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败光八个亿by幻如空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1-01
林若妍脑子里想着一堆问题,都需要自己去逐一调查。好在陆薇的语言功底不错,也在特殊战线做过,搜集情报的手段一流。林若妍有很多不能公开调查的信息,陆薇总有管道能搞到靠谱消息。两人黑白两道的消息凑一凑,很多疑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花萌萌和陈俊这几天也没闲着,专门考察了当地的酒店业。
以前这里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度假后花园,毕竟气候条件好,离着北美也近,旅游业曾经很发达,沿海几个城市几十年前就兴建了不少设计精良的酒店。只是最近十来年,这些酒店的经营越来越不行了。
在现任总统上台,和m国闹掰之后,欧美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少。反而是相应合作的那些国家以及南美有钱人游客不断进入,做生意的多,酒店也要从休闲为主往商务型逐渐转变。
酒店正经奢华大套房空的多,简单实用自带灶具和洗衣机的酒店公寓租赁火爆。
当地有不少以前兴建的空置高档公寓甚至烂尾楼,这些楼原本的开发商逃到国外了,产权收归国有,其实是有一些机会升级适应当下的租赁需求的。
花萌萌和陈俊把他们的想法带回来,告知林若妍,若是收购或者整租一栋老公寓,进行改造,装修成针对国人的短租公寓,方便商旅来往办事,下面再搞个中式大食堂,其实效益会不错。
林若妍一听,这不就是国内那种长租公寓的雏形么?
在书中时代再过十年,这种老楼改造的长租公寓会火爆一时,提供类似酒店公寓的服务,还要设置一些社交空间,健身房咖啡馆,大食堂,主打年轻时尚,快节奏生活方便,供应给在家乡之外大城市打工的人。
在海外搞这种或许是一个思路,但是玻瓦国的稳定会持续多久呢?原书这里有十年黄金期,而后那位总统去世,社会环境和金融环境就会动荡。
在国外搞这个,还不如早点开始在国内试点。
林若妍此时并不着急否定花萌萌他们的思路,只是点了一下让他们往更高层面看问题,研究一个生意能不能做,要做长久还是短期盈利,通过什么条件来判断。
这两人年轻充满朝气,不过对海外的了解还是太浅了。花萌萌或许好一些,她有语言优势,能翻墙去境外的论坛看大当地人的真实想法,陈俊却更保守一些,以前觉得国外好,现在觉得国内经济大有可为,不必在国外牵扯太多精力。
林若妍想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世上不是所有国家都像我国那样能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机,一旦发生了不可控因素,当地政局和经济哪一样有问题了,生意就都难做,以前再赚很可能终究一场空,要舍财保命才可能全身而退。
林若妍亲自来当地考察,是为了抓紧搞短期内就能见成效的生意,其他的更长远的她只能计划,却未必有机会实现了。
林若妍这一次来,跟着袁总,见到了要做房建项目的那个省的一些高层领导。不过为了拿稳合同,袁总介绍林若妍一行人,也都是按照大国企的相应分支公司来介绍的。当地人更信任大国企,尤其社会住房这样关系社会民生的项目上,更是要找有保障的团队兜底。
林若妍一切听从袁总的安排,并不会随便冒头,先把当地的关键人物身份和其掌控的事情都搞清楚,将来真正做项目,自然要安排专业人员投其所好对接。
她很清楚,海外的项目不会像在国内那么顺利,她这才第一次来,能见到管理部门的人已经是收获不小。接下来袁总那边要什么东西,都不是空口白牙说的。她要给出的规划设计方案,新市镇建设计划,大概的投资和她要的回报,所有这些都可能要等回国后详谈。
第210章 接触施工企业
务虚的会议开完,林若妍又在这个省周边考察了几个当地建材厂,以及大宗建材批发集散地。更加确定这些地方的材料水平和生产效率不太能满足国内那种施工速度。
所以将来若是从袁总的大合同中分包房建项目,她要多加点工期,成本自然也会因为当地设厂或者船运过来有一定的提高,每平米建造成本比国内经适房要贵一倍不止。
再有,一心为民的政府,花钱买房子求的就是民心,在玻瓦国具象为选票。这里造房子控制成本肯定是要的,但质量水平必须有保障,让当地人拎包住进来。
指望当地人施工,又贵又慢,技术和施工设备也跟不上,基本没戏。要造高层住宅,还要依赖国内的施工队。
林若妍通过刘老板了解到当地已经有了我国“出海”的施工企业。什么铁总、新建设团和南外建这样的,这些成熟的施工队,大到路桥小到别墅什么都做过,而且不止是南美,在非洲也做过项目,是常年奋斗在海外的铁军。
这三家企业,林若妍这一次肯定要专门拜访。
这三家都在玻瓦国首都有项目,负责人在市里或租或买了公寓,不过平时基本都在项目营地住着,方便就近决策,营地内也相对安全。
她找了关系约好了人,先去的就是铁总那边。
铁总的负责人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与皮肤晒得黝黑的干工程出身的人一比,显得满是书卷气。
一聊才知道,这位是财务出身,后来带了一支队伍专门做海外的项目。他在工程技术方面基本依赖团队,而自己更擅长就是怎么倒腾钱和搞关系。也是他最早弄出来怎么让打前站的同志们有活钱用。
否则事事打报告申请钱款,搞关系那么多不能有发票的事,不能让出来海外的人自己垫钱。他在这里就是财神,稳住军心。
人家愿意跟林若妍聊,明说了他们更在乎袁总那边的大基建。你开荒种地搞新市镇,道路和管线总要有人做吧?铁总这边技术一流,穿山开隧道,遇河架大桥,独特优势其他的施工企业比不了。
林若妍后来去了别家营地,也发现铁总这边的营地规模最大,本身就有不少国内的技术工人在。
新建设团那边的优势在于做公建,他们直接说了,第一个项目是给现在的总统建造培训学校,是保密项目。至今他们拿到的所有图纸都是用完就销毁的,涉密项目他们在行,民宅肯定也会造,有利润当然没问题。
林若妍最后去的是南外建。
这虽然是挂着大国企的招牌,实际肯定与国内已经没有太多的管理关系了,按时交上利润,基本是“封疆”一方那种管理模式。
听说这里的队伍以前规模不大,却来的最早,是给恩州人以及侨胞做了不少小住宅或者商店装修什么的。人家不在乎活大活小,有生意就做,而且他们的优势是与当地施工方面的人才有长期稳定的合作。
他们这里后勤人员一水儿的都是会讲国语的当地人。这说明是合作久了,人家普通日常简单会话都学会了。
林若妍不信,还专门和一个做饭的当地大妈聊了几句,大妈能听懂普通话,就是一张嘴都是南外建老板的那种方言口音。
大妈也很委屈:“当初我以为自己学的是正宗普通话,去你们国内旅游,还打算炫耀一下呢。结果你们那里居然有那么多种方言?我只会说不会写,勉强能认识几个字,自己说的好多人还听不懂,最后只能找了翻译。回国后报了正规培训,学了一下普通话。你听我现在说话,是不是容易懂了?”
林若妍其实也是只能听懂七成吧,这还是人家花钱报培训努力练习后的,可见方言的感染力,她就不打击人家了。
当地人学习国语的热情还是工资高,海外来的许多企业,只有国人开办的真正讲平等,干活不仅能拿到钱,还能学到真技术。
就比如这位厨房大妈,她现在已经学会了湘菜,常年在厨房做事,临期食品或者当日吃不完的饭菜她都能带回家,可以养活家里好几口人,同时还有工资收入。等过几年,她还想让大女儿也来上班,做个前台接待之类的职位,多懂一门外语就是吃香。
南外建的人也介绍经验。他们开办企业,做当地工程,用工比例这方面的处理有独家秘诀,增加了许多看起来不太正式的“正式编制”岗位。
比如正常国内施工企业,可能需要不了那么多后勤和小工,这里就招聘一水的后勤人员,优先女性,尤其是那种单亲家庭,还给她们提供各种帮扶,就比如营地里居然有托幼所。
这些单亲家庭的妈妈们来工地打工,什么安全“监督”、打扫帮厨这都是很重要的岗位,女性更细心。而她们的年幼子女不能丢在家里没人管,来工地这里,企业给统一免费照顾。照顾就要用人啊,于是这就解决了很多当地人的岗位编制问题。
所以在营地里溜达着很多当地人,大部分就是这样的“后勤”人员。女职工大部分就“内部消化”了。女工本来就比男工便宜,这还带动了当地的女工就业率,是当地管理者能出的政绩。
还有一些想认真学技术的工人,无论男女,自然可以从小工往专业工人转换。不认真的学不会的,就继续做力气活,干一两周觉得累,都不用他们给开除,许多安全“监督员”盯着看呢,每周评比,优胜劣汰直接扣钱,人家自己就不来了。反正小工有很强的替换性。
如此一来,只要合同规定好国内和当地人用工比例,南外建这里总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找到当地最优秀的工人,也能管的住这些工人,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南外建这边的负责人也是姓刘的,与刘老板还是老乡,说话口音近似。不过刘总是学电工出身的老工程人了,头发斑白,自称大半辈子都在工地上混,海外也闯荡了十来年。他再有两三年就想退休回国了。
刘总敏锐发现了林若妍只想做短期项目,那么他这里能提供的施工服务其实更合适。而且刘总想着回国后也要找个更舒服的退休“返聘”工作,去林若妍这样的房产私企当顾问岂不是正好呢?
第211章 利润从哪里来
刘总有了自己的计划,看林若妍的眼神越发和善,对林若妍的项目自然很上心。在言谈间委婉表达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因此也很愿意在目前玻瓦国的项目上能达成合作,为了表达诚意,他的报价比另外两家施工企业低了不少。
林若妍听话听音,自然猜到了刘总铺后路的打算,她虽然已经有老焦这样的大拿,不过她的项目未来也是遍布国内多地,能有刘总这样的高手加盟,肯定是好的。
那么就在这边项目上合作一把,试试双方的实力和诚意。
施工队初步就定南外建了。设计单位,林若妍还要回去和京市的大设计院聊一下。
现在国内地产行情火爆,一般设计人员不会想出国做项目,很多国企大院的海外项目,都是援助不发达地区,比如非洲和中亚一些穷地方,哪怕补贴高,但是气候恶劣,还有战乱等生命威胁,回应者都是为了提干才会当任务去做,赔钱赚吆喝。
林若妍这边接的不是援建,而是商业化很强的成套项目中的一环。这比援建项目的设计费高多了,南美这边的工作条件也比非洲好。她要优选国企设计院做过海外项目的专家来。
大国企的员工比私企觉悟高,技术能力也强,开辟出海外战线是迎合国家大战略,提前布局说不定能行。一家谈不拢,就多找几家,总有愿意去海外尝鲜的。
从现实世界来的林若妍知道,国内的房产市场不会一直火爆,住宅设计费几十年不涨价,地产甲方的要求却与日俱增。如果一直做国内市场,效益会越来越低,内卷越来越严重。大院设计费三十块一平米,私企八块就敢接,比低价拼不过,那就要想其他的路子开拓市场。
这些道理,她相信大设计院的领导应该能明白。
林若妍一定拉上设计院而不是自己的设计部做海外项目,就是想尽量节省自己的人力。
按照原书剧情,玻瓦国的黄金发展期也就是现任总统在世时这十年左右,她的房建项目争取两三年内搞定,收回投资,不求盈利多大,十几个亿进出做平也可以为她本人续命。
更何况,根据她走访调查,做房建还真有得赚。当地石油等资源便宜,用未来产出的资源评估抵押贷款,我国借钱给他们,他们用借款购买我们的服务,最终就用资源来还。
这就让玻瓦国并不需要太多外汇,花起借款也不过是银行走账的资料而已,感觉不明显。房建从设计到施工,我们的项目要价比欧美便宜,还足够快,两三年平地造新城见成效,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当地当然愿意花大价钱购买。
这世上什么最贵,除了人才就是时间了。用他们那比矿泉水还便宜的石油换金钱,用钱换时间,那肯定划算。等欧美那些半年才能做完设计,五六年才能盖出一栋楼的速度,大选早就过去了。
至于房建的利润呢,当地只要给好了地,平地建新城总包工程交钥匙,每平米报价当然好几千块钱,实际成本两千以内就能控制。这中间差价就是房企的利润。
而且当地签署合同,惯例的首付款就是百分之三十。说白了,如果报价八千块做一百万平米的房建,实际成本通过用国内工人和国内建材大幅压缩,两千多能做下来,合同一签第一笔付款到账,这个项目的成本就已经全都覆盖了。
接下来后续的付款全都是利润,一平米建筑面积赚五千,盖的都是标准化程度极高的普通住宅,利用汇率差倒腾,相当于国内售价八千元的商品房利润。书中时代放眼国内,一线大城市像此类质量的普通住宅也就是三四千一平米的售价,还要自己想办法销售呢。玻瓦国这边包销,当地政府买单,盖完通过验收,就能拿最后一笔钱走人,实在是省时省力。
林若妍为什么一上来就用一百万建筑面积来衡量这个项目呢,其实当地并没有给她明确的用地大小和建筑规模,她是把冀省xx新城的那套东西拿过来方便忽悠。
一百万建筑面积的高层住宅,一大片高耸入云的新城市,内陆省的现代化样板,解决一万套社会住房需求,这样的大手笔大规模,才配得上总统家乡的排面。
另外一百万的规模,也是目前施工单位能调动的能量,规模如果再大,相应上下游原材料就供不上,周期延长人吃马喂施工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南外建刘总那边也想两年内将房子都盖好,拿走他们全部的利润。规模就只能这样,不能再大了。
下次再来,林若妍是要拿着漂亮的图,照着一百万平米的新市镇房建大项目来忽悠的。
一百万平米,在国内设计院也是一个大规模项目了,配得上大院的设计实力。国内这样子的普通高层住宅,设计费顶天了三十块每平米,还有可能被甲方拖欠三五年不给尾款,这边林若妍打算翻三倍,一百块一平米做样子都差不多的普通高层住宅,还不讲什么复用率这种国内住宅降低设计费的说法,妥妥一个大肥活。
就问你一百万长相雷同的普通高层经济适用房住宅,一个亿设计费,你来不来?大院的领导当场就心潮澎湃,关键这个项目完全没有技术难度,顶多加点翻译成本,画好了图翻译成当地语言标注,然后请当地人签章。他们可以做设计总包。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里参与过的海外项目,从懵懂到了解其中门道,也是做了一年多才明白,如今她能够从更高的源头层面操作这样的项目,自然要把其中的利益关系都提前设计好,让自己的投资能获得最大化收益,让参与的各方都有利润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还是拿一百万建筑面积的社会住房来说,她未来两年陆续投资二十几个亿,最终拿回来四十多个亿,她就很知足了。
不能指望每个项目都和国内豪宅一样,投资十来个亿,净赚二三十亿,以后拿地成本会越来越高,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综上分析,回国赶紧再囤点便宜的地才是硬道理。
另外,做这个海外项目,她其实也不一定全都花自己的钱,她如果只追求海外业绩,结识更高层的圈子,她也可以考虑从国有银行贷款的模式。这样不会有那么高的利润,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也已经不错,公司整体月花一个亿的资金压力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林若妍将自己思路理顺,精细测算还要国内成本部专业人士来给她做。如果做不到她要的效果,她宁可不做。如果真能做到,需要多少贷款额度提前去顶,未来两年大的花销管道也就不需要再琢磨了。
第212章 选择大于努力
林若妍在玻瓦国考察了半个月,提前已经让国内展开了一系列铺垫工作。下一次她再来,或许是一两个月之后,那个时候袁总代表的大国企大合同应该已经正式签订,新城镇社会住房的选址也会有个相对明确的边界了。
这边的项目不管做还是不做,总要留个人以示诚意,顺便关注事态发展,万一有突然变故及时传递消息回去。
林若妍还在思考留谁,陈俊却主动站了出来。
“林总,我想留在这里。”陈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态度十分认真,像是已经思考了许久,不光是项目的事情,“我和萌萌沟通过,她也赞同。”
林若妍问道:“萌萌好像没答应和你怎样吧,你问她商量了什么?”
陈俊脸一红,说道:“是没答应我的表白,不过我好歹也是她的下属啊。我想留下来肯定要经过领导同意。”
林若妍点点头认可了这种说法:“那你想等着我们下次带方案过来,再一起回去,还是?”
陈俊说:“林总,这些日子除了跟着您,我也去找当地很多企业了解过情况,认为这边的项目还是大有可为的。我母亲是恩州附近的,我粤语讲不好,但能听懂。我可以学,包括x语,我想试试。如果未来公司真要在这边做大项目,总要留自己人。两年三年,在哪里不是开拓呢。国内或许都拼高学历,或者要有专业基础,而这里,国人的身份就是最大依仗。我会功夫会用枪,能自保,留我一个我不怕,将来有什么事情,我一个男人也方便。”
说到这句的时候,林若妍其实是赞同的。在海外做项目,首先是人身安全。其他钱财全都是浮云,要有自保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陈俊能有恩州话这层保护,还有真功夫傍身,他留在这里很让人放心。至于别的,正像他说的那样,国内人才济济,想要做大项目的负责人太难,哪怕是在林氏地产,也不会给他太多出头机会。
他能选的就是往外发展,去宜城或者设计师民宿做酒店系列负责人。顺利的话是为花萌萌分忧,不过总还是在酒店这个体系之下。倘若他利用现在的优势,把握住玻瓦国的这个海外项目,那么他就是林氏地产海外业务第一人。
这样他的未来上限就会更高。
有的时候,人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遇到机会及时抓住,哪怕最初会很辛苦,一个光杆司令,但是选对了继续努力,他或许能走更远,站到更高。
既然花萌萌也支持,林若妍打算给陈俊这个机会。
这个项目未来预期的投资可能在二十亿,期待的纯利润也是二十个亿左右。这个体量规模,做国内的酒店整合和服务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国内卷的厉害,国外打拼是苦,却有更大的提升,风险意味着更高的收益。
林若妍说:“好,既然你决定了,也想清楚得失,我就给你这个机会。先留下,等袁总把大合同签下来,我给你拨款。你要提前给我当地公司的构架、工作计划,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所需资金安排……”
陈俊瞪大眼睛:“您总,您的意思是?不是只让我当个打前站的,而是……”
“你不是自考科目都过了么?你问问那些做工程的,他们刚来的时候也二十来岁就当项目经理,管着十来亿的大项目。你也可以。你把我说的作业交上来,太差劲自然不能做,若是还看得过去,你就拿这个项目试试。”
二十个亿试试?陈俊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又开始打鼓了。他一开始也没那么大野心,他就是模模糊糊觉得自己肯定比较适合留下来,会有更多发展机会,却没有想到林总这么看好他,信任他,让他筹建当地公司。
他觉得自己可比不上吕干、秦爽那种有经验或者有学历的人才。他就是个当兵的出身,保安入职。不过仔细一想,这个项目与国内不同,就是看着工地,当个保安队长。
房子盖出来有人包销。他更像是投资公司派来的监工,各种专业环节将来都会补充专业人士,他要做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给大家协调好关系,保障后勤和安全。
这样一想,似乎难度也不算大,甚至可能就像是去外地开个民宿差不多。
林若妍也说:“你就当这是在外地开了一家民宿新店。这里建设我们的营地,还是在袁总他们的大部队的营地内你搞个小的园中园。你平时就是把国内来这里的各种专家招待好了,吃喝玩乐安全保障最重要,工作的时候都对接谁提前安排好,这不难吧?”
“还真不难。”陈俊更有信心了。
花萌萌笑了:“陈俊,你这次管二十个亿的一家新店,好好干啊。”
一提起钱,陈俊刚放松的心情就又紧张起来。
林若妍却想,不要利润两三年给她花出去二十个亿其实也行,她国内还有项目能赚钱续命。再说这里怎么可能一点钱不赚呢?所以她预估的底线就是二十个亿走账,也就是说她账上能过一遍二十个亿,这可是续命一年多的稳妥保障。
这些都安排完,林若妍先给陈俊转了几百万,让他手头宽裕能做事,在袁总的营地那边交入伙费,再雇个专职翻译,聘请当地的财务兼职先把公司的前期注册工作筹备起来。
陈俊说:“林总,不用这么急吧,袁总那边大合同还没签。”
林若妍说:“注册公司后万一项目没成,那再注销。而且本地办公效率低,你早点入手,也给袁总表态,这说明我们看好这里要大干一场。公司按照正规房地产公司来注册,将来还要聘用当地专业工程师负责审图签字,就像咱们国内做地产分公司一样。
哦对了,你也留胡子,弄得成熟一些。你看南外建施工队那些二十来岁白头发的项目经理之类的,我私下问过,人家挑染的白色就显得老。在外国人看来,咱们东方面孔特别显年轻,你稍微装饰一下,说自己三四十了,也更容易取信,好办事。”
陈俊尴尬道:“林总,其实我一直没说,我少白头,这黑头发是染的,怕萌萌嫌弃我。如果工作需要,我立刻不染了,就花白着。”
花萌萌嗔怪道:“哼,原来你还瞒着我这么多事情!身体还哪里有问题,快说!”
陈俊说:“真没别的了,就少白头。其他特别健康,你不信,回头我专门让你检查检查。”
花萌萌羞涩:“你想的美!好好在这里干吧,别想着下次我还能来。若是把项目做砸了,你就原地消失,我也不要再看到你了。”
第213章 海外可以么
把陈俊留在当地,林氏地产玻瓦国项目总的名片一拿,和袁总那边的人都打好招呼,他就开始张罗办营业执照去了。
林若妍带着花萌萌和陆薇返回了国内。回国因为时差,中间被吃掉了一天,到京市之后,花萌萌不敢多休息,立刻接过了陈俊当初负责的事情,再重新安置别人来。
而林若妍身为老板,自然不会立刻返岗,倒时差休息休息那是必须的。另外还把陆薇请来自己家中,介绍给儿子认识。
“儿子,过来,给你介绍一个厉害的师傅。”林若妍把看书上瘾的儿子从书房骗出来,还笑眯眯问,“上次从f国机场邮寄回来的书好看吧?”
林梦溪乖乖点头,又有点疑惑地看向了面带温和笑容的陆薇。
陆薇看到林梦溪也是一愣。按道理这个小男孩还是第一次见面,以前林总只是念叨自己的儿子,却从没有给她看过照片。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的眉眼间,就有那么一丝熟悉的感觉?难道儿子像妈,她又看了看林梦溪和林总。母子两人的眼睛有点像,其他的脸型和发型都不太像。
陆薇他们当年有专门的识别人面部特征的训练和考核,她记人非常准,国人和外国人只要见过一面,哪怕对方脸上做了伪装,她一般也能认出来。
这孩子像妈妈,可是更像另一个她认识的人,啊,难道是……
当然此时陆薇不敢随便问那种隐私,就笑眯眯说:“林同学,听陈俊说你是他得意弟子?”
林梦溪有点心虚,自从陈叔叔开始忙工作,不怎么在四合院之后,他练功也不如以前勤奋了。反正现在体育课都能拿满分,他就没有以前那种危机感。
“陆阿姨好。”他恢复了小时候那种谨慎,不敢多说,言多必失。
陆薇说:“陈俊是我手下败将,你妈妈请我来给你授课。”
林梦溪惊讶:“陆阿姨这么厉害?陈叔叔可是少林寺习武十年呢。”
陆薇说:“他的武功强身健体,我的武功更注重实战。你有没有想保护的人?如果有,你可以跟我学。如果没有,你回屋继续看书。”
如果对方非要逼迫他习武,他可能倔脾气上来会有抵触。可是陆阿姨让他选,他当然有想保护的人了。他从小没有爸爸,他要快点长大,代替爸爸保护照顾妈妈。
他的表情严肃,认真点头:“我有要保护的人。我想学。”
陆薇这套说辞当然是林若妍指点的,她最清楚自己儿子吃软不吃硬,要给他习武的内驱动力,才能发挥他的潜力。陆薇也正色道:“那我先看看你的底子怎样。”
被师傅打,从失败中一次次总结经验,逐渐成长,这次才是快速进步的办法。陆薇本来想有个沙包,免费满足她教娃习武用就行,结果收获了付费挨打的徒弟,真的实在是林总给的太多了,完全拒绝不了。