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乌泱泱一帮人来到苏家,看着崭新的苏宅,窦静愕然,看向苏步成。
这是流放五千里?咋看着像度假!他都想在这里安家。
整个村子里四通八达的竹水管,这新盖的宅子周边再种上菊花,待到秋高气爽,一大片金灿灿的田地,田园野趣,想想就美得很!
“此乃村民帮忙修的宅子,初来时,住的旁边破屋。”苏步成哪有不懂的。
众人看向不远处的旧宅,尽管翻修过,屋顶茅草七八成新,但那开裂的墙体,歪斜的门窗无不昭示着残破、摇摇欲坠。
苏步成、苏老二、苏伯彦等招呼大人们坐下。
杜氏、韦氏忙下厨房烧红糖姜水,初春乍暖还寒,受了风寒容易感冒。
“苏署丞,快快把记录拿来瞧瞧。”众人心急。
苏老三忙回屋,取来几本自制线装本。
已装订的有三册,还有一册写了一部分,还在记录中。
窦静、属官、专家们慢慢翻阅,正楷字体,工工整整,写的相当详实,一目了然。
有文字描述、对比表格,这新奇的记录方式令专家们叹服。
“署丞这记录方式如此奇妙,我等亦当采用此法!”专家们赞不绝口。
这些数据让他们心中有底,有时令、数量、劳作人数、劳作时长,作物每日变化,包括天时。
专家们手在颤抖,要是流传下来的农作物古籍都这么详实,何愁庄稼种不好?
“苏署丞,你这框表法如何想到的?”窦静甚是心动。
司农寺各部门若采用此表,一目了然,直观了当。
这法不止专家们用,各属官也都可以用,比长篇累牍的文字叙述简练多了,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此乃侄女教草民的,草民用了觉得甚好。”苏老三回道。
“哦!又是那个阿樱?”窦静没想到小小女娘,竟如此多奇思妙想。
“回大人,正是!”
空气中传来红糖姜水的香气,有些寒冷的众人顿时感觉好饿。
杜氏、韦氏端着餐盘进来,一人一碗红糖姜水。
“这是…”窦静闻着红糖水中有辛辣味儿。
“此乃红糖姜水,喝了驱寒。”苏步成介绍道。
窦静吹了吹,轻轻抿一口。
甘蔗的香甜,姜的辛辣混合,一种奇特的甜味儿。
过年时私下里得了几块红糖,没舍得自己吃,给了爹娘。
却不想在千里之外的流犯家中吃到,窦静不觉好笑。
还寻思在梧县采购些寄回长安,却不想过了榨糖季,糖厂已停,要等到甘蔗成熟时再开。
“你们怎会有红糖?”
不止窦静,其他京城来的,无不盯着苏步成,眼含羡慕。
在京城一糖难求,苏步成却能随随便便招待这么多客人,简直不要太奢华。
“金风寨送的。”苏步成淡定道。
“那个会制糖的金风寨?”窦静激动的站起来。
“回大人,正是!”
胡县令欲言又止,忍住没开口,低头喝糖水。
“卢大人呢?”窦静要说什么,抬眼却发现不见卢照时。
“大人,寻下官何事?”卢照时从门外进来,后面跟着苏樱。
“你们梧州甘蔗产量如何?”窦静问。
“产量?这个没具体统计过,集中在俚人手中,倒是梧县胡大人这里有数据。”卢照时指了指胡县令。
“哦,胡县令说说看。”窦静看向胡县令。
“回大人,我们梧县今年计划种植甘蔗十万亩,年底可大批量制糖,红糖将成为梧县特产之首。”胡县令回道。
“你们有那么多良田?”窦静既欢喜又担忧。
十万亩良田可产多少粮食?要是十万亩水田种两季稻,还得翻番。
可甘蔗能制红糖,那也是很重要的作物。
“回大人,这十万亩算不得良田,也算不得荒地。”胡县令躬身道。
“绝大部分在俚人村寨,甘蔗是野生状态生长,去年底收割甘蔗后,全部甘蔗地翻耕,采用新方法种植,提高产量、质量。”
“这么说,这十万亩地不影响粮食种植?白得的十万亩甘蔗地?”窦静确认。
“是!”胡县令肯定道,“俚人村寨主要是甘蔗地、水田、少量麦地。”
“如此,甚好!”窦静很满意。
“卢大人,其他各县也做一个统计、汇总,两季稻推广后,甘蔗是下一个目标。
我们要把甘蔗规模种植,成为粮食专署区的第二大产品。”窦静踌躇满志。
“大人高瞻远瞩!”卢刺史恭维道。
“大人高瞻远瞩!”其余官员亦齐声恭维。
“客气、客气,能不能实现,还需在座各位共同努力!”窦静冲众人拱手道。
“不敢,下官当竭尽全力!”众人纷纷道。
“嘶…”屋外传来马儿的嘶鸣。
“咦,苏大人你这里有马匹?”窦静惊异,这苏宅太多异常。
“呃…”苏步成刚回来,哪里晓得?
胡县令给卢照时写信,只说那几人被猛兽啃噬,没提黑风乡荒沟村,苏步成在卢照时那里,他不想两人生嫌隙。
卢照时压根没关注这些细枝末节,更不知道那几人留了马匹。
窦静这一问,苏步成很是懵逼,甚至不知道荒沟村差点儿被灭村。
“回大人,此马乃刺史大人所赠!”苏樱接过话茬儿,一本正经道。
“我…”卢照时一脸懵逼,本能想要反驳,待看见苏樱的眼神,忙闭嘴。
心思急转,再看胡县令不自然的表情,瞬间恍然。
却见苏樱继续道:“前些日子,卢大人本家来了一支商旅,却不想出了意外,留下马匹,卢大人慷慨,赠与荒沟村。”
“哦,出了什么意外,连马匹都舍弃?”窦静觉得古怪。
卢照时与胡县令对望,胡县令硬着头皮回话。
“回大人,那商旅不知岭南厉害,夜间赶路遇猛兽,全被啃噬,只余一人全尸,死状惨烈…”
“嘶…”在座京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窦静捋着美髯,默不作声。
临行前天可汗单独召见,对于世家手伸到岭南甚是不满,粮食专署区的初衷就是将世家挡在外面,不让世家染指岭南粮食。
那胡县令所提的商旅赶夜路就很值得玩味,只怕这里面没那么简单。
不过这也好,老天帮着收了这帮搞事情的,无形中清除障碍,帮自己省了许多麻烦。
难怪卢照时最近收田地那么顺利,估计其他世家都给吓跑了。

第223章 紧着最重要的先做
今天家中吃饭的人实在多,除了到访的一众官员、扈从,还有陪席的村老。
郑娘子几个会做饭的自发来家中帮忙。
过年时胡县令送来的那头羊一直没舍得吃,留着苏老二娶亲招待客人的。
现在来贵客,不得不拿出来招待。
煮饭做菜太复杂,就和面包大葱羊肉饺,另外发面蒸红糖糕,再熬一大锅菘菜粉条汤。
和面的和面、发面的发面,剁馅儿的剁馅儿,洗菜的洗菜。
听闻吃饺子,孩子馋的流口水,帮着干活分外卖力。
这么久,家中日子好转,也做不到顿顿有肉,只是吃饱饭,偶尔有鸡蛋,日子已经相当不错。
上次吃肉是在牛二家吃的羊肉馅饼,到现在念念不忘。
“这羊肉,加了大葱,味儿就不一样!”郑娘子将切碎的大葱拌入羊肉馅儿中,笑道。
腌制的羊肉风干,比不上新鲜羊肉好吃,可对于穷人来说,有肉吃就不错了,没得挑。
“阿樱,这发糕里加多少糖?”韦氏端出大半碗红糖,好舍不得。
“天啊!”郑娘子捂嘴,扯了扯苏樱,示意她收回去。
太奢侈了!这死丫头,拿着好东西不当回事儿。
就是当年,还是勋贵的她们都没这么奢侈。
“无妨!就算大人们不来,咱们也要弄来吃,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该吃些好的,不然哪来力气干活儿?”
苏樱笑笑,“三婶,把红糖剁碎,用热水化开,倒面里和上,记得还要放曲子发面。”
没有酵母,可替用的是做醪糟用的曲子。
“嗯,想不到这岭南有这么多天然资源可用!”
窦静等戴上面纱,随着苏步成、杨老汉几人进树林查看养蜂情况。
看到几十个蜂箱有序摆放在僻静处,里面嗡嗡嗡的声音,还有不时进出的蜜蜂。
今日绵绵细雨,出动的蜜蜂不多。
不止窦静,其他京官都好奇,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养蜂这么简单?
“只要有花开,蜂蜜就能源源不断生产,咱们这里四面是山,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蜂蜜产不断。”杨老汉笑眯眯道。
“这只是其中一处,另外还有五六处,大小跟这里差不多,半月割一次蜂蜜,每处能有一二百斤。”
“这个比制粉条轻省、挣钱!”窦静赞许。
“是啊!不过粉条不能丢,能吃饱的还是得粮食,粉条虽然麻烦,也算粮食!”杨老汉笑道。
东西再好,首先得吃饱的基础上再谈价值,灾荒年没吃的,黄金不过一堆黄疙瘩,抵不过一块饼。
王三郎几个汉子割了几个蜂箱的蜂蜜,给大人们的见面礼。
提过来,有大半桶,清亮的浅褐色,很粘稠。
窦静沾了点竹刀上残留的蜂蜜,清香蜜甜,“嗯,好东西!岭南山多花期长,其他州县亦可推广。”
糖是古代除了盐之外的第二重要物资,市场需求巨大。
糖的来源一个是蜂蜜,野生为主,人工养殖极少。
像这么全县大力推广的,梧县是第一个,很有开创精神。
另一个来源是甘蔗制糖,还停留在糖膏阶段,现在有红糖块,它的商业价值推动甘蔗的大面积、规模种植。
这些都在梧县进行。
窦静觉得来梧州、特别是梧县是最正确的决定。
把梧县、荒沟村的养蜂、种水稻、种甘蔗照搬复刻,加上粉条、榨油,岭南遍地开花,处处是梧县。
这些是江南不具备的天然优势,相信不久,岭南必定赶超江南!
踩着松软的腐土出来。
“我们就是这里取的腐土,筛掉树枝、烂叶、坷垃,撒上熟石灰翻晒几天,铺在新垦的荒地上,再加上农家肥,极大缩短熟地时间。”苏步成介绍。
“所有腐土都可如此使用?”有心急的种植专家忍不住插话。
“这个要看具体的土质情况,土壤颜色不同,代表的土质不同…”苏步成把当初苏樱的土壤辨别法给众人讲解。
“嗯,有道理!”种植专家听了不住点头。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以后在其他地方就可加以灵活运用。
“这些都是有用资料,你们可有记载?”窦静问。
“呃,不曾,我等只是授课有讲,并未著书。”苏步成回道。
“你们抽空整理整理,这些零碎资料汇总起来,也是一部农学著作,各地可作为参考资料辅助,于农业也是一份贡献。”
窦静心情大好,难得提点一二。
路过苏家老宅,窦静鬼使神差拐进去,想看看苏步成他们当初过的啥日子。
轻轻一推,门吱呀应声而开。
里面有些阴冷、潮湿,墙面刷了大白,地面平整,看得出新捯饬的,放置许多木架和簸箕。
“准备养蚕?”窦静问。
“是,小女觉得房子空着浪费,便收拾一番,开春养蚕。”苏步成回道。
“忙得过来?桑叶够?”窦静看了看四间屋子。
每间屋子两到三个木架,一个木架至少四层,累计起来量不小。
桑树栽种在田间地头,养到后面蚕的桑叶用量很大,一天要添加四五道。
“去年种冬小麦时田坎上扦插不少桑条,开始抽叶,应该够用。”苏步成回道。
窦静指着苏步成笑,“你们苏家这能耐,再流放五千里,你们也照样活得滋润,不愁吃喝!”
“不敢!大人,我等能有今日,全赖荒沟村民友善接纳!
初到时,是村长给了这宅子,草民一家才有了落脚处!
再流放,哪有好运遇到如荒沟村这般友善的村民?”
苏步成有些埋怨窦静,这玩笑一点儿也不好笑。
“玩笑、玩笑,苏大人怎当真了?”窦静背着手出来,往旁边的菜园子溜达。
“这是何物?”窦静看到长出两三寸的作物,探头探脑很茁壮。
不止窦静,长安城来的京官们都没见过。
苏步成只见过成熟的甘蔗,没见过幼苗,转头看向苏老三。
“回大人,此乃甘蔗!”苏老三上前道。
“哦,这就是你们种植的甘蔗?来说说,如何种植。”
窦静看着地里整齐排列的秧苗,感觉跟水稻异曲同工,都讲究横平竖直。
“是!”苏老三把苏樱的甘蔗种植讲述一遍。
“苏署丞,按照你所述方法,甘蔗产量必能增加,且根根粗壮?”
“回大人,是的!梧县今年的甘蔗种植皆采用此法,年底甘蔗产量将大幅提升。”苏老三躬身道。
“卢大人,你们可有推广?”窦静听得激情澎湃,暗自懊恼自己来晚了,错过甘蔗种植季。
“回大人,其它各县有宣传,并未强推,今年重点是两季稻,甘蔗种植待年底梧县成果出来,再大力推广。”卢照时回道。
想要做的事儿千头万绪,只能紧着最重要的先做。

“哟!苏大人你家今日做甚好吃的?勾的我都饿了!”窦静感觉饥肠辘辘。
空气中飘着羊肉大葱饺子的香气,还有红糖发糕的香甜。
“是啊,这味道真香!”其他人也纷纷打趣。
早上匆匆赶路,在县城吃的豆浆油条、米糕、羊肉馅儿饼。
第一次吃到新鲜吃食,个个吃的肚子滚圆才作罢。
到了荒沟村,下田地,又钻树林,不知不觉竟然饿了。
这一说饿,有人肚子发出咕咕鸣叫。
“诸位大人莅临寒舍,仓促间没啥好招待的,羊肉大葱饺、红糖发糕!”苏步成邀请众人上桌。
人多,临时改在校舍用餐,课桌拼接成几个大桌。
“你们用这个授课?”窦静瞅见推到角落的黑板,上面还写着《论语》中的《两小儿辩日》
“回大人,是的。”苏步成回道。
“嗯,不错,此法甚妙!”窦静觉得这一天见到太多新奇,太多惊喜。
拿起黑板槽里的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觉得挺有意思,一不留神,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
“这东西好!咱们以后到田间地头授课亦用它!”窦静立马想到它的用途。
“回大人,如今梧州官学授课也是用的它,效果极佳。
先生授课不再光是念,学子们也不再似往常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卢照时道。
“嗯,卢大人甚是识货!”窦静赞许。
每桌一钵热腾腾的饺子、一簸箕红糖发糕、一钵菘菜粉条。
没办法,穷山沟拿不出精致的瓷盘、瓷碗,只能凑合。
饿极的众人也不挑,拿起筷子往自己的竹碗扒拉羊肉饺子,一口下去,香迷糊了。
饿了啥都好吃。
再抓起一块胖乎乎的红糖发糕,切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蜂窝眼,难怪蒸的胖乎乎。
一口咬下,香甜有嚼劲儿,又是另一种口感。
“苏大人!这是红糖做的吧?叫啥?”窦静大口吃着,一点儿不讲究所谓的斯文。
司农寺的人经常田间地头跑,大多不拘小节,跟农人差不多。
“回大人,正是!”苏步成也是第一次吃,被这新吃食惊艳到。
“今日你可是破费了!用了多少红糖!”窦静心疼坏了。
“大人来,草民家无甚可招待,还请大人莫要嫌弃!”苏步成客气道。
“唉!嫌弃啥,红糖!你知道京城红糖有多金贵?”窦静吃完一块,又抓起第二块。
“今儿有福,在你家吃到红糖,又吃到新吃食!”
“大人喜欢就好,就怕怠慢大人!”苏步成笑道。
吃的急,差点儿噎住,众人这才舀起菘菜粉条汤品尝。
这菘菜粉条汤清淡,放的茶油,里面还有煎蛋,那味道鲜香,一喝停不下来。
风卷残云,每张桌上都吃的干干净净。
“嗝!”窦静舒坦的打个饱嗝。
以为是苦差事,却不想那么多惊喜,甚至连吃的都不简单。
卢照时默默抚着肚子,他也撑到了。
这苏家做的吃食与众不同,每次来吃都不一样,每次都吃撑。
“卢大人,我这粮食专署区初设,各个事项千头万绪,向你要几个人手帮衬,如何?”窦静玩味的看着卢照时。
“大人抬爱,敢问要哪方面的人手?下官好挑选。”卢照时问。
“熟悉荒沟村种植技术,善稼穑,懂官府农事流程。”窦静几乎是比照某人在画。
“呃,大人,他如何?”卢照时指着苏老三。
“此人在官府待过,善稼穑,荒沟村所有种植技术都烂熟于心。”
“甚好!”窦静点头,“明日可愿随我一同前往岭南道都督府?”
天降大好事,苏老三惊愕的看向兄长。
苏步成点头,苏老三这才起身。
冲窦静躬身道:“多谢大人看重!草民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大人重望。”
言罢,眼眶已泛红。
“好了,先别忙着谢我,你也知道,司农寺向来吃力不讨好,到时别骂我把你当牛马用就好!”
窦静扶起苏老三。
“给大人当牛做马,是草民荣幸!”苏老三肺腑之言。
村老们朝苏老三道贺,苏老三一一还礼。
司农寺其他属官、种植专家也朝贺苏老三,窦静笑呵呵看着。
老部下,熟悉各种流程,用着顺手,而且推广的种植技术他最懂。
现成的便宜不捡白不捡。
流犯又如何,上报时去掉名字就行,就是有些不地道。
可你敢把苏家的名字大咧咧送到天可汗眼前吗?嫌安逸日子过得太舒坦,故意让天可汗难堪不是!
这么个人才放着不用,甚是可惜。
所以窦静打的算盘是:人要用,功劳没有,最多酬劳比旁人重些。
在场的卢照时、苏步成何尝不知?
可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何必计较这些?
再说身为流犯,一身本领没浪费,已是知遇之恩,你还想怎样?
“恭喜啊,三婶!”苏樱笑嘻嘻道。
“阿樱,该我们谢谢你才是!”韦氏又哭又笑的。
夫君得到原上司看重,是好事儿,先不说流犯身份,单是这份荣耀就让人欢喜。
厨房里,妇孺们得到消息,全都恭贺韦氏。
苏老太太不停抹泪,老天开眼,大郎得刺史大人看重,如今三郎又得原上司提携。
要是能弄些政绩,兴许哪天还能盼来赦免,一家人回长安或荥阳老家!
“还是你们苏家能干,这才多会儿,就有好事儿!”郑娘子感叹又羡慕。
“说不定哪天你们就能离开岭南!”
“哪有那么好的事儿?”苏樱笑。
“窦大人、卢大人再惜才,也不能坏了朝廷规矩!
就这些他们已担了天大的责任,押上仕途在用人,哪敢奢望更多,只求不连累两位大人。
哪像阿姐,你们随时可离开岭南。”
“这荒沟村有谁比得过你?才来多久,这里就大变样!你是没看到,当初我们那会儿,真是上天无门下地无路,难啊!”郑娘子说着又想起当年。
“好啦,阿姐,荒沟村会越来越好,说不定哪天真叫你离开,你还舍不得呢!”苏樱逗道。
“可不,两季稻种上,甘蔗种上,又是蜂蜜、又是粉条、茶油,外面哪有这好事儿!真要离开,还舍不得呢!”郑娘子笑道。
忙活完,苏樱给每人送一碗饺子,一大块红糖发糕,郑娘子几位妇人欢欢喜喜离开。

第225章 谈心
晚上窦静、卢照时、王延年、胡县令安置在苏宅住宿,其余人分散各家将就住一晚。
苏家人挤在堂屋开会,苏步成、苏老三明日要随窦静他们离开,家人聚一起说说话。
“大郎、三郎,好好干,莫要想家!跟着大人干出一番政绩。
大人高升,你们也能捡个功劳,也许有生之年,咱们能离开岭南!”苏老太太殷殷叮嘱。
“阿娘!放心,儿子们会好生干,不辜负大人期望!一定让阿娘有生之年离开岭南!”苏步成好生哄道。
这种可能微乎其微,看看荒沟村就知道,苏步成没幻想过,这会儿纯属哄老母亲开心。
“你们都是好孩子!”苏老太太忍不住又抹泪。
就像当年大郎赴京赶考,寄托了全家希望。
“阿娘莫要再哭,儿子们一定让阿娘风风光光离开岭南。”三个儿子齐声道。
一副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着实感人!
“我养的儿子能不知晓?阿娘是高兴!”老太太嗔道,“如今大郎、三郎得了机会,就剩二郎。”
这一说,本就有些失落的苏老二更是愧疚,三兄弟中自己最笨,一把年纪还让老母亲忧心。
“二弟,你也别着急,待农忙后先把婚事办了,屋里也有个知冷知热的。
抽空帮金风寨把路修好,人家举寨帮咱,咱荒沟村不能不还这份情,辛苦二弟了。”
苏步成拍了拍二弟肩头,找机会把二弟也推出去。
“兄长放心,弟弟省的!”苏老二道,“你和三弟出去,家里总得有个人看着。”
“二叔,迎娶二婶可是头等大事,你可走不得!”苏樱活跃气氛。
“呵呵!”苏老二傻笑,“其实我运气极好!”
高攀弘农杨氏贵女,即使落魄,人家也嫁的世家,要不是上次无意中搭救,自己哪轮得着?
默默听着的苏时彦、苏辰彦、苏兆彦脸上僵硬,心里发堵,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是啊!要说起来,二叔的事儿最大,真不能走!”苏樱打趣道。
时彦、辰彦、兆彦的不高兴她有看到,没理会,整天搞得像死了娘老子,真没劲儿。
全家都小心翼翼的,累,自己想不通,旁人劝了也没用。
更何况时彦、辰彦十八九岁了,该谈婚论嫁,还拎不清的话,成家后也是糊涂虫。
“可惜兄长、三弟吃不到喜宴!”苏老二甚是遗憾。
“哈哈,无妨,说不定待我和三弟回来,咱苏家又添丁进口。”苏步成笑道。
“呵呵!”众人哄笑。
“二叔,你别急,二婶进门后,你安心去修路,你放心,把路修好了,一样有作为!”苏樱安慰。
“咱们村时间仓促,弄的砂浆路,金风寨修的时候,安排人手烧制水泥!
水泥与河砂、石子混合而成的砂浆比我们村这个还坚硬、耐用,有了水泥,你在岭南定能闯出名堂!”
“阿樱,那水泥真有那般好?”苏老二很是心动。
“当然,你们找几个经验丰富的烧窑人慢慢琢磨,材料中缺冶铁矿渣,可找卢大人弄些,先在青石山研制。”
“嗯,阿樱说的是!”苏老二信心满满,“烧出水泥,以后青石山再建几个窑,单是水泥,村里就能挣一大笔钱!”
“二叔,你若真的烧制出来,你将走出梧县、梧州,该岭南道长官上门来请你!”苏樱笑道。
“请我作甚?大不了找胡二郎君在外面多建几座水泥窑。”苏老二想不出有啥值得人家上门。
“二叔!”苏樱笑,“你会开山筑路,又能烧制水泥,可知这对岭南意味着什么?”
“什么?”苏老二不解,但眼神期待。
“岭南道路险阻,进出的路极其艰险,若二叔带人将路开凿拓宽,再铺上水泥,岭南变坦途,便捷如江南。
那时才是真正的客商云集!二叔也将名垂青史!”苏樱侃侃道。
“果真!”苏老二激动地站起来,一扫刚才的失落,眼中迸发出光亮,“阿樱,你把水泥制法详细说说!”
“二叔别急,这东西我也只知大概,最终还要靠你自己琢磨。”
苏樱拉着二叔坐下,将水泥的成份、配比、烧制的几种方法一一道来,强调了温度等细节。
苏伯彦、苏仲彦两兄弟很默契地在旁边速记,然后交给二叔。
苏樱刚才的话,不单是苏老二激动,几位少年也激动,谁也不想碌碌无为。
农忙他们每次都参与,算半耕半读。
劳作几次,心态发生变化。
劳作如此艰辛,深刻体会到农人不易。
不如妹妹聪慧,因地制宜取巧,减轻劳动,但他们也学会站在底层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乡、一县、一州。
“时彦、辰彦、兆彦,阿耶知道你们心有不甘!”今晚苏老二父子四人挤一屋,难得的谈心机会。
因为与杨家结亲,父子闹得很不愉快,几乎不说话。
“阿耶,非要娶杨家女娘吗?一点儿不念阿娘旧情?你知不知道阿娘过的有多惨?”
苏时彦垂死挣扎,依然想阻止父亲另娶。
“你阿娘的闹腾劲儿,你们不是没看到,还有阿荷,但凡有一线可能,我何至于如此绝情?
粮种都敢嚯嚯,还有什么不敢的?
见天可劲儿作,谁知道哪天心头不快,一把砒霜药了全家。
以你阿娘的性子,没了权势、没了可贪图的,阿耶在她眼中便是废物。
脾性再好的人也架不住她闹腾,说她过得惨,可有问过那家,她干了什么,让人如此待她?
不管娶不娶杨家女娘,你阿娘都断无可能再回苏家!
莫要把你阿娘的事儿迁怒于杨家女娘!”苏老二道。
“可是,让儿子们如何自处?就眼睁睁看着阿娘遭罪而无动于衷?”苏时彦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时彦,你是个好孩子,忠厚仁孝,可是忠厚仁孝也要分人。
对好人你如此便是忠厚仁孝,对恶人如此是助纣为虐。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娇妻随军海岛  罪犯档案管理  打排球有一车  将门千金通古  大唐诡案录b  嫡媳by李尔尔  假千金归家,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