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败光八个亿by幻如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1
吕干随身带着的本子是这趟出国前刚买的,现在都记到最后几页了。光是林总随时给的灵感创意,就足够吕干回去写营销文案的素材了。
地产公司所有人回到国内,都是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连夜去公司加班,把境外考察的收获转化为本部门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内容。
总裁办这里的员工并不是专业人士,不过他们以前只是前台或者司机,以及打杂的,哪里有过这样的公款豪华旅游经历呢?
一趟欧洲多国游,收获了阅历以及昂贵的伴手礼,简直是颠覆三观,让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产生了强烈期待和憧憬,对公司的忠诚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认知中形成了鲜明的概念,林氏地产实力强劲,这才是做豪宅的公司该有的模样。
他们也被告知,将来公司放出豪宅具体的销售资料后,员工都可以领取数据,只要介绍客户成交了,佣金提成和销售人员是一样的。
那可是豪宅啊,哪怕是千分之五的提成,做成一单也差不多大几万甚至十多万的收入了,相当于普通打工者好几年薪水。而他们离这样的高收入,是那么的近。
第82章 员工的心态
刚入职的司机汪小浩以前在南方闯荡过,因为修车技术好,是认识几个开豪车的老板朋友的。他平时就爱在人脉关系上做积累,自己的小本子上除了这些人的联系方式,还有当初认识他们的经历。将来如果有机会,他会打电话,顺便巧妙地推销一下豪宅。
以前他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干修理工了,后来回到京市,才晓得因为有个在牢里服刑的父亲拖累,他连修理工的工作都不好找。展叔叔帮忙给他介绍开车的活计,却发现老板竟然是以前酒吧的同事。以至于他一开始并没有对未来产生太大的期待,甚至私下里琢磨过,想翻身是不是只能靠下辈子投胎个好人家呢?
当他刚入职几天就赶上这个月发当月整月的工资之后,他看着比预期高那么多的薪酬,又有了新的念想。比如在这里勤奋工作几年,攒点钱再贷款自己开个修理店。
这一趟欧洲旅游回来,见识了发达国家的繁华和有钱人的生活,他完全变了念头。对身为公司员工有了极强的自豪感,也通过给营销部的人开豪车,听他们侃侃而谈一些销售的门道,自己就想着试一试。
当他去请教营销总监吕干,该如何联络那些有钱客户的时候,吕干耐心指导,毫无保留告诉了他话术和方法,他就有了更多的信心。谁说会修车的司机不能是个好销售呢?他要趁着年轻,趁着目前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打开自己的眼界和上限。至于修车店,他若是能卖出一套豪宅,就足够开店了。
总裁办这里,林总不在的时候,大家都以秦爽为标杆,向她学习。
秦爽学的虽然是企业管理,不过对于房地产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肯定比不上那些学工程设计成本出身的人,销售经验也比不上营销部的,这趟海外项目考察,她比其他人更用心,恨不得将所有专业关注的问题自己都搞明白,事实上,有一些不是看完就能明白的。
所以她要求各部门的人要将本部门考察的心得尽快做出ppt汇总材料,以便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还将这个安排放在了紧随其后的一周内,每天都有内部交流培训,全公司任何人都能参加。
经过各种专业人士的讲解,公司内便是前台和司机也能把豪宅该是怎样的,说的像模象样。他们与销售不同的只是没有销售经验,面对客户的话术和应变能力不同。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圈啊,这不妨碍他们和朋友们吹嘘自己的公司多么好,公司将来要卖的豪宅肯定比他们现在看到的更好。
林若妍看到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变化也很欣慰。唯一不满的是,还以为玩一圈回来大家能放松,被欧洲的悠闲工作状态感染,不会再那么执着于加班。
毕竟他们在欧洲不止是逛了名胜景点,也充分体验到当地人对于工作的态度。那些人无论是上班的白领,还是开店卖东西、美容美发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都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严格区分。
比如你以为的开小卖铺和理发店这种,有客人来还不随时开张从早到晚一周七天无休么?不,人家上午十点悠闲开门,晚上五点准时关店,到了下班的时间点,是真的就会消失不见。小超市、理发店周六日不营业的比比皆是。以至于华人去了开个店,都被同类本地人的店主投诉,说周六日违规营业。
那些欧洲的公务人员就更不用说了,上班用一套联系方式,下班工作手机一关,办公室门一锁,才不可能像国内人民公仆那样,免费加班,随叫随到地处理百姓的疾苦。
赵星星有过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提起这个事的时候深有感触,她还说起留学就读的名校教学楼,开电梯的大爷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五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时,周六日和所有节假日也必然休息,非工作时段不管楼里有没有师生,人家都是电梯一锁,下班时间一分钟不多呆。
以至于经常有师生因为做实验早出晚归,被困在高层,没有电梯,自行爬楼解决。他们和校方投诉许久,校方都不作响应。毕竟该员工是拒绝领取加班补助,就要求按时上下班的,这是人家的自由和权力,校方也没有多余预算资金额外雇佣一个人在他不上班的时候值班。
反正人家国外打工人就这么霸气,动不动还经常罢工要求加薪。赵星星就赶上过好几次,地铁公交司机罢工、清洁工罢工、教师罢工,民众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真正的有钱人资本家,都有自己专属的服务团队,反而影响很少。
林若妍问:“那么你们不觉得国内的打工人也要学习一下海外的那种工作模式么?你们一天到晚加班不累么?”
几个总监相视愕然,彼此对了一下眼神,心想这是老板试探他们么?试用期还没过呢,他们不加班加点做出一些成绩,怎么对得起那么高的薪水和月月发的奖金?万一试用期表现出了吊儿郎当的疲态很容易就被淘汰了,到哪里去找比这家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呢?
带薪去国外考察,不用自己花一分钱,除了挣工资还得到了十几万的伴手礼,这是老板?这简直是活菩萨啊!
他们唯有用加班加点多做事,力争把房子卖到预期的高单价,才能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可是太难了啊,现在别墅才三万多,城里最贵的多层公寓都不到三万一平米啊,必须想办法增加价值感。
林若妍感觉已经没办法与这些总监们共处一室了,她无论怎么说,结果都是他们加班更严重了。虽然公司对于加班的员工有两倍工资以及晚饭、交通费补助等等,人力成本这边消耗会多一点,但是员工们的身体更重要啊。如此废寝忘食地拼搏,让她这个老板怎么好意思每天迟到早退翘班摸鱼?
她只能在上班时间外出,去假装跑业务了。近期重点还是落实一下生物产业基地那边有没有政策的消息,厂房都可以等着慢慢盖,她先在大x区这里注册好合规的公司,才能开启y国那边的正式收购流程。
第83章 产业园运营
此前林如许被大x区的人请去洽商,看过了那个科技园区,那里据说已经参照京市最好的科技园区标准制定了政策优惠条件,并且区里已经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植生物医药相关企业。
林如许当时看了园区已经建出来的两栋楼和未来的远景规划,并没有承诺什么,现在林若妍突然提,要办医疗器械方面的自研公司,就让他有点意外了。
难道是李一琪私下与林若妍一直保持联系,还是两人在y国见面后碰偶然撞出的火花?不过看李一琪的来信,应该主导方是林若妍,李一琪甚至以为是他从中牵线。
自己这个妹妹真的是胸有沟壑,开了地产公司还不够,投资影视,还打算在医疗器械这种行业内闯出名堂?
林如许没有反对,那个行业对他一直经营的林氏集团公司而言是陌生,但至少属于实业的一类,总比房地产更容易理解。与其他生产类型的公司一样,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建厂,然后生产销售而已。
林氏集团下属的各种生产制造业都是这个套路,集团里有很成熟的团队能全方位辅助林若妍将这个公司开起来,收购境外的企业也不成问题。林氏早几年已经与境外的一些企业有合作,不过人家很少会这样打包彻底的连地皮工厂技术和工人都转让的。
有了亲哥那边的专业团队支持介入,林若妍需要亲自动脑子做的事情就不多了,她只用代表集团,去目前科技园区现有的两栋楼里选出合适的地方作为公司地址,其他手续都由科技园区内的人员以及林氏集团这边的团队对接完成。
如何选楼,这倒是林若妍喜欢的问题,成年人才不做选择,她打算都租下来。
林若妍找到大x区具体管理这个事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知道产业园第一期两栋楼是刚建成,尚未对外租赁,房子都是按照大框架的厂房模式来的,建安成本有限,毛胚交付,是希望入住的企业自己按照需求装修隔断。
最初盖楼的时候想法没有那么明确,这种厂房本身做什么生产都行,但是现在主攻方向是生物医药,在专业领域内对科研和生产需求的电力负荷、管线排布、通风环保等等具体要求,他们也不知道,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员,根本管不过来。
林若妍一琢磨,这事她或许能当个二房东。
产业地产的兴盛是十年后了,现在弄个科技园区,基本就是盖统一的办公楼和厂房,毛坯状态交付,入驻企业也没指望这里能有什么精装修的概念,楼好用不好用都是凭运气,这个园子的厂房不够大不宽敞,那就去看看别的园子呗。
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除了个别几家大型老牌的药企,新生的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特别明确成熟的场地概念。
这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初创企业需要孵化,就像原书李一琪开办的公司一样,公司没几个人,办公和实验的场地规模都不大,租不起更大的厂房,甚至做实验也是跟人拼场地。产品研发出来,再租生产线试产,连买自己的生产线都没钱。所以这类企业特别依赖专业的产业基地,除了政策外,还能提供实验室和设备的孵化说明。
另外一类就是以前在别处有工厂,想进军京市,将总部搬到京市,这种并不想与其他小企业挤在一栋楼里。他们有实力的直接要一块地自己弄园中园,还有就是弄一栋楼,办公、研发、实验到生产,自己就能装满。
林若妍想做的是,将现有这两栋楼都租下来,按照上面那两大类的需求,一样一个参照现实世界里二十年后那种成熟标准装修好了,自己的地产公司顺便就做招商运营。
“你这个很像二房东啊。”园区的负责人皱眉道,“我们目前的确是没有专业招商的人员,基本是等区里给安排接待任务,然后人家企业来考察后,会有想法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商。你说的运营具体是要做什么呢?”
林若妍假托自己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以及刚刚从海外考察回来的这套,用未来产业园的运营思路忽悠道:“咱们这个园区未来规划的非常大,政策力度也很好,同样的政策是不是京市其他区县也陆续都会有?科技园产业园全国各地那么多,企业也会选择对自己更方便的安家。”
园区负责人点头:“的确有企业来看过后提出了要求,问能不能直接买楼。目前这个项目第一期都不能卖只能租,毕竟是国有资产。企业入住租赁后需要自己装修。”
“我听说,目前这两栋楼的样子就是交房标准了对吧?要在这里安家的企业,自己需要花钱和时间来装修,就不是很方便,会让人犹豫。”林若妍顿了一下,“大企业自然有经费和人员操办装修的事,那么初创的企业和小微企业怎么办?”
“那些小微企业想来,已经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了,我们有装修补贴,还有税费减免。”园区负责人当然明白从幼苗培育初创企业,企业成长之后回馈区里的就会更多,黏性也会更大,并不会看不起小微企业。
“这种企业往往并没有更多人手盯着装修。”
“那我们可以申请经费,将用作孵化器的楼统一装修成合适的样子。”
“那么区里审批这些经费大概要多久,有专人盯着做么?知道做成什么样子么?”
园区负责人顿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找个企业打包将目前的楼装修好,区里只用出政策,介绍客户过来,你们就像是那种写字楼里的物业公司一样服务?”
“对,我们也可以自己找客户,让区里审核。我们更主要的是当好管家,入住园区的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业主,我们给他们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这就是运营。我们有设计、施工、成本和相关管理的团队,也有营销部能够用一些科学方法,招商引资并留住企业。”
园区负责人的思想很灵光,立刻意识道:“那你们按照批发价整租过来,将来加价分租,赚个差价?”
林若妍并不否认那是运营的赚钱管道之一:
“这就是我们提供服务获得的价值之一。我们去调查研究那些企业需要怎样的办公、研发、生产的环境以及基础设备,我们投资把这两栋楼打造成整个生物医药基地的‘样板房’,让那些企业拎包入住。
你们可以将我们视为一个先入住的大企业,同时起到宣传带头作用。其他企业从我们的样板房这里孵化,也给你们减少了麻烦。未来他们成长了,就可以搬出孵化楼继续租赁园区后续开发的那些楼,正式办厂投产。园区保持政策稳定输出给我们背书,就可以轻松收获一个个成熟企业,岂不是互惠互利?”
第84章 一对老冤家
林若妍说的这些只是后世轻资产运营的一种基础模式,比较适合在产业园区内施展。更多高科技的那些配套,以书中的时代还无法满足,她此时并没有展开那么多畅想,未来几年什么网络服务平台,手机app都爆发的时候,管理园区都是全套智能化数据化,比现在纯靠人力先进多了。现在忽悠得太过,短期内实现不了那会让人失望。
园区负责人当然没有超越时代的视角,听完林若妍此时这番话已经觉得是金玉良言,很有道理,思路豁然开朗。
他让林若妍提一个计划书,他这边也准备好整租的合同,以及相应的政策扶植档。等着他先到区里的班子会上将事情说通,征得多数同意,做成会议纪要,然后才是落实正式的合同流程。
只要班子会通过,后续手续就都是形式问题了,他们会提前口头通知,林若妍也能先动手做设计,等走完正式合同流程,立刻动工开始装修打样。
通过沟通,林若妍意识到这个负责人是个人才,不止对于行政办事那套流程很精通,也很有眼界,愿意接受新事物。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有这位坐镇,她的企业无论是做招商运营,还是只研发生产,都能有个能沟通的好领导罩着了。
那么到时候派谁盯着产业园打样的这摊事情呢?
豪宅项目在七月方案前就能完全确定下来,届时设计工作全面转入了施工图设计,那时创意更强的赵星星或许可以将精力投入到产业园这边,订着新的设计团队完成相关设计工作。
现在已经接近六月底了,等着大x区的班子上会讨论形成意见,通知到她这里,正好七月,时间上也差不多了。
但是豪宅的施工图设计肯定要专人盯着,这个时代还是有审图公司和审图流程的,国内大院画完施工图自己会先内部审核,京市还规定施工图要送外审,审核通过的图纸才能报送各种手续。这些内审外审之前,甲方各专业人员肯定是要将图纸都先看一遍的。
设计部目前只有赵星星这一位建筑专业人士,结构、水、暖、电、景观和室内各有一个。赵星星身为总监,部门管理和建筑专业的设计工作审图之类的都要兼顾,的确很累。
林若妍想到这里,喊来让人力总监和赵星星,让她们再招一个设计院总工那种角色,将来组织各专业审核施工图图纸。这位总工可以是退休返聘,从审图公司挖人也行,有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证书,除了本专业之外,还能将各专业图纸都看明白的。这样的人不要求多强的管理能力,也无需投入精力在看图之外,设计部还是让赵星星领导。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里见过许多这样的情况,大设计院退休后的建筑师,专业能力很强,又无心当领导搞行政,除了去审图公司之外,就会被地产公司挖走坐镇。正经地产公司其实工作强度很大,管理和专业能力要求都很高,一个人掰成好几瓣用。而退休人士往往不爱管那些“闲杂”事,就看图说技术,别的不谈,也省心。
条件描述清楚之后,赵星星忽然想起一个人:“我本科大四那年实习是在京市一家老牌国企设计院,当时带我的那位女建筑师,因为身体不好岁数也过五十了,就办了内退,去了审图公司,不过还是喜欢做设计。我以往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问候她一直保持着联系。她技术能力很强,我问问她有没有兴趣来咱们公司。”
温尔雅一听身体不好,岁数也大就不太敢要,但也不能薄了赵总监面子,就委婉说道:“按照林总和赵总监这边的需求,我会尽量找更多合适的候选人以供挑选。”
赵星星也反应过来,迎合道:“对,这个技术总把控很重要,应该多比较,候选人要精挑细选。我刚才只是推荐,最终还是林总定。”
林若妍心想五十多岁的老阿姨好啊,身体不好内退返聘,肯定是追求安逸的,不可能加班加点,说不定能给公司带来一些国企的松弛氛围,让其他年轻人也别那么卷了。
候选人技术上的能力看赵星星判断,人力资源把控的是相应的聘用流程,以及做背景调查。有这两位在,林若妍自认为并非专业人士,甚至连面试都推辞掉了。
结果,一时疏忽,当最终选定的赵星星推荐的老王专家入职之后,林若妍才发现,这位王总工与工程部总监老焦居然是同学。
而且老王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做了手术之后,恢复的很不错,审图公司那种安逸让她呆不惯,原来的设计院进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研究生,也已经没位置了。所以,那边拿着退休工资,这边就想出来私企闯荡一下。合同签顾问就行,社保都退休单位那边负责,不用上,林若妍只能是给开高工资弥补一下了。
当年老王和老焦学的都是工民建,一男一女号称当时的专业双璧。但并不是情侣,就那种不来电的跨越性别的“宿敌”。他们两人常年承包了各科的第一第二,就是位置时有互换。
老王进了国企大设计院,老焦去了国企知名的建设工程公司。就因为学的是工民建,规划、建筑、结构、水暖电都是懂的,干工程可以,干设计那也是妥妥的全面型专家。
据说这位王总最喜欢的就是考证。不止有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还拿下了一级结构工程师和注册规划师、注册设备工程师、造价、咨询等等证书。以上随便哪个证书,都很难考,后来专业分的细了,要求考证之前必须有相关专业学历,以及多少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一般情况只学建筑设计的人是没可能考下别的种类的证书的。
同理,一张证书对应的是一个专业,别的专业的人或许其他证书努力背书也许有机会考下来,不过建筑设计有多门绘图考试,其中大设计这一科,六个小时纯手绘做一套方案,这根本不是其他专业的人能凭借机械训练达标的。
多种类证书集于一身的强人,大多数都是早年间学工民建,后来在设计院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各专业图纸都接触过。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内驱动力十足。
尤其这位老王与老焦读书的时候就互相较劲,一个去了设计院要年年当先进争一流,一个去了建设工程公司,最苦最累的一线永远少不了他的影子。两个技术过硬的人,在各自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兜兜转转在林氏地产公司再度相遇。
现在都是一头白发,青春不再,但是彼此对了一个眼神就已经明白,新的一轮较量立刻开始了。
第85章 各显神通了
以前讨论方案的时候,赵星星就觉得老焦非常强硬,工程逼设计让步,现在有了老王,这才知道技术大拿的靠山相当坚硬,老焦为了工程方便提出来的一些“优化”做法,很可能降低了建筑外在的质量感受,一旦老王发现了这种苗头和端倪,就会用设计技术上的知识驳斥老焦,逼着老焦绞尽脑汁去优化施工做法。
关键这位老王各专业都明白,老焦想用别的专业偷换概念糊弄,结果哪个专业都找不到弱点,争辩都没有机会。
至此,赵星星算是放心了,自己在施工图和技术方面的短板,有了老王在,就不怕工程部打折扣了,建成效果的质量掌控力终于又回到了设计部手中。
林若妍也傻了,话说书里五十多岁的老阿姨这么拼的么?
自从老王入职以后,身为一个退休返聘的技术顾问,她早上比正式员工来的早多了,八点不到就来上班,自称老人觉少睡不着,晚上老焦不下班她也不走。她给的理由是因为老伴去世,儿子外地工作,家里也没养宠物,闲着还不如在公司。
公司免费的吃喝零食、先进的健身设备和办公计算机她都爱不释手。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在眼前,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她讲的问题那么多人认真聆听,退休综合征全被这样的生机勃勃治好了。寂寞无聊的时光一去不返,她觉得身心都跟着变年轻重返青春了,这样的“退休”生活才是她想要的,比广场上跳舞、或者是与一帮比自己岁数还大的老头老太聊那些没营养的家长里短高级多了。
接下来不用设计部的人申请,总裁办已经给他们全员配了行军床和睡袋。
老焦一看,设计部声势浩荡已经有八个人在了,他到现在还是光杆司令,有点力不从心。平时还要盯着售楼处那边,将来豪宅项目开工他要长期驻扎在工地了,大x区的事情怎么搞?所以他也不再矜持,赶紧让人力招了几个学结构和土木的小伙子,要能吃苦,愿意住工地的。
到时候工程部三个项目的现场至少分别有三个负责人常在,和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其他小专业就通用,三个项目上轮流来回跑。
成本部李嘉除了正经三个项目的成本要控制,还有那个工程造价软件的研发工作,不得已又招了两个有一两年经验的,他手把手教。将来施工队进场之后,成本的把控是绝对要重视的。设计可以充满幻想,施工可以要求技术不能偷工减料,但是成本要时刻记得给公司省钱,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情才行。
按照设计管控的进度,6月中下旬,方案设计院提交了完整方案设计图纸。这时施工图设计院也已经确定下来,签订正式的合同了。合同额高达一千万,而且签订后当天,林若妍已经打款百分之三十,即三百万给到了设计院的账户。
在书中时代,国内十万平米的住宅施工图总合同额也就是三四百万了。这还是行业黄金十年时最高的价码,往后二十年京市房价翻了十多倍,设计费竟然没有变化甚至还打折了。当然三四百万的那种施工图设计费只包括土建施工图,如果想要园林景观室内精装修设计图,外加一些特殊的要求,一定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加钱,签订补充协议的。
国内设计院最近几年哪还见过合同额这么高,付款又如此积极的甲方?建筑结构水暖电的专业负责人全上的精兵强将,便是每个专业下面画图的小同志也都选派了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确保绘图的质量。
那个时候上网不方便,电子邮件发不了超过几兆的图纸,计算机画图也刚开始流行,大多数情况下,甲方会派自己人跑去设计院盯着那些设计师画图,随时解决问题,省得来回送图纸耽误时间。
所以自从施工图阶段开始,设计部的人将自己的行军床和睡袋逐渐就从公司搬去了施工图设计院。
没办法,那边跑报批报建手续的辛勤三天两头就要问设计部要阶段成果图纸,他好拿去与相关部门沟通。他父辈是规划局里的领导,建委、园林局等等门路都熟悉,商品房前期那些手续他了然于胸,什么时候提交什么程度的图纸,他列的清清楚楚,给设计部写了明确而急迫地要图时间。
没有手续,施工就进行不了,工程部也着急,天天催着。
不过方案图已经有了,老焦用这套图先去忽悠着以前合作过的那些施工单位,已经在招标筹备中了。施工单位一看,老外的方案图,国企大院的施工图,老焦坐镇,都觉得是正经活。虽然项目地上才十万平米的建筑面积,不过地下也要挖两万平,最关键的是,这项目居然不用施工单位自己垫资,签合同就给百分之三十工程款。
这么好的项目,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还是京市未来奥运片区的,如果这个项目做的好,将来那附近其他类似的项目,岂不是都有机会接下来?毕竟这个项目是豪宅,立在那里的形象昭示作用,肯定比干回迁房的效果好得多。
所以豪宅那个项目老焦一点不担心找不到好的施工队,甚至他稍微制造了一下紧迫感,略施小计,就让两三家单位主动彼此之间降价竞争,甚至有的单位直接明说可以垫资,还能有技巧地提前进场先整理土方,不怕三边工程,边画施工图边改工程现场都没问题。
老焦心说,人家这么热情积极,他怎么好意思拒绝呢?当然也要优选施工质量最好的单位,拿着别人家的降价和垫资说事,忽悠着最终他看好的单位为了争抢到项目也主动降低身价。他能确保的就是合同签订后,各阶段付款顺畅,绝对不会拖欠工程款,给现金不用什么商票承兑,这已经算是行业内良心甲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