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败光八个亿by幻如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1
林梦溪也发现,陆阿姨不仅格斗很厉害,还会讲x语,于是林若妍又多付了一份钱,让陆薇顺便辅导一下儿子的x语。
这个时候林梦溪y语已经很流利,他们学校还有第二外语是f语。他居然仍然有脑子想学x语,就让林若妍十分不理解。现实世界里她学y语这一门就被折磨的不轻,大学毕业拿到四级考试通过证书后再没碰过y语书。这天才儿童却居然学语言上瘾?
林若妍在家里休息了几天,那边花萌萌已经以助理身份把本次去玻瓦国考察的相关收获都整理成报告,准备在内部进行研讨了。
林若妍不敢再偷懒,去了公司,给大家讲了一下即将要做的海外项目。
其中设计部这边前期任务很重,工程部则是后期要驻场。在国内驻场都还好说,去地球另一边驻场两年左右,其实还需要选人。如果现有的人没人愿意长期驻扎,还需要再招聘。
设计部这边一开始各专业都可能过去看看,最终留一个建筑专业,其他林若妍想的都是工程部和合作设计院的人配合。
林若妍计划说服国内技术过硬的设计院一起出海。她要借助对方的设计能力,她这边更多的都是偏重管理层面的人员。
所以设计部选人,能往外派一两年那种,男女不限,专业能力过得去,关键是要综合能力更强一些,会来事能扛事的。
联系国内设计院让赵星星去,林若妍开始已经交代了,就是不好找。现在国内房产项目非常多,哪怕面临巨大的价差,很多私企也还是奔着眼前利益,不会去海外。要找国企设计院谈,谈未来的国家战略大趋势。
赵星星以前在国外留学,林若妍以为她不太容易接受这种概念,没想到赵星星正是因为在国外留学在外企工作过,才颇有感触。
她说:“林总,我懂。当初我在外国外企工作的时候就想,凭什么老外建筑师工资高,来国内做个方案深度的东西,国内就给那么多钱。国内画施工图明明付出更多人力和成本,却拿着更少的钱。
现在海外的项目,我们的设计院就是外资设计院,我们的创意配合我们的施工一起到国外,设计费就是贵。当地人只是画施工图签字的,甚至他们只是翻图签字,他们也能接受。我们的身份提高了,变成了上游。”
“没错,就按照你理解的去说。另外还要讲国家走出去这种大战略,国企的领导层肯定都明白。我们迟早都要走出去,用我们的优势技术和服务换来我们国内缺少的资源和其他的东西。国企大院才有实力和能力早点布局早点入手。”
赵星星理解了问题本质,再去游说旁人就不难了。愿意尝试的眼光高远的国企大院还是能找到的,他们也乐意先派一些人跟着林若妍一起去玻瓦国看看。
一旦发现了真能搞到一个亿的设计合同,还是技术上没什么难度的,在哪里画图不是画?钱到位,能确保项目顺利施工,留下自己的作品在海外,这也是实现梦想的一条途径。
袁总让林若妍搭船,她是带资进组的。林若妍招呼设计院,也充分考虑设计院自带干粮上阵的成本,不会等着袁总拿到钱了再给设计院付费,而是自己先垫付。这样设计院也后顾无忧,跟着一起冲锋了。
玻瓦国的项目前期工作安排好,有序展开,林若妍又被冯强请去了。
第214章 影视城开业
冯强现在的办公室在老戴原来那边的办公楼,他们将整栋楼都租了下来,其中租金也让花纳出了不少,整的非常有牌面。
今年不仅投资拍了《手机》和《埋伏》,还有影城的选址修建,院线开业等重要事项要忙活。
宜城那边与郑老板的商超结合的影厅已经开业,放映的是花纳的影片为主,还有国内、香江、湾湾的片子。另外此前按照与花纳约定,林氏选址投资建设的专业影城也有一批即将开业。
最近开的一个影城就是杭城那边用旧商场改建的。两个月装修完毕,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杭城本身就是旅游城市,文娱业很发达,那边的开业活动已经在吕干的配合下都准备妥当,冯强也从京市和沪市邀请了一些行业内有身份的专家到场助力。
这次影城改造土建装修成本也不过两千万,花纳提供了放映设备和首映的影片这就分担了不少成本。随后播放的就是去年国内获奖影片展映,当然包括了魏煦当男二的那部获奖影片。
影片导演、编剧和相关主演都受邀到场。
林若妍这才发现,自己身为大股东,周遭被安排了一圈花样美男。什么年龄段的都有,除了魏煦,老中青涵盖刚组的小鲜肉男团,反正一水都是西装笔挺的美男子。
当然其中那些成名的成家的艺术家都在外围,林若妍身边c位是魏煦,另一边就是老戴。
看老戴,那还不如看魏煦养眼。
当活动正式开始,观众席灯光变暗后,林若妍瞥了一眼泰然自若看屏幕貌似不想说话的魏煦,决定还是自己闭目养神吧。
魏煦本来是一本正经目视前方,确认林总闭眼打瞌睡之后,反而心中又无法维持平稳情绪了。
林总最近工作很忙,听说还去了南美那边,怪不得好久没来影视公司了,今天又是从京市飞来杭城参加开业庆祝活动,听说不住,当天就要回到京市。她都累瘦了,那么疲倦,参加活动还抽空打瞌睡。他有点心疼,却不敢说什么太关切的话。
老戴注意到了魏煦看林总全神贯注满眼怜惜的模样,努努嘴,示意他动作别太大。毕竟这种场合,狗仔挺多的,正经媒体拍台上,不正经的多数都自带各种隐蔽设备,盯着台下搜寻花边消息。
魏煦也明白,不过座位故意这样安排,就是给人制造花边消息啊!
他若是一早能知道这样安排,大概会与人换座位。可是,内心真的有点舍不得,就觉得坐在林总身边是他的荣幸,近距离看着林总就知足了。
老戴暗中叹息。作为过来人,魏煦这种暗恋的状态还是能看出来的。
林总的确非常优秀,年轻漂亮,最关键林总做事业的能力那么强,这已经让普通人完全忽略了林总的性别,直接带入的是商业合作伙伴的那些逻辑。可是魏煦不同,他的世界里只有表演,对别的事情,比如公司经营什么的他毫无兴趣。
这样的大男孩,遇到了喜欢的崇拜的女性,偏偏那位对他没有意思,就挺可怜的。
哪怕将来两人有缘,关系可以更进一步,魏煦要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吃软饭的名头肯定少不了。女演员嫁入豪门是佳话,男演员和富婆哪怕领证的正经夫妻,也会被鄙视,说什么被包养……
林总说不定也是有这种顾虑,才从一开始就掐断了这种念头。何况林总是有儿子的人,她想要,什么男人得不到?何必结婚拴在一棵树上。
老戴全场看了一圈,才说:“小魏。那边有个空座,你把那谁喊来,你过去那边坐着吧。”
魏煦垂眸,听话地离开,换到更远的位置,喊了个女同事过来。
林若妍小憩片刻,一睁眼魏煦的位置换了个三十来岁的女性,好像是影视公司的一个助理,转瞬间她就明白了,大概是魏煦避嫌,跑了。
唉,美男子啊,等他成名了,想近距离看真人就不容易了,她怎么就打瞌睡了呢?应该多看几眼!
这个场面上的活动林若妍就露脸了一小会儿,之后大餐她匆忙吃了两口,中途离席去沪市了。没回京,安排临时有调整。
沪市那边主要是方玥有请。
自从林若妍拿了西郊宾馆旁边那块地,启动了豪宅项目,方玥也在更接近市区的地方拿了一个能做她刚需住宅的项目。有些事情两人还是很有默契,一旦遇到项目信息两人肯定通气,需要勾兑的就互相抬轿子。现在两方其实算是盟友了。
方玥约林若妍,就是想说她近期接触到的一个项目。不光她,还有她的很多客户,尤其温城的太太团们也都热捧的项目。
林若妍让杭城公司派车,直接开到沪市,她在车上一路过去还能睡个午觉。
到了沪市,她入住了方玥提前给找好的五星级酒店,方玥在那边等着,她午睡醒来已经到了地方,继续吃晚饭多舒服。
方玥没想到林若妍真这么快赶来,特别感动,两人一起找了包间吃了晚饭,没有别人在场,聊的就比较开。
方玥问:“林总,您知道沪市h南镇的五j商贸中心么?”
林若妍以前不知道,赶紧抓系统咨询。
败家系统终于又有了发挥的舞台,解释道:【五j商贸中心,那个项目绝了,有去无回,扔钱进去绝对亏。宿主难道每个月的一个亿花不够额度了?】
“以前只有八个月的命,我肯定考虑各种投资管道,现在想活长久一点,还是先紧着至少不亏的项目花钱吧。”
败家系统因为宿主过于优秀,每个月总能超前就花满一个亿,账上余额又能成功续命好几年,从而获得了更多升级机会。它得了主系统的赏识,自然更加尊重宿主的意见:【的确,宿主每个月要花钱的地方已经很多了,那个项目就暂时不考虑了。】
接下来林若妍就听到了关于项目的各种信息。
与方玥得到的消息不同,有了系统掌握的情报综合分析,林若妍知道了那个项目未来虽然能成功盖出来,却常年空置,招不到商,一直被誉为沪市第一烂尾项目。
这项目早年就是温城的几个有钱人合资开发的,拿了沪市郊区h南镇的一片地。那里很荒凉,不过有一版规划,把这里定位为一个大核心区域,很多条交通要道过境,四通八达。在这里建设类似亿乌那种商贸集散中心,还引入了海外贸易的免税政策等等噱头,总之概念炒作的很邪乎。
而这个项目的体量更邪乎,居然足足五十万平米。
五十万平米的商贸城啊!
一般大型的农贸市场,室内空间也就五万平米,更大量的空间留给室外,货车临时停,仓库临时用,来往运输的道路通畅一些就好。有个五万八万的建筑规模,在书中时代已经足够供应沪市全城的农贸产品需求了。
而这里五十万都搞商贸,扣除办公和酒店,那还有四十万平米,其中一部分做农贸,那剩下的用什么内容塞满?
南来北往各种货的批发,全指望公路运输也不现实,起码海运船运能方便通达才可以。这里就又加入了新的概念,什么展会功能,一边展出一边交易,吸引全球各种商贸产品在这里汇聚。
不过建筑的造型是真的与m国的军事要地五jiao大楼一样的外观,而且里面一圈套一圈,就像是一层层堡垒,俯瞰一大坨塞的满满的。周围全是农田,道路稀疏,反差极大,一看就不太科学。
偏偏当时在温城搞了卖楼花的操作,五十万方的楼还没挖坑呢,第一波楼花已经卖光了,往后击鼓传花就要有人接盘。
方玥听说了项目情况,想趁着没有正式开盘,低价盘一部分,尝试搞小户型公寓,专门租给将来在商贸城里上班的人。五十万方,多少店铺摊位?这些人里总有居住需求,周边的村落肯定满足不了。
不过公寓、酒店这些门道,方玥觉得不如林若妍有经验,另外这么大一个项目将来是否能成,她心中也没底。介绍项目的人催的急,方玥这才抓紧找林若妍问问。
方玥也不是只为自己。现场她去看了,房子都出地面几乎要盖好了,主要的场所公共区域全是精装修,里面的空间大的很,真的就像一座城,也许能弄影厅什么的,里面还有一座比较高的建筑当办公或者酒店都行。林若妍是否对那个感兴趣?
想法是挺好的,林若妍也很感激方玥事事想着她,问题是这项目真不行。
因为系统告诉林若妍,大规划很快就会改,这个地方不再是什么区域的中心,发展重点换地方了,往后二十年,这里也还没有商户入驻,徒留空城。
当然林若妍一开始也不会全盘否定方玥的想法,就问了问位置,而后让方玥把现场照片发到她邮箱。
“我认识一个风水大师,让他帮忙看看。万一有啥问题,咱们就别沾染。”林若妍说的煞有介事。
方玥以前不信这一套,不过她知道买豪宅和做生意的很多人相信这个,而且林若妍说认识大师,这应该也不会骗她。
吃了晚饭,林若妍推说比较累,那个项目也没有继续聊,就先入住酒店睡下了。
次日早饭,方玥约着林若妍一起在自助早餐厅里要了个包间。
这种包间要额外增加服务费,由服务人员帮忙取餐,外加一些特殊供应的高档食品。方玥请客,林若妍也不客气,收下了这份诚意。
林若妍说:“方总,那位大师回复我了,我可是加钱加急,人家才肯这么快回复我。他说那地方不妥当,选址乍一看是聚宝盆,实际上吸纳周遭的精华都用来盖楼,就像是井盖直接将周遭一大片的财气都盖回去了。至少二十年,那地方都没有发迹的征兆。若是想在那里做什么大事,不太妥当。”
方玥还不死心:“我那种小公寓也不是大项目,总共不过几百万货值,我就是试水。”
林若妍就细问:“听说那里楼花都卖了,你是有靠谱的中间人倒卖楼花么?”
“嗯,而且他们即将竣工了。将来签正式合同,我能按照一套商铺三十万左右拿下,开业返租两年,当场就将这部分租金扣减,所以一套商铺实际成本才二十万。我收十套改成小公寓,能分割为一百来套单间再往外租。我都选靠近顶层位置,比较便宜,那边也没人租来当铺面。我听说好几位温城的太太都想这么搞。”
林若妍皱眉,提醒道:“我记得有个法律条款,说是不让销售返租。”
“咱这里都这么做,否则谁买商铺?这就是一种说着好听的打折手段。实际上铺面头两年怎可能那么快都满租?上面查,下面自有对策,就说是让利销售商铺,一切的返租都不会落实在正式档上。”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里经历过一个案子,就是类似销售的时候包租两年,合同中写了一句。这种铺子卖的时候非常火爆,大家以为买到就能一次性拿到两年租金,多划算呢?综合一算价格也比周边便宜一些。没想到买完铺面,项目烂尾一直没竣工,别说两年后,五年后都租不出去。想要退房的时候,开发商不退,告到法院,法院说购房者已经享受了租金权益,这合同就不能作废,房不可以退。
林若妍将这个事情说出来,也不表态,就让方玥自己掂量。
方玥的资金本来并不充裕,手头这几百万当时是想留着买林若妍的豪宅的。结果林若妍京市的豪宅已经卖完了,沪市这里的居然要一个多亿一套,她就完全放弃买豪宅,想着尝试新的领域,比如这种小面积公寓。
按照林若妍的说法,包租反而成了风险了。她认识的好几个有钱朋友都去投的,其中不乏沪市的一些大人物的太太。她们接盘了楼花就是返租这事情诱惑,而且她们也有确切内部消息,最迟年底就能拿到正规的购房合同,一两年内下房本。
这对于很多小规模的不知名开发商搞的商铺而言保障性已经很高了。最关键她带着行家亲自去看了,现场造楼施工质量还不错,相关审批验收部门也说这楼肯定能顺利盖起来。一栋能顺利建成的楼,五十万平米,周遭没有任何竞品,哪怕只有一半商户入驻,那也是巨量而醒目的规模。
何况前后很多概念放进来,未来还有国际合作方面的一些政策保障,怎么都觉得是靠谱的。难道真是风水不行,将来会出大问题?
林若妍见方玥游移不定,她也不劝。两人之间本来就没有太深厚的情谊,当年方玥对她还有各种误会鄙夷。她若是使劲劝,对方未必领情。她说了问题,委婉暗示了,自己问心无愧就行。
第216章 试点长租公寓
林若妍心想,既然她都来沪市了,长租公寓这个事情其实是可以考虑,提前布局的。
相对于北方地区,沪市经济更发达,外来打工的人非常多。他们一开始单独租赁肯定租不起正经小区内的单元住宅。或许考虑合租一套房子,有的干脆是住地下室,有窗没窗无所谓,只要交通方便,房租低。
这种与他人共享的居住环境,自己住着不舒服,还打扰到隔壁邻居常规家庭的正常生活。你家三口人住两居,隔壁户型和你一样,人家却塞进去八张上下铺,长期十六个人来回出入,男女混着,屋内私搭乱建,水电气各种安全隐患,从早到晚都是开门出入和喧哗的声音,肯定会引起各种纠纷。
就算是住在正规住宅楼房的地下室,这种昏暗潮湿的地方改造出来的格子间,明线接一堆电器,还有用瓦斯炉做饭的,住在楼上的普通居民能睡踏实?
然而大城市里,能让人选择的廉价公寓实在太少了。外来务工人员有的时候就算有钱,也找不到特别合适的房子,便宜又有一定质量的租房需求一直都存在。
长租公寓这样的产品,把同类的客户集中在同一栋楼内,不去干扰其他类型的居住模式,早晚会兴盛起来。
“方总,你说的那种公寓楼其实大有可为。尤其沪市这种经济发达的超大城市,若是选址和面对的人群都匹配上,服务到位,真的可以做起来。”林若妍思考了一下,认真说出了她的想法,
“我在粤省那边有家具厂,那边厂子很多都没有自己的工人宿舍,就给工人租那种村里宅基地自建房住。粤省的宅基地上往往都自己建出四五层甚至六七层的多层,每层一个洗漱间,将房子分出几十个小间,租给外来务工人员。你要做的是那样的公寓么?”
“那种公寓的租金上不来。我想做中高档的,客户是这种相对集中的商贸城里的小生意人,或者是城市核心位置沪漂小白领。”方玥坦言,“我要做的都是带卫浴的单间,毕竟读书那么多年,学校宿舍都是四人间六人间甚至八人间,工作了自己挣钱了,特别是都市白领,要体面要隐私,没道理还要和别人拼房间。”
“说的太对了。可是沪市交通方便的繁华地段,单间租金很高。哪怕是合租一个大套型,也不是每间都有卫生间。很多人舍不得,就还是只能租地下室住,等攒够了钱再换好的。”
方玥感叹:“是啊,我去香江看过档房,一个大三居居然能分成十八间档房,不过户内空间再小,也可以洗衣做饭上厕所。”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看到过档房的照片,五平米的室内空间,推门马桶、洗手池和电磁炉,可以塞下洗衣机和小冰箱,在这些东西之上就是爬梯上去的床板。这就是俗称上床下厕。或者有的干脆就是在卫生间里摆了一张床,盖上马桶盖就当床头柜,坐在马桶上,还能对着洗手池子做饭洗衣,省了一张椅子。
然而这已经是条件不错带卫生间的单间了。大多数底层务工者住的是上中下三层的笼屋,隐私只能依赖布帘子,隔音就别想了。
那种笼屋一般都是城市的繁华地段,相当于床位的空间,被铁丝网围住,整个屋子里十几个人住,一间大门内好几间这种屋子,住着几十个人,就一个厕所。做饭或许有,几十个人共享的。而笼子里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棺材差不多,东西多了,睡觉就蜷缩着伸不直腿。空调也不用指望,自己床头能通电挂小电扇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么差的居住条件,一个月的租金也很贵,几乎榨干底层劳动者收入的大半,剩下的只能买吃的,谈不上生活,只能是勉强生存而已。
在沪市,很多上下铺的群租房已经有了,不过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便宜的地下室。可惜再过几年由于各种安全事故,那些地下室经营空间都会被清空,不许再办小旅馆。
方玥虽然同情这样的人,不过她做生意,总要想自己怎么赚钱。
她以前一些刚需住房的不可售空间,尤其沿街底商的二层,或者地下室本来那些自行车停车库都已经有人盯上了,就是整租过来,打出隔断分成小格子间当公寓出租,按天或者按周收费,押金不贵。
很多人租不起更好的房子不止是租金贵,押金也拿不出来。小旅馆不收押金,直接入住,按天结账,还给提供洗漱用品,这就能满足外地务工人员的需求。
十几年后,大城市漂的新白领,很多也选择经济型酒店包月租,比自己租单间划算。包月租比日租便宜,每天还有人给换床单和毛巾,不用自己操心打扫。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洗衣服做饭。单身基本不做饭,洗衣服找洗衣店,或者气候温暖的地方手洗单薄衣服也都能凑合。他们逐渐抛弃了租传统单间或者是那种一居小户型,那种正规居室的租金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月收入,然而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诉求和审美眼界也一下子降不下来。群租房隔断房,都不是他们能接受的。
林若妍想起,在南美玻瓦国花萌萌和陈俊也提到了公寓的事情,在海外搞,恐怕不如在早点在国内布局更安稳。
书中此时还没有长租公寓这个词,就只是相对年租普通住宅不同的,又不像日租酒店那种的产品类型。她要抓紧占领市场份额,推出优质的品牌。
方玥若是想做,她们两个能不能考虑合股一起来呢?方玥做刚需刚改住宅就是一直在打造品牌,她对质量和成本把控比林若妍更精致。
方玥也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和林若妍一起开辟那种公寓市场。她的住宅客户群体都比较年轻,当年刚到大城市打拼的时候,租房是第一道坎。从他们步入职场第一步,就被她的品牌洗礼,等这些人出息了,有钱买房了,首选考虑的岂不是她开发的刚需刚改住房么?
方玥也知道,自己财力不太够,酒店的管理团队也没有。而林若妍恰好与她能互补。
两人都有想法,一拍即合,说起了在一线大城市选个地方先合作一次试点。林若妍考虑到是把民宿管理团队训练出一批专门搞长租公寓,家具方面针对公寓需求打造一批新型产品。而公寓内其他的东西都方玥搞,差钱了她这边就量力而行给添点,主打轻资产运营。
方玥当下同意了,安排手下去找合适的项目。林若妍那边也让花萌萌从酒店民宿这个团队中选人。
另外林若妍还要开发在线管理软件,这个就安排给现任的信息部负责人了。毕竟郝河山已经去挑科技公司大梁了。
第217章 那一片市场
郝河山那边的科技公司的业务目前已经大范围与地产公司脱钩,现在忙着开辟网游页游市场。
面对我国文化辐射圈,各种语言版本的联网的棋牌游戏一经推出,效果火爆。特别是围棋,这个不怎么需要语言交流,跨国对练,签到升级,各种虚拟成就不亚于后世成熟网游的套路,特别上头,客户粘性非常大。
秉承以前的广告传统,充钱成为会员就给去广告,免费用的游客就时不时插播广告,反正有钱没钱都能玩,广告的收入和会员费也与日俱增。
营销部那边不得不在郝河山这里长期驻扎两个人,专门负责接广告,不只是国内的,国外很多广告商也找来了。
书中时代,岛国、南棒和湾湾的电子产品质量好,传统媒介投广告费用高,客户针对性不强,他们就逐渐转战网络媒体。大的门户网站,以及这种日活高能上网的客户才能用的免费软件,就成了他们投广告的重点阵地。
反正,科技公司成立的第三个月,月盈利就已经达到了三百万。而且这都是稳定的收入,会员和广告商都是包年包月续费。而且广告费是大头,甚至竞价续费,出价高的得到好位置,盈利只会每月递增水涨船高。
科技公司算上郝河山此时只有二十五个员工。这相当于人均月产值十二万,年人均产值轻松达到一百多万,人均年收入预期比地产公司的可能都高,毕竟他们这里的成本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和电费,办公室租金以及经营税款都是因为政策扶植获得补贴,头两年几乎没有。
其实像之前郝河山开发出来的比较赚钱的工程造价软件、招标采购平台排位费广告费收益的都留在了地产公司信息部。科技公司新开发的业务,一年四千万的收益预期大家都觉得相当震撼了,只有林若妍认为还不够。
扣除房租,还有公司日常运营成本,后续研发的成本,林若妍希望科技公司以后每年纯利润至少一个亿。
倘若页游能做起来,氪金逻辑设计好,这个目标轻松就可以达到。尤其海外市场,石油国家那些土豪,千万不能小看他们的消费能力。
在国内小克抽箱子月消费一两百,在国外那就必须是月消费一两千起步上不封顶才能配得上土豪的身份。毕竟人家随便买个代步车都要几百万起步的,太廉价的东西人家看不上。
国内许多不能有的不可描述情节,在国外只要擦着过审的边缘就行,该有的不能少,过关救美女之后的那种颜色动画,要参考某些风俗业发达的国家,做的有情趣一些,透而不露欲拒还迎,总之精心设计。
林若妍随便一点,郝河山立刻会意。郝河山这种单身男青年以及手下那票宅男程序猿,最是懂得其中妙处了。
林若妍电话里和郝河山交代完,飞回京市就没在公司露面,一直窝在家里。
此时又进入03年盛夏了,林梦溪也放假了。每天早晚被陆薇盯着练功,中间热的时候在房里看书,林若妍就担心他会有近视的倾向。
那个时代,大家普遍认为爱看书爱玩电子产品的小孩就容易近视,还有的说是灯的问题,日光灯有频闪,在学校读书天天用那种灯,近视率就高。
林若妍不知道其中原理,不过督促林梦溪每天能坚持两个小时户外运动,自家院子里多晒太阳,肯定就比总在屋子里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