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败光八个亿by幻如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1
第154章 机缘巧合之下
林若妍会将乔教授提供的信息交给总裁办,让他们去调查项目的更多资料,以判断是不是要参与。
这些信息里竟然还真有一个让她感兴趣了,是她计划要去皖地看的那座城里的项目。
秦爽一开始也很没有头绪查那个城市的项目信息,不太明白为什么林总突然指了这个地方,甚至猜测难道这里是魏煦的家乡才得了林总青眼。
直到这个具体的项目信息冒出来了,秦爽才明白林总压根不是会沉迷男女感情的那种人,就纯粹是看好项目机会。
有一些城市,并不是一线二线,甚至不是现在的省会,不过以前的底蕴基础都在,就值得深挖。地便宜,购买力却不差。
秦爽了解到那个城市目前正在建设新区,毕竟老城区从宋朝就有了,地方狭小,工业是一百多年前就开始萌生,早就塞满了老城区,工厂要陆续往东边新区迁出,那里也是沿江建设货运新码头,老城区那边的功能更侧重居住休闲顺便再搞点文化旅游产业。新城区大片土地等着开发。
在林若妍看来,当地的大规划方向思路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腾笼换鸟,老城区历史底蕴浓厚,新城区离得也不远,用京市的尺度衡量,旧城区和新区之间开车20分钟以内就能到达,已经很方便了。甚至为了配合新区造势,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迁往新区。这样更利于带动工厂搬迁,工业发展。
为了鼓励老城区的工厂搬去新区,新区那边不仅给更大的地和补贴,支持他们盖新工厂,还会搭配一些住宅用地,让相应的人将来也能住过去。当然那种住宅用地是要经过正规开发流程的商品房,住在老城区逼仄空间里的人想改善生活,想要离着工厂近便,那就去新区买房子。
乔教授就是受到了邀请,可以参与到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不过他对于那么大尺度的新区规划和工业建筑的设计都不在行,他只是听说了有那么一个老工厂要搬迁,除了工厂之外,还会得到新区几百亩地,那家企业就请乔教授设计住宅小区外加一个酒店。
企业的主业就是工业,未来也一直是,没有做过房地产开发,人家以为建筑师乔教授就能搞定这一切了。他们有基建处,招标施工队,照着大师的图纸盖楼多简单。
等住宅盖好,工厂职工内部就能消化一大半,剩下的一卖能赚不少。至于酒店,工厂本来就有招待所啊,换到新区,招待所这帮人还有后勤,以及各种关系户都塞到酒店里解决,不缺人手搞这种三产。
请知名建筑师,也是为了迎合上意,为了给新区带来新面貌,弄新地标国际形象,所以酒店还是要设计的标新立异一些。
乔教授一听,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设计内容没难度,若是以前他才不会担心项目能不能建成,建成了能不能经营好。可现在他也算是国内有名的建筑师了,不能让人指着说这是他的设计作品,盖的很烂,卖不出去,酒店还荒了。这类没有专业人士操盘,后续保障也欠缺的项目,还不如不花心思去设计。
除非林若妍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愿意投资接手,那家企业出地就行,别的不插手,坐等高质量小区盖好,酒店由专业的人去经营,按照土地价格做股,年年分钱便是。
林若妍虽然手头在推冀省的xx新城,不过每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人们的生活居住习惯也不同。宜城这个项目信息听起来是比冀省xx新城更靠谱的新区,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搬去新区了,不过从现实世界的经验看,新区也有很多没搞起来的失败案例。
她打算亲眼去当地看看,了解一下当地风土人情,再给乔教授一个准确答复。
新区地便宜,政策好,大企业拿到的住宅用地就在行政办公区的旁边,大工厂也必然要搬过去,这都是重大利好。如果真是好项目,那不缺投资的人,如果没人投资,也可能是企业本身不想让人插手,就是找个建筑设计师而已。
乔教授也正好人在宜城,被邀请到各种地方参观。张寰宇家乡是隔壁省,整体经济比这里发达,不过单论宜城本身,宜城是更大规模的城市,与张寰宇的家乡就不是一个重量级了。
林若妍一听乔教授也在,就拉上秦爽,外加陈俊一起赶赴宜城了。
乔教授行程还挺匆忙,他们下飞机和乔教授简单吃了一顿饭,乔教授下午就要回去设计师民宿那边主持工作。不过与乔教授接触的那家企业双方引荐了一下,也算是搭上线了。其他事情,林若妍想先在新老城区都逛逛,然后再决定怎么谈。
这次出差带秦爽那是必然,此前基础工作都是秦爽在做。带上陈俊却是因为花萌萌说她想要让陈俊参与到民宿经营中。在林若妍的设想里,民宿能做好,其实未来也可以升级为精品酒店。比如张寰宇众筹的设计师民宿虽然也叫民宿,实际上就是在景区的精品酒店了。
林氏地产轻资产运营那条线,除了产业园区还可以运营酒店。未来她想做的城市综合体也是有酒店这个内容。相应的人才队伍要提前物色,早一点开始锻炼磨合。
陈俊不是京市人,更有闯劲,好男儿志在四方,未来未必要窝在京市。四合院的门卫,让展力又推荐了一个退伍的小伙子充任就好。
陈俊一开始以为就是让他当保镖的,后来林若妍单独找他谈话,他才晓得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以及学习成绩没有白费,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的机会。他帮着花萌萌照看四合院的店面,了解到了各种经营门道,但花萌萌其实已经培养了别的店长。他就还是个打杂的,多少有点委屈迷茫,倘若他有机会也能经营一个类似的店面,他能行么?
从保安到店长,这种跨度已经很大,没想到林总竟然还计划把他培养成那个设计师民宿的经营负责人。虽然他最近都在学习相关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
“别担心,多看看多思考。我们外出考察住的酒店,你也多琢磨一下有否借鉴的地方。等回去以后,你就先和花萌萌一起把四合院民宿系列开办起来,经营好,积累经验,将来若是你觉得行,我就给你这个机会。”
陈俊感动的热泪盈眶:“谢谢林总。”
林若妍说:“这是你自己努力得到的机会。你并没有固守保安那个职务,你有理想很自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实践,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我看好你!”
于是这次去宜城,林若妍和秦爽住酒店就是休息,陈俊住在酒店却没闲着,不止是自己住的酒店,还将城里城外各种类型的酒店都考察了一遍,对于经营方面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林若妍自己出差当然是选当地最舒服的酒店,奈何老城区里高端酒店就那么一家。所以,被市里隆重招待的魏煦也住在这里,算是缘分吧,明明岔开了好几天来到这座城市,最终又遇上了。
第155章 还选新区么
“林总,您在宜城有项目?”魏煦打完招呼,禁不住多问了一句,他不觉得人家林总是为了找他才来的,否则不用这种偶遇,一个电话,喊他去接机,甚至直接喊他回京市,他也心甘情愿的。
毕竟,处理完了堂叔的丧事之后,事情发展出乎魏煦的意料,也让他觉得困扰,如果有什么借口能离开再好不过了。
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一部电影热映,人都不是主演,还能被家乡的人如此重视。甚至免费住在宜城最好的酒店,天天都有要参加的访谈、会晤,还有几个厂家找他商量代言的事。他觉得受之有愧,偏偏公司那里戴总让他稳住,假期都给他批了。
那部电影票房已经接近四千万了,不过当初林总三千万投资的成本还没有那么快回来。电影上映,票房赚的钱发行方院线都要分走一大笔,一般票房要达到投资的三倍才能让投资人真正赚钱。票房达不到,那要靠下映之后运作发行版权赚一部分收益。
魏煦以前演过不少电视剧,在地方台播出,有一定观众基础,他参演的影片在下映后销路倒是不必发愁了。可现在电影还没有回本,他就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努力,对不起这么好的剧本和机会,还怀疑是不是自己拖了后腿。主演那两位都是知名的艺术家了,他一个电影新人,还是有点心虚的。
“来看项目的,乔教授介绍的。刚和那家老牌企业搭上线,他们厂子要搬去新区,我就来看看能否参与开发。”林若妍并不避讳与魏煦谈她的项目。
十一月了,她嫁妆的八个亿这月就花光了。
下个月续命的一个亿能期待豪宅卖出的回款,甚至明年她也能期待一下,所以此时她事业心正浓,花钱和赚钱逼得她开口闭口谈的都是项目。正好魏煦也算是宜城人了,她问他打听一下那家企业,以及对新老城区的看法。
魏煦今天刚录完访谈,正好有点时间,就欣然受邀去了林若妍的大套房。
林若妍选了这家酒店最好的套房住,给秦爽和陈俊也订的都是商务大床房,让他们每人都有舒适的休息空间。
她本来要给秦爽开在自己隔壁的套房,结果被告知那间被人包了两周,这是酒店唯二的两个商务大套房。现在遇到魏煦才晓得,原来隔壁就住的魏煦。
在外间落座,此时秦爽和陈俊都出去转悠了,林若妍本来要睡个懒觉的,只能打起精神也开始了“访谈”。
只要不谈感情,林若妍落落大方,魏煦也能稍微放松一些。虽然林若妍问的不再是电影和表演那些事,不过魏煦这几天接触到的宜城各种层面的人很多,也能有一些真切感触。了解了林若妍的关注点之后,他还是能说出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看法。
首先是行政管理部门整体都搬迁到新区这事,魏煦接触过那些领导,当然能有判断。
宜城市里上下一致的口径,言之凿凿说要往东搬迁,申请书都递到省里等着批复了,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的。老办公楼实在太破,各种部门分散在交通拥堵的老城区,不如集中一些,造一栋新的综合行政中心,这样办公人员改善办公环境,来办事的也能不用四处跑,提高效率,就在一地能将所有的事办好。
而且新的综合行政中心选址位置都确定了,就在新区与老城区之间。随着这栋综合办公楼的兴建,相关的各种部门和上下游企业肯定也要搬过去。那里将形成宜城新的cbd。
魏煦和林若妍现在住的酒店就在老城区核心,酒店顶层,眺望整个老城一目了然。城内的建筑风貌比较落后,房屋低矮,街道狭窄,而且没有什么空地了,腾挪空间太少了。
但是那个综合行政中心什么时候开始修建,什么时候建好到真正搬过去却不好说,省里一直压着没有批复。新区盖工厂、卖地开发住宅这都是宜城市里自己弄就行,新区大规划已经是获批的,不过行政中心的搬迁要层层审批,需要省里一些财政补贴,以及其他方面政策博弈,他们不能轻举妄动。
林若妍如果是自己去打听,那要接触到市里靠谱的领导才行。这下省了时间,通过魏煦就搞清楚了。
按照现实世界里造新城的经验,行政部门不搬,新区就一时半刻不太能发展很快,顶多是一堆新住宅盖起来,人们住过去,也可能回老城区上班。
如果工厂能先搬过去,或许也能带动新区经济。但是老城区就荒废了么?
宜城的老城区里是工厂和居住区鳞次栉比的模式。所谓厂城一体,出了小区就能到隔壁工厂上班。城市尺度小,道路还是百年前马车并行那种宽度,购物休闲的生活圈子也都是步行可达。
如果在新区建设新工厂,那么工厂里这些员工肯定也要满足居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新区那边全是田,工人们住城里,跑新区上班肯定不如全都在老城里方便。新住宅好盖,新区商业却需要慢慢养。
因此新区除了建设工厂,还要将生活配套都建出来,医院、学校和商业全都启动。哪怕这些配套同步都建好了,也有人去新区经营了,工厂的职工适应新区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更何况大多数情况是新区住宅能售罄,其他的包括住宅底层商铺却迟迟不开张。毕竟去住的人少,店铺开了不赚钱,医院学校是空架子,没人气,住的人不方便就不去住,没人当然没有消费,于是成为了怪圈。
还有一个关注点,也可能是当地最头痛的问题。
魏煦说道:“我最近听市里几位领导私下聊天,老城区的厂子搬走了之后,留下的这些旧厂房该怎么办。这其实也是他们内部一直研讨不出结果的问题点。老厂区危房直接拆平,变成居住或商业用地再卖出去,这是一个办法。但是老城区内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好看又坚固的厂房,那些也当危房拆掉么?”
林若妍摊开了城市地图,看到老城区有大片旧厂区,已经在繁华的城市核心,地价肯定比新区高的多。按照城市整体大规划,旧厂区所在的地方未来可能要建设成商业区和住宅区。
等工厂拆迁,土地平整放出来卖,挂牌的地价也肯定比新区高。当地管理者为了地价卖更高,大概会找几家一起竞拍。
这些城市核心区的熟地的价值是不是更高?这些旧厂区内值得保留的历史建筑都保留下来,能否作为她设想中的城市综合体试验田呢?
不过她资金有限,一个月花一个亿,未来几个月还有很多项目都在推荐,她顶多再加一个项目。若是选择了老城区,新区那边就肯定不会投了。
第156章 炒地皮隐忧
“林总提的那家工厂据说也盯着原本自家的旧工厂地皮,想要找开发商合作。”魏煦提了一句。
乔教授那边没有这个消息,林若妍相信不会是乔教授隐瞒,大概是与乔教授接触的人另有私心吧,看来这家工厂的想法还挺多。
竞价拍地,参与的人越少实力越弱,工厂这边能稳拿地皮的机会也就越高了。
所以乔教授被忽悠着去设计新区那边的标志酒店和高档住宅小区,可能就是为了追求设计质量,用知名建筑师标签和漂亮效果图去迎合上面的心意,甚至会为了讨好领导,设计图纸一改再改还不一定能拿到设计费。
知道设计价值并认可这种价值的专业甲方都少,更何况是工厂企业这样不专业的团队。万一事态如此发展,乔教授很可能浪费了精力也最终出不来什么真实的设计作品。大概率可能项目只需要有漂亮的图纸,什么时候盖,是不是按照图纸盖都难说。
工厂这里还要借势与相关部门博弈,以便将老城区的地落实下来。牺牲一个建筑师去迎合上意,工厂这边损失的也就是设计费,甚至设计费也会以项目没能达到领导要求而拖着不给,这多划算?
以上推测若是真的,那么从当地人的想法看,新区还远,老城区才是大有可为价值更高的。
林若妍这样一想就更加坚定了不选新区,要在老城区做文章的念头了。并且她会尽快将自己调查出的信息告知乔教授,让他自己判断要不要接这种项目的设计工作。
魏煦看了看表,他晚上还有饭局,现在就要准备了,心中不舍与林若妍独处的时间,却还是礼貌告辞。
林若妍满脑子都是项目的事,想着要不要参与老城区土地竞拍,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开门送人走。
这又让魏煦感受到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挫败。或许,林总真的只当他是普通朋友?
林若妍若是听到了这句心声,大概会更惭愧,因为她就当魏煦是工具人啊。此时魏煦和她聊天都不收陪聊费了,她问清楚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之后,当然是打发他走了。
继续再和美男影帝孤男寡女一套客房里相处,林若妍自己不在乎,但那很容易影响人家魏煦的清白形象。
秦爽恰好在此时调研回来,上楼找领导汇报她偶然知道的一个重磅消息,瞥了一眼走廊里那个高大的身影,疑惑地想,那人看着好像是魏煦啊。
等进了林若妍的房间,外边茶几上还放着两杯茶盏,她顿时觉出来了:“林总,刚才您这里有客人?”
林若妍大方道:“是啊,魏煦住隔壁。本来我想给你订套房住在我隔壁,方便商量事情呢,没想到那里提前被魏煦包了。”
秦爽清楚,酒店是公司前台给选的,林总事先没有提,就只是指定了要最好的房间。要不是知道这些,秦爽还以为林总是故意要住在魏煦隔壁,方便两人私下幽会。
现在林总没有避讳,是信任她这个头号助理不会乱嚼舌根,还是压根林总与魏煦就没什么,只是认识的朋友而已呢?
林总平时可能不关注娱乐圈的那些小道消息。秦爽却不得不关注公司投资的各种项目,魏煦出演男二的那部电影票房表现不错,有人欢喜有人嫉妒,当初他陪富太太吃喝玩乐的那件事又被人翻出来了。其中就有林若妍和魏煦一些绯闻消息。
有一批猎奇者,总在打听这位有娃却单身的豪门真千金平时的私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是不是与当红男演员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
林若演看秦爽忧心忡忡的样子,安抚道:“你别瞎想了,我和魏煦就是普通朋友。我只是欣赏他的演技而已,我和他不谈感情,也一直都是很清白的,甚至没有过肢体接触。”
秦爽尴尬的不行,羞愧于自己对林总的那些怀疑,生硬地转了话题:“林总,我急着赶回来就是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工厂那边可能没有和您提,或者就是故意隐瞒。”
林若妍还以为秦爽听到的也是工厂要和别的开发商合谋老城区的地,就很淡定地问道:“是什么情况?”
秦爽说:“我在这里有个老同学消息很灵通,他说了有另外一家地产商正在和工厂这里谈合作。工厂在旧城区只有二百多亩地,搬到新区,那边给工厂一千多亩地。除了盖厂房,还有一些安置房和住宅、小区商业。另外工厂还要来了一个政策,能低价拿到新区那边工厂附近更多地皮,那些地皮囤积一两年,等新区成熟了再卖,啥也不干就能赚一大笔。”
林若妍立刻反应过来:“那这就是炒地皮啊,和几年前琼岛一样,最后很可能崩盘,万一某种利空政策出来就砸手里了。”
秦爽倒是没想那么多,就是有些愤愤不平道:“那家开发商同意出资,和工厂一起成立地产公司。借机低价收新区的大片住宅用地,他们觉得行政中心一搬过去,新工厂也在明年能投产,新区肯定能火,地价也会翻番。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稳赚不赔的,新区的地本来就便宜,工厂还能拿到更低的价格,这种赚钱的事工厂怎么不和咱们提呢?”
林若妍此时不知道工厂和几家开发商在接触,直觉上魏煦说的老城区那边的项目似乎更靠谱。新区拿地囤积,等涨价倒卖地皮,是不是太乐观了?
“那个工厂目前和哪家公司谈新区地皮的事?”
秦爽说了一个公司的名字。
林若妍让秦爽一会儿仔细查查这家公司的底细。如果只是倒腾地皮,公司或许就是个空架子。若是来头大的公司,兴许人家还真能玩的起。大公司一般有专门的消息来源,省里的动作都能提前知晓,他们看好新区,说明新区还是能飞速发展起来的。
林若妍又说了旧厂区这边土地竞拍的事,这也要打听,是不是走招拍挂的管道。如果是正规竞拍,那么要求怎样的资质资格。
第二天,秦爽就给了进一步的消息。
旧厂区的确要走正规招拍挂,新区那边也确实有一些公司想炒地皮。大家利用政策在新区弄到低价的地,都不打算真开发,击鼓传花地皮往下家倒腾,他们赚个差价。这很可能导致新区的开发进度滞后。
林若妍就果断给乔教授说了她的判断,乔教授一想到自己的设计成果要变成迎合别人的东西就觉得不值当,给多少设计费都不做了。
第157章 怎样的判断
关于旧城区工厂腾出来的这二百多亩地,目前已经有几家大房企表示感兴趣。相关管理部门其实就怕拿到地的开发商囤积地皮,不发展建设,所以要求参加竞拍的公司必须有高额的注册资本,在当地注册项目公司。
并且在拍地当天,就要拿出一套详细的未来项目建设计划,提交带效果图的设计方案。拍到地的,要和当地签署限期开盘销售,否则要罚款,两年不开发的话土地直接收回不退钱,一堆捆绑条件。
一听这么严苛的条件,冲着赚快钱或者倒腾地皮来的开发商就知难而退了。因此工厂那边找到的合作商知难而退要放弃,陷入两难。新区倒腾地皮似乎更简单,谁都不想为了老城区二百多亩地就一下子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真做大项目。
“秦爽,如果是你,你投新区还是做旧厂区这边的项目呢?”林若妍故意考验一下秦爽的思路。
秦爽是地产公司头号员工,林若妍一直把她当副手甚至是接班人培养。秦爽要变得更强,更有远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需要成长和磨练的。许多重大决策林若妍都会对秦爽私下讲明白自己思考的过程,不知道这件事秦爽会有怎样的判断呢?
秦爽能感觉到林总的信任与栽培,这段时间她飞速吸收地产方面的各种知识,与公司里那些专业人士交流努力提升自我。她知道,此时是林总给她的一次考验。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新区的地便宜,按照常理,同样的钱在同一个地方买更多的地才划算。这个城市规模不大,新区和老城区加在一起还不如京市一个cy区大,地价能涨的话,地买的多利润会更高。
乍一看,老城区的专案地块小,还有拆旧和回迁安置的负担,协调各方面关系,买了地又捆绑了那么多附加条款不好脱手,会牵扯太多精力。
但是,如果真的必须二选一,那我会选老城区的项目。”
“说说你的理由,是做豪宅么?”林若妍微笑,果然秦爽不会被表面迷惑,所以她还要再下个套。
固有的思维建立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上,目前公司的豪宅项目一切向好,秦爽选择老城区难道要在那里做豪宅?
不过除了京市,在非东部沿海的非省会城市,建造豪宅的利润空间远不如京市和其他几个直辖市大的。
秦爽摇头:“不做豪宅,要针对这个区域进行城市更新。”
在书中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欧洲就有人提出了城市更新这个概念,不过那时候国内肯定没人会说这个词。如今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老城区更新也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城市更新理念。没想到秦爽这个非建筑类专业出身的人已经关注到这个“新”名词了。
“那都更新成什么?二百多亩地,比我们现在的豪宅项目用地大一倍而已。”
“如果让我来策划,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包括普通住宅、写字楼、高端一点的公寓和商业的一个片区。”秦爽说,“我来之前和到了之后调研已经发现,当地人的生活尺度比京市小,他们更习惯在一个很小的街区内完成上班和生活。一般人的生活轨迹就是每天早上吃饭,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通勤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家附近买点东西回家做饭。周末也在家附近消费。不过他们不满足于街边小店,他们很向往一下大城市的综合的高档的有电影院那种大商场。”
秦爽说的就是城市综合体啊,而且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半径小这个关键点。
如果在京市,每天公交通勤一两个小时上下班的人大有人在,因为工资支撑他们咬牙坚持这样长的时间,住在便宜的地方甚至城市边缘,到cbd去上班。但是在宜城这样的百万人口城市,大家更习惯于生活便利的老城区,做什么事情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或者骑车、公交车十分钟几站地都还是能行的。如果让他们住在老城区去新区上班就会觉得远,同理住在新区让他们每天回到老城区上班也可能有抗性。
另外厂城一体的老城区这里有很多大工厂,厂区内什么都有,自己的食堂、礼堂、小卖铺甚至学校和宿舍,老一辈人的一生都在厂子里都不用出工厂的门。这样的生活习惯陪伴了他们将近一辈子,再让他们更改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这样的城市很适合做城市综合体的实验项目。
秦爽虽然没有提起“城市综合体”这个概念,不过她描述的那些以及激发她做这种判断的理由都是对路子的。林若妍高兴道:“你说的对,我也正是这样想的。把老城区的老厂子更新为一个城市综合体,包含你说的那些物业类型,剥离掉工业这个门类,但是可以保留旧的坚固的厂房变成商业、博物馆,成为工业遗产展示场所。
我要让这个项目成为当地旧改的经典标杆,告诉政府腾笼换鸟之后该怎么利益最大化,留住人气,提升区域经济。”
秦爽此时已经不满足于表面上那些说辞了,她问:“林总,留住人气能理解,盖住宅做商业就行了。老城区不缺商业氛围。但是提升区域经济靠什么?商业还是那些内容,顶多加入一个大商场而已。”
“别忘了我们还有写字楼,还有工业遗产这套噱头呢。我说了腾笼换鸟,要放进新的产业来。”林若妍问,“都二十一世纪了,新兴的产业是什么?”
“互联网?”公司本身是地产公司,但是秦爽知道自家很赚钱的部门还有信息部,那个部门办公面积不大,人员也很精干,但产值非常高,“您的意思是在这里引入互联网产业?还是依赖旅游业?”
感觉工业遗产有点新颖,不过似乎并不能吸引多少人气的样子。
“我还要具体看看那块地,那些旧厂房的情况。如果状态好,可以用旧厂房改造出一座工业遗产风的精品酒店。”说到这里,林若妍忽然想起来y国她买的那个厂子,也有这个机会,于是跳转问道,“那个啥,y国那边的手续都办妥了吧?那里的旧工厂早晚要关停的,未来也可以考虑工业遗产改为精品酒店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