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开局败光八个亿by幻如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1

而在京市,那几千块只能买一平米商品房,甚至十年后,几万块才能买一平米商品房,两地只是隔了一条河。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正在发生,那个时代拆迁暴富的神话特别多,不过更多的还是进城打工赚钱,回老家翻修房屋。如果老家也赶上了好项目,成为了新区、新城,那就更好了。
开工仪式之后,王民喝的微醺,领导们拉着他的手,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不止是这一片xx新城,冀省围绕京市那么大一圈呢,省里的领导希望这样的新城能多建几座,承接京市的那些产业。
王民漂亮话说了不少,但实际要落地的时候,他还是醒了酒私下来求助林若妍,问她如果要在省里别的地方搞新城,是不是真有搞头。
这人还是很清醒谨慎的。
他是这个县本地人,天时地利人和做项目顺当,别的地方虽然也有省里人撑腰,不过地方上怎么想,他也不清楚。
林若妍就说:“王总,咱们这两年先将这个新城做出来,立在这里让别人看看,眼见为实,再做项目就有了参照。另外啊,地方上总也有做工程的办厂的,您的企业越做越大,合伙人和分公司也可以汇聚各种英才。”
这话王民爱听。他知道若是去了外地做工程,与地头蛇合股开公司是个好办法。他就是想再多问问:“那别处你最看好什么地方呢?”
“王总要是带我玩,我就说说看法。”林若妍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否则我还是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好好经营,不想其他的了。”
王民爽朗笑道:“既然问了你,那当然要一起做大事的。林总的眼光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多了,省里的领导以为是我有能力,其实啊,我心虚得很,若没有你,我哪里敢经营这么大的摊子?”
林若妍就承情说道:“近期,cbd东边临近京市的t州那些地方都可以考虑。远景的话,那就往北边看,京张铁路沿线,未来那边搞雪场,或许是吸引京市的客源的一个噱头。”

“雪场?”王民没想到林若妍会提到这个。
别看王民自己就只是在冀省开发了一个酒店,实际上通过这个酒店他认识了不少业界大佬。其中就有一位过来酒店这边开别的会,好像是做食品行业的,居然和他谈起未来想在京市经营雪场。这跨行有点猛。
这位大佬在京市玩过一些小雪场,很沉迷滑雪运动。可惜要搞大的雪场,京市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地方。山不够高,天不够冷,平地造雪维护成本也贵的惊人。
王民当时还问过人家,既然这么难搞,那就跑去东三省搞雪场,那边要山有山要雪有雪,地便宜,人工成本也低。
那位大佬笑着问:“你住在京市,有时间想滑雪的话,是飞海外,还是飞东三省?”
“有钱有时间坐飞机的,肯定选择更成熟的雪场,东三省飞机也要坐一阵,还没有特别合适的航班,到了地方或许有雪场,但是要自驾车过去,酒店服务配套都比不上国外,瞎折腾啥。”
大佬点头,启发道:“如果京市就有个能滑雪的去处呢?自己开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灵活性很强。”
“京市好像有几个小一点的雪场。”王民当时也随口说了一句,“再说为什么要选京市里面?京市的北边冀省,其实就有那种有山有雪的地方。”
对方若有所思,据说后来一直在冀省北边那几个县奔波,寻找合适的山头开发雪场。
不过冀省没有点关系路子,想做项目很难。另外雪场本身一开始投资很高,配套的酒店设施等等也要跟上,当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酒店,那么投资就会成倍增长。
放眼望去,冀省北边几个县比南边和东边的几个县更穷,气候还寒冷,农业搞不上去,旅游业也是没特色,比不过一望无际大草原的蒙省。
王民不禁多打听了一句:“那林总建议是搞雪场和酒店?”
“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搞一个滑雪小镇,引入成套的滑雪产业。不止有雪场,有酒店,有公寓,还要有制造雪具的工厂,维护雪场、培训教学等一系列的产业。”
王民听的精神一振,他最近看了那么多产业规划的报告书,其中就有提到了滑雪产业的。各种各样的产业分析了一圈,落地在目前项目的产业给挑了出来。这里不适合搞滑雪,那么北边的县是不是能行呢?
那边比如崇l县,就有一片片大山,一年四五个月大雪封山,近年也就是种树造林,其他啥事情都干不了。
不过从京市过去一趟,开车走盘山路还是需要四五个小时,火车似乎只有绿皮,要一宿才能到,交通有点难。
林若妍仔细回想书中的事,还逼着系统给翻看原书各种信息,终于找到了一条。
原书记载,魏煦在崇l县的雪场拍过戏,当时他初次滑雪,为求真实坚持不用替身,提前去苦练了两个月,摔得浑身是伤也不叫苦。
原书女主李一琪关怀男友,几次去现场探班,每次都是不辞辛苦连夜坐绿皮卧铺,夜里走,凌晨到,再奔波到雪场。
这段剧情虽然发生在冬天,男女主的感情却火速升温,堪比盛夏。等戏拍完了,每年冬天李一琪和魏煦也都会来雪场,一起重温当年的浪漫。
按照系统的说法,那个雪场现在还没有建呢,难不成要等着王民去开发?
现在李一琪人在y国,短期内不会回来,魏煦倒是可能这一两年会有很多戏要拍,雪场剧情要和谁发生,还是根本不会发生了?
林若妍和王民说完了滑雪小镇,自己也没太上心,毕竟她不懂雪场设计,手头还有那么多项目都可以花钱。
没想到一周后,王民特意来了京市林若妍的公司拜访。
王民还带来了一位名叫李力的人,说他已经在冀省的崇l县选好了山,打算开一个大雪场。
以京市为圆心,300公里的范围内,崇l县的确是最适合做雪场的地方。
这里有12座两千米以上海拔的山峰,蒙省那边高原的冷风和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碰撞,每年十月开始就很容易降下大雪,山顶常年积雪不散。
多山、寒冷是交通不便、经济匮乏的原因。当地仅有的粮食作物是莜面,亩产经济效益200元左右,很多家庭靠着五六亩薄田过活,生活十分贫困。
王民说他和李力去崇l县城看了,都21世纪了,这个县城内居然就只有一条大街,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连红绿灯都没有。沿街倾倒的垃圾和废水,组成了民房和街道中间的一个个隔离墩,保护了家饲的生猪在街上散步,都不忌惮途经的车辆。
李力说:“山是真的好,我请国外专业的雪场设计师来看过,他们很高兴,觉得这些山能做非常丰富的雪道,从初级到高级都可以满足,或许这里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雪场。
可惜县城内只有一家招待所,就算雪场要慢慢建设,配套设施也必须一开始就要有。现在那个招待所是真的不行。”
李力就是当初和王民谈论开雪场的大佬,人家正经生意是食品行业的,偏偏爱上了滑雪,就打算投资自己做。不过一算成本,造雪场的钱都不够,更别说造酒店和其他配套了。
另外当地的道路交通也不太行,想吸引京市的人过去滑雪消费,交通也是一个问题。
王民那天听林若妍提了滑雪小镇这件事,一直很上心打听,找到了李力说了说什么滑雪小镇的概念,顿时就吸引了李力。
他想要拿到那些山头,光是一个滑雪场的概念实在无法打动县里,更别说能找地级市那边的门路撑腰了。
县里的人觉得还不如造工厂,守着山弄点农产品开发,这好歹几个月能完工,立刻就可以解决村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滑雪那种高端的玩意,他们见都没见过。
李力就觉得好气又好笑,这帮人不知道自己守着的是金山啊,只顾眼前短期效益,不看看雪场建成之后能带来的几十年的长远收益。
如果再迭加什么滑雪小镇的概念,提到了产业,说不定省里都能将道路规划也加上呢。要想富先修路,克服困难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无论盖工厂还是雪场,把路修好了都是正事。无非是,你的项目是否足够耀眼,能让路先紧着你这边修。
现实世界,滑雪小镇及配套产业的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那时候全国都有好几个类似的项目已经开业。崇l县的这些雪场还和冬奥都联系在一起了,相当知名。林若妍随便描述两句,就给这两人把未来的格局打开了。
这两位越听越是高兴,诚心邀请林若妍能加盟这个项目,林若妍没有立刻答应,她要让成本和财务盘账,未来每月一个亿别因为多了新项目花超太多了。她可是想在书中世界活的更久一些的。

第175章 自上而下的
几人聊的投机,约好了由王民走上层路线,去崇l县上级那个地级市里找关系,先了解一下未来公路和下面几个县的大规划问题,然后再由地级市的领导引荐到县里,这样做什么工作自上而下就都会受到重视。
林若妍说话很懂得技巧,在李力面前表现得都是事事听从王民这个“带头大哥”的,由他安排由他决策,她给一些建议执行他的计划就好。这极大满足了王民的自尊,越发觉得找林若妍这样知情识趣又的确有才干的人一起做事,是明智的选择。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忍住这种意气之争的,她年轻气盛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才华和能力明明很强,比得上同岗位的男同事,甚至眼光高于领导,说话傲气,不给旁人作脸留面子,事后被人暗算吃闷亏次数多了,她也就明白了。
什么天之骄女,在亲朋好友面前被捧着,她就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实际放到社会上,男人的自信和自尊都容不得打击和侵犯。大多数情况大多数行业,男人会更受重视更容易被提拔,更容易肩负重任,女人只能接受逐渐沦为辅助队友的定位。
不过适应了这样的大环境和规则,女人同样也有办法借力做出自己的成绩。尤其林若妍现在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她有自己的企业,有自己的团队,她参与的项目不再是自己单干,她也就没必要和冲锋在前的人争什么名了。
她学会了将事情的利益想透彻,自己要的东西掌控住了,能让渡给别人的利益就放手。王民显然是更希望名利双收的,他在冀省有排面正当红,那么她就给他抬轿子,让他顶着压力冲在最前面。
去找领导运作都是很费时间精力的事情,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到了管理部门想办事能屈能伸看眼色才是常态。
这些事林若妍不想浪费自己的人力去做,那就要哄着王民心甘情愿去投入,让他觉得事情由他主导,她退在后面闷声发大财就好。
王民也是懂行的,不会因为她是女人,在别人面前谦让了示弱了就看不起她,反而格外重视她的意见,一点点实现了她要的那些,这就是双赢。
还有一件事,林若妍一直没提,许多靠着有关部门的关系发展起来的开发商,未来都会面临上层换届的情况。调任离开,高升的还好,万一有其他问题的,那很可能就被牵连。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看到过,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公司,老板说被带走调查就没信了,公司很快破产注销了。一问不是老板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只是当年站错了队,无意中被利用了,成了利益传送的工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管理部门办公楼外边的街上有人开了a地特产售卖的店铺,当旁人找这个部门办事的时候一打听,恰好主事的就是从a地调任过来的领导,门外那个a地特产店铺立刻就火爆起来。
事是否办成了另说,在店铺里买一批贵重的a地特产那就是每次来办事的必须流程了。
a地特产店铺的老板本来与这位新上任的领导没什么关系,可是眼见着自己店里销售火爆,辗转打听到了原委,坐立难安,于是就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里找到了一个线索,顺藤摸瓜顶着同乡同族同宗之类的名义,私下里去拜山头,送点夹带了什么的“土产”聊表谢意。
于是,同乡亲族就这样走动亲密起来了。
特产店铺内不见了便宜的东西,全都是一水儿精美包装巨贵的礼品,销售额也翻了数倍。店铺老板的盈利却未见得能增长多少,毕竟他要接受上面那位“建议”的进货管道。
将来就算有人查,两人并没有任何实质关系,他做生意卖货,市场定价有人买就卖的合理。那边甚至已经不再给任上这位“亲戚”送什么礼物了,进货管道早已经暗通款曲,明面上大家都是清清白白,逢年过节互相送一点鸡蛋红薯,那算什么事?
当这位领导走后,又来了b省调任的什么领导,特产商店也变成了b省特产,熟门熟路来一套操作,店铺的生意就这样经年不倒。
林若妍有的时候会把这些经验当作“道听途说”的故事,讲给公司的员工,也当作内部培训的一些小素材。
公司正经的培训都是要准备ppt的,各种专业内容都有,就她每次基本空口白牙来给大家讲故事。可她讲的基本都是学校里学不到的那些经验,尤其一些关于地产方面的小技巧,特别让人受用。
这一次送走了王民和李力之后,林若妍就抽空给大家又讲了讲小故事,提出了滑雪小镇这种概念,让大家可以去搜集相应的数据提前熟悉。
老王和老焦当年都接触过京市郊区的雪场建设工作,他们从技术上肯定很容易上手,不过他们做过真实的项目也晓得工程量巨大,前期投资高,私下里还是轮番来找了林总,询问详情。
林若妍也不瞒着他们,说起了王民和李力这两个人带来的项目机会。
老焦就说:“我有一个做道桥施工的朋友,他们最近说了要往那边开山铺路,我去问问啥时候修好新的路。”
老王不甘示弱道:“我那些做交通设计的同学朋友我也问问,现在过去一趟太累了,山路不好开,火车又太慢。将来真建设雪场,那先要将区域内的交通也梳理一下,上山下山起码要弄缆车,这都是特种设计,普通设计院做不了。”
林若妍知道这时候高铁还没有发展起来,要不了二十年,从京市到崇l乘坐高铁1小时就能到达,交通根本不是问题。可是这种消息,现在官方估计都不敢给,下面自然无从知晓了。
即便现在去崇l县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也远比去别处滑雪相对距离近。关键是崇l县内的山海拔高,落差大,得天独厚,真的很适合建设雪场。
两位业界大佬都调动起了积极性,四处打听相关消息,提前储备技术资源,这种非常重视的感觉让林若妍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她无非是知道将来那里肯定有大雪场,才想要参与那边的项目,实际上许多决策会很天马行空。但是豪宅大卖让全公司上下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她这个总裁万分敬佩,几乎是有点盲目地信任她提出的项目路线。
这就让她无端又背负上了一层重大的责任。
本来打算未来那几年不再搞什么大事,每月研究一下怎么花掉一个亿就行了,现在想一想,还是要安排人精算一下,崇l项目的投入,做好控制。要参与,也不能盲目投入太多。她多动脑早布局,就比事到临头了再随波逐流能占据主动。

当春花绽放的时候,方玥的项目也正式开盘了。
上一次她来林若妍的售楼处看过之后深切体会到了售楼处面子工程的必要性。就算她卖的是刚需刚改的户型,每套单价才三四十万,不过这是她在京市第一个项目,必须要做出精品的样子。
售楼处就设置在了小区的会所,让人从大门那里能看到,这是一个高档小区。目标客群也都是这个区域内大企业的中层以上,以及奔着这里即将开通的地铁的城内打工的“新贵”们。
会所与高层楼下的裙房底商都连在一起,让人看不出规模深浅,其实未来能当作会所的部分不会太大。毕竟几毛的物业费支撑不了那种豪华高端会所的免费运营。
在房子售罄之后,会所大概率会沦为物业管理中心,只保留少量的待客功能。其余所有能分割租赁变成各种商业的内容,都会分割出去。不过为了统一商业的档次内容,会所本身的持有权还是要保留在开发商或者物业这里,对外只租不售。
现在,会所外边集中栽种了绿植,整个小区内绿化和景观设计精华就都在会所门前和周遭几米范围内了。
小区内部的大景观都是请施工图单位的人顺便做的方案,只有会所的室内外精装修方玥咬牙请了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做,花了几十万的设计费。
在京市目前这种房价不到5000的市场情况里,大量同档次的楼盘售楼处都远不如方玥这个精致。
她还专门做了几个实楼样板间。只不过她做的不是什么大户型的样板间,而是专门挑了一些不太好卖的、户型本身有点小缺陷的精工细作,用室内装修弥补了小缺陷,放大了优势。
装修风格除了现代简约,也有类似新中式的,还放了仿古家具。这是方玥特意联系了林若妍,免费给场地让家具商送样品过来摆着。反正不用方玥自己花钱,又能提升户内档次,她何乐而不为?
开盘当日来了三百多组客户,整个售楼处人挤人,热闹非凡,还有方玥提前请来的媒体推波助澜。往后几天的人流量也基本都是这么多,几十个销售忙的脚不沾地,人均几十单都算少的。
方玥看着开心,不过大帐一算就又有点气闷。
她二十万的销售面积,差不多2000套房子,各种面积区间都有,套总价平均是35万左右,卖的快了能收7个亿,稍微拖延一下等着均价上涨,到年中年底能卖到接近9个亿已经是极限了。
虽然拿地成本和建造成本都比林若妍拍走的cy区那块地便宜的多,不过总利润差距也拉的太大了。
林若妍的销售面积满打满算十万平米,按照目前四万多一平米,她清盘能卖四十多个亿?她这里比人家多一倍面积,却卖了不如人家四分之一的价格。唯一欣慰的只能是卖的快。时间就是金钱,她开盘第一个月就能回款三四个亿,用这个钱还了银行的贷款还能再接着拍地做项目。
有了回款手头终于有富裕的钱了,方玥就打电话问林若妍买房。
林若妍如实说道:“已经在2月就卖完了。”
方玥第一反应是林若妍撒谎吹牛,不过这种消息业内很容易查证,被戳穿了就更不值当了,所以林若妍说的就是事实。
天啊,那么贵的房子怎么一下子就卖完了?全国有那么多有钱人?她这样想就这样问出口了。
林若妍就解释道:“客户里也有一些海外侨胞,我们的项目在cy区,容易申请到外销资格。不过国内的购买力相当强了,我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全都卖掉了。”
方玥是拉不下来脸说什么等林若妍再开发豪宅给她留一套之类的话,就只道了几声恭喜,便挂断了电话。一时间,自己那边开盘火爆的好心情就都烟消云散了。
可惜了,其实方玥自己的项目也想卖贵一些的,就是地段不支持。而且在她的概念中越贵越难卖,卖的也会越慢,不符合她快销快回款的需求。
谁知道林若妍的项目不仅卖出了京市第一的高价,还那么快就都卖光了。
方玥放下电话不死心,安排手下去查了一下那个豪宅项目的销售回款情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纳税推算,这个项目清盘时累计销售额高达五十五个亿,很可能更多。
关键很多客户并不是贷款买的,是全款买多套,就离谱,这些销售回款当月就到账,不用等银行放贷的漫长周期。
就只豪宅一个项目,当初林若妍八千万拍地,哪怕真的是单方两万多甚至更多的建设成本,二十多个亿投入,那林若妍也赚了不止二十个亿。
更何况吹出去的建设成本,哪可能真那么贵呢?土建成本撑死了三五千,装修说是一万,水分估计占了一半,大规模集采各种材料便宜的很,最终成本大概也就十个亿。
一个十万平米的专案就赚三十多个亿,还是纯自有资金,没有银行负债,顶她干三五个项目的利润了,实在是让人羡慕又敬佩。
在方玥看来这一局的暗中较量,她已经没有一点值得炫耀的赢面了。
当然那只是和林若妍比较。与方玥当初确定的那几个竞品项目一比较,方玥的项目质量好,有着南方建设的精致做工,售楼处也非常体面,很受欢迎。便宜的价格,高质量的体验,把同类客户的审美都拔高了一个档次。
因此除了大x区,她目前在丰t区酝酿的项目也都有了眉目,她在京市已经打开了局面。
林若妍通过媒体看到了方玥的项目开盘销售火爆,两千套房子第一个月就卖掉了一多半,眼看两个月清盘都不成问题,就由衷发了祝贺的短信。
方玥这会儿也不阴阳怪气了,甚至都不敢提请林若妍去项目上看。她精雕细琢抠出来的售楼处比林若妍这种不差钱二环里买栋楼装修的售楼处,那真没法比。
她此时觉得,必须与林若妍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顺便打听一下她还想在哪里做项目,然后去看看相应地区有没有机会。

方玥定下了未来做项目的一个基本原则。
林若妍做高端,卖豪宅别墅,那她就跟着在附近做一些刚需刚改,说不定就不发愁客源了。
结果一打听,林若妍还真就说了,在大x区南边,冀省的县城外,她参与了一个xx新城的项目拿了一块地。
方玥就问:“林总在那边卖别墅啊?”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方玥在大x区周边几个区都打听过,有人在房s区搞别墅开发,那边好像离冀省也不远了。
林若妍说:“是啊,被你猜到了。”
方玥就问:“冀省好像房价不贵,又是京外了,别墅能卖高价?”
林若妍如实说:“那当然卖不了多贵了,就帮一个朋友一起搞建设,地比大x区便宜,我拿了一小块试水,做个样板组团。”
样板组团?那能是几栋房子呢?这个时候方玥还不知道,人家样板组团一百亩地,未来还要弄一千亩地的大盘。
这样一听,方玥更容易相信林若妍真是去帮忙的,人不能总是一帆风顺。京市还有那么多国企背景大体量的开发商,林若妍一个十万平米的“小”项目成功,还是比不了那种规模大的大国企,被排挤不太容易拿到理想的用地,这才会去冀省做什么新城找寻机会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方玥也暂时不着急弄京外的地,心态就逐渐平稳了。
不过平稳没几天,方玥又听说了另一个消息。那还是南方的朋友介绍了宜城新区的项目,说那边有关系能拿到非常便宜的地。
方玥本来就是南方做项目起家的,对于宜城也不算陌生,心想着地便宜就去看。让人着手调查的时候就听说了,林氏地产居然在宜城老城区拍了一块地,二百多亩做什么“城市综合体”。
她就有点迟疑了,为什么林若妍选择老城区那么贵的地,还不是做豪宅,新区那边那么多便宜地,买了囤两年,倒手卖掉多省心呢?
方玥留了心眼,觉得林若妍不会做冤大头,账上新入几十个亿,一分钱不在新区投入,这多少很可疑。
她忍不住问林若妍打听。
林若妍据实相告,说了新区的坑,劝方玥慎重思量。
当然方玥也不会偏听,她又安排了人深入了解了一下新区的事情,终于打听出了击鼓传花炒地皮的游戏。她差点就被拉入了套中。
之前喊她来的朋友也不是故意坑她,而是知道她做地产的,过去买地很正常,现在地价也确实还没有那么贵。
早入场早赚钱,未来能找到接盘侠卖掉就没什么风险。这种机会在许多人看来是可以做的。可是方玥已经脱离了那种低级趣味,她要做一个正经的地产商,囤积地皮不开发,她总觉得不踏实。
她还是想真正做出一些精品住宅,全国各地都留下她的品牌名号,别人一提到她的项目,全是正向回馈才行。
整件事情过后,让方玥更加信服林若妍的人品,甚至开始认真考虑,若是以后遇到什么项目机会,自己一家吃不下的时候,可以邀请林若妍一起来做。
林若妍此时还没有想到方玥会有这样的思想转变。她开春后正忙着花钱呢。
按照项目进度,五一黄金周的时候宜城的地产项目还没办法销售,那不如多放几天假,或者组织一次考察团建,四月的一大笔旅游花销不就花出去了么?
这个时候海外传来了一些不可控的消息,出国考察不安全,那还是安排国内的考察吧。也不是看什么大城市大项目,大家这段时间入职后一直忙着项目的事情,该去接触一下大自然。就去当时几个著名的旅游小镇。什么乌镇啊、周庄、徽州之类的地方。
尤其乌镇,江南水乡,与北方城市迥然不同。去了乌镇,顺便再去离那边不太远的已经落成的设计师民宿住宿,安排好了拓展类的团建。
林氏地产公司里基本都是社招人员,这些人大多数有过工作经验,在大国企工作过的有,在小公司工作过的也有。他们印象中的团建都是占用了周末的两天时间,大家拉去一个培训中心或者什么招待所里住着,安排的全都是类似军训的活动。
如果有培训讲座,很多素材还要自己准备,或者是外边请一些讲鸡汤的专家,给大家打鸡血,鼓舞整体的工作斗志。团建完周一立刻上班,就仿佛之前一周都没休息那么累,变成了连续上班十来天那种感觉。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是的,我失忆  他的夏天遥不  纨绔世女她躺  被清冷帝王缠  清歌寄月by云  如何强取豪夺  认输by手电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