮子里,吊到房梁下通风处。又取了两碗温水来,将黄瓜种和冬瓜种浸泡起来,瓜种泡上一夜,再用湿麻布裹着放在暖处可催芽,等瓜种露出白点就可以播种了。
陶枝也是照猫画虎,学着陶阿奶的样子弄的,也不知买来的菜种能出多少芽。不过也不需要太多,瓜菜一根藤上能结好多,一窝点上三五颗,种上几窝也够他们俩吃了。
徐泽把他那身进山打猎的行头提到院子里来,端了个板凳来在廊下一坐。
折断的羽箭要换箭柄,松了的弓弦要重新紧,开路的砍刀要磨,总归昨日用着不称手的都得重新修整一番。
陶枝给瓜种泡完水,见他要磨刀,又把豁口的犁搬出来让徐泽顺带也给磨了一下。
下午再没别的活计,她端了针线篓子出来纳鞋底,往他身边一坐,两人还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了起来。
一日过得飞快,三餐下肚,日升月沉,转眼又是新的一天。
陶枝一早给他烙了好几个韭菜鸡蛋馅饼,是菜地里新长的春韭,这时割来吃最是鲜嫩。这日她给鸡喂食时拾了五个鸡蛋,炒馅时她就搁了两个,剩下的她还想攒着卖钱去。
两人吃完早饭,张卫和乌仁也到了,他们俩门都没进,隔着院墙喊了一声徐泽,三人就往山里头去了。
陶枝收拾完碗筷,洗衣晾晒,就把灶台边用湿麻布裹着的瓜种拿了出来。
她上手摸了摸布卷,有些发干,就舀了些水把手指浸进水里,掬水洒在布卷表面。等稍微晾上一晾,又卷起来放在灶台边上,这里每日做完饭有些余温,用来发种催芽最为适宜。
没有旁的事,陶枝便锁了院门坐在窗下继续纳鞋底,这也是给徐泽做的。他上山爱穿的那两双靴子,鞋底都磨破了,她看不过眼,索性给他做一双新的,再把那两双旧的的鞋底子给换了。
针线上的活儿干久了,陶枝是眼睛也发酸,腰也疼,她仰着脖子叹了一口气,针线实在不是她的强项。
她撂开手里缝了一半的鞋底子,把房前屋后都扫上一扫,又打了水给家里的摆设物件都抹抹尘。做完这些,她歇了一阵,吃了晌午饭还补了个午觉。
家里安静,陶枝一觉睡到申时才醒。
她按着眉心,只觉得睡得太久了,脑袋反而昏昏沉沉的,下榻穿鞋后用冷水洗了脸,整个人才清醒一些。
因惦记着进山的人还没回来,她也没心思做别的,只开了院门守在家门口往他们去时的方向张望。
她进进出出,足足等了一个时辰。
等到家家户户都飘起了炊烟,她才进灶房做饭。煮好的饭焖在锅里,炒好的菜也用碗扣着,另一口锅里少放了点柴烧着水。
陶枝第八回 出院子看,才看见几个人影从东边的村道上过来了。
她松了一口气,等人走近了,看清了是他们三个才迎了上去。
徐泽远远就看见她在门前等,心里不知道有多熨帖。等她小跑过来,不顾有旁人在侧,拉着她的手就朝她的脸上亲了一口。
陶枝被他莽撞的动作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又羞了个半死。
“啧……我和大仁哥又不是死了,还能喘口气呢,徐二你和嫂子感情再好,能不能避着我们两个单身汉一点。”张卫心里也太酸了,恨不得赶紧回家催他老娘给他相看新妇去。
徐泽乐呵呵一笑,“你俩留在我家吃了晚饭再回去?”
张卫直摆手,“不吃,吃不下去。大仁哥,我们走。”
乌仁也是懒得说他,唯恐再待下去徐泽又做出什么动静污了他的眼,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跟着张卫家去了。
陶枝红着脸捶他,嗔道:“下次你别当着旁人的面这样!”
“好好好,我听你的,下次我们私底下再……”
陶枝没听完,一跺脚,转身就往家跑。
徐泽忙追上去,“等等我,你都不看看我打了什么回来?”
第66章
今日吃过早饭,他才把昨夜挂在廊下的背篓取下来,倒到地上一看,里头装着一只狐狸和两只山鸡。
陶枝蹲在旁边看他拾掇猎物,“昨日运道不好么?只打了这么几只……”
“也不算吧,春日好些野物揣了崽,就是遇上了也不好下手。我们在山里头转了一圈,能打的这些山鸡和兔子,三个人一共猎了十来只。大仁哥倒是打了一只狐狸,临下山我们凑到一起把各自打的猎物匀了匀,因我要了这狐狸就只拿了两只山鸡。”
徐泽把那咽了气的狐狸翻来覆去的看,尖嘴碎牙,通身雪白,只肚皮和耳尖有些许杂色,薅一把能抓下来一手的软毛。
他略有些可惜的说:“这样的雪狐一年到头也难遇上几回,可惜如今正是野物换毛的季节,皮毛成色差,易掉毛,狐狸肉骚味重也不好吃,拿出去也卖不了几个钱。
“我想着这个皮色稀罕,做个围脖、抹额冬日里御寒还是使得的,也不知你看不看得上?”他转头觑着陶枝的脸色。
这狐狸明明是他特地和乌仁换的,话到嘴边,就成了鸡肋之物,仿佛生怕她瞧不上眼又丢了脸。
她抿唇一笑,了然的目光在他身上打了个转,“就算不值钱总归还是能卖几厘银子的,你既有心留给我,那咱们就不卖了。你把皮子收拾了,肉也不浪费,咱们家大毛二毛还能吃。”
“行。”徐泽应得爽快,脸上没有一丝被戳破的尴尬。
他扬起笑脸,“那这两只山鸡也不必提去镇上卖了,晌午把晒干的香蕈泡发了满满炖上一锅,也不用再炒别的菜。”
陶枝点头,提起两只山鸡,“那我去烧水褪毛。”
狐狸皮不好收拾,剥下来以后被他卷在一旁,晚点还要送去给皮匠硝制。徐泽抓了一把澡豆洗了手,又凑到在堂屋挑拣香蕈的陶枝身边。
“你还记得去年抓鹿的时候我同你讲过,山里头有一处山坡,开满了野菊花么?”徐泽拉开长凳坐下。
陶枝抬起头来不解地看他,“记得,怎么了?”
徐泽“哼哼”一声,露出一个故作神秘的笑,“你猜,我们昨日路过那儿我发现了什么?”
陶枝低下头继续择香蕈,她懒得猜。
徐泽见她一点儿也不配合,垮下脸,幽怨道:“你就猜猜嘛……”
“嗯……又开了满坡的花?”
徐泽眸子一亮,抚掌笑道,“没错,但这只是其一,其二嘛,就是我在向阳处的山壁上发现了好几个蜂巢,若是能弄下来,里头的蜂蜜定然不少。”
陶枝顿时有了兴趣,“当真?先前集上小小一罐就值二两,蜂蜜可是值钱的东西。”
“我也是看中了蜂蜜值钱,但是采蜜这活儿可不简单,还要多多准备些工具才行。”
“那你这几日好好准备一下再进山,野蜂蜇人可疼了,别到时候肿得满脸包。”陶枝说完被自己逗乐了。
有人在笑,有人在恼。
徐泽气不顺地别开脸,又委屈地横了她一眼,“瞧你,每回都这样,也不说点哄人的话,不是别躺着回来就是别蜇得满脸包,怎么?我就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你对我的身手和本事就没一点信心?你究竟是不是我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