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呵呵,待阿姐进门,我就得改口唤你二婶了!”苏樱顽皮道。
两家已商定好,待春耕农忙结束,就把喜事儿办了。
算算日子,没几天,顶天也就半月时间。

“阿姐!”小桃、阿棠看着苏樱取出那块粉色布料,眼睛里藏不住的欢喜。
“阿娘,辛苦你给阿棠、小桃做身春衫。”苏樱将布料递给杜氏。
杜氏想说啥,终是没说出口。
开春换季,小孩子长得快,去年的衣衫都短了,小桃快没衣衫换了,阿棠捡小桃的,倒不缺穿。
但不能小桃穿新的,让阿棠捡旧的。
苏樱于女红是手残党,自幼就不耐女工,只能劳累杜氏。
“大郎媳妇,多好的布料,就这么由着丫头们可劲儿糟蹋?”苏老太太看着心疼。
拿走那匹红布给杨家就不说了,喜事儿新娘子总得穿喜庆点儿。
虽心疼,老太太知道杨家有底蕴,不是落魄,哪轮得着自家娶杨春华?一匹红布千值万值。
这回来,死丫头又张罗着把布料都用了,老太太心头不痛快。
这些布料在长安时算不得多金贵,可现在是穷人,今非昔比,还拿细布不当回事儿,老太太忍不了。
尽管胡县令说是胡二郎感谢苏樱送的,可进了苏家,老太太总能说上两句。
穷人要有个穷人样,该省的省,得留点儿家底。
“阿娘,二弟马上娶新妇,正好换季,做件鲜亮的衣裳喜庆。”杜氏自然帮着闺女说话。
见老太太面色不太好,又道,“这里正巧有匹酱色的,先给您缝身新衣衫,到时您风风光光坐堂上,等着新妇敬茶!”
杜氏翻出酱色布料在老太太身上比划,“瞧,阿娘穿着多精神、多喜庆。”
“我老了,哪还用得着这么好的?”老太太眉开眼笑,假意谦辞,不再嫌女娃浪费。
苏樱暗笑,老太太那点儿小心思!
“阿娘,这块枣红色布料,你与三婶拿去做一身。”苏樱继续分发布料。
老太太这会儿再想说啥,不好开口,总不能自己做,媳妇没得。
“我就不用了,还有穿的!”杜氏心疼,闺女一顿造,不打算留一点儿。
“行了,阿娘,你只管用,过两天蜂蜜大丰收,不缺这两块布。”苏樱笑嘻嘻劝道。
布料塞给母亲时轻轻捏了捏,眨眨眼示意母亲接下。
杜氏恍然,这不只是自己的,还有弟妹,自己不要,弟妹哪好意思要?
又翻出一块靛蓝色碎花布,在苏绿身上比划,又在自己身上比,“好看不?”
“好看!”阿棠、小桃、苏绿连连点头。
靛蓝色碎花清新,耐脏,很有乡土气息。
“这块我和苏绿做新衣。”苏樱塞到韦氏手中,“辛苦三婶。”
“这孩子,客套上了。”韦氏笑道,
“阿樱,我的呢?”柄彦见阿娘、阿姐都有,不见自己的,着急了。
苏兆彦在一边坐着,羡慕的看着,没有像往常那般闹腾。
他也喜欢新衣裳,可是娘被休了,爹要娶新妇,感觉这家中已没他的位置。
“别慌,都有!哪能忘了你?”
苏樱拿出一块深蓝色布料,“你和兆彦的,喜欢吗?”
小男孩淘气,深蓝色经脏,
“喜欢!”柄彦不挑,有新衣就成,“兆彦,咱俩的!”
苏兆彦看看,没吱声,神色淡淡,他看中那块湖蓝色的。
“这几块布料给兄长们、阿耶、二叔、三叔的。”苏樱把剩下几块布料给母亲,湖蓝色、青绿色、褐色、深蓝色。
“啧啧!阿樱真是大手笔!”老太太咋舌,一眨眼细布全给分光,一点儿没穷人的自觉。
苏樱笑笑,没跟老太太掰扯。
几位兄长是教书先生,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再穷,也得有一身体面衣衫。
二叔更不用说了,娶亲总不能穿一身旧衣衫啊。
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收入,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再说一家人辛苦大半年,犒劳犒劳也是应该的。
杜氏、韦氏抱着布匹挨个量身材,有得忙了。
“时彦、辰彦开门。”妯娌俩敲门。
自打上次跑去南沟村找小秦氏,闹腾无果,三兄弟无处可出,只得灰溜溜回来。
苏时彦、苏辰彦不再与几位堂兄弟谈天论地,饭后就回屋,闷头看书。
只有沉浸在书中,他们才能忘却现实的不如意和无能为力。
最快乐的时光便是上课时,讲台上意气风发、侃侃而谈,挥斥方遒、激情豪迈。
看着台下孩子们仰慕的眼神,小小的虚荣得到满足。
“伯娘、婶娘!”苏时彦打开门。
“在看书呢?黑咕隆咚的别看坏了眼睛。”杜氏关心道。
“把灯挑亮些,别怕费油,家里不缺那两个钱。”
“不用,一会儿就歇息。”苏时彦语气客气疏离。
“来,看看喜欢啥颜色,给你们做身春衫。”杜氏、韦氏将四匹布放书桌上。
亲娘不在,自然多关照些,让他们先挑选。
“不用,伯娘、婶娘,我们还有穿的。”苏时彦、苏辰彦婉拒。
穿新衣是因为父亲迎娶新妇,他们心中别扭。
“这孩子,换季了不做新衣穿啥?”杜氏说笑着,与韦氏量两个侄子身量。
也不纠缠选啥颜色,知道俩人别扭着。
苏时彦、苏辰彦也不再说话,任由伯娘、婶娘忙活。
没办法,一介书生,蛮荒之地,离开苏家没法生存。
争硬气争不了,流犯身份,三代不得科考,不得入仕。
只能这么熬着,待自己娶亲成家,祖母过世分家,看有没有机会自己出去单过,把母亲接回来。
抱着布料出来,韦氏看一眼杜氏,无声叹息。
三个侄子别扭,她们又何尝不别扭?
天天好吃好喝供着,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刺激到,让三兄弟觉得不公正,受了委屈。
三兄弟心心念念要亲娘小秦氏回来,成全他们的孝心。
杜氏笑笑,拍拍韦氏的手背,宽慰道:“不期望就不会有失望,该自己做的做了,其他的不去想,就没那么多烦恼。”
“你倒是想得开!”韦氏被逗笑。
“站在他们角度,何错之有?明理是一回事儿,但遇到至亲,谁也不好受,只是…”
杜氏说到后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妻贤夫祸少,一个拎不清的娘,祸害的不止夫婿,也累及子女,子女难做。

春雨濛濛,田地里全是戴斗笠、披蓑衣种田的农人。
路终于修完,大家顾不上休息,把田地深耕一遍。
因为多了几匹马儿做畜力,耕田时间极大缩短。
紧接着拔秧、插秧。
苏家十几亩水田里全种着秧苗,种子是全村凑一起,精挑细选出来的稻种。
拔秧苗的是苏老二、苏老三、杨大郎等老把式,没敢让苏伯彦他们上。
拔秧苗有讲究,不懂的人把根部拔断,伤了根基的秧苗不易成活。
插秧也一样,秧苗每窝四到五株秧苗,要吃进泥土里,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还要讲究排行、间距。
都不放心让几个书生上手,被王三郎、郑四郎等抢去。
于是苏伯彦他们只能去挑秧苗,把秧田里拔出捆好的秧苗挑到其他水田。
孩子们这两日不上课,用撮箕端秧苗,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田坎上。
田坎湿滑,一不小心摔到水田里成泥猴,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田间充满欢声笑语。
新修的砂浆路上驶来几辆马车。
除了苏步成,刺史卢照时、录事参军王延年、胡县令,还有司农寺下来的官员。
《岭南道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已正式颁布并下达各道,如今已传达至州县。
司农寺卿窦静带着司农寺丞、主簿、录事各一位、监事数位、种植专家数人到岭南,这些人是粮食专署特别行政区的主要成员。
两季稻播种时间早于一季稻,播种开始,窦静临时决定先转道梧州,看看春耕播种落实情况,暂缓与岭南道朝集使冯诩碰面。
一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陆路转水路、再转陆路,进入岭南后,道路崎岖,行走艰难。
瘴气缭绕,加上旅途劳顿,已经倒了几位在驿站休养。
从梧州刺史那里得知,前不久大量外地客商在梧州四处购买田产,拉官吏下水,狼狈为奸。
经过一系列雷霆手段,已经遏制住,将坑蒙拐骗,威逼利诱强买强卖的农田归还农人。
整治吏治,情节轻的降职处理,情节重的撤职查处,已上报岭南道,等待批复。
窦静没想到梧州刺史这么刚,特别行政令还没下达到这里,就敢大张旗鼓清退农田。
到梧县的途中,看到不少商队来往,没啥太多感受。
比起繁华的长安城,梧州、梧县这点儿不够看,在窦静眼中,这里蛮荒、落后。
真的能种两季稻,能成为战备粮仓吗?窦静心中不确定。
自己当年带领官兵、百姓屯田,那里交战,但地是熟地,成片成片的熟地因战乱荒废,稍微深耕就可种粮。
用的几乎全是壮劳力,精耕细作,粮食有产量。
不似这里到处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几乎看不到大片的平地,是真的荒地。
开垦难度高,小片小片,很难形成大规模种植场地。
一路走一路看,窦静暗自对比,心中不免七上八下。
这粮食专属区承载着天可汗的期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窦静感觉肩头沉甸甸,担子太重。
直到进了黑风乡,从岔口进入荒沟村新路。
窦静看着砂浆路甚是新奇,总算看到耳目一新的东西,召来苏步成询问。
在梧州,卢照时特意向窦静介绍,苏步成协助他收回农田的策略和手段,自然也介绍了苏步成的身份。
苏步成灭蝗一事,身为司农寺卿的他那日就在朝堂上,心中是认同的。
可做为外戚,他知道天可汗心中忌讳什么,天可汗盛怒之下,自然明哲保身乖乖闭嘴。
没想到这个长安县令很能折腾,到岭南也不消停,这么快就在刺史面前露头。
这些与他无关,他只关心两季稻能否种植成功,粮食专属区能否搞成。
只关注结果,过程、手段不关心,简而言之就是,苏步成的事儿他不问、不管、不负责。
但是,出了事儿,卢照时第一个跑不掉。
在得知两季稻是苏步成所在荒沟村提出,大力提倡并推广,以及粮食专属区的策略也出自苏步成时,窦静很是震惊。
若卢照时所言不虚,那就意味着苏步成才是这件事儿的真正主导者。
再看苏步成,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听苏步成介绍这道路用石灰、黏土、砂子按比例混合搅拌而成时,窦静恍然,这方法应该是从墙壁抹的砂浆启发来的。
濛濛细雨,官道上的泥土湿滑,而这砂浆路干净,丝毫不受雨天影响。
行驶到村里,就见田间地头不少人在忙碌。
众人下车,看到成片紧挨的水田插着整齐的秧苗,疏密有致、横平竖直。
已种了大半,还剩余少部分水田正在插秧。
马车到来,惊动了田里干活的村民,纷纷直起身子打量。
“苏先生回来啦?”杨老汉丢下手里活儿,上来打招呼。
“见过卢大人、王大人、胡大人!”杨老汉拱手行礼,见窦静是生面孔,“见过几位大人。”
“村长客气,这位是司农卿窦大人,这几位是司农寺属官,今日特意来看看咱们荒沟村。”卢照时介绍道。
“草民有眼不识泰山!怠慢窦大人!”杨老汉一惊,忙赔礼道。
“唉,老丈客气!我等听闻荒沟村有新法种地,特意过来学学。”窦静扶起杨老汉,很是客气。
这荒沟村里除了苏家,都是前朝的重臣。
窦家跟前朝亦是千丝万缕的渊源,此刻见到曾经的风云人物,窦静自然要客气几分。
“不敢不敢!我等种地之法乃苏先生之女苏樱倡议,我们也是刚开始种,还在摸索中。”
杨老汉不贪功,说的很委婉,苏樱只是倡议,万一不成功,不至于人家背锅。
成了,自然苏樱功劳大大的。
杨老汉还不知粮食专署区特别行政令颁布的事儿,要是知道,肯定不敢轻飘飘把苏樱给推出去。
“哦,苏大人,怎未听你提及?”窦静转头问苏步成。
“回大人,小女不过随口一提,当不得真,确定实施是村老们商议后一致决定,与小女关系不大。”苏步成忙撇清。
朝廷派来司农寺一众官员,可见对此事的重视,出乎他的意料,政令力度之大,直属司农寺监管。
苏步成不想女儿牵扯进来,灭蝗一事,让他心有余悸。
杨老汉狐疑的看着窦静与苏步成一问一答,觉得怪怪的,难道自己说错话了?

第220章 内行看门道
“你们这水田如何养的?”司农寺几位种植专家一眼瞅出水田和秧苗的不同。
那水田中的秧苗翠绿、鲜嫩,特别有活力,可见长势良好。
还有旁边的麦子,粗壮,已开始抽穗,若不是今日降雨,该扬花了。
旁边那些地里的麦子明显差了一大截,长得稀疏,茎秆也不如这边粗壮,至于抽穗,至少还要等四五天。
“这本是荒地,去年刚开的,我们先锄地,后深耕三四遍,用的江东犁,不但施用农家肥,还用腐土做基肥,养了几个月才养出来。”苏步成介绍道。
“这么快?”种植专家甚是惊诧。
一块荒地养成熟地,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是,这麦地是我们做的实验,用此法养的地,旁边这块是同时垦荒出来的对比田,没有铺加腐土。”
“这法子甚妙!我等种地一辈子,竟闻所未闻,狭隘了、狭隘了!”几位专家叹服。
没看到成果前说此法增加地力,他们会嗤之以鼻。
但现在看到鲜明对比,他们心服口服,只觉得开了眼界。
顾不得细雨蒙蒙,纷纷脱了官袍、鞋袜,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下地。
搞得窦静等官员不好干站着,也脱了鞋袜下地。
“这冬小麦种从何得之?”专家们围在麦地查看麦穗。
麦穗肥壮,扬花后,只要气温适宜,不出现骤冷骤热,灌浆的麦穗将粒大饱满!
骤冷会推迟成熟时间,骤热会加快灌浆,导致小麦成熟过早,秕粒增多。
“呃,县衙发的麦种。”苏步成回道。
“你们梧县麦种如此优质?”专家们目光灼灼如饿狼。
“啊?”胡县令愣住,不可能啊。
“非也,梧县贫瘠,麦种一般,里面秕粒不少,还有不饱满劣种,选种时我们筛掉三分之二。
播种前除了深耕地,铺腐土做基肥,我们还提前三个时辰用温水浸泡麦种。”苏步成替胡县令解围。
“温水浸泡麦种?”专家们惊了,这里还藏着高人?
“谁教的?我等可否方便见一见?请教一二!”专家们满满的求知欲。
普通麦种,仅肥土法、种子浸泡法就有如此巨大变化,若推广,整个大唐粮食就能大幅增产!
“呃,是小女!”苏步成躲不过去。
遇到内行人,问的问题专业、刁钻,苏老三推出来糊弄不了。
“苏大人,我等真心请教,你怎可敷衍我等?”专家们不依,以为苏步成不肯高人面世。
“苏大人,这些种粮之法对粮食专属区很重要,还请莫要藏着。”窦静亦劝道。
窦静算半个内行人,深知粮食增产往往就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上。
“大人,非苏某推脱,真是小女苏樱所言。”苏步成无语。
“那快快有请,我等还有问题请教!”专家们眼里闪着光。
若那些疑问得以解答,不单是岭南道粮食增产,其他地方也一样。
“阿樱!阿樱!”虎子、阿桑、阿木等孩子跑来。
“啥事儿?”苏樱在破院子打扫屋子,马上养蚕,把蚕室弄干净。
“刺史大人、苏村老他们来了,还来了好些朝廷大官!”
孩子们分不清品阶,只知道朝廷来的,简单的认知中朝廷里就是大官。
“我去看看!”苏樱放下工具,跟着孩子们去田里。
走到半路,遇到兄长,“阿樱,快,大人召你有话要问。”
“问我?”苏樱顿住。
“对,来了司农寺的几位种植专家,想问问咱家实验地的一些事儿。”苏伯彦简明扼要道。
“三叔不是在吗?问他不一样。”苏樱好笑。
三叔可是每日都去地里观察、记录,说起来他知道的最清楚、详细。
“不是,他们问的不是长势、数据,是其他的。”苏伯彦回道。
兄妹俩来到试验地,田坎上站满了人,乌泱泱一大帮。
见到苏樱,大家站到田里,让出一条路。
田坎踩的稀烂,苏樱也只好脱了鞋袜下去,不然没法走。
“你就是苏樱?”几位专家盯着瘦巴巴的女娘,怀疑这事儿的真伪。
“是!见过各位大人!”苏樱看到在场人中深绯色官袍的窦静,知道他是最高位的。
“听你父亲说你们这麦种采用了温水浸泡法。”专家们不喜欢客套,直奔主题。
“是!”
“敢问女娘,你是如何得知此法?”专家们盯着她,其他人的目光都落在苏樱身上。
“相信几位看过《齐民要术》吧?”苏樱微笑道。
“自然,农时书我等倒背如流。”专家们齐齐道。
“可还记得《齐民要术》中,关于种稻如何发芽?”苏樱问。
“当然记得,淘净,除去浮谷,浸三夜漉出,包在草盖中,经三夜发芽,芽长二分便可撒种。”专家们张口就来。
这是水稻直播的催芽方式。
“麦种浸泡法的想法源自于它,所有种子都可采用不同的浸泡法催芽,这样种子出芽率高,且成活率高。”苏樱笑眯眯道。
种子浸泡法是现代农业种植上的常用方法,一般是温水浸泡,有的会添加营养液催发。
都是千百年来农人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的,后面科学飞速发展,农业专家们总结提炼出来加以灵活运用。
这个简单的温水浸泡麦种,在那会儿着实令人惊艳。
“就这么简单?”几位专家以为有长篇大论,却不想从稻种上启发而来。
看来自己钻研一辈子,脑筋老了,思维固化了。
“受教、受教!”专家们朝苏樱拱手道谢。
学到的不仅仅是麦种浸泡,更是拓宽思路,不能拘泥于常规模式。
窦静默默听着,小小女娘,学识渊博,这苏步成厉害,生了个好女儿。
专家们围着苏樱,又聊肥田法,把窦静、卢照时等撇一边。
聊的兴起,下到水田里。
一脚下去,泥土柔软、细腻,踩上去感觉不到里面有颗粒、杂物,脚陷在泥浆里,抬起脚有股吸力,再踩下滋滋作响。
可见这地是深耕几遍,耕作细致,里面的石块、颗粒、枯枝落叶等全都捡拾干净,那得花多少心思,才能弄出这块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专家们踩到这油滋滋、软软细细的水田,就知道这样的水田长不出好庄稼,天理难容!

专家们撵开苏老三几人,亲自下场拔秧。
秧苗长长的根须,轻轻一拔就出来,没有折断,因为泥土松软。
“这秧苗!”看着发达、健壮的根须,专家们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喜悦。
“我怎么瞅着你眼熟?”有专家打量苏老三。
“我在太仓署待过。”苏老三淡淡道。
“你也是司农寺的?失敬、失敬!”那人冲苏老三拱手。
司农寺大,部门多,种植专家多在乡下、皇庄专注庄稼,在衙门的时间少。
能对苏老三有印象,是因为苏老三是低品级官吏,收获季节要下乡督导,这中间打过几回照面。
“咦,这不是太仓署丞吗?”另一位专家认出。
这一咋呼,不远处的窦静、几位属官都看过来。
苏步成被撸,家人牵连,苏老三是太仓署丞中最能干的一位,正要往上提拔,被兄长连累。
直接上司很是惋惜,窦静是上司的上司,只知道自己属下有波及,没想到在这里碰到。
众人大眼瞪小眼,气氛尴尬。
特别是窦静,粮食专署区是苏家人提的,两季稻是苏家提议推广整个岭南道,还有肥土法、种子浸泡法…
窦静感觉自己像是来摘果子的,甚至还见到曾经的属下,这种感觉很尴尬。
见窦静看过来,苏老三冲他躬身行礼,“见过寺卿大人!”
苏老三认得寺卿大人,寺卿大人不认得他。
“嗯,你在这里可还好?”窦静不得不聊几句。
“回大人,一切安好,谢大人关心!”苏老三恭敬道。
“这些地是你在打理?”窦静无话找话问。
“是!”苏老三说起这块试验田,话匣子打开。
从最开始的选腐土、耕地、到后面的泡种、秧苗长势,说的详细,特别是对比数据,信手拈来。
专家们也不拔秧了,都围过来听。
这工作是他们的常规工作,苏家试验田,他们看到直观的,对中间漏掉的环节甚是遗憾,没想到有人说的这么详细。
“你怎么记得这般清楚?”窦静对苏老三好感直线上升。
这种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官吏用起来最趁手。
“回大人,草民除了每日到地里观察,还做了详实记录。”苏老三回道。
“哦,走,快取来看看!”窦静欣喜道。
这资料太重要了,可作为专署区技术指导依据。
种植专家们也上岸,跟着一起回苏宅,都想一睹为快。
呼啦啦一帮人离开田地。
“大人!”苏樱拉住卢照时。
“何事?”卢照时笑呵呵的,苏家给他长脸,整个人容光焕发。
“脚踏打谷机!马上冬小麦要熟了!再不面世,就要错过这一波推广!”苏樱提醒道。
“哎呀,忘了!”卢照时一拍脑袋。
“早就制出样机,改进了几次,寺卿大人突然莅临,走时忘了。”
“大人!这个你也能忘!”苏樱不满。
“对不住,对不住!立刻着人送来!”卢照时也不生气。
对王延年道,“鹤龄,让人回一趟梧州,送一批脚踏打谷机到梧县,荒沟村单独送十台。”
王延年笑笑,安排扈从回县城驿站送信。
“放心,不耽误你们农时!”卢照时笑道。
“大人,还有个事儿。”苏樱想起秧马。
现在司农寺的人来了,想来岭南道划为粮食专署区一事成了。
想到高强度的拔秧、插秧一年两次,苏樱觉得有必要尽快弄出秧马。
不然要不了几年农人得废,腰椎劳损严重,一年两季劳作,农人没累死,也会极大缩短寿命。
这是拿寿命换粮食!
“说!”卢照时知道又有好事儿。
“你找人研发一个可在水田里前行后退、可坐可骑行倒退,同时还能插秧的秧马。”苏樱把秧马的功能描述一遍。
卢照时眼睛瞪得溜圆,“真能造出这物?”
要是有这物,拔秧、插秧不知轻省多少,劳动效率极大提升。
“当然能!”苏樱肯定道。
“造价不菲吧?”卢照时问。
这些功能中前行后退,可坐可骑行倒退都不算难,难得是插播!
人插播秧苗,靠手感来确定深浅,秧马不过一个物件,如何确定深浅?不会损伤根系?
“看你的研发啊,就用便宜的榆木制作,听着复杂,其实简单。”苏樱蹲在地上,在泥土上画示意图。
关键在齿轮上,后退的同时,齿轮转动一个或几个齿,退行的距离就是植株间距,同时刚好是几窝秧苗插进地里的转数。
秧马研发出来,可在岭南道、甚至所有水稻种植区域推广。
“阿樱!你咋想出这东西的?”卢照时想敲开苏樱脑袋瞧瞧。
脚踏打谷机和秧马,简直就是两季稻种植的助力神器。
“嗯,懒人为了不累,自然会想方设法想怎么轻省!”苏樱狡黠一笑。
“成,你画个草图给我,我回去让他们琢磨琢磨,争取下一季播种用上!”卢照时道。
苏樱不说话,盯着卢照时。
“行啦,你们荒沟村送十台!”卢照时笑,就知道这丫头不会白送!
“二十!”苏樱狮子大开口。
这个比不得脚踏打谷机,几人同时操作。
秧马是一人一台,十台太少,那么多水田,根本种不过来。
“成,二十!你呀!真是个财迷!”卢照时被逗乐。
这是让自己又在寺卿大人面前长脸,二十台秧马值当。
“王三叔,秧马你们不用管了!刺史大人送我们二十台!”苏樱冲田里的王三郎道。
“太好了!谢谢阿樱、谢谢刺史大人!”村民们冲俩人拱手道谢。
“客气、客气!”卢照时与苏樱往苏宅去。
胡县令陪着窦静等先一步来到苏宅。
卢颉几人被猛兽啃噬,胡县令给卢照时去了信,卢照时回信就地焚化处理。
同时给本家去了一封信,只说岭南山多、猛兽多,那几人夜遇猛兽,全被啃噬,随信附上仵作勘验,便没再理会。
几个奴才,卢家不会放心上,跟死了阿猫阿狗一样。
奴才们更是巴心不得,空出来的位置正好顶上,没谁有空来找茬儿。
至于卢照时提议的粮食专署区,得罪的不是卢家一家,是所有世家。
如苏步成分析的那样,朝廷采纳这建议,说明自己和朝廷站一边的,背靠朝廷、背靠天可汗,谁敢动?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娇妻随军海岛  罪犯档案管理  打排球有一车  将门千金通古  大唐诡案录b  嫡媳by李尔尔  假千金归家,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